2011年江西省高考生物试卷分析(鹰潭会议).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426333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江西省高考生物试卷分析(鹰潭会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1年江西省高考生物试卷分析(鹰潭会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1年江西省高考生物试卷分析(鹰潭会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生物高考(江西卷)分析2011年我省第一次采用新课标卷,试卷结构及分值为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各学科试题只涉及本学科内容,不跨学科综合。试卷分第卷和第卷,第卷为三个科目的必考题,题型为选择题。物理8个,化学7个,生物6个,每题分值为6分。第卷由三个科目的必考题和选考题构成,必考题物理4个,分值47分;化学三个,分值43分;生物4个,分值39分。选考题中物理和化学由三个选考模块、生物由二个选考模块构成,考生从其中任选做一个模块,分值三个学科均为15分。1试卷结构与考查内容生物学科双向细目表(满分:90分)知识内容题序题型认知等级赋分说明细胞的结构1选择题6必修酶活性2选择题6必修无机盐、光合作用3选择题6必修物质的跨膜运输4选择题6必修动物生命活动调节5选择题6必修实验6选择题6必修光合作用29填空与简答9必修免疫调节30填空与简答、10必修生态系统31填空与简答、12必修遗传32填空与简答8必修生物技术实践39填空与简答、15选修现代生物技术(植物的组织培养)40填空与简答、15选修注:认知等级含义为: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2试题总体分析与评价2.1 生物试题的特点2011年生物试题共计90分,其中75分为必考部分,内容在必修模块1、2、3的范围内,15分为选考部分,试题内容在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范围内。生物试题为选择题六个,每小题6分,共36分;非选择题分四个必考题(29题、30题、31题材、32题)和二个选考题(39题、40题),分值必考题总分39分,其中29题9分,30题10分,31题12分,32题8分;选考题15分,二个题中任做一个(39题与40题分值相同,均为15分)。1. 依托教材,能力立意新陈代谢部分占据优势(占27分),如第2、3、4、29题,其中光合作用考点多,分值高达15分;选修模块试题均以基础知识出现,没有出现教学难点内容;实验题内容少且难度小。但试题仍体现了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宗旨,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试题的命制既注重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以主干知识为载体,又坚持能力立意,突出了对考生能力的考查。内容来源于教材而又略高于教材,是对教材知识的迁移深化,且迁移中有变化,变化中有创新。如六道选择题为必修一、必修三的基础知识题,难度梯度不明显,均属知识点的简单识记,对于大多数学生均可自如应对。第2、6两题结合图像以及实际实验过程出题,在难度上虽略有提高,但考生完全可以通过从图形表格中的分析获取信息而得出正确答案。2.体现新课程理念,强化能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理念,紧密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如选择题第3题和第5题、非选择题第31题均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考查考生能否运用生物学的知识与方法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让考生感受到生活就是知识,知识服务于生活,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还有如选考题考查的模块“生物技术实践”通过细菌分解石油为切入点,以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专题为考点,模块“现代生物技术”以污水净化处理为切入点,以生态工程专题为考点,从微生物培养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术和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工程的原理及主要任务等综合考查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注重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这充分说明今年的考题不仅考查了考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还突出考查了理解与表达能力、探究能力、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让考生运用生物学的知识与方法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实际问题,增加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难度适中,梯度合理高考具有选拨人才的功能,这就势必要求试题能够体现一定的梯度,能够有一定的区分度,今年的生物试题起点较低,层次分明,如6道选择题以及非选择题第30题,均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容易得分,着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在具体情境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选择题第29、32题则综合性较强,思维含量较高,要求学生能够从题干中分析,筛选出重要的信息,才能最终得出答案,需要考生既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有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其中第29题光合作用部分考查了不同二氧化碳浓度下C3和C5化合物的含量变化,结合曲线考查,推陈出新,难度中等偏上,梯度较好。而第32题遗传题是在以前考过的两个显性基因决定一对性状的基础上加以变型,考查多个显性基因决定一对性状,属于能力考查题,难度属于难题。考生需要在已学过的孟德尔的遗传比例的基础上,通过判断推理得出基因的对数。该题的突破点在于27:37和81:175两个比例,尤其是后者。考生若误把81:175当做近似1:2的关系,则很容易误答。4、突出主干,围绕核心整卷考点紧紧围绕高中生物核心知识和重要实验进行展开,体现了对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动物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免疫调节、遗传变异、生态系统、现代生物技术等主干知识重点考查的特点。例如选择题第1题以无机盐与细胞形态展开;第2题以酶的活性展开;第3题以缺Mg对光合作用影响展开;第4题以质壁分离知识展开;第5 题以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展开;第6题以实验试剂及实验过程等展开。非选择题中也紧紧围绕代谢、遗传、生命活动调节、生物与环境等主干知识展开。从试题分布来看,其中今年比例最大的是必修一占39分(43.3%),其次为必修三占26分(28.9%),而必修二只占10分(11.1%),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专题或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占15分(16.7%)。5、重视科学素养,导向性强本套试题特别注重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题目情景新颖、设问巧妙,要求考生应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一定的分析、综合、判断得出答案,试题的解答都需要一定的思维过程,突出了对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集中体现了生物新课程标准里提出的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如选择题的第6题,通过实验目的、实验试剂、实验结果等知识的考查,要求学生利用基本的实验思想、实验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又如第29题,通过考查暗反应阶段的固定和还原过程,要求学生应用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分析解决相关问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还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加强了学生的生物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思想的培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此外,题型的设计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它引导学生避免死记硬背,提高了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也体现出实用性和创新性思维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总之,生物试卷总体还是体现了高考测试的持续性与创新性的关系,试题稳中求变,重视主干,突出能力,难度适中,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总体要求,同时也强调了生物教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2.2今年生物试题的不足:(1)题目的表述与中学教学内容的表述有不一致之处。如:32题题干中“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B-C)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的表述与中学教学内容“等位基因”的概念就有不一致的地方。此外,从题目的表述上还可以推测出花色不只受4对等位基因控制从而导致答案的不唯一性。(2)选考题的39题与40题两个大题,题目难度的设置仍有较大的差别。从试卷抽样看,39题的平均分为12.73分(难度系数0.85),是容易题,而40题的平均分9.04分(难度系数0.6),难度适中,这与去年相反。这种难度的交叉变化,势必对考生选择选修教材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3) 在某些方面有重复考察嫌疑,如选择题1和4,都是考察有关渗透作用的概念和物质跨膜运输的基本方式。(4) 必考题的考查,三本必修教材的比例不协调。三本教材中,必修一占39分(43.3%),比例最大,其次为必修三占26分(28.9%),而必修二只占10分(11.1%)。(5)实验题偏少。今年的实验题考查只有选择题第6题,总分只有6分,这明显与高考对实验考查的要求不相符。3.理综II卷答卷抽样分析与评价29题1. 试题分析与评价本题综合考查了CO2浓度对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影响。主要考查了暗反应阶段的固定和还原过程及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关系。综合考查了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获取题干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书写能力等。该题可看做是CO2浓度、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隐性实验考查,属于“实验信息解读迁移题”, 其考查渗透了生物学实验的思想和方法,是以“能力立意”的具体表现。2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本题平均分4.04分,难度系数为0.45,标准差2.37,得满分不容易,为较难题。其主要原因如下:审题不清。题干明确表达坐标图是暗反应中C3和C5含量的变化趋势,即考查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固定与还原过程,但有些考生下笔就比较光反应与暗反应,更有考生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概念不清。题目考查C3和C5含量的变化,就是考查C5C3的固定过程和C3C5的还原过程进行的情况,而有些考生恰恰没弄清固定与还原这两个核心概念,把两个过程弄反,认为C3+CO2C5是固定过程,全盘皆错。还有考生知道C5C3是固定过程,却将反应式写成C5+CO2C3+ O2。表述不清。本题有3个地方要求学生答原因,属于文字表述比较多的试题。从此题可以看出,考生的表达能力欠缺。有的考生没有说原因而直接陈述结果,从而失分较多。只有少部分考生能言简意赅答出要点。大部分考生好像在绕弯子,内容写得很多,但要点不多。如第4小题第2小问,回答CO2浓度为0.003%时光照强度的要求时,应从“CO2浓度低暗反应弱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少光反应弱光照强度低”这样的思路来回答,而好多考生直接答“CO2浓度低光合作用弱光照强度低”,原因分析不清楚。有考生在回答第2小题不同小问的时候,用同样的语句表述,自己也弄不清该从哪个角度回答,有些考生的答案把阅卷老师也绕晕了。表述不完整。如第2小题第2小问要回答C5浓度升高的原因,应从固定过程减弱和还原过程继续进行这两个方面来回答,但大部分考生只回答了一个方面。如第4小题的第2小问在回答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少时,好多考生要么只回答了“所需的ATP(能量)少”,要么只回答了“所需的还原态氢(H)少”。书写不清。本题的关键词是C3和C5 ,而有的考生偏偏“3”“5”不分,3像5,5像3。有的是书写太潦草看不清,有的是涂改后看不清,对于这样的关键信息,考生应该书写规范,要有强烈的得分意识。当然也有少数考生因为概念不清想模糊处理,特意写得3不像3,5不像5,让阅卷老师判分。答题不规范。第3、4小题都有一问要求在“高、低”中选填,而有考生却写上“少、弱、强”而丢分。有考生答案写错位。有考生跳过自己不会做的某问而做下一问,但在答案区没有留出未做小问的位置导致答案全部错位。第2小题的2个原因共4分应该分开表述,但好多考生都把答案写成一段话,不知道该在哪里断开,影响得分。有考生将“H”写成“H+”或“H+”,将“ATP”写成“ADP”,“光反应”写成“光合反应”等。30题1. 试题分析与评价本题分为两道小题,第一道小题是考察学生对真核细胞合成和运输蛋白质的各个细胞器的功能的掌握程度,第二道小题考察了学生对小鼠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时体内的免疫细胞的活化顺序及其相关功能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综合来看,本大题综合考察了学生对上述两个知识点的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 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本题平均分为7.38,难度系数为0.74,标准差2.74,为容易题,得满分的学生所占比例很多,但是得0分和很低分的学生也不少。从阅卷情况来看,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考生如果能理解题干及相关知识点,就很容易拿到高分,甚至满分。但是如果连题目都没有看懂的话,就很容易造成各种各样的丢分现象,或者不知所云,甚至交白卷。审题能力差。如很多考生把题目中要求的“这些细胞器在蛋白A合成与运输过程中行使的功能顺序”写成了相关细胞器的功能,等等。粗心大意。很多考生丢分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掌握此题的知识点,而是纯粹由于自己的粗心大意造成的。比如:考题中写到从“含有/不含有”中选择一个填写到相应空白处,有部分考生竟写成了“是”或者“否”。这些失分是很不应该的。语言书写能力差。从阅卷情况可以看出来,有部分考生字迹写的模糊不清,甚至写错别字,如将“特异”写成“特导”、“特疫”等,有的字迹了草,还需要阅卷老师猜测考生所填答案的内容。31题1. 试题分析与评价本题是一道有关生态的简答题。考察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包括种间关系、种内关系、食物网及种群密度。试题最大的特点是着重考查教材基础知识以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情况及应用能力。2. 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本题平均分为8.15,难度系数为0.68,标准差为2.84,为容易题。主要分析如下:(1)教材主干不熟悉。记忆不准确、概念理解不清的学生将本题涉及的种间关系“捕食”表述为“吃与被吃”、“捕与被捕”、“种类捕食”等;将“竞争”表述为“种内斗争”、“竞捕”等;将“寄生”表述为“宿生”、“寄居”等。食物网由食物链组成,而食物链在高中阶段默认为捕食链,第一营养级应为生产者,其余为各级消费者。很多学生画出的食物网中包含了阳光等非生物成分、分解者,不清楚箭头方向含义,因此画反了箭头方向甚至出现双向箭头等。(2)获取信息能力差。第2小题要求画出食物网,根据题干中“人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羊羔”很容易确定五种生物间的捕食与被捕食关系。阅卷过程中发现将这些生物之间关系搞错的同学不在少数。题干中描述“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可确定第3小题“野兔种内竞争强度增加”;题干中描述“第6年,野兔种群暴发了由病毒引起的瘟疫”可推测出第4问答案应为“减弱”。第3、4小题能够将3分全部得到的学生不多。(3)审题不细致、粗心大意。这道题目比较容易,但得分情况低于阅卷前的估计,很重要的原因是审题不细致导致答案不全面或答错、写错等情况。如有些同学将第一问、第二问、第三问、第四问的答案填错了位置,甚至有同学31题写的是30题或者32题的答案,五种生物构成的食物网有些同学写成了六种;很多同学把“狐”写成了“狼”;很多同学在写食物网时扣分原因是箭头画成了横线 。(4)动手能力差,表述不规范。最常见的问题是食物网中的箭头交叉导致看不清、箭头合并和分叉导致表述不准确(图示不规范的箭头 )。(5)思维定势,狭隘理解题意。如第1小题考查人与狐的种间关系,相同的考查方法经常训练,但是仍然有部分同学没有考虑到竞争关系。第2小题有部分同学没有考虑到人与羊的捕食关系,将题意狭隘理解。(6)作答习惯不好。如书写潦草、修改答案后导致答案看不清等。32题1.试题分析与评价本题是一道有关植物杂交实验设计的遗传分析题。考查了遗传定律及杂交实验的设计分析,综合考查了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识图能力、获取题干信息的能力、实验设计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书写能力。2.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本题平均分为2.14分,难度系数为0.27,标准差1.38,得分率低,为难题。主要分析如下:没有抓住关健的比例及比例的含义。本题考生只要抓住杂交实验F1 自交后性状分离比即红:白色=81:175,并利用通式(3:1)n进行变通,就可得出3n=81或(3/4)n=81/256或4n=256,即n=4,这样题目就容易做了。然而大多数考生无所适从,基本上只答对遗传定律或瞎碰对了4对等位基因而只得了2分。审题能力欠佳,迁移能力较差。考生没有审清红花就是由多对基因的每对基因中的至少一个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才表现出来的(完全)显性,同时没有抓住杂交实验F1 自交后性状分离比的关键切入点,并且不能利用通式(3:1)n进行变通,从而导致得分率低。专业述语表述不准,错字别字层出不穷。如:将孟德尔遗传定律写成猛得尔遗传定律或梦得儿遗传定律, 将自由组合写成自由分配, 将表现型写成基因型, 将4对写成4种等,从而导致不应有的失分。39题1.试题分析与评价本题为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中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主要考查学生对培养基、消毒灭菌等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基础知识,以及培养基的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和平板划线法等基本的操作技术,并运用相关技术解决生产生活中有关微生物分离与培养等实际问题。选考题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紧密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突出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与表达能力、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2.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选做本题的考生有56322人,本题平均分为12.74分,难度系数0.85,标准差为3.0,属于容易题。但发现考生在答题时仍然有不少的错误,主要分析如下:基础知识记忆不牢固。考生对要求识忆的关于微生物培养的基础知识记忆不牢造成失分。如灭菌的方法写成了“高温蒸汽灭菌”、“干烧灭菌”、“酒精灭菌”、“煮沸灭菌”等。分析欠细致,对题目要求理解不清。如第一小问要求考生答出筛选分解原油的细菌所用的唯一碳源,结果相当多的考生答成了“有机物”、“蛋白质”、“脂肪”、“葡萄糖”、“纤维素”、“尿素”等等。书写不规范,错别字多。如把“干热灭菌”写成“干锅灭菌”、“干烧灭菌”,把高压蒸汽灭菌写成“高温(气压)灭菌”,把酒精灯“火焰”写成“燃烧附近”等。40题1.试题分析与评价本题考查的是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专题五“生态工程”,考查内容为选修模块的基础知识,主要考查了生态工程中污水的处理过程、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工程的原理及主要任务等。在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的基础上,还考查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试题紧密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以生态工程入手,考查学生对生态现状的关注。2.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选做本题的考生有128873人,本题平均分为9.14分,难度系数0.61,标准差3.15,难度适中。主要分析如下:缺乏细致的分析:如第一问,要求学生通过分析题干知识“污水流经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和兼氧池后得到初步净化”得出微生物的呼吸类型是什么。由于学生没有深入地分析题干所给的信息,所以大多数学生只答成了“无氧”、“有氧”“有氧或无氧”、 “厌氧”、“呼吸作用”等,甚至有的学生还写成了“自身”、“向外”、“浮出水面呼吸”等词不达意的答案。理解能力欠缺:如第四问,要求学生回答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但学生并没有理解该题的要求,因而很多答案答非所问,指鹿为马。如答成:“生物群落”、“原生态”、“污染严重的体系”、“遭到破坏的食物网食物链(地区、土地)”等。识记能力不强:如第三问,要求学生简单叙述生态工程的五个原理,并从其中三个原理(物种多样性、物质循环再生、系统学和工程学)中选出两个来答,然而此问却是该题错误率最高的,如答成:“循环再生”、 “系统性工程性”、“修复改善”、“经济社会自然统一性”、“多样性”、“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高效性”、“合理性”、“结构决定功能”等等不一而足。答题不规范:在各个小题中都有学生的答案语言组织混乱,表述不清,逻辑错误。如:第一小问的“向外呼吸”、“自身呼吸”;第二小问的“植物池”、“自然能”、“种群”;第三小问的“能量循环利用”、“社会经济自然统一性”、“齐协性”、“共同性差异性”;第四小问的“原生态”、“污染破坏的区域”、“损坏的地方”等,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残缺不全或一知半解。4.对中学生物学科教学建议新课程标准倡导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个素养主要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对于即将在2012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复习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宏观,侧重理解在高三第一轮复习过程当中,首先要对整个中学生物学知识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在梳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同时要通过生物科学思想的渗入,即沿着科学家的发现过程建立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例如,对孟德尔定律的学习,不能仅仅想到3:1和9:3:3:1这些简单的知识点,而是要理解孟德尔为什么要做豌豆杂交试验?在他的杂交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做了哪些假设?为什么有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等概念?是在什么情境下提出的?豌豆的性状为什么是常染色体遗传?3:1和9:3:3:1是如何得出的?又如,学习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知识,掌握各时期细胞的模式图、染色体数和DNA数目的变化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在进化过程中,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有怎样的逻辑联系?为什么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只是同源染色体分离?为什么第二次分裂没有复制?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单纯的识记背诵知识,不理解生物学的概念及其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不可能在新情境中来使用这些内容的,也就不可能适应新的高考试题。概念术语,重在识记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死记硬背当然不行,但对于生物学专业术语、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则必须通过识记才能掌握。识记生物学专业术语和生物学基本概念是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基本体现,是学生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在每年的生物高考中,由于专业术语和基本概念使用不当而失分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此在生物复习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记忆专业术语和基本概念,同时还要规范汉字的书写和加强语言表达,做到审题迅速,获取信息正确,分析到位,书写语言严谨、规范。重视基础,强化能力在高三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夯实基础,加强生物学主干知识的学习,而不能本末倒置,要以课标要求和教材为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新课程改革强调的重心,所以复习备考中要重基础,切莫好高骛远,追逐偏、难题。正确对待教辅资料,市面上各种各样的教辅材料,只能是做辅助资料,绝不能当成高三复习的主干。更不能陷入题海不能自拔,要知道做题是为了检测知识的漏洞,题目毕竟是为了考查某些内容而出的,不能只做题,而忽略了做题的原本的目的。能力立意是新课程高考的一大亮点,它注重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注重考查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高三复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要加强对教材中知识的深层理解,尤其是教材中的图表。要加强学生搜集信息能力,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审题识图能力,规范表达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从生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例如某人发烧,就应该能推测体内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免疫系统如何防护?再如从报道中得知诺贝尔奖颁给了试管婴儿之父,就能想到试管婴儿是怎样做出来的,原理如何?生活即学习,只有不断地从生活中获取信息,学生才能适应各种新的题干背景,从而应付自如。实验思想,急待加强高考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要求体现在: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今年生物高考中实验的考查虽然不明显,但实验方法和实验思想的考查却几乎渗透到每一个试题中。因此在高三生物复习过程中,除了加强正常的实验复习外,还要积极开展生物学实验方法和思想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教材实验的复习,要熟悉这些实验的基本操作,通过对实验的深入分析,掌握相关的实验技能,并理解其方法和原理。要挖掘教材知识点中所蕴含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思想,要使学生建立“生物学的每一个知识结论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观点,复习时要多从实验方法与思想去思考,这一结论是怎么得出的?有没有办法进行验证与探究呢?要尽量多动手做实验,既提高实验技能,又加深了对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理解。如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中,镜头的长短与放大倍数的关系,放大倍数与视野大小及明亮程度的关系、与物镜和玻片间的距离的关系,显微镜下物体的移动方向,视野中污点存在位置的判断等,都可以通过亲手实验来加深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