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表格式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418343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紫藤萝瀑布》表格式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紫藤萝瀑布》表格式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紫藤萝瀑布》表格式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 题紫藤萝瀑布(第一课时)11.27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感受生命的顽强、美好和永恒。2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和赏析能力。3掌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1、本文的主旨,作者含蓄的感情。2、学习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3、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及其主旨的显现。教学难点1、 学习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2、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学方法朗诵;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资源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图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都接触过许多花草树木。大千世界,一草一木,只要你用心体会,你从中会获得许多启示。即使面对同一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就是在自己弟弟身患绝症死后,自己面对紫藤萝花产生的感想。在这样的心情下,面对着盛开的紫藤萝,作者的所见所想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领略一下作者独特的心理体验。 三、检查预习,强化字词学习。1.迸溅出beng)忍俊不禁(jin)仙露琼浆(qiong)盘虬卧龙(qiu)伶仃(lng dng)宗璞p浮想联翩pin瀑布p嚷嚷rngrang一穗花苞 subo伫立zh枯槐hui lngdng qi 酝 酿yn ning2查工具书,解释下面的生词。(l)迸溅:向外溅出或喷射。(2)繁密:多而密。(3)稀落:稀稀疏疏,出现得少。(4)伶仃:孤独,没有依靠。(5)酒酿:酒。(6)挑逗:逗引,招惹。(7)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忍俊:含笑。(8)仙露琼浆:形容鲜美的酒。(9)盘虬卧龙:回旋地绕像卧着的龙。四、指导学生朗读,组织学生谈谈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2、课堂讨论交流a、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看花(1-6)、忆花(7-9)、思花(10、11)二、学生交流资料作者与背景简介: 宗璞,1928年生,女,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 “文革”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不沉的湖知音等,红豆曾受到不应有的批判。“文革”后,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1、学生听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独立思考问题:a、本文主要从赏花、想花和忆花三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瀑布的,试给课文划分层次。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教学过程设计看花繁华似锦忆花思绪万千 生命永恒思花振奋精神b、因为家庭迫害,小弟身患绝症等原因,多年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产生了精神上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作者又想到十多年来紫藤萝的变迁史,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进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变化:焦急、悲痛 宁静和喜悦 精神振奋原因:生死谜、手足情 沉浸于紫藤萝繁密花朵的光辉中 花的光辉和芳香c、作者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b、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c、这篇文章单纯地是描绘紫藤萝瀑布吗?试找出文中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作 业1识记字词,完成“读一读,写一写”。2举例说明本文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4完成“研讨与练习”二。板书设计紫藤萝瀑布宗璞看花繁华似锦(充满生机) 忆花思绪万千(稀落伶仃) 生命永恒(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思花振奋精神(枯木逢春)课 题紫藤萝瀑布(第二课时)11.28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2掌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予的思想感情。3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教学重点1、本文的主旨,作者含蓄的感情。2、学习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3、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及其主旨的显现。教学难点2、 学习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2、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学方法朗诵;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资源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图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二、精读品味1、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然后思考分析讨论后归纳:“我不由停住了脚步”说明作者是因为心有所动而止步。“不由”在这里点了作者从沉思到惊醒到被吸引的过程。那么他为何而沉思,又被什么所吸引了?这里的独句成段,既是作者内心的反应,又为全文埋了悬念伏笔。2、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然后思考 分析讨论后归纳:本段主要是从花形来描写紫藤萝的。其特点是“像一条瀑布”。其中有总写:“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也有细写:“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在语言上,本段使用了比喻和拟人,尤其是最后“每一条紫色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的拟人手法,将贬词褒用,更是写出了紫藤萝花的可爱,顽皮,和阳光相映成趣。另外,文章还使用了夸张、排比和借代的修辞手法,细腻生动有趣。 3、学习第三至七段 分析讨论后归纳:本段主要是描绘了紫藤萝的花色。其特点是热闹、却又沉静。作者在本段中由花色的热闹的描绘转入到花色的沉淀,沉淀的花在眼前,更在心上流动,流动的花荡涤了自己的焦虑与悲痛,留给自己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在此作者已经由花写到自己的心,并引入了“生死谜,手中情”的思考。表现出作者对死去的弟弟的怀念,自己的情感还沉浸在思念中。其中作者把花色写得越热闹越繁盛,就越体现出生命的可爱,就如“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这样就把生命的沉淀变成了对人生生与死的思考,更写出自己内心对深层次的兄弟情的思考,显得越发感人。4、学习课文八、九自然段分析讨论后归纳:本段主要是描绘了花香。其特征是学生朗读的基础上思考品味:本文第一自然段独句成段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批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思考品味:1)本段主要是从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的?其特点是什么? 本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学生讨论交流、批注齐读第3-7自然段,思考本段又写了紫藤萝的哪方面?如何理解作者在本段中由花的热闹写到自己精神的写作思路?学生讨论交流、批注齐读第8-9自然段,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教学过程设计朦胧与长久。在此作者写到紫藤萝的被毁与重生,其目的是承接上段的生死谜而来的。花树的生死、荣衰暗示着人生的哲理。这就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都会面对生与死的痛苦,但同样也显示出生命的无止境。5、学习十、十一自然段分析讨论后归纳:本段阐明作者从花中领悟人生意义,对花形、花色、花香进行总体提炼和归纳,由观花而生情,由情而生志。所以作者说:“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这是“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从这里,作者领悟到了人生的意义,就是无论是人生的热烈,还是人生的生死,生命对于万物来说都有着顽强与美好,它是永恒的!所以作者“不觉加快了脚步”。这里和文章开头相呼应,从“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不觉加快了脚步”,其实是写出作者思想的一个变化过程,对人生的思索过程,从迷惘、惆怅、痛苦到领悟、宁静、喜悦。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一种对生命的新的认识已进入到他内心深处,他将为这新的生命观去创造更美好的人生。 6、小结。生命中会有磨难,但磨难终会过去,愿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像一朵朵小小的紫藤萝花,努力张满自己的风帆,绽放自己生命的异彩,为人类生命的长河增添光彩和芳香。三、明确本文主要写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紫 藤 萝:花朵稀落 彻底毁掉 繁花似锦 生人(生活):没有乐趣 悲痛、焦虑 宁静、喜悦 命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写景状物:是托物言志的基础。要求学生认真地观察景物,细腻地描绘景物。四、拓展美在何处?来源于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深入的思考、卓越的文字表现力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启发我们平时要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经常练笔,不断积累:同时要大胆想象,探索创新。思考:本段从紫藤萝的哪方面进行了描写?其特征是什么?其中作者为何要提到紫藤萝的被与重生,其目的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批注齐读1011自然段。作者是怎样由紫藤萝的形象感悟出人生的意义的 ?学生讨论交流、批注学生听讲理解内化批注学生畅谈作 业1、抄写字词。2、抄录2首写花的古诗。3、完成配套。板书设计紫藤萝瀑布 花形犹如瀑布 赏花如人生的美好热烈 花色热烈沉静 想花如人生的生死挫折 花香朦胧长久 悟花如生命的永恒意义紫藤萝:花朵稀落 彻底毁掉 繁花似锦 生人(生活):没有乐趣 悲痛、焦虑 宁静、喜悦 命教 学感 悟 本课赏析语言和感悟哲理是重难点,初一新生社会积累较少,所以在教材上补充情感背景导入文章更容易让学生深入文字底层去思索。教师范读的环节要引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诵读,为后面的自由读做好示范。 品读环节要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读、讨论、发言,这样印象会更加深刻。 教师设计好启发性问题很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