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谢宗玉《田垅上的婴儿》.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416441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谢宗玉《田垅上的婴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读谢宗玉《田垅上的婴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读谢宗玉《田垅上的婴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谢宗玉田垅上的婴儿在阅读一本作品之前,我总是喜欢先去了解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以及他的生活环境。此次阅读谢宗玉的田垄上的婴儿也是如此。谢宗玉自小钟情写作,他的闯入散文天地,既非兴趣所使,又非志意所向,表面看来,纯属偶然。然稍加深探,却是十分必然。谢宗玉生在湘南瑶村,长在湘南瑶村,对瑶村的人情、习俗,风物、生灵,山林、走兽,溪河、鱼虾,以及艰难、疾苦,欢乐、幸福等等,都烂熟于心,浑成家珍。而散文,是所有文学形式中最强调真,最强调心灵倾诉,最强调个性自由的。谢宗玉透彻心灵的瑶村生活,为他写散文做了厚实而丰富的生活准备。谢宗玉几年来孜孜于小说的写作,又为他写散文做了扎实的文学准备。可见谢宗玉与生俱来地从内心到素质都形成一个完整的散文体。他确实蕴藏着散文富矿,且是成熟透了的散文富矿。我选择阅读此文的缘由之一是我是一个来自湘西农村的孩子,我能感受到他所写的农村之事,同样我也从中体会到了他的思想,增进我对于农村那平淡不能再平淡的事物的新认识。摘要:农事繁忙,母亲没法呆在家里。分蘖后的禾苗将要抽穗,是最需营养的时候,而稗草却在田里兴风作浪,疯狂地争夺基肥。相对禾苗而言,稗草似乎是永远的掠夺者,娇嫩的禾苗如娇嫩的婴儿,急需母亲那双慧手去扶弱祛强。 母亲只能出去劳作,却不放心婴儿独自呆在家里。在无人照看的家里,平常的器皿或家兽都将对婴儿的生命构成威胁。母亲寻来一块绑兜,将婴儿绑在背上。然后提着锄头出门。 到了田间,母亲才知婴儿经不起劳作时俯仰间的折腾,稍不留神,在母亲弯腰拔稗之时,婴儿就会顺着母亲的溜肩栽进水田。 母亲用锄头在田垅上刨了一个小洼,再刨些茅草铺在上面。母亲用手压压,柔柔软软的,母亲就笑了。母亲解下背上的婴儿放在洼中。田垅上一尺来高的野草,在婴儿的眼里就成了茂密的森林,婴儿很乐意生命中这种崭新的印象,他冲着草叶上闪闪亮亮的露珠直乐。 母亲又找来一些枝多叶阔的柯条插在洼的四周,给婴儿搭起一片凉荫,以阻挡渐渐升温的日头。 母亲把稗草从禾苗中分辨出来,然后用双手紧紧抓住,双腿弓成马步,身子稍稍后仰,再突然发力,啵!一声稗草连根拔出。 嘿!那是母亲使劲时发出的声音; 啵!那是稗草从泥中拔出的声音; 嗒!那是母亲扬手甩稗,稗草落在田埂上的声音。 然而母亲乏匮的力气越来越不匀称了,母亲终于因用力过猛,一屁股跌在水田中。爬起来的母亲,顾不上自己的不适,急忙忙扶起被压坏的禾苗,嘴里发出些心疼的叹息声,仿佛压坏的不是禾苗,而是自己的孩子。母亲忍着被哭声扎碎的心,忍着夺眶而出的眼泪,母亲铁青着脸,一副誓死力拚的样子。母亲弯腰拔稗,直身甩稗,母亲的身影在稻禾和稗草间隐隐闪闪。一声声暗哼、一瓣瓣汗珠让千重万重的禾叶都为之微微闪颤。这时的母亲不再是除奸匡正的强者,而是误入敌群的困者。所有稗草都在她面前张牙舞爪,困阻她回家的脚步。这时的母亲只求能杀出重围,再去解婴儿之困。用力过猛的母亲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母亲在心疼婴孩,又在心疼禾苗,披头散发的母亲神志有些混乱,精神有些恍惚。从以上的文中我们看到谢宗玉的散文基本上是由细节编织起来的,像一张细节的大网。无论是“村庄生灵”里,对蜜蜂、天牛、狐狸、金脊蜂等惯常出没于南部乡村的动物近乎精灵般的描写;“四季农事”里,对种、耘、耕、割、砍等传统农事常识性的细致描绘;上文中对母亲出去劳作的描写更是细入微至。作为读者,我看到的,是一个完整的、充满内在规定性的、细节化的农村。看到的都是些山水草木、虫鱼鸟兽、耕耘收获、风霜雨雪、灾难死亡、亲情之幸、苦中之乐等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凡事、小事。可这些凡事、小事,在谢宗玉的文字,就变得熠熠生辉,极不平常了。史铁生曾这评价谢宗玉的散文“是把一条朴素的路铺向自己情感的历史和心灵的眺望”。迟子建如此赞扬谢宗玉的散文最大的成功之处,即在于情感表达上倾向于朴素。蒋子丹感受深沉: 读谢宗玉的散文,有一种苍凉他的苍凉仿佛是与生俱来的,从笔端汩汩地渗出,并不想惊动谁,可偏就如此震撼了我们谢宗玉的田垅上的婴儿给我们的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感触良深的鲜活瑶村景象。尽管作者没有明确告诉我们他写的是何年何月的瑶村?作者也极少作理性的阐述。他笔下流淌的纯然是感性,是水灵灵、活脱脱的具体事物。让你一接触就如同亲历,且过目难忘。待掩卷后,无法不去捉摸,不去沉思。从那些细节的描写,我们猜测那一定是八十年代中、后期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的瑶村。我惊讶的是:为什么在见到农民为生存奋力于土地的同时,中国传统的生活观、道德观、国家观,仍那么深地烙在他们劳作、过日子的心灵中?为什么感受不到瑶山之外热火朝天的现代建设声浪。甚而至于连土地承包之前长年的集体化,和多年各种频繁宣传教育运动都少见有渗入农民心灵的影子。占据农民精神世界之中的,仍然更多的是数千年传承下来的东西。可见,在物质匮乏条件下,新的精神影响力是何等微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谢宗玉笔下那个活生生的瑶村。这也是农耕社会的缩影,谢宗玉笔下的一个有血有肉的全景式的农耕社会的缩影。作者写的是一种唤醒:作家的责任在于表现社会。作家将社会的方方面面生动而形象地凸现出来,让人们实实在在地去认识社会。量变产生质变;现象反映的是现象背后的本质。我们在谢宗玉的散文中看到细节化的乡村景象和人事纠葛后面,一切都依着天然的秩序在运转,万物自有万物的道理。谢宗玉的散文,是因为它真实、朴素、新鲜,有一种读者长久不曾感受到的散文美,是迥异于时下散文的“真散文”。他的出现,为新世纪散文天地吹来一股清新的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