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410716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卷【考生须知】本试卷分卷(60分)和卷(90分)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指定的相应位置,答在试题卷上均不得分。第卷(60分)一、(共4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百舸 沉疴 苛捐杂税 一气呵成B.遏止 揭晓 残碑断碣 竭泽而渔C.寒暄 渲染 煊赫一时 喧宾夺主D.憔悴 淬火 出类拔萃 心力交瘁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只是隔着窗子,看飘落的雪花、落漠的田野,或是数点那光秃的树枝上的寒鸦?B.我汗流夹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恳的泥土之上。C.落日跳跃着、颤抖着降落,先是纹丝不动,突然它颤抖了两下,往下一跃,于是只剩下了一半。D.海天茫茫,风尘碌碌,酒澜灯灺人散后,良晨美景奈何天,洛阳秋风,巴山夜雨,都会情不自禁地掂念它。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一只早年间日日提醒人们的大红公鸡、一条老死窝中的黑狗是否也与一粒土一样归于 。(2)倒不是我特别害怕 ,而是惦念亲人。(3)此后要许多年不可能在林间的甬道上 了,不可能从这样的森林中遇见湖水了。(4)孩子,坦率地说,我无法_对你的期望,我虽不致横蛮专制到干涉你对“志愿”的选择,但也实在希望你能考进大学。A.沉寂 孤寂 徜徉 抑制B.孤寂 沉寂 徜徉 遏制C.沉寂 孤寂 徘徊 抑制D.孤寂 沉寂 徘徊 遏制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如果我们选择了力不胜任的职业,那么我们决不能把它做好,我们就是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社会成员,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自己。B.说“独立思考”,好像与“向群众学习”相矛盾,离群众越远越好;说“独立思考”,好像必须想入非非,越稀奇古怪越好。C.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D.重庆市云阳县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做好三峡库区农民外迁工作,安土重迁,使移民高高兴兴地搬进新家。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人类还未有家的意识与家的形式之前,几乎是在无休止的迁徙中生活的。B.被名利弄得鬼迷心窍的人,理智已经无法支配他,于是他一头栽进那不可抗拒的欲念,驱使他这样去做。C.若遇到风和日丽的午后,不但你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奇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D.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读者心中唤起新的共鸣。6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A“电视广播及行人的谈话全是法语法语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运用比喻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身居异乡的寂寞、孤独与空虚。B“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提出了该由谁来肩负国家兴亡的重任、主宰民族盛衰的命运这一重大问题。 C“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一个人既然拥有了生命,他就有责任有义务为自己的生命负责。D“车吼叫着,在坑洼不平的路面上颠簸,把一车人摇得东歪西倒,使人一路受着皮肉之苦。”运用象征手法,写出在黑暗的旧中国,离乡之人在旅途中悲惨不幸的命运。7下面一首为戴复古所写沁园春,上阙打乱了顺序,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蹭蹬归来,闭门独坐,赢得穷吟诗句清 费十年灯火,读书读史,四方奔走,求利求名。夫诗者,皆吾侬平日,愁叹之声。一曲狂歌,有百余言,说尽一生。A. B. C. D. 8下面作家作品及国度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一多死水中 B.郁达夫江南的冬景中C.梭罗神的一滴英 D.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德9死水中“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以声衬寂、以动衬静,有力地写出了死水的沉寂。这种手法古诗中经常采用,下面古诗没有使用以动衬静的一项是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B.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C.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D.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10下列各项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是 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或师焉,或不焉C.山川相缪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D.举匏尊以相属 无以至千里11“而”字用法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A.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B.吾尝终日而思矣C.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D.则群聚而笑之1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清楚)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谁) 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C.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共同食用) 凌万顷这茫然(越过)D.其隙也,则施施而行(缓慢行走) 故为之文以志(记)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侣鱼虾而友麋鹿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穷山之高而止C.吾从而师之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下列句子文言句式的特点与“凌万顷之茫然”相同的一项是 A.客有吹洞箫者 B.相与枕藉乎舟中 C.何为其然也 D.渺渺兮予怀二、(共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接到手书,知道你要到我的故乡去,叫我给你一点什么指导。老实说,我的故乡,真正觉得可怀恋的地方,并不是那里;但是因为在那里生长,住过十多年,究竟知道一点情形,所以写这一封信告诉你。我所要告诉你的,并不是那里的风土人情,那是写不尽的,但是你到那里一看也就会明白的,不必啰嗦的讲。我要说的是一种很有趣的东西,这便是船。你在家乡平常总坐人力车,电车,或是汽车,但在我的故乡那里这些都没有。除了在城里或山上是用轿子以外,普通代步都是用船。船有两种,普通坐的都是“乌蓬船”,白蓬的大抵作航船用,坐夜航船到西陵去也有特别的风趣,但是你总不便坐,所以我也就可以不说了。乌蓬船大的为“四明瓦”,小的为脚划船亦称小船。但是最适用的还是在这中间的“三道”,亦即“三明瓦”。蓬是半圆形的,用竹片编成,中夹竹箬,上涂黑油;再两扇“定蓬”之间放着一扇遮阳,也是半圆的,木作格子,嵌着一片片的小鱼鳞,径约一寸,颇有点透明,略似玻璃而坚韧耐用,这就称为明瓦。三明瓦者,谓其中仓有两道,后仓有一道明瓦也。船尾用橹,大抵两支,船首有竹篙,用以定船。船头着眉目,壮如老虎,但似在微笑,颇滑稽而不可怕,唯白蓬船则无之。三道船篷之高大可以使你直立,舱宽可以放下一顶方桌,四个人坐着打麻将,这个恐怕你也已学会了罢?小船则真是一叶扁舟,你坐在船底席上,蓬顶离你的头有两三寸,你的两手可以搁在左右的舷上,还把手露出在外边。在这种船里仿佛是在水面上坐,靠近田岸去时泥土便和你的眼鼻接近,而且遇着风浪,或是坐得稍不小心,就会船底朝天,发生危险,但是也颇有趣味,是水乡的一种特色。不过你总不必去坐,最好还是坐那三道船罢。你如坐船出去,可是不能像坐电车的那样性急,立刻盼望走到。倘如出城,走三四十里路,(我们那里的里程很短的,一里才及英里三分之一),来回总要预备一天。你坐在船上,应该是游山的态度,看看四周物色,随处可见的山,岸旁的乌桕,河边的红蓼和白苹,鱼舍,各式各样的桥,困倦的时候睡在舱中拿出随笔来看,或者冲一碗清茶喝喝。偏门外的鉴湖一带,贺家池,壶殇左近,我都是喜欢的,或者往娄公埠骑驴去游兰亭(但我劝你还是步行,骑驴或者于你不很相宜),到得暮色苍然的时候进城上都挂着薜荔的东门来,倒是颇有趣味的事。倘若路上不平静,你往杭州去时可于下午开船,黄昏时候的景色正最好看,只可惜这一带地方的名字我都忘记了。夜间睡在舱中,听水声橹声,来往船只的招呼声,以及乡间的犬吠鸡鸣,也都很有意思。雇一只船到乡下去看庙戏,可以了解中国旧戏的真趣味,而且在船上行动自如,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我觉得也可以算是理想的行乐法。只可惜讲维新以来这些演剧与迎会都已禁止,中产阶级的低能人别在“布业会馆”等处建起“海式”的戏场来,请大家买票看上海的猫儿戏。这些地方你千万不要去。你到我那故乡,恐怕没有一个人认得,我又因为在教书不能陪你去玩,坐夜船,谈闲天,实在抱歉而且惆怅。川岛君夫妇现在山下,本来可以给你介绍,但是你到那里的时候他们恐怕已经离开故乡了节选周作人乌篷船15下列关于“乌篷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乌篷船按种类分为两类:一类是蓬涂黑漆的,一类是蓬涂白漆的。涂白漆的专作航船用,可乘坐远行;涂黑漆的,只作附近游览之用。B.乌篷船按大小可分三种:大的叫“四明瓦”,次之为“三明瓦”,最小的称“脚划船”。C.以“明瓦”作船名,本是一种借代称谓,也可用于与它船相区别,如“三明瓦”是指船上“中仓有两道,后仓有一道明瓦也”,与“四明瓦”不同。D.船头着眉目,状如老虎,但似在微笑,颇滑稽而不可怕,这种雕饰唯乌篷船具有。16关于乘坐乌篷船的常识,下面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乘坐乌篷船,可远行,可近游;可昼观,可夜闻;可饮酒,可品茗行动自如。B.乘坐乌篷船,不可性急,应有“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的超然心态。C.乘坐脚划船,可尽情享受江南水乡情趣,但一定注意危险,不可把两手露出在外边。D.乌篷船中以乘坐“三明瓦”最为适宜,一者乘坐尽可悠闲,二者很少危险。17下列理解与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船头着眉目,状如老虎,但似在微笑,颇滑稽而不可怕。”寥寥数语,为乌篷船披了一片民间工艺美术的稚拙浑朴的衣裳。B.“在这种船里仿佛是在水面上坐,靠近田岸去时泥土便和你的眼鼻接近。”一个特写镜头,尽摄乘脚划船(亦称小船)会有的特殊感觉和视觉。C.“夜间睡在舱中,听水声橹声,来往船只的招呼声,以及乡间的犬吠鸡鸣”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致,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D.本文从开头至结尾,没有对家乡景物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所以使得本文显得琐细和平淡,读之乏味,如同嚼蜡。三、(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劝学赤壁赋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820题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1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跬:古代指半步 方其破荆州 方:当B.风雨兴焉 兴:起兴 正襟危坐 危:危险的C.驽马十驾 驾:马行走一天的路程 举匏尊以相属 尊:同“樽”,酒杯D.金石可镂 镂:雕刻 固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19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固一世之雄也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D.举匏尊以相属 挟飞仙以遨游20下面对两段文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劝学选段从学习的方法和作用的角度来论述“学不可以已”。共用了十个比喻论证学习是不断积累的过程,不能停止。B赤壁赋选段中将自身与曹操对比,表现了对生命的渺小与短暂的感慨。C.用“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成功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D.用“蚓”的“用心一”和“蟹”的“用心躁”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有效的学习还要靠专心致志。第卷(共90分)四、(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生命中的土地黄安祥提及东坡,我们常常会产生这样的联想:一叶在大江中自由游弋的小舟,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再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但实际上,东坡,这个已在民族记忆深处烙下深深印记的名词,它与我们浪漫的想像竟是那么的遥远。贬居黄州的次年,在友人马梦得的帮助下,苏轼请得了一块荒地,开始了他的田间生活。据陆游入蜀记:“自州门而东,岗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由此,“东坡”便以其质朴的面目走进了苏轼的生活,也走进了民族的记忆它只是一片土地,一片贫瘠荒凉的土地。在中国古代历史中,能接近土地的诗人并不少,但在真正地步入仕途、成名成家后依然能走进土地的,就微乎其微了。苏轼是当中一位。虽然我们很难想像那双拿惯了纸笔的双手是如何笨拙地使用锄头的,但我们确实可以从诗中看到他很投入地参加了生产劳动。东坡八首记载了一幅幅清晰的画面:“崎岖草棘中,欲刮一寸毛。” 黄州五年,是苏轼人生旅程中最凄凉、最痛苦,也是最寂寞的日子,但是,困境中的苏轼为自己找到了一条出路,找到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繁杂的农活给诗人不仅带来了一身的劳累,也带来了田间的收获,而且还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与快乐。东坡一诗中:“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我们从“野人”一词中体会出了诗人的幽默和自嘲,从“莫嫌”和“自爱”中读出了旷达和恬淡,从“铿然曳杖声”中听到了一位智者与自然的交流。这首充满乡土气息的诗歌说明这位落魄的诗人已将自己的根深深扎进了土地,固执地在土地中寻找着生活的乐趣和精神的寄托。由此,不禁联想到了另一位同样高智商的诗文大家。读起柳子厚墓志铭的时候,我们心中不由顿生凄凉。清幽冷峻之于豁达放旷,不只是文学风格之异,还是一种心胸之别。在惋惜这位唐宋文学的先贤最终没能从永州的阴影中走得更远之时,我们不禁要为苏轼赞叹了!“词心安处是吾乡”,这是我们何敢企及的境界呀!他不仅走出了黄州,还走向了更远的惠州(今广东)。当苏轼手把犁锄垦荒于东坡的时候,他的心胸就像土地一般无限地延展开了。而无端的中伤、恶意的诽谤、曾经的羞辱等等,就如冰雪般在这片土地无限地延展开了。此时,我们应该意识到:中国的历史上不仅是多了一位“东坡居士”,更是多了一位思想者和艺术家。似乎是冥冥苍天特意安排了苏轼这位民族的杰出子民在蒙受了巨大冤屈之后,去完成一项开辟宋代文学新纪元乃至中国文学新纪元的伟大创举。苏轼在黄州留给我们的不只是数亩开垦的农田,也不只是一个凄美的故事。当他的趾甲缝里塞满了东坡上的泥土,他的才情和黄州土地相互融合、他的胸襟和赤壁之水相互激荡的时候,便意味着赤壁怀古和赤壁赋的诞生,意味着宋代文学走向了一个新的里程。又一个“不知东方之既白”的夜晚,我们与东坡相会于书卷中,倾情地阅读着这块永远读不完、读不透的土地。东坡之于苏轼,就如南阳之于孔明、成都之于杜甫、桐城之于姚鼐在一次又一次反复的吟诵中,我们对世界对生命对完美对缺憾的体察一天天地深化,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东坡与苏轼最终成为了我们精神的源泉与归宿。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 (选自都市美文)21第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东坡“与我们浪漫的想像竟是那么的遥远”?(4分) 22文章第段写到了柳宗元,有什么作用?(3分) 23第段中,作者说“中国的历史上更是多了一位思想者和艺术家”,从上下文来看,“思想者”和“艺术家”的内涵分别是什么?(6分) 24本文以“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收束全文,请你对此作简要赏析。(5分) 五、(12分)25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题中任选3题,共6分)(1)看万山红遍,_;漫江碧透,_。(沁园春长沙)(2)吾尝终日而思矣,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3)_,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_。 (师说)(4)_,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_。 (赤壁赋)(5)_,渺沧海之一粟。_,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26在下列语段的横线处补写出一个句子,要求句式和画线句相同。(3分)犹如寒冬之于腊梅,疾风之于劲草,对手能让我们的意气更加昂扬 ; 。把对手当作竞争伙伴的人,就能在“抗衡”中不断磨砺和完善自我。拒绝一切对手的人,自己也往往毫无作为。27在下面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语句,使前后句式和谐,语意呼应。(3分)人有生理的青春,那是用年龄来衡量的;也有心理的青春, 。有的人正当年少却胸无大志而暮气沉沉,年轻时就已经老了;有的人 , 。生理的青春是可贵的,如春兰秋菊,但它不能永开不败;心理的青春也许更可贵,如青松翠柏,可以傲对时间的风霜。 六、(60分)2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说,要把某个东西设计得很好,你就必须熟悉它,真正了解它到底是什么。你需要持续投入很大的热情才能真正彻底地明白它,你需要反复地咀嚼回味,而不只是囫囵吞枣。但是,大多数人不愿意花时间这样做。这就是我的秘诀专注和简单。简单比复杂更难,你必须努力让你的想法变得清晰明了,让它变得简单。但是,到最后,你会发现它值得你去做。因为一旦你做到了简单,你就能搬动大山。 “简单”是乔布斯成功的秘诀。在认识和实践中,对于“简单”,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和行事方式。请以“简单”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体裁不限,不少于700字。高一语文期中试卷 共7页 第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