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市2013年中考适应性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8401362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宜城市2013年中考适应性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宜城市2013年中考适应性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宜城市2013年中考适应性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宜城市2013年中考适应性考试物理试卷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12分)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D.“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2.下面是小强从生活中收集到的一些光现象实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隔着放大镜看物体,物体总是放大的B.图乙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C.图丙凸透镜只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D.图丁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对着看到的鱼叉去3.寒冷的冬天,小明看到了一些现象.下面是他对这些现象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A.路边地面上薄薄的霜,这是凝固形成的B.冰冻的衣服不经过太阳照射也能自动晾干,这是熔化现象C.太阳一出,大雾就渐渐消失,这是汽化现象 D.屋檐下悬挂的冰柱,这是凝华形成的4.如右图所示,一长方体木块,置于同一粗糙水平面上,甲图木块竖放,乙图木块平放,丙图木块平放并在其上加一重物,在甲、乙、丙三种情况下,匀速拉动长方体所需的水平力分别为F甲、F乙、F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F甲F乙F乙F丙 CF甲F乙=F丙DF甲=F乙F丙 5.下列各种现象与其涉及物理知识之间的关系中,说法错误的是:A.高原反应大气压和海拔高度的关系B.飞机飞行时获得升力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C.水下潜水艇能够上浮液体压强和深度的关系D.利用高压锅容易将饭煮熟沸点和气体压强的关系6.如右上图所示电路,两只灯泡L1和L2上分别标有“8V 4W”和“4V 1W”,将它们与滑动变阻器串联后加在8V的电源上,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b端向a端滑动时,假设两灯的灯丝电阻不随温度变化,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a滑动时,通过灯L1的电流大于通过灯L2的电流B因为灯L1的额定功率大,所以灯L1始终比灯L2亮C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向a移动过程中,两灯的功率始终相同D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动到a时,两灯都能正常发光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18分)23. 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 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24. 多媒体教室中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做成的,其优点在于:一是利用 使教室里各座位上的同学都能看到画面;二是白布能反射 颜色的光,使同学们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25.我市供热的“暖气”用水作介质,这主要是因为水的 大;用棉球在小孩的额头上擦些酒精退烧,主要是因为酒精 时要吸收热量。26.为了模拟潜水艇在水下的运动,小强要设计一个密闭的空心铁盒,为了使这个空心铁盒能悬浮在水中,铁盒内空心的体积与铁片所占的体积之比V空:V铁= (铁=7.8103kg/m3,不计盒内空气的质量)。27. 如右图所示,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吉祥物冬冬在进行冰壶比赛,掷出的冰壶能在冰面滑行,是由于冰壶具有 ,而冰壶最终会停止下来,是因为 。28. 小强坐在汽车上,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他是以 为参照物的;汽车行驶过程中,开了车窗,小强看到车内悬挂的窗帘在向 飘动(选填“车内”或“车外”)。29. 某工人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把重240N的物体提高1m,所用的拉力为150N,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若不计摩擦,则动滑轮的重为 N.30. 如右图所示,轨道ABC光滑,弹簧固定在水平轨道的C处,物体从A点由静止下滑,沿BC运动并撞击弹簧,在弹簧被压缩的过程中,能转化成 能。31. 将一支铅笔芯接在3V电源两端,测出通过铅笔芯的电流是0.15A;若将这支铅笔芯两端的电压增加到6V,则通过它的电流是_A。当电压变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为 。 32. 如右图所示,AB和BC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段导体,将它们串联后连入电路中,比较这两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及它们的电流的大小,有UAB_UBC, IAB_IBC(请填“”、“”或“”)。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共19分)33.如图1所示,由发光点A发出的光射到水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经过S点,试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34.在图2中,画出F的力臂。35.如图3所示,图中已标出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请在图中标出小磁针的N、S极。图1 图2 图336.在探究物体的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三个相同的木桩被从空中静止释放的铁块撞击,陷入沙坑中的情况如下图所示。在此实验中,我们是通过观察_来比较各铁块重力势能的大小;若A、B两铁块质量相等,则两铁块下落高度的关系是hA_hB;若A、C两铁块下落的高度相等,则两铁块质量关系是mA_mC。37.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和像距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右图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距逐渐变 ;(选填“大”或“小”)当把物体放到距凸透镜8cm处时,光屏上 得到一个清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38.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伏,电阻大约为10欧,有两个规格分别为“10 1A”、“50 2A”的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为6伏。本实验中应该选择规格为 的滑动变阻器;图4中已有部分电路联好,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某同学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灯泡的亮度很暗且不变,可能的原因是 。排除故障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进行了多次测量,其中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如图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完成实验后,该组同学又找来了几个不同阻值的电阻代替小灯泡继续“探究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上表,该组同学做完第2次实验后,用15的电阻代替10的电阻,闭合开关后,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 端移动(选填“A”或“B”),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V,完成第三次实验。39.下图甲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下图乙是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实验表明: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距离越 。联想到在雨雪天驾驶汽车应适当(选填“增大”或“减小”)汽车之间的距离。(2)图乙实验表明,钢球质量越大,动能越 。联想到高速公路的限速牌上同时标明“120”和“100”字样, (选填“大客车”或“小轿车”)的限速应该是100km/h。四、计算题(第40题5分,第41题6分,共计11分)40.如右图是一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其底面积为200cm2(容器的厚度忽略不计),内有25cm高的水。求:(g=10N/kg)(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是多大?(2)若在水中放入一边长为0.1m的正方形物块,使得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增加了300Pa,则该物块的质量为多大?(3)该物块的密度是多少?41.如右图所示,电源电压为12V,且保持不变,已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为18,定值电阻RO为24,小灯泡上标有“6V 3W”字样。求 (1)灯泡的电阻和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各是多少? (2)S闭合,S1、S2都断开时,要使灯泡正常发光,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为多大? (3)S、S1、S2都闭合时,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到何处时,整个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小?这个最小功率是多少?2013物理中考适应性考试答案一、选择题:1.B 2.B 3.C 4.D 5.C 6.C 二、填空题:23.音调 24.漫反射;所有 25.比热容;蒸发(或气化) 26.34:5 27.惯性;受到摩擦阻力 28.汽车(或司机、自己);车外 29.80%;60 30.动;弹性势 31.0.3;20 32.;=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33-35:(每图1分,共3分)略 (评分说明:每个题只有全部完成才能得分。)36. 木桩陷入沙坑的深度(1分);小于(1分);小于(1分)。37. 10(1分);大(1分);不能(1分)。38. 50 2A(1分);作图略(评分说明:只有全部完成才能得分)(1分);将滑动变阻器下面的两个接线柱同时接入了电路(1分);0.6(1分);B(1分);3(1分).39. 远(1分);减小(1分);大(1分);大客车(1分)。四、计算题:40. P1=1gh1=1.0103kg/m310N/kg0.25m=2.5103Pa (1分) G=F=Ps=300 Pa210-2m2=6N (1分) m= G/g=6N/10N/kg=0.6 kg (1分) V=L3=(0.1 m)3=10-3 m3 (1分) 2=m/ V=0.6 kg/10-3 m3=0.6103 kg/m3 (1分)41. R灯=Ue2/Pe=(6V)2/3W=12 (1分) Ie= Pe/ Ue=3W/6V=0.5A (1分) 因为当S闭合,S1、S2都断开时,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接入电路。当灯泡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分担的电压与灯泡分担的电压相等,所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也为12.(本问若通过计算也可。) (1分) 当S、S1、S2都闭合,R0和滑动变阻器并联接入电路。所以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右端时,整个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小。 (1分) R=R0R滑/R0+R滑=2418/(24+18)=72/7 (1分) P=U2/R=(12V)2/72/7=14W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