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祝福》同步练习6新人教版必修.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98690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祝福》同步练习6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祝福》同步练习6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祝福》同步练习6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祝福同步训练基础练习1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寓意是:()A“祝福”是全文故事发展的线索,贯穿始终。B“祝福”为塑造祥林嫂的性格提供了典型环境。C祥林嫂出现在祝福之夜,亦死于祝福之夜,突出了主题,又使文章结构严谨。D题目是“祝福”,内容是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富人的“福”和穷人的“苦”两相对照,深化了小说的主题。2祝福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不限于一项):()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A真实地描绘了鲁镇旧历年底的欢庆气氛。B具体交待了故事发生的特定环境。 C形象地展现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背景。D衬托“我”及时回到故乡过年的欢愉心情。 E表现“我”对故乡鲁镇深沉的感情。3祝福运用倒叙的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A这是小说惯用的手法,在于使结构多样化。B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C是展开情节必不可少的因素,可以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去探索。D设置强烈悬念,可以造成极浓重的悲剧色彩,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也深化了主题。4祝福开头一段文字中对鲁四老爷语言、外貌描写的作用是(不限于一项):()A为展示小说的人物关系拉开序幕。B表现鲁四老爷是一位令人敬畏的长辈。C说明“我”对四叔的矛盾心情。D表现鲁四老爷对晚辈的关心及对新党的仇视。E表现了鲁四老爷冷漠无聊、顽固守旧的思想和性格。5下面这段文字采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在刻画人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特点?日子很快的过去了,她的做工却毫没有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着了女工,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答:_6在祥林嫂被婆家抓走之后,鲁四老爷说了三次话:“可恶!然而”“可恶!”“然而”两次说“可恶”,意思有什么不同?两次“然而”表现了鲁四老爷怎样的态度和思想性格?答:_7指出下列四句话各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并说说这些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1)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_(2)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_(3)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_(4)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_综合练习1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我很sng()然,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着了芒刺一般我在极短期的踌ch()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阿!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w()着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fi()反盈天的2下列句子中,每句有一个错别字,挑出来,把正确的字写在句后括号里。旧历的年底必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毕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蔼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但知道他虽然读过“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而忌韪仍然极多,当临近祝福时候,是万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类的话的。()3选词填空。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_(a简洁 b直捷 c直接 d简捷)的说。但随后也就自笑,觉得(a偶尔 b偶然 c间或 d随便)的事,本没有什么深意义,而我偏要细细推敲。“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_(a精神 b神采 c光采 d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_(a悲凉 b悲苦 c悲郁 d悲哀)的神色。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我_常见些但愿不为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_ 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_很恐怕这事也一律。 A尽管 而 就 B因为 却 所以C既然 也 所以 D即使 也 就 5填入下面一段话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四叔一知道,就皱一皱眉,道:“这不好。恐怕她是逃出来的。” _ 此后大约十几天,大家正已渐渐忘却了先前的事, A她诚然是逃出来的,这推想不多久就证实了。B这推想不多久就证实了,她诚然是逃出来的。 C她诚然是逃出来的,不多久,这推想就证实了。D不多久,这推想就证实了,她诚然是逃出来的。 6填入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_,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顺着眼 乌裙 月白背心 脸色青黄 眼角上带些泪痕 蓝夹袄 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A BC D 7“你放着吧,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四婶这句大喊在文中的作用是:()A表现了封建统治阶级对祥林嫂的歧视和摧残。B表现了地主阶级的迷信与自私。C使祥林嫂用替身赎罪的幻想破灭了,造成她在封建神权压力下精神崩溃。D表现了地主阶级的凶恶本质,说明祥林嫂死于封建政权的迫害。8下面这句话中画线的文字表现了这些老女人:()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要听她这段悲惨的故事。A发自善良本意的同情。B把咀嚼别人的痛苦当成开心的事。C同情是主要的,好奇心是次要的。 D好奇心是主要的,同情是有限度的。9对下面一段话中画线的句子的含义,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看见的人报告说,河里面上午就泊了一只白篷船,篷是全盖起来的,不知道什么人在里面,但事前也没有人去理会他。待到祥林嫂出来淘米,刚刚要跪下去,那船里便突然跳出两个男人来。像是山里人,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拖进船去了。祥林嫂还哭喊了几声,此后便再没有什么声息,大约给用什么堵住了罢。接着就走上两个女人来,一个不认识,一个就是卫婆子。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像是捆了躺在船板上。“可恶!然而。”四叔说。A山里人如此野蛮无礼地在光天化日之下劫人,着实令人可恶;但是山里人缺少教化,无礼也是可以原谅的。B祥林嫂被婆家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劫回,是因为她自己做事不周,反而累及鲁府的家声,令人可恶;但事已至此,无可挽回,也只好由它去了。C卫老婆子是祥林嫂的荐主,又伙同其婆家劫走她,着实令人可恶;然而这是祥林嫂婆家的主意,并非卫老婆子的本意,因而也可以宽恕。D祥林嫂的婆婆竟敢串通卫老婆子,光天化日公开抢劫鲁府的佣人,实在有损鲁家的尊严和声誉,着实可恶;可她们的作为又是族权范围之内的事,难以公开斥责。10祥林嫂被卖时曾“出格”大闹,卫老婆子分析原因说:“大家还都说大约因为在念书人家做过事,所以与众不同呢。”作者写卫老婆子这句话的作用是:()A揭露了鲁四爷平时对祥林嫂灌输礼教纲常,用礼教杀人的面目。B说明了祥林嫂的大闹是受鲁四老爷影响的结果。C交待祥林嫂生活的社会环境,揭示祥林嫂精神上的孤独和痛苦。D说明了祥林嫂与众不同是因为她在鲁四老爷家里做过事,见识自然就多。11阅读下面一段对话,然后回答问题。“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也许有罢,我想。”“那么,也就有地狱了?”“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那么,死掉的一家人,都能见面的?”“唉唉,见面不见面呢?那是,实在,我说不清。”(1)祥林嫂临死前提出这些问题说明了什么?_(2)“我”的答话起了什么作用?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_(3)为什么说祥林嫂对“魂灵”又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_12阅读下段文字,回答问题。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1)下列词语分别指代哪类人?玩物:_活得有趣的人:_无聊生者:_厌见者:_(2)这段文字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_。13阅读理解下面一句话,回答提出的问题。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1)这句话是从不同方面说的,请用线把它们连接起来。但愿不如所料 是客观上不可能发生未必竟如所料 是事实上恰就发生每每恰如所料 是主观上不愿发生(2)这句话的意思是:()A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有深刻的洞察力。B是鲁迅先生社会生活经验的深刻总结。C表现“我”对自己说过的话怕负责任。D表现“我”对祥林嫂的同情,对旧社会黑暗的控诉。(3)这个复句的层次应该是:()A/ B/C/ D/14赏析下列句式的特点,并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1)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_(2)“阿!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梧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_拓展练习阅读找死的年轻人,完成后面问题。找死的年轻人从前,有个年轻人,他很忧郁,总觉得自己生活得很不幸。他从来没有愉快过,更没有笑过,总是皱着眉头,阴沉着脸,头发长得很长也不剪,懒得做任何事。他曾经跟一位画师学过画画,他很聪明,只学了三个月,就掌握了不少的技巧。第四个月上,他离开了画师,说:“这玩艺没什么可学的!”他又跟一个商人学习做生意,他仍然很聪明,只学了半年,就碰上一次好运气,他发了财,赚了不少的钱,到了第七个月上,他离开了商人,说:“这玩艺儿也没什么可学的!”第三次他遇到了一个哲学家,他跟哲学家学了一年,他觉得悟透了人生的道理,那就是一切都没意思,一切努力最终都会被死神一笔勾销。他认识到死是伟大的,只有死才是永恒,除此之外,一切都是短暂的。于是他离开了哲学家,准备寻找一个他最满意的地方,然后结束自己的生命。他走啊,走啊,走了很多地方,却觉得都不是理想的自杀地。后来,他到了昆仑山下的一个林子里。“很好,”他心想。这个地方是最合适的位置,到了昆仑山下就算到了极地,空气干燥,流沙移地也免于尸体腐化,说不定能成为木乃伊保存后世呢!何况这里人烟稀少,他死后可以清静地免除尘世喧嚣。他想好了,准备就在这地方安息长眠,明天就上吊。第二天,他来到一棵五百年的核桃树下,正准备死,碰到一位白须垂胸的老人,老人正吃力地搬一辆陷进水渠里的毛驴车。老人看见他站在树下,便对他说:“年轻人!你站在那里干什么?为什么不来帮我一下?”年轻人觉得老人的要求是合理的,就跑过去帮他搬车子,他想,搬完车子再死也不迟。等到搬完车子,天已经快黑了,老人一定要感谢他,留他吃饭,他推辞不掉,心想,吃完饭再死也不迟。 就这样,老人不断地请他帮忙。植林带,不然流沙就会埋掉房屋啦;修水渠,不然庄稼就会干枯啦;种葡萄,不然夏天院子里就没地方乘凉啦。一件事又一件事,年轻人没有理由推辞,只好干下去,一天天推迟死期。秋天的时候,老人对年轻人说:“你不是一直要死吗?对不起,为我的事耽误了你这么久。现在,你可以去死了。”年轻人看看这块美丽的田园:林带,葡萄架,堆满粮食的谷仓,长满了绿草的水渠两岸,还有新盖的房子,盛开的花圃这一切,全都和自己的汗水有关系,让他舍不得了。他决定不死了,和老人好好活下去。他又画开画了,画得非常好,而且他会做生意,卖画赚了不少钱。最后他开始总结和思考这里的人生意义,准备写一部哲学著作,题目就叫福乐智慧。据说,这个年轻人现在还活在世上。1从情节结构看,第1段是全文的_,其作用是_。2第24段中,聪明的年轻人学画画、学做生意、学哲学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然而,他为什么会想到了死呢?(不超过35个字)答:_3由聪明的年轻人想到了死的情节,可以悟出什么道理?答:_4小说的结尾句“据说,这个年轻人现在还活在世上”有什么深刻含义?这一结尾妙在何处?答:_5能表现这篇小说主旨的三项是:()A在劳动中实现自身价值。B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能获得乐趣。C从自己的劳动成果中认识到人生的美丽。D用事实教育人比单纯说教效果更佳。E人在运用自己的智慧中才能真正品味幸福。F帮助别人就要诚心诚意,持之以恒。参考答案基础练习1D 2B、C 3D 4A、E 5这段文字有叙述,有描写,也有议论。刻画祥林嫂时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6第一个“可恶”对大白天在面前抢人表示气愤,认为有损鲁家尊严。第二个“可恶”是对卫婆子发泄怒气。两次“然而”认为婆家抢人也有理,表露了维护封建礼教的态度和自私、伪善、冷酷无情的思想性格。 7(1)比喻。突出祥林嫂在精神上受到毁灭性打击之后,胆小、恐惧、怕见人的心理状态。(2)拟人、反语。和祥林嫂的惨死形成鲜明对照,形象地讽刺了封建迷信思想,揭露了其骗人、杀人的本质。(3)顶针。不但表达紧凑,语言连贯,而且突出了鲁四老爷虚伪和顽固守旧的性格。(4)反复。描写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综合练习1悚 躇 梧 沸 2毕必 煊暄 蔼霭 韪讳 3d a d d 4B 5C 6C 7C 8D 9D 10C 11(1)临死前对“魂灵”、“地狱”产生的种种疑惑,说明祥林嫂对自己悲惨命运已产生了一定的反抗意识,但只是朦胧的,带有迷信色彩,因而也是自发的、软弱的。(2)同情她并想安慰她,却起到了相反作用,增加了祥林嫂精神上的恐惧,加速了她的死亡。“我”是一个善良、进步的知识分子,既不敢大胆否定这些迷信说法,又无力救治祥林嫂的精神创伤,是一个软弱无能的好人。(3)“希望其有”是封建迷信思想,想要在阴间见到儿子,“希望其无”是害怕死后被两个丈夫分尸。 12(1)和祥林嫂一样命运悲苦的贫穷受欺的人。鲁四老爷一类的富人。像祥林嫂这样贫穷无靠、难以活命的人。鲁四老爷之类的封建统治者、卫道士。(2)反映了社会上对祥林嫂悲剧的冷淡,这一切都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也烘托了“我”对祥林嫂命运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激愤之情。 13(1)“但愿”连“是主观”,“未必”连“是客观”,“每每”连“是事实”(2)D (3)A 14(1)“空的”、“下端开了裂”,是定语后置句(倒装),表示强调,突出了祥林嫂忍饥挨饿和沿街乞讨的艰辛。(2)用了感叹句、疑问句和设问句式,表明“我”先是惊异,后是支支吾吾,怕负责任的心态。拓展练习1序幕(或“引子”)为全文情节的展开起铺垫作用 2自认为悟透了人生,感到一切都没意思,只有死才伟大,才永恒。(意思对即可) 3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决定着人的精神面貌,执迷于错误的人生观十分危险,因此应不断地改造自己、提高自己。 4结尾句的含义说明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人只有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才会获得人生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不断创造劳动成果的人才会享受生活,获得永生。这一结尾有揭示、深化主题的作用,且寓意深刻、启人深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