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关于“写作教学”与“课外读书的讨论”的课前准备和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95820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二关于“写作教学”与“课外读书的讨论”的课前准备和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专题二关于“写作教学”与“课外读书的讨论”的课前准备和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专题二关于“写作教学”与“课外读书的讨论”的课前准备和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模块 第二专题 关于“写作教学”与“课外读书的讨论”的课前准备和教学设计(二)“撰写与修改”教学内容及小说语言特色分析主持人:王意如(以下简称“王”)参与者:巢宗祺(以下简称“巢”) 郑朝晖(以下简称“郑”)王:各位老师,大家好,欢迎收看高中语文远程研修第二模块第二专题。在这节课中,我们主要讨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写作教学”的课前准备和教学设计,我们主要谈“撰写与修改”的教学内容;第二个问题是关于“课外读书的讨论”的课前准备和教学设计,我们主要谈小说语言特色分析。下面我们谈第一个问题,关于“写作教学”的“撰写与修改”的教学内容。我们经常听到说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其实倒也不尽然。从中国古代文人的情况来看,明显有两个极端,一个是苦吟的,所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属于反复修改加工的类型;另一类是文不加点,一挥而就的,比如建安七子之首的王粲,写起文章来“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以为宿构。”这两类人都是极端,就大多数人而言,文章总是要修改的。修改出好文章来的文学佳话也不少。巢:我们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撰写,一种是修改。有一肚子话,怎么写出来?有很多想法、意见,这要靠语言把它凝固起来。怎么来组织词句运用语言?这不是单纯谈写作技法可以解决的问题。这就要要求学生平常有好的词语句子就记录下来,积累起来,在写作的时候老师要建议他运用起来。还有一种积累是记录别人的好句子,学生学习别人的语言还是需要的。写作的时候老师要鼓励他调动自己的积累,应该把积累作为一种经验来传递给学生。至于修改,有人是一次成稿的。这里面有两种情况,有些人有不少错误,但是不习惯改;有些人有少量错误,基本可以交稿。我自己写文章,写到后来,不仅字词、语句等都改了很多,改到后来,可能连原先考虑的观点都变了,所以我主张文章要修改。对于学生,可以建议学生自己读自己的作文。这是吸取古人的经验,读文章可以发现自己的语病,而且用这种方法修改,会使文章改得很有节奏感。王:我在想我们在谈这个话题时,要破除一个观点,古人也有文不加点的。有天才可以不打草稿,但是作为学生还是有必要的。修改的意义,一是写作本身的,通过修改,让文章变得更好;二是提高鉴赏能力,修改过程中学生可以知道什么样的表述是好的,什么样的表述是不好的;三是修改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养成做事精益求精的习惯。郑:还有一个,学生的语言学习有一个从心里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过程。在撰写的过程中,我们要分层次对待,有些要写的好,有些要能写出来。修改的意义除了王老师说的外,还有心智的提高,内心对问题认识的深化。从教学来说,写文章总有需要修改的时候,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文章修改经验,要进行这方面的教学是无从入手的。教育要教的是针对大多数人王:对,教育是针对大多数人的,而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时需要修改的。下面看看修改的方法。最普遍的修改是老师改,评语、批注,这是最常见的。现在最多的可能是学生改,自改和互改。形式上还有大改和小改,一次改和反复改。郑老师用什么方法来指导作文修改?郑:其实,这些方法都可以使用,除此而外,还有小组的合作修改。我想要强调的是,修改的前提是原作者要交代清楚写作动机和用意,然后大家帮忙改,一直改到大家认为实现了原作者的写作意图为止。所以要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我们有时会出现为改而改,改得虽然华丽却支离破碎,或者与作者的原意大相径庭的现象,这些实际上违背了文章修改的初衷。王:据我所知,建平用的是电脑,大家一起改。郑:是的,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同步线上的作者与修改者互动,同学们可以自由改,作者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充分互动。这是真正的互联网技术和写作教学相结合的案例。王:这个效果是非常好的,是真正的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对硬件要求很高。可能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有这样的硬件设施,但是我们可以从里面提取一些可用的理念。郑:实际上,古代的书院就有这样的习惯,就有把作文贴在墙上,大家交流,互联网只是使这一操作更加便捷了。小组的合作在这里面的作用是很大的,“我”倾听你的意见,你的表达方式,“我”对你的意见的优化整合等,这些都能对学生有一个提高,而且,这种相互倾听,彼此交流的合作心态与合作经验,在现实生活中有其关乎生活质量的意义。王:作文修改有很多意义、方法,我们下面讨论修改什么。哪些地方可以修改?比方说语言,我们可以修改些什么?巢:我自己改文章,要看内容表达是否正确,意思讲得对不对,是否要调整我的观点和看法,我的表达方式是不是清晰,不仅有结构上的修改,还有文句的修改。孩子最先要学习修改文句,然后是意思,最后是润色,看是否简洁明快,是否符合我的风格。总之可以从内容、结构、语言、风格特点上修改。写作文不可能有很长时间修改,而我们自己写文章,常常会写完一稿先放着,过几天再改,在自己的头脑冷静下来以后,经常会发现文章中有很多问题需要修改。王:改作文还有及时改和缓几天改,延后改,冷静一下再改可能更好。除了巢老师说的以外,还有材料的修改,看材料的使用是否恰当。我们接下来讨论第二个问题,关于“课外读书的讨论”,我们今天主要是想说说小说语言特色分析。郑:如何鉴赏和品位文学语言的问题,其实是更高的要求,要能够看出语言的精气神来,看出语言运用者的气质等。我们现在讲的语言要分成两个方面,一种是作者的叙事语言,一种是作品中人物的语言,要分别体味。王:作为课前准备,老师首先要搞清楚这两种语言。小说的语言分为两种,一种是叙述语言,一种是人物语言。叙述语言就是作者在讲述时使用的语言,它可能是简洁的、优美的或者幽默的、调侃的。人物语言是“代言”,也就是代替小说中的人来说话,那就必须说这个人物说得出来的话。这是有很大难度的。因为我们写在纸上的,是书面语,它和口语是有区别的。而人物语言,它又必须是口语,也就是说,小说的人物语言,是用书面语的形式来写口语。小说刚开始的时候,在这方面有做得很差的。比如唐初三大传奇中的游仙窟,里面的丫鬟,说到自己小姐的美貌竟是一口气四五个典故,分明是作者卖弄才华,和人物是没有关系的。但如果照搬口语,也是不行的。明清时期有本小说叫何典,人物语言基本是口语照搬,艺术上也不成功。在文学发展的过程中,小说的语言逐步精彩起来。鲁迅说:“水浒和红楼梦的某些地方,是可以由说话看出人来的。”就是说人物语言是有个性的。李逵第一次见到宋江时,问戴宗道:“哥哥,这黑汉子是谁?”戴宗对宋江笑道:“押司,你看这恁么粗卤!全不识些 体面!”李逵道:“我问大哥,怎地是粗卤?”戴宗道:“兄弟,你便请问这位官人是谁便好。你倒却说这黑汉子是谁,这不是粗卤却是甚么?”像这种非常鲜明的人物语言,是我们了解人物性格的非常好的入口。从体味语言入手,一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二也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从而提高鉴赏能力和其本身运用语言的能力。郑:其实小说语言不仅塑造形象,还可以推动情节发展。这就是小说语言的“动作性”,小说的情节有时就是由于人物的话语,发生变化或者陡转,这样的人物语言实际上就起到了结构的作用。巢:我们要关注小说的语言。首先,语言的运用是重要的,在学习过程中,要能够吸收运用。品味小说语言对提高学生鉴赏小说的水平有很大作用。再者是可以培养未来小说家,让学生学习如何通过人物语言塑造人物形象,这一点现在有一些作家做得并不是很好,小说中的人物语言缺乏个性。欣赏小说等语言,还要分清楚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这两种语言是不同的,有不同的作用,有一段时间研讨水浒传作者是哪里人,这就要看小说等叙述语言,看人物语言是不行的,因为人物语言很可能是为角色的造型而“定做”的。郑:叙述语言其实是作者的语言。作者的修养、气质可以从中看出来。像鲁迅作品中的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就是有很大差别的。王:古人也很注重从小说中学习语言。像聊斋志异,当时很多人就是从中学习蒲松龄的语言。学习作者的叙述语言也是很有意义的,对于叙述语言的体味也是很重要的。叙述语言分两种,一种是比较文的,比较一种是比较俗的。叙述语言之外,另一种是人物语言,金瓶梅的人物语言是最好的,超过红楼梦。叙述语言要关注他的风格,人物语言要关注他如何体现人物形象。那么我们如何做好课前准备,引导学生体味语言?郑:这还是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就语文素养而言,教师有优势。做好课前准备的前提是我们的语文老师真的有很高的语文修养。这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是我们自己是否有很高的语言素养,能不能对于好的语言有一个基本准确的判断,有没有语言的敏感性。另一个是相对科学的文学观。这两方面是基础,在此之上,要找的到文本中能够品味的点,还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另外一个,还是要把语言放到文本中去,从文本中去体味语言。否则,你对学生的指导很可能南辕北辙,甚至将学生带入误区。巢:两个方面都要做,一方面要让学生自己做,自己觉得哪里好。另一个老师确实得下功夫。老师在这方面水平毕竟要比学生高很多,要推荐好的作品给学生去读,要讲出精彩在哪里。郑:就是说语文老师在指导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语言的过程中,要发挥示范功能和提升功能。王:总的来说,就是首先要分清楚两种语言,至于方法,可以是至上而下的,也可以是之下而上的。至于老师的课前准备,就要老师发挥自己的学养。品味语言脱离不了社会背景,也不能脱离文本。今天就到这里结束了,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