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追求和发现真理》学案9(人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95819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现真理》学案9(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现真理》学案9(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现真理》学案9(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课第二框题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前预习案】【学习目标】1.真理: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和谬误2.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的无限性【知识梳理】1、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1)真理含义: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2)真理只有一个:人们对 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 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 的认识,即 。真理面前 。(3)真理与谬误的界线不容混淆(真理和谬误的关系)概念不同。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认识;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 联系:真理、谬误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就其形式来说都是主观的,就其内容来说都是客观的。二者往往相伴而行,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 和 。如果超出了这个 和 ,真理就会变成 。(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 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 与 、 与 的具体的 统一。如果离开了这一特定的过程,脱离了 ,真理就会转化成谬误。(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3、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1)认识的反复性: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的无限性: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方法论: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方法论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自学检测】1.“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 B. C. D.2.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A.一概而论 B.三人成虎 C.百感交集 D.千虑一得3.(08广东23)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4在今天,“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理念,不仅激励人们在体能上刻苦训练以追求超越,更激励人们通过体育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来实现这种超越。体育科技的发展,体现了人类对自身能力认识的发展,推动世界纪录不断被刷新,这表明:A认识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实践的不断发展B认识具有自我超越的内在力量,并成为实践发展的动力C认识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永无止境D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5对“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理解正确的是( ) A在对同一对象的不同认识中,真理只有一个 B有用即真理C任何人都必须承认认识的真理性 D在真理面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6“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中。”这句话是说 A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 B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真理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我的困惑】第六课第二框题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堂探究案】【课前预习检测】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真理客观性的否定2、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所以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3、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永无止境,因而人们不可能获得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问题探究】1、【自主探究】(04江苏)“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这句名言是指A.真理与权威相互排斥 B.真理要靠历史和实践来检验C.真理与权威相互依存 D.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2、【合作探究】认识(理论)、真理、科学理论的区别与联系3【例题分析】改革开放三十年,滕州市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同时也受到资源、环境瓶颈的制约。为此,滕州市委、市政府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实处,改变过去那种把“快”放在优先地位的“又快又好”发展的思路,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做到质量和速度“两个轮子一起转”,坚持经济增长与资源供给和生态环境相协调,使滕州经济走上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问:滕州市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发展思路的转变体现了认识论什么道理?答案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滕州市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发展思路的变化是由实践决定,而思路的变化是滕州经济走上了快速发展轨道。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说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滕州市发展思路的变化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和反复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求我们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的收获】构建知识网络【当堂训练】1、(2008年高考四川卷)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基本要素。以住人们通过食物获取这些微量物质,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能够通过服用某种或某几种维生素来弥补食物摄取方式的不足。一些科学家认为,大量服用某些维生素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另一些科学家警告说,服用过量的维生素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关于维生素的问题的争论表明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条件和不完善的 人们获得正确认识仅在一定时期内是真理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人们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A B. C. D.2、人民日报报道:“人类基因组计划”目前已完成,发达国家正在积极推动下一轮基因组研究。这说明( )A、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B、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始终制约着人的认识能力C、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D、不懈的追求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我们的目的3、“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这句诗包含的哲理诗 A、认识经历着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 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现象认识本质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 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4、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是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这句话表明( ) A对同一事物,人们的认识都是相同的 B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C真理就是科学理论 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真理5、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一天后,俄罗斯成功发射了货运飞船,10月15日,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这说明(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A B C D6、“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是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段话表明( ) A、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C、要分清主次,善于把握重点 D、真理和谬误是无法分开的 7、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度,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这说明( ) 真理是无条件的 真理是有条件的 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 B、 C、 D、 8、2009年4月以来,从墨西哥蔓延开来的流感,最初被诊断为猪流感。后来,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研究发现,这种流感病毒实际包含猪流感、人流感和禽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于是将这种新型流感改称为A(H1N1)型流感,我国称之为甲型H1N1流感随着研究的深入,疫苗研制加速推进。从7月份开始,我国正式进入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临床试验。l0月9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国庆新闻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已接种几十万人,还没有一例严重的不良反应。11月甲流就开始变异了,变异的结果是甲流病毒对于原有的药物呈抗药性,疫苗的有效性也将产生质疑。而变异的原因猜测此起彼伏,而真正的原因是需要官方科学家经过研究证实后才能告诉我们的。对甲型H1N1流感的研究与防治过程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第六课第二框题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后拓展案】1在平面内,若直线ac,直线bc,则ab;在空间中,若直线ac,直线bc,则直线a与直线b不一定平行。 这说明 A人们难以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 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C真理具有客观性 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2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 (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C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3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一事例说明( )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B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4“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这句名言是指 ( ) A. 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 B 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 C真理与权威是相互依存的 D真理要靠历史和实践来检验517-19世纪,欧洲人用望远镜观测到火星的表面有许多河床。1965年7月以来,人类利用宇宙探测器探测火星的活动从来没有停止过。上述材料表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真理具有相对性 c认识具有反复性 D认识具有无限性6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成为时代的精华,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脉相承的科学精神,又要把握当代人类社会实践的深刻变化,把握当代世界的总特征和时代精神。这是因为( ) 实践决定认识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性认识也要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 B。 c D。7.2009年10月1日,我们迎来了新中国六十华诞。60年前,毛泽东把执掌政权比作“进京赶考”,带领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推动民族复兴大业不断前进;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成功推向21世纪;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60年来,“赶考”路上变化巨大,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了一份高分答卷。问:中国共产党60年的“赶考”路 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什么道理?第六课第二框题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答案自我检测1-6DDCAAB课堂训练1-5BCCBC 6-7BB8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分)人们对甲流的逐步认识都是来自于防控甲流的实践中,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分)在甲流的医治过程中,人们对甲流的认识以及防控手段不断发展,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分)人们对甲流的认识对不对,疫苗成不成功都需要依靠实践来检验,这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分)人们获取对甲流的认识以及疫苗的研制最终都是要应用于时间,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甲型流感的确认以及变异原因的研究,说明了这一点。(3分)课后拓展1-6DBCDDD7、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并推动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