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教学课件.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392134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PPT 页数:150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测量教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0页
工程测量教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0页
工程测量教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基础知识 本章内容简介和教学目标1 1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1 2地面点位的确定及其表示方法1 3测量的基本工作及基本原则 1基础知识 本章内容简介 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确定地面点的平面位置很表示地面点的方法高程和高差的计算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测量的基本原则本章教学目标 了解建筑工程测量的主要内容掌握地面点的表示方法熟悉测量中的坐标系统与高程系统 1基础知识1 1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 1 1 1测量的主要内容测量的主要内容是 测定和测设 1 测定用测量仪器和工具 对地球表面的点进行测量 计算 获取一系列测量数据 并根据获取的数据缩绘成地形图 为工程规划 设计提供依据 2 测设 又叫放样 将地形图上规划好的建筑物的相关位置 通过测量标定到地面上 指导施工 1 1 2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 1 地形测量 2 施工测量 3 变形测量 1基础知识1 2地面点位的确定及其表示方法 点的位置用坐标 x y 和高程 H 表示1 2 1坐标系统常用的坐标系统包括 地理坐标系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和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1 地理坐标系地理坐标系用经度 和纬度 来表示 首子午线以东为东经 以西为西经 取值范围 0 180 赤道以北为北纬 以南为南纬 取值范围 0 90 1基础知识1 2地面点位的确定及其表示方法 地理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2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平面直角坐标X Y表示 为减少地球曲率的影响 将地球表面分成若干带 展开后投影到平面上 每一带为一个独立坐标系 投影后的中央子午线及赤道分别为X轴和Y轴 1基础知识1 2地面点位的确定及其表示方法 3 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X Y表示 坐标轴与象限坐标轴的方向 以北为X轴的正向 以东为Y轴的正向坐标原点 选在测区的西南角坐标象限 按顺时针方向编号 坐标 X Y 与坐标增量 X Y 坐标与象限如图所示 A点坐标为 XA YA B点坐标为 XB YB 1基础知识1 2地面点位的确定及其表示方法 则A点到B点的坐标增量 XAB XB XAYAB YB YA1 2 2高程系统 1 高程从高程起算面开始 沿着铅垂线的方向到地面点的距离为高程 2 高程起算面与高程的分类 高程起算面的分类高程起算面分为 大地水准面和假定水准面 高程的分类高程分为 绝对高程 简称高程 和相对高程 1基础知识1 2地面点位的确定及其表示方法 3 高程与高差HA为A点的绝对高程H A为A点的相对高程HB为B点的绝对高程H B为B点的相对高程hAB为A点到B点的高差高差具有方向性高程与高差即 hAB hBAhAB HB HA高差为 表示上升高差为 表示下降 1基础知识1 3测量的基本工作及基本原则 1 3 1测量的3项基本工作测量的3项基本工作 测角度 测距离和测高差1 3 2测量的基本原则测量的基本原则 1 布局上 从整体到局部 2 次序上 先控制后碎部 3 精度上 由高级到低级 4 步步有校核 校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步工作 2常用测量仪器 本章内容简介和教学目标2 1水准仪及其使用2 2经纬仪及其使用2 3全站仪及其使用 2常用测量仪器 本章内容简介 DS3微倾式水准仪的构造 使用及其检验和校正DJ6微倾式经纬仪的构造 使用及其检验和校正全站仪的构造 功能 使用及其保养本章教学目标 了解水准仪 经纬仪的构造 检验和校正掌握水准仪和经纬仪的使用了解全站仪的构造 功能掌握全站仪的使用 2常用测量仪器2 1水准仪及其使用 水准仪的主要用途是 测高差2 1 1DS3微倾式水准仪的构造DS3微倾式水准仪的构造如图所示 DS3微倾式水准仪由望远镜 水准器 基座和附件组成 2常用测量仪器2 1水准仪及其使用 2 1 1DS3微倾式水准仪的构造 1 望远镜 望远镜的用途 瞄准水准尺并读数 望远镜的组成 物镜 目镜 十字丝分划板 调焦透镜 物镜和目镜对光螺旋 物镜 目镜的作用 使目标成像位于十字丝分划板上并一起放大 十字丝分划板的作用 瞄准目标并读数 调焦透镜与物镜对光螺旋的作用 使目标清晰 目镜对光螺旋的作用 使十字丝清晰 2常用测量仪器2 1水准仪及其使用 2 1 1DS3微倾式水准仪的构造 视差 眼睛在目镜处微微移动而读数发生变化的现象 消除视差的方法 反复调节物镜 目镜对光螺旋 使目标影像落在十字丝分划板上 2 水准器水准器分为 管水准器和圆水准器 圆水准器气泡居中表示视线粗平 管水准器气泡居中表示视线精平 2常用测量仪器2 1水准仪及其使用 2 1 1DS3微倾式水准仪的构造 3 基座基座呈三角形 由基座 角螺旋 3个 和连接板组成 基座的作用 支承仪器的上部并与脚架连接 4 附件 制动螺旋 微动螺旋的作用 使望远镜在水平方向制动和微动 微倾螺旋的作用 使望远镜在竖直面内微倾 2常用测量仪器2 1水准仪及其使用 2 1 1DS3微倾式水准仪的构造 5 水准尺和尺垫水准尺和尺垫与水准仪配套使用 水准尺 双面尺或单面尺双面尺 整尺长3m 红 黑双面注记 黑面是主面 尺底从零起算 红面是辅面 尺底分别以4687mm A尺 和4787mm B尺 起算 等级测量时 A尺和B尺配套使用 尺垫 由三角形或圆形铸铁制成 下端有3个支脚 顶面为半球状 2常用测量仪器2 1水准仪及其使用 2 1 2水准仪的使用安置步骤 安置仪器瞄准精平读数 1 安置仪器选择安置点 打开脚架使高度适中 架头大致水平 拧紧伸缩固定螺旋 打开仪器箱取出仪器 连接在架头上 拧紧连接螺旋 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 2 瞄准瞄准步骤 目镜对光粗瞄物镜对光精瞄消除视差 2常用测量仪器2 1水准仪及其使用 2 1 2水准仪的使用 3 精平调微倾螺旋 使水准管半像吻合 此时视线即达精平 4 读数读4位数 即m dm cm mm精平后读数 mm位估读 2常用测量仪器2 1水准仪及其使用 2 1 3DS3微倾式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水准仪的主要轴线及应满足的条件 圆水准器轴L L 竖轴 次要条件 十字丝横丝 竖轴VV 次要条件 水准管轴LL 视准轴CC 主要条件 观看动画水准仪轴线间关系 水准仪的几何轴线 2常用测量仪器2 1水准仪及其使用 2 1 3DS3微倾式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 1 圆水准器的检校 检验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 然后在仪器水平方向旋转180 若气泡仍居中 则满足要求 否则应校正 校正用校正针拨圆水准器的校正螺旋 使气泡退回偏离值的一半 2常用测量仪器2 1水准仪及其使用 2 1 3DS3微倾式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 2 十字丝分划板的检校 检验整平仪器 用十字丝中横丝的交点对准一点状目标 拧紧制动螺旋 转动微倾螺旋 若点状目标始终在中横丝上移动 则满足要求 否则 需校正 校正松开十字丝分划板固定螺丝 转动十字丝环 使中横丝末端与点状目标重合 再旋紧固定螺丝 3 水准管的检校 2常用测量仪器2 1水准仪及其使用 2 1 3DS3微倾式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 检验 在较平坦的地段选相距80m左右的A B两点 在中间安置仪器 测A B两点间的高差hAB a1 b1 此时消除了i角的误差 至少测两次高差 高差之差不大于3mm时取平均值即为正确高差 将仪器搬至A点 或B点 近旁 距水准尺3m左右 再测A点到B点的高差 h AB a 2 b 2 a近 b远若h AB等于正确高差 说明水准管轴与视准轴平行 此时满足要求 若h AB不等于正确高差 相差超过5mm 则需要校正 2常用测量仪器2 1水准仪及其使用 2 1 3DS3微倾式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 校正 根据公式算出远尺的正确读数h AB a近 b远式中 h AB为用仪器安置在中间时的平均高差hAB代替 a近为近尺的正确读数 远尺的正确读数为 b远 正确 a近 hAB 调节微倾螺旋 使远尺读数b远变为远尺的正确读数b远 正确 用校正针拨水准管的校正螺旋 使管水准气泡居中 则水准管轴水平 2常用测量仪器2 2经纬仪及其使用 经纬仪的主要用途 测角2 2 1DJ6型光学经纬仪的构造如图所示 DJ6型光学经纬仪由照准部 水平度盘 基座组成 DJ6型光学经纬仪的构造 2常用测量仪器2 2经纬仪及其使用 2 2 1DJ6型光学经纬仪的构造 1 照准部照准部包括 望远镜 竖直度盘 照准部水准管和读数装置 望远镜的作用 瞄准目标 竖直度盘的作用 测天顶距和竖直角 照准部水准管的作用 精确整平仪器 读数显微镜的作用 读取水平度盘和竖直度盘的读数 2常用测量仪器2 2经纬仪及其使用 2 2 1DJ6型光学经纬仪的构造 2 水平度盘水平度盘的作用 度量水平角 水平度盘有0 360 的刻划线 3 基座基座的组成 轴座 脚螺旋和三角形底板 基座的作用 支承仪器的上部 2常用测量仪器2 2经纬仪及其使用 2 2 2DJ6型光学经纬仪的使用安置步骤 安置仪器瞄准目标读数 1 安置仪器对中 整平 目的对中的目的 是水平度盘的中心与测站点位于同一铅垂线上 整平的目的 使水平度盘水平 2常用测量仪器2 2经纬仪及其使用 2 2 2DJ6型光学经纬仪的使用 标准对中的标准 光学对中仪器 光学对中器分划板中心与地面点位中心重合 垂球对中仪器 垂球尖与地面点位于同一铅垂线上 整平的标准 仪器旋转到任意位置时 照准部水准管气泡均居中 2常用测量仪器2 2经纬仪及其使用 2 2 2DJ6型光学经纬仪的使用 光学经纬仪的安置操作步骤 脚架安置在测站点 架头大致水平目估对中 装仪器 调节对中器调焦螺旋 使分划板和测站点清晰 移动脚架 大致对中 踩紧3个脚架 调节脚螺旋 进一步对中 伸缩脚架 使圆水准器气泡对中 转动脚螺旋 使照准部水准管气泡居中 松仪器连接螺旋 平移仪器 再次对中 2常用测量仪器2 2经纬仪及其使用 2 2 2DJ6型光学经纬仪的使用 2 瞄目标测水平角 用竖丝瞄目标测天顶距和竖直角 用中横丝瞄目标瞄准步骤 用望远镜粗瞄器粗瞄目标 调节目镜对光螺旋使十字丝清晰 调节物镜对光螺旋使目标清晰 调节微动螺旋精瞄目标 反复调节物镜和目镜对光螺旋 消除视差 2常用测量仪器2 2经纬仪及其使用 2 2 2DJ6型光学经纬仪的使用 3 读数读数时 打开反光镜并调节读数显微镜使读数窗清晰 竖直度盘读数时 应调节竖直度盘指标水准管微动螺旋 使竖直度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后再读数 2常用测量仪器2 2经纬仪及其使用 2 2 3DJ6型光学经纬仪的检校经纬仪的主要轴线及应满足的条件 水准管轴 竖轴 视准轴 横轴 横丝 竖丝 十字丝的竖丝 横丝观看动画经纬仪轴线间的关系 经纬仪主要轴线 2常用测量仪器2 2经纬仪及其使用 2 2 3DJ6型光学经纬仪的检校 1 照准部水准管 竖轴 检验步骤 使圆水准管气泡居中 使水准管气泡居中 仪器水平方向转180 若气泡仍居中 则满足要求 否则需要校正 校正用校正针拨水准管一端的校正螺旋 使气泡退回一半 2常用测量仪器2 2经纬仪及其使用 2 2 3DJ6型光学经纬仪的检校 2 十字丝的竖丝 横轴 检验 整平仪器 用十字丝交点瞄准一点状目标P 调节竖直度盘微动螺旋 若P点始终在竖丝上移动 则满足要求 否则需校正 2常用测量仪器2 2经纬仪及其使用 2 2 3DJ6型光学经纬仪的检校 校正 松十字丝环的固定螺旋 旋正十字丝环 上紧固定螺旋 3 视准轴 横轴 检验视准轴的检验和校正 在平坦地面上 选择相距约100m的A B两点 2常用测量仪器2 2经纬仪及其使用 2 2 3DJ6型光学经纬仪的检校 在 连线的中间O点安置仪器 在A点竖立一标志 在B点横置一根有毫米分划的小尺 使之垂直于AB 与仪器大致同高 整平仪器 盘左瞄A点 倒镜 在横尺上得读数B1 盘右瞄A点 再倒镜 在横尺上得读数B2 若B1与B2重合 则满足要求 否则需要校正 校正 量取B1B2的四分之一得B3 在盘右 用校正针拨十字丝分划板校正螺丝 使十字丝交点由 点移动到 2常用测量仪器2 2经纬仪及其使用 2 2 3DJ6型光学经纬仪的检校 横轴 竖轴 检验 在距墙20m处安置经纬仪 盘右 瞄墙高处P点 仰角约30 固定照准部 放平望远镜 在墙上标出P1 盘右 瞄P点 固定照准部 放平望远镜 在墙上标出P2 若点P1与点P2重合 满足要求 否则需要校正 2常用测量仪器2 2经纬仪及其使用 2 2 3DJ6型光学经纬仪的检校 校正由专业人员进行 5 指标差的检校 检验 整平仪器 盘左 盘右瞄统一目标 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 盘左时读竖直度盘读数L 盘右时读竖直度盘读数R 计算指标差 X L R 360 2若指标差超限 需要校正 2常用测量仪器2 2经纬仪及其使用 2 2 3DJ6型光学经纬仪的检校 校正 计算出正确的盘右竖直度盘的读数 R正确 R X 盘右 瞄准原位置不变 调节指标水准管微动螺旋 使盘右读数为R正确 用校正针拨指标水准管校正螺丝 使气泡居中 2常用测量仪器2 3全站仪及其使用 全站仪是一种集电子测角 电子测距于一体的仪器 2 3 1全站仪的构造全站仪由光电测距仪 电子经纬仪和微处理器组成2 3 2全站仪的功能全站仪的功能 角度测量 距离测量 坐标测量 对边测量 悬高测量 数据采集 内存文件管理 数据通讯观看录像认识全站仪 观看录像认识GPS接收机 3角度测量 本章内容简介和教学目标3 1角度测量原理3 2角度观测3 3角度测量的主要误差 3角度测量 本章内容简介 角度测量原理角度观测角度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及消减方法本章教学目标 理解水平角与天顶距的概念掌握水平角及天顶距的观测与计算熟悉角度测量的误差来源及消减方法 3角度测量3 1角度测量原理 测角仪器有经纬仪 光学经纬仪 电子经纬仪 和全站仪3 1 1角度的概念 1 水平角 地面上一点至两个目标的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称为水平角 水平角测量 3角度测量3 1角度测量原理 3 1 1角度的概念 2 竖直角和天顶距 竖直角 在同一竖直面内 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称为竖直角 天顶距与竖直角 3角度测量3 1角度测量原理 3 1 1角度的概念仰角为正 0 90 仰角为负 0 90 天顶距 Z 在同一竖直面内 视线与铅垂线天顶方向间的夹角 天顶距的取值范围 0 180 竖直角与天顶距的关系Z 90 天顶距不存在负值 3角度测量3 1角度测量原理 3 1 2角度测量原理 1 水平角测量原理为测水平角 安置一水平度盘 使度盘中心O 与角顶点O位于同一铅垂线上 若水平度盘的读数分别为a b 则OA与OB之间的水平角 为 b a式中 a为夹角右边的读数 b为夹角左边的读数 3角度测量3 1角度测量原理 3 1 2角度测量原理 2 竖直角和天顶距测量原理为测竖直角和天顶距 安置一竖直度盘 通过竖直度盘中心的铅垂线来指示读数 测得天顶距Z 由Z 90 计算竖直角 3角度测量3 2角度观测 3 2 1水平角观测 1 水平角观测方法 测回法 适于测2个方向间的水平夹角 方向观测法 适于测2个以上方向间的水平夹角 2 测回法测水平角如图所示 在测站点安置经纬仪 对中 整平 盘左 瞄左目标 置数a 顺时针转动照准部 瞄右目标 读数b 则盘左时的角值 盘左 b a 3角度测量3 2角度观测 3 2 1水平角观测 盘右 瞄右目标 读数c 逆时针转动照准部 瞄左目标 读数d 则盘右时的角值 盘右 c d盘左 盘右分别为上 下半测回 上 下半测回构成一个测回 则一测回角值 1 1 盘左 盘右 2观看动画测回法测水平角 观看录像用经纬仪测水平角的操作过程 3角度测量3 2角度观测 3 2 2天顶距观测 1 观测天顶距 在测站点安置仪器 对中 整平 盘左 用十字丝中丝截取目标 调节竖直度盘指标水准管微动螺旋 使竖直度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 读取竖盘读数L 盘右 操作同盘左 读取竖盘读数R 观看动画测天顶距 3角度测量3 2角度观测 3 2 2天顶距观测 2 计算天顶距天顶距 Z L x指标差 x L R 360 00 00 2竖直角 90 Z观看录像用经纬仪测天顶距的操作过程 3角度测量3 3角度测量的主要误差 3 3 1水平角测量的误差 1 仪器误差主要来源 仪器检校不完善的残留误差 制造加工不完善引起的制造误差 消减方法 正倒镜观测多个测回 去平均值 2 操作仪器主要来源 对中误差 整平误差 瞄准误差和读数误差 消减方法 严格对中 认真整平 3角度测量3 3角度测量的主要误差 3 3 1水平角测量的误差 3 外界环境的影响主要来源 地面不坚实 刮风使仪器不稳定 气温变化引起仪器主要轴线关系的变动 光线强弱对照准和读数的影响等 削减方法 选择合适的观测点架设仪器 选择合适的观测时段和气象条件 撑伞保护等 3角度测量3 3角度测量的主要误差 3 3 2天顶距测量的误差 1 仪器误差主要来源 竖盘分划 误差指标差和竖盘偏心差 消减方法 竖盘分划误差无法消除 本身很小可忽略不计 指标差用正倒镜观测消除 竖盘偏心差采用对向观测 往 返观测 且标高等于仪高进行消除 3角度测量3 3角度测量的主要误差 3 3 2天顶距测量的误差 2 操作误差主要误差 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误差 瞄准误差 读数误差 消减方法 指标水准管气泡严格居中 瞄目标时 用十字丝的横丝精确瞄准目标的某一位置 仔细对光消除误差 4距离测量 本章内容简介和教学目标4 1钢尺量距4 2经纬仪视距4 3测距仪和全站仪测距4 4直线定向4 5坐标正 反算 4距离测量 本章内容简介 钢尺量距经纬仪测距测距仪 全站仪测距直线定向坐标正反算本章教学目标 掌握测量距离的常用方法 量距 视距 测距 掌握直线定向的概念掌握方位角的概念及其推算正确进行坐标正反算 4距离测量4 1钢尺量距 4 1 1量距工具钢尺 测钎 标杆 垂球 温度计和弹簧秤4 1 2一般量距 1 钢尺量距的分类按精度不同钢尺量距可分为 一般量距和精密量距一般量距用目估定线观看录像观看直线定线的过程 精密量距用经纬仪定线 2 量距方法量距的方法 平地丈量距离和倾斜地面丈量 4距离测量4 1钢尺量距 4 1 3精密量距经纬仪定向步骤 1 在端点处架经纬仪瞄准另一端点 2 用钢尺量距进行概量 在视线上依次定出比钢尺略小的尺段 并打下木桩 3 利用经纬仪定线 依次在各桩面上划一条线 使其一所测方向重合 并在其垂直方向上划 十 做丈量标志 4距离测量4 1钢尺量距 4 1 4量距误差量距误差的主要种类 定线误差 尺长误差 温度误差 拉力误差 钢尺倾斜误差 读数误差 4距离测量4 2经纬仪视距 4 2 1视距测量原理及计算公式 1 视线水平时的测量 水准仪 在平坦地面 在A点安置水准仪在B点立水准尺 读取上丝读数b 下丝读数a 则水平距离 D Kl式中 K为视距乘常数 取100 l为上 下丝的间隔l a b m 视线水平时的视距测量 4距离测量4 2经纬仪视距 4 2 1视距测量原理及计算公式 2 视线倾斜时的测量地面起伏较大时 在A点安置仪器 在B点立水准尺 瞄水准尺读上 中 下三丝读数分别为a b v 盘左视线水平时的视距测量竖盘读数为L 盘右竖盘读数为R 则 水平距离 D Klsin2Z 4距离测量4 2经纬仪视距 4 2 1视距测量原理及计算公式点A到点B的高差 hAB D tanZ i v式中 K为视距乘常数 取100 l为上 下丝的间隔l a b m Z为天顶距Z L x x为指标差 x L R 360 00 00 2 4距离测量4 3测距仪和全站仪测距 4 3 1测距原理利用光速的光波 在A点安置测距仪 B点安置反光镜 则A B两点间的距离 光电测距D Ct 2式中 C为光波的传递速度 t为测距仪从发出到接收载波信号的时间 4距离测量4 3测距仪和全站仪测距 4 3 2测距仪和全站仪测距仪和全站仪是用电磁波测距的仪器4 3 3测距仪的基本操作测距仪的基本操作 1 安置仪器 2 安置反光镜 3 测距步骤 4距离测量4 4直线定向 4 4 1标准方向标准方向的分类 真子午线方向 磁子午线方向和坐标纵轴方向 4 4 2方位角与象限角 1 方位角过直线起点的标准方向线北端起 顺时针两到该直线的水平夹角 方位角 4距离测量4 4直线定向 4 4 2方位角与象限角 2 方位角的特性 方向性 直线AB与BA方向相反 把 AB与 BA称为正反坐标方位角 方位角的变化范围 0 360 3 方位角的分类真方位角 磁方位角和坐标方位角 4距离测量4 4直线定向 4 4 2方位角与象限角 4 象限角象限角 R 某直线与坐标纵轴所夹的锐角 象限角的取值范围 0 90 象限角 4距离测量4 4直线定向 4 4 2方位角与象限角 5 方位角与象限角的关系方位角与象限角的关系 象限 01 R01 象限 02 180 R02 象限 03 180 R03 象限 04 360 R04 4距离测量4 4直线定向 4 4 3方位角的推算 1 左角和右角前进方向左边的角称为左角 左 前进方向右边的角称为右角 右 左角 右角 4距离测量4 4直线定向 4 4 3方位角的推算 2 方位角推算某边的方位角 用相邻已知边的方位角按左角和右角公式来计算 左角公式 BC AB 180 左右角公式 BC AB 180 右计算结果则小于0 则加360 若大于360 则减360 4距离测量4 5坐标正 反算 4 5 1坐标正算由DAB AB推算 XAB YAB 推算B XB YB A XA YA 坐标正算 反算 4距离测量4 5坐标正 反算 4 5 1坐标正算A点到B点的坐标增量 XAB DAB cos AB YAB DAB sin ABB点的坐标 XB XA XABYB YA YAB 4距离测量4 5坐标正 反算 4 5 2坐标反算由A XA YA 推算 XAB YAB 推算DAB ABB XB YB 坐标增量 XAB XB XA YAB YB YA边长 DAB X2AB Y2AB象限角 R arctan YAB XAB根据坐标增量判断所在象限 将象限角转化方位角 5高程测量 本章内容简介和教学目标5 1水准测量5 2三角高程测量 5高程测量 本章内容简介 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本章教学目标 理解水准仪及三角高程测量的原理掌握水准测量及三角高程测量外业观测与内业计算认清水准测量 三角高程测量中的误差来源与消减方法 5高程测量5 1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使用的仪器和工具有 水准仪 水准尺和尺垫5 1 1水准测量原理 1 一测站的高差及检核 一测站的高差求点A到点B的高差hAB水准测量原理 5高程测量5 1水准测量 5 1 1水准测量原理步骤 在 点安置水准尺 在 点中间安置水准仪 在水准尺上读后视读数为a 前视读数为b 计算点A到点B的高差 hAB a b观看录像普通水准仪测高差的过程 推算高程的方法高差法 h 视线高法 a b观看录像自动安平水准仪测未知点的高程 5高程测量5 1水准测量 5 1 1水准测量原理 测站校核双仪高法 在测站上 安置两次仪器 测两次高差 若两高差吻合 则该测站成果正确 否则 重测双面尺法 在测站上 安置一次仪器 分别读水准尺的黑 红两面 算出黑 红两面对应的高差 若高差之差没有超过允许误差 则该测站成果正确 否则 重测 5高程测量5 1水准测量 5 1 1水准测量原理 2 一测段的高差和校核 一测段的高差安置一次仪器不能测出A B两点的高差 要设若干站连续进行观测 求出个测站高差 从而求出一测段的高差 hAB hAB h1站 h2站 h3站 h4站 hn站 测段校核一个测段 高差是否正确 单从该测段观测资料不能判断 5高程测量5 1水准测量 5 1 2普通水准测量普通水准测量的工作内容 选定测量线路 埋设水准点标志 观测高差 精度评定和推算高程 1 水准测量的布设形式附合水准路线闭合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 5高程测量5 1水准测量 5 1 2普通水准测量 2 水准测量观测 记录和计算 观测与记录 以附合水准路线为例 水准测量 在A点立尺 后视尺 在转点1立尺 在A点与1点安置水准仪 5高程测量5 1水准测量 5 1 2普通水准测量 第一站 后视A点精平黑面中横丝数据记入手薄 前视TP1精平黑面中横丝数据记入手薄 第一站结束后 TP1点尺不动 仪器搬至下一站 依次测点 计算各站高差 从而计算测段高差 高差计算校核 计算 h 计算 a b 若 h a b 则计算无误 否则应重算 5高程测量5 1水准测量 5 1 2普通水准测量 3 水准测量成果计算 计算目的 判断观测精度 推算未知点的坐标 判断观测精度是否合格 计算高差闭合差允许值 按下式计算平地 fh允 40 L山地 fh允 12 n式中L 水准路线的总长度 km n 水准路线的测站数 5高程测量5 1水准测量 5 1 2普通水准测量 计算高差闭和差 计算式为 附和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 fh h H终 H始 闭和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 fh h 0支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 fh h往 h返 0高差闭合差fh自带符号 计算时要特别注意 5高程测量5 1水准测量 5 1 2普通水准测量 高差闭合差的分配 计算高差改正数分配原则 山区 反号按站数成正比 平地 反号按路线长成正比 则高差改正数 山区 vi fhni n或平地 vi fh i 式中 fh为高差闭合差 整个水准路线 ni为测站数 n为总的测站数 i为路线长 km 为路线总长 km 5高程测量5 1水准测量 5 1 2普通水准测量 计算改正后的高差hi改hi改 hi测 vi支水准路线 不需要计算高差改正数直接计算测段改正后的高差即 hi改 h往 h返 式中 h往从已知点到待求点的实测高差 h返从待求点到已知点的实测高差 5高程测量5 1水准测量 5 1 2普通水准测量 计算校核闭合水准路线 hi改 附合水准路线 hi改 终 始支水准路线 hi改 推算各待求点坐标 未知点 已知点 hi改式中 未知点为未知点的高程 未知点为已知点的高程 hi改为从已知点带未知点间改正后的高差 5高程测量5 1水准测量 5 1 3四等水准测量 1 观测程序后后前前 2 测站计算与校核 测站计算计算后视距 前视距 黑面高差和红面高差 测站校核视距部分 前后视距 允许值前后视距差 允许值前后视距差的累积值 允许值 5高程测量5 1水准测量 5 1 3四等水准测量高差部分 红黑面中丝读数差 允许值红黑面高差之差 允许值注 读数与高差部分以mm为单位 视距部分以m为单位 3 成果计算成果计算的程序 精度评定推算改正后的高差推求待求点的高程 5高程测量5 1水准测量 5 1 4水准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及消减方法 1 水准测量的误差仪器误差 观测误差和外界环境的影响 2 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 仪器误差的来源 视准轴不平行水准管的误差 运行误差和水准尺的误差 观测误差 水准管气泡居中误差 估读水准尺的误差和水准尺倾斜误差 外界环境的影响 地球曲率的影响 大气折光差 仪器及尺子下沉 热辐射和风力的影响 5高程测量5 2三角高程测量测量 5 2 1三角高程测量原理 1 单向观测步骤 A点安置仪器 B点立水准尺 瞄准读上 中 下三丝读数 测竖直角 量仪器高 中丝读数 目标高v m 三角高程测量上丝和下丝读数得尺间隔l m 仪器高i m 计算天顶距Z 5高程测量5 2三角高程测量测量 5 2 1三角高程测量原理 计算高差点A到点B的高差 hAB D tanZ i v式中 D为A B间的水平距离 D Klsin2Z K为视距乘常数 取100 2 对向观测 直 反砚观测 直砚 已知点安置仪器 未知点立水准尺 反砚 未知点安置仪器 已知点立水准尺 3 对向观测的高差往返测高差绝对值之较差 允许值 取平均值 符号为往测高差的符号 5高程测量5 2三角高程测量测量 5 2 2三角高程测量施测步骤 A点安置仪器 量仪器高 B点立水准尺 盘左盘右分别读上 中 下三丝读数 测竖直角 求尺间隔l和天顶距Z B点安置仪器 量仪器高 A点立水准尺 计算往 返测高差 并计算往 返测高差的平均值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和应用 本章内容简介和教学目标6 1地形图的基本知识6 2小区域控制测量6 3经纬仪测图6 4数字化测图6 5地形图的应用 6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和应用 本章内容简介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小区域的控制测量 经纬仪测图 数字化测图和地形图的应用本章教学目标 掌握小区域控制测量测图 能完成地形图的测绘工作识图 能识别地物和地貌 想象出地面的起伏变化状态用图 熟悉阅读和正确使用地形图 能在地形图上求出点的坐标 高程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直线的方位角 坡度 能进行面积计算方量计算绘断面图 6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和应用6 1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6 1 1地形图和比例尺 1 地形图 地形图上反映的内容 主要反映地物和地貌 地形图的投影方法 高斯投影 2 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 地形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对应的实际水平距离 1 M 6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和应用6 1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6 1 2地物和地貌的表示方法 1 地物地物用地物符号来表示地物符号的分类 比例符号 非比例符号 线形符号和地物注记 2 地貌地貌用等高线来表示 等高线的分类等高线分为 首曲线 计曲线 间曲线和助曲线 观看动画等高线投影的方法 6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和应用6 1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6 1 2地物和地貌的表示方法 等高距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 等高线的特性等高性 同一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 闭合性 等高线为闭合曲线 非交性 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相交不重合 除悬崖和陡崖处 正交性 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正交 密陡疏缓性 等高线愈密地面坡度愈陡反之成立 平行均坡性 等高线互相平行 地面坡度均匀 6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和应用6 2小区域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的任务平面控制测量 测控制点的坐标 X Y 高程控制测量 测控制点的高程H 6 2 1平面控制测量方法 导线测量 小三角测量和交会法一般用导线测量 1 导线的布设形式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支导线 A B C D 1 1 A B 1 2 A 3 B 1 2 6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和应用6 2小区域控制测量 6 2 1平面控制测量 2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选点 测角和测边 3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计算步骤 以闭合导线为例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角度闭合差 f 测 n 2 180 容许闭合差 f 容 60 n 6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和应用6 2小区域控制测量 6 2 1平面控制测量 角度改正数 角度闭合差不超过容许闭合差时 可得 v f n 改正后的角度 i改 i v 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计算坐标增量和坐标增量闭合差 计算坐标增量 x Dcos y Dsin 6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和应用6 2小区域控制测量 6 2 1平面控制测量 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fx xfy y 计算导线全长闭合差fD和相对误差KfD fx2 fy2K fD 1 D fD 当K K容时 则调整坐标增量闭合差 闭合差的调整 纵坐标增量改正数 vxi fx D Di横坐标增量改正数 vyi fy D Di 6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和应用6 2小区域控制测量 6 2 1平面控制测量 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xi改 xi vxi yi改 yi vyi 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xi xi 1 xi 1改yi yi 1 yi 1改 计算校核 改 n 2 180 推算终边 已知终边 x改 0 y改 0 x推算起点 x起点已知y推算起点 y起点已知 6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和应用6 2小区域控制测量 6 2 2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的方法 水准测量 三角高程测量 经纬仪视距三角高程 全站仪测距三角高程 测量步骤 测各边的高差 h测 判断观测精度是否合格 平差 推算出平差后的高差 h改 推算高程 三角高程原理图 6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和应用6 3经纬仪测图 6 3 1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1 准备图纸内容包括 确定图幅规格 地形图的编号 绘制坐标方格网 展绘控制点和展点校核 2 仪器工具的准备 测量仪器工具 记录计算工具 绘图工具 3 了解测区情况内容包括 控制点的分布 通视情况 地物种类及分布 植被种类 地面起伏变化状态和测区边界等 6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和应用6 3经纬仪测图 6 3 2测图方法测图程序 测站准备立尺观测记录计算展点绘图 1 测站准备包括 安置经纬仪 安置图板 计算高程 H 和水平距离 D 和测站校核 2 立尺地貌特征点和地貌特征点 6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和应用6 3经纬仪测图 6 3 3地形图的绘制 1 绘制地物包括 居民点 道路 水系 植被和管线设施 2 勾绘等高线在测图过程中 要随时注意连接相关特征点 勾绘出山脊线 山谷线 坡脚线等地性线 标注出山头最高点 洼地最低点 鞍部等特征点 再根据特征点 地性线及地形点的分布情况判断出地面起伏变化状态 3 地形图的拼接为了便于图形拼接 测图范围应超过拼接边5 10mm 6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和应用6 3经纬仪测图 6 3 3地形图的绘制 4 地形图的检查为了保证地形测量成果的质量 所测图必须经过层层检查 合格及以上等级的图纸才能投入使用 检查方式包括 图面检查和野外检查 5 地形图的修饰地形图上的字 线及符号应按 地形图图式 的规定进行绘制和标注 6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和应用6 4数字化测图 6 4 1数字化测图的概念 1 数字化测图的特点特点 自动化 数字化 高精度 2 数字化测土的步骤步骤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和图形输出6 4 2获取数字地图的方法 1 地图数字化成图 纸质图数字化图 成图过程 纸质图室内数字化数字化图 作业方法 手扶跟踪数字化和扫描屏幕数字化 6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和应用6 4数字化测图 6 4 2获取数字地图的方法 2 航测数字测图 航测像片数字化图 成图过程 航空摄影航测像片外业判读影像内业立体测图数字化地形图 3 地面数字测图 实地测点数字化图 6 4 3全站仪数字化测图 1 采集的数据信息点的信息 点号及三维坐标 X Y Z 绘图信息 属性信息和连接信息等 6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和应用6 4数字化测图 6 4 3全站仪数字化测图 2 野外采集数据前的准备工作 仪器工具 控制测量成果 作业区域的划分 人员分工 3 采集数据步骤 在测站点安置全站仪 连接便携机 量取仪器高 开机 选择测量状态 输入测站点和后视点的点号 6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和应用6 5地形图的应用 定向 在后视点立镜 瞄镜进行定向 测站校核 测碎部点坐标 确认 关机 搬站 6 5 1地形图的阅读 1 阅读步骤从图外到图内 从整体到局部 2 阅读内容 图廓外注记 比例尺 坐标系统 高程系统 图式 地物方面 地貌方面 6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和应用6 5地形图的应用 6 5 2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1 求点的坐标和高程 求点的坐标在图上查所求点所在方格角点的坐标 从而计算 求点的高程 若点在等高线上 则等高线的高程即为该点的高程 若点不在等高线上 则要通过等高线内插 从而求出该点的等高线 6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和应用6 5地形图的应用 6 5 2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2 求两点间的水平距离方法 直接量取法和坐标反算 3 求直线的方位角方法 直接量取法和坐标反算 4 求直线的坡度 求A 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AB 求A点到B点的高差hAB 求A点到B点的坡度iAB iAB hAB DAB 6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和应用6 5地形图的应用 6 5 3地形图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应用 1 在设计线路绘制断面图 2 按设计坡度在地形图上选择最短路线 3 确定汇水面积 4 场地平整中的土石方估算 7建筑施工测量 本章内容简介和教学目标7 1建筑施工测量概述7 2施工测设的基本工作7 3建筑场地施工控制测量7 4民用建筑施工测量7 5高层建筑施工测量7 6工业建筑施工测量7 7线路工程测量7 8建筑物的变形测量7 9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 7建筑施工测量 本章内容简介 建筑施工测量概述 施工测设的基本工作 建筑场地施工控制测量 民用建筑施工测量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 工业建筑施工测量 线路工程测量 建筑物的变形测量 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本章教学目标 了解建筑施工测量的内容 特点 了解建筑方格网布设和测设的方法 了解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方法 掌握建筑基线步设和测设方法 掌握施工场地高程控制测量的方法 掌握建筑物 或构筑物 的施工放样方法 掌握变形观测的一般方法 建筑施工测量7 1建筑施工测量概述 7 1 1建筑施工测量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1 施工测量的目的把图纸上设计的建 构 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按设计和施工的要求标定在地面上 2 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建立与工程相适应的施工控制网 建 构 筑物的放样及构件与设备安装的测量工作 检查和验收工作 变形观测工作 7建筑施工测量7 1建筑施工测量概述 7 1 2建筑施工测量的特点特点 施工测量对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起着重要的作用 施工测量的精度主要取决于建 构 筑物的大小 性质 用途 材料 施工方法等因素 对测量标志要认真保护 还要注意测量人员及测量仪器的安全 7建筑施工测量7 2施工测设的基本工作 7 2 1基本要素是测设 1 测设水平角已知 角的一边及角顶点的地面位置和水平角的设计值目的 标定出水平角另一边的方向 仪器 经纬仪或全站仪 例如 OA为已知方向 要在O点测设的角为设计的水平角 设为 测设水平角 7建筑施工测量7 2施工测设的基本工作 7 2 1基本要素是测设步骤 在O点安置仪器 盘左以OA边为起始方 设置水平度盘读数为 0 00 00 顺转仪器照准部使水平度盘读数为 在视线方向上做标记得B 点 为了消除仪器误差影响 视准轴不垂直横轴 再以盘右逆时针转仪器照准部使水平度盘读数为180 得B 点 取B B 之中点得B 则 AOB即为测设的水平角 7建筑施工测量7 2施工测设的基本工作 7 2 1基本要素是测设 2 测设水平距离已知 线段的起点方向及设计水平距离 目的 在地面上标定出线段的另一端点 使之水平距离为设计值 设为D 用钢尺测设已知地面上A点及AB方向 要求沿AB方向测设AC水平距离等于D 步骤 测设水平距离 自A点沿AB方向拉钢尺量取水平距离D得C点 7建筑施工测量7 2施工测设的基本工作 7 2 1基本要素是测设 校核AC距离是否等于测设长度D 根据差值改动C点位置 使AC水平长度等于D 注 当水平长度测设精度要求较高时 测设的距离D应加尺长改正 温度改正和高差改正等 但改正数的符号与精密量距时相反 用测距仪器测设已知地面上A点及AB方向 要求沿AB方向测设AC水平距离等于D 步骤 在起点A安置测距仪 7建筑施工测量7 2施工测设的基本工作 7 2 1基本要素是测设 沿AB方向立反光棱镜 试测 当仪器测出的水平距离刚好为放样值D时 打桩并定出C点 A点到C点的水平距离即为D值 3 测设点的高程目的 根据已有水准点的高程标定另一点的高程 使其值等于设计高程 已知 水准点A的高程为HA 要求在B点木桩上标出高程HB 7建筑施工测量7 2施工测设的基本工作 7 2 1基本要素是测设步骤 将水准仪安置于A B点中间 在A点上立水准尺 得后视读数a 测设点的高程 计算出前视读数b b HA a HB 将水准尺紧贴木桩侧面上下移动 移动到尺上读数为b时 沿尺底在木桩侧面画一水平线 该线即为欲测设的高程HB位置 7建筑施工测量7 2施工测设的基本工作 7 2 2测设点的平面位置主要方法 极坐标法 直角坐标法 角度交会法 距离交会法 1 直角坐标法已知 为建筑物施工场地的建筑坐标方格网点 a b c d为欲测设建筑物的四直角坐标法测设点的平面位置角点分别为a xa ya b xb yb c xc yc d xd yd 7建筑施工测量7 2施工测设的基本工作 7 2 2测设点的平面位置试 用直角坐标法将该建筑物测设到地面上 适用场合适用于施工控制网为建筑方格网或建筑基线的形式 且量距方便的建筑施工场地 计算数据建筑物的长度 yd ya建筑物的宽度 xc xa坐标增量 x xa x y ya y 7建筑施工测量7 2施工测设的基本工作 7 2 2测设点的平面位置 测设步骤 在 点安置经纬仪 瞄准 点 沿视线测设 y 定出d点 继续测设建筑物长度 定出下一点 并作出标志 在a点安置经纬仪 瞄准 点 逆时针旋转90度 测设 x 定出a点和r点 并作标志 在n点安置经纬仪 瞄准 点 顺时针旋转90度 测设 x 定出d点和c点 并作标志 检查建筑物四周是否等于90 各边是否等于设计长度 其误差是否在限差以内 7建筑施工测量7 2施工测设的基本工作 7 2 2测设点的平面位置 2 极坐标法适用场合 施工场地布设有至少2个控制点放样数据 水平角及水平角 D 放样步骤 算放样数据 在A点安置仪器 测设出 角得AP方向线 沿AP方向线测设水平距离D 即得测设点P 极坐标测设点的平面位置观看动画极坐标法测设点的平面位置 观看录像使用全站仪 用极坐标法放样点的位置 7建筑施工测量7 2施工测设的基本工作 7 2 2测设点的平面位置 3 角度交会法适用场合 施工场地至少有2个控制点 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 无法量距或量距困难的情况放样数据 2个水平角 1 2 放样步骤 算放样数据 1 2 将仪器分别安置在A 角度交会法测设点的平面位置B两已知点上 测设水平角 1 2 方向线APBP的交点即为测设点P 观看动画角度交会法测设点的平面位置 观看录像角度交会法放样点的位置 7建筑施工测量7 2施工测设的基本工作 7 2 2测设点的平面位置 4 距离交会法适用场合 平坦场地 且待定点P距已知点A B不超过一整尺段 无测距仪器时采用 放样数据 水平距离 S1 S2 放样步骤 算放样数据S1 S2 距离交会法测设点的平面位置 分别以A点 B点为圆心 S1 S2为半径在地面上画弧 交点即为P点的位置 7建筑施工测量7 2施工测设的基本工作 7 2 3圆曲线的测设圆曲线的测设一般分两步 测设主点 曲线的详细测设 7 2 4坡度的测设目的 在地面上定一条直线 其坡度等于已给定的坡度 7建筑施工测量7 3建筑场地施工控制测量 7 3 1施工控制网的分类和特点 1 建立施工控制网的原因 勘测设计阶段的测图控制网难以满足施工测量的要求 在平整场地时 大多控制点已被破坏 2 施工控制网的特点 控制点的位置应分布恰当和稳定 使用方便 并能在施工期间保持桩点不被破坏 在施工控制网测量中 局部控制网的精度往往比整体控制网的精度高 7建筑施工测量7 3建筑场地施工控制测量 7 3 4建筑场地施工平面控制测量 1 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形式 三角网 导线网 建筑基线 建筑方格网 2 建筑基线建筑基线是建筑场地施工控制的基准线建筑基线的布设形式 一 字形 L 形 T 形 十 字形 7建筑施工测量7 3建筑场地施工控制测量 7 3 4建筑场地施工平面控制测量建筑基线的布设形式 3 建筑方格网 建筑方格网布设原则 根据总平面图上个建 构 筑物 道路及各种管线的布置 结合现场的地形条件确定 建筑方格网的测设程序 测设主轴线测设方格网点 7建筑施工测量7 3建筑场地施工控制测量 7 3 3施工场地的高程控制测量 1 施工场地高程控制网施工场地高程控制网分为2级 首级网和加密网 首级网精度高 由首级网加密得到加密网 2 基本水准点基本水准点布设在施工影响区以外 土质坚硬 不受震动处 埋设永久性标志 3 施工水准点施工水准点直接用于测设建筑物高程 应靠近建筑物 有基本水准点引测 7建筑施工测量7 4民用建筑施工测量 7 4 1施工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熟悉设计图纸 总平面图 建筑平面图 基础平面图 基础详图 建筑物的立面图和剖面图 现场踏勘 施工场地平整 制订测设方案 数据准备 仪器和工具 7 4 2建筑物的定位测量 建筑物的定位确定建筑物外廓各轴线交点 角桩 建筑物的放线确定建筑物各轴线的交点 中心桩 7建筑施工测量7 4民用建筑施工测量 7 4 3基础施工测量 基础开挖线的确定 基槽抄平 垫层中线的投测 基础墙标高的控制 基础面标高的检查 7 4 4墙体施工测量 墙体定位 墙体各部位标高控制 7 4 5楼层轴线投设投设轴线最简单的方法是 吊线垂法 7建筑施工测量7 5高层建筑施工测量 7 5 1高程传递高层建筑物高程传递的方法 利用皮数杆传递高程 利用钢尺直接丈量 吊钢尺法 7 5 2高层建筑物垂直角观测高层建筑物垂直角观测观测的任务 将建筑物的基础轴线引测到各楼层面上 以保证各层轴线位于同一竖直面内 从而控制竖向偏差 7建筑施工测量7 6工业建筑施工测量 工业建筑以厂房为主体7 6 1厂房控制网的建立建立步骤 厂房控制点坐标的设计 厂房控制网的测设 7 6 2列轴线和柱基的测设 柱列轴线的测设 柱基的放样 7建筑施工测量7 7线路工程测量 7 7 1概述线路工程测量的任务 为线路工程设计提供地形图和断面图 进行线路工程施工测量 7 7 2中线测量 1 中线测量任务 测设线路的起点 交点 终点和线路曲线 测定线路转向角 设置转点 里程桩 7建筑施工测量7 7线路工程测量 7 7 2中线测量 2 圆曲线的测设方法 偏角法 极坐标法 切线支距法 直角坐标法 7 7 3线路纵横断面测量 1 纵断面测量 基平测量 中平测量 2 横断面测量 横断面方向的测定 7建筑施工测量7 7线路工程测量 7 7 3线路纵横断面测量 横断面测量方法 标杆皮尺法 水准仪法 经纬仪法 横断面绘制 7 7 4道路施工测量道路施工测量的主要任务 中线桩恢复 施工控制桩测设 平行线法和延长线法 路基边桩测设 图解法和解析法 边坡测设 竖曲线测设等 7建筑施工测量7 8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建筑物变形观测的主要内容 沉降观测 倾斜观测 位移观测和裂缝观测 7 8 1建筑物沉降观测 布设水准基点 布设沉降观测点 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的成果处理 7 8 2建筑物倾斜观测 一般建筑物主体的倾斜观测 圆形建 构 筑物主体的倾斜观测 建筑物基础倾斜观测 7建筑施工测量7 8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7 8 3建筑物裂缝观测常用的裂缝观测的方法 石膏板标志和白铁皮标志 7 8 4建筑物的位移观测建筑物的位移观测的方法 角度前方交会法和基准线法 7建筑施工测量7 9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 7 9 1编制竣工总平面图的目的编制目的 为了全面反映竣工后的现状 为以后建 构 筑物的管理 维修 扩建 改建及事故处理提供依据 为工程验收提供依据 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内容包括 竣工测量和图纸编绘 7建筑施工测量7 9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 7 9 2竣工测量 1 竣工测量内容 工业厂房及一般建筑物 地下管线 架空管线 交通线路 特种构筑物 2 竣工测量特点 图根控制点的密度 碎部点的实测 测量精度 测绘内容 7建筑施工测量7 9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 7 9 3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 1 编绘竣工总平面图的依据 设计总平面图 单位工程平面图 纵 横断面图 施工图及施工说明 施工放样成果 施工检查成果及竣工测量成果 更改设计的图纸 数据 资料 2 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方法 在图纸上绘制坐标方格网 展绘控制点 展绘设计总平面图 展绘竣工总平面图 7建筑施工测量7 9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 7 9 3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 3 竣工总平面图的整饰 竣工总平面图的符号应与原设计图的符号一致 对于房屋应使用黑色线条 绘出该工程的竣工位置 并应在图上注明工程名称 坐标 高程及有关说明 对于各种地上 地下管线 应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线条 绘出其中心位置 并应在图上注明转折点及井位的坐标 高程及有关说明 无设计变更的工程 位置与原图设计位置重合 坐标和高程数据与原设计值可稍有出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