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89606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1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1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答在试卷上无效。一、(24分,每小题4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 恶心 厌恶 恶贯满盈B. 模型 模样 模棱两可C. 剥削 瘦削 削足适履D. 荷花 荷载 荷枪实弹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不胫而走 旁证博引 即往开来B. 鞭辟入里 变本加厉 瑕瑜互见C. 轻歌曼舞 始作勇者 一愁莫展D. 以逸代劳 谈笑风生 变换莫测3.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地球生物圈是自然界经过长期_形成的,它是人类生命活动的基础。终身教育改变了学校教育的功能,毕业证的获得并不意味着学习的_。舟曲地区多处山洪_,空前的泥石流灾害使人民生命财产蒙受巨大损失。A. 演化 终止 暴发 B. 演化 中止 爆发C. 变化 终止 爆发 D. 变化 中止 暴发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毕业后,同学们虽然天各一方,不能常常见面,但是一直都藕断丝连,彼此牵挂。B. 老师强调,班委成员之间要注意团结协作,要在分庭抗礼中共同推进班集体发展。C. 竞争对手的公司成立较晚,却后来居上,迅速占领的技术市场,真可谓祸起萧墙。D. 在这次国际杂技邀请赛中,中国队参赛选手又拿出了不少令观众拍案叫绝的作品。5.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在交通路口设置了“非机动车禁驶区”,机动车就可以免受非机动车的干扰,从而加快行车速度。B.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成为人类走出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困境的重要选择。C. 如果美术工作者看不到儿童自身发展的主动性,过早地让他们接受专业绘画知识,那么就会变成束缚儿童发展的枷锁。D. 为能够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人才进驻本市高科技园区企业,市政府相关部门将为此类人才提供专门的资金支持政策。6. 在下面横线处填入短语和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_。_。果然,稍微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这个太阳就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_,_。 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射得人眼睛发痛 我知道太阳要从那里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得望着那个地方A. B. C. D. 二、(16分,每小题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 陆龟蒙治家子言中说:“吾祖始铸田器,岁东作必大售。”意思是他的祖辈是做农具的,每年春耕开始的时候,农具销量很大。有意思的是,文中的“东作”释为“春耕生产”。其实,不仅仅“东作”是“春耕”,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东”这个方位词总是与“春”这个季节词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春风”就总是被说成是“东风”,像“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还有“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更有“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等,简直就是东风的解释了。为什么在中国“东”这个方位词总是可以替换“春”这个季节词?这是中国的季风气候使然。简单地说,春夏来临,太阳很快地把热容量小的大陆晒热,陆地上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上升,气压变低;海洋由于热容量大,升温较慢,与同一时段的大陆比,海洋上气压相对较高,因此海洋上的空气向大陆流动。秋冬以后,这个过程正好相反,所谓季风就是指这样一年中方向有规律转变的海洋与大陆之间的大范围的空气流动。中国的东面是浩瀚的太平洋,西面是亚洲内陆。春天,有季风从东面或东南而来,因此,东风也就可以包含春风的意思。但是仅仅这样说,还忽略了一个问题。因为东南西北这些地理方位词,都关涉到叙述者的位置。对有的人而言是东,但对另外的人来说却是西,南北亦然。对中国东部,尤其是中原地区而言,春天的风是从东面或东南面的大海吹来的,但是对于中国其他地区而言,季风或从西南的印度洋吹来,或从西北的北冰洋和大西洋吹来,因此春风就不应该是东风。另外,东南季风势力也有限,只能吹到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此线以西,春风也都与东无关。东南季风吹到的内陆最深处,正是中国的农牧分界线。由此可见,中国人把春风叫东风是中原人的视角占有了话语主导权。就文化而言,中原地区农耕民族的文化是中国的主流文化,因此中原地区的视角就成了全中国的视角,并影响到中国人称春风为东风。在语言中,凡是涉及地理方位的词,都有一个话语权的问题,以谁的角度叙述,谁的视角方位词流行,就看谁的影响力大。7. 阅读第一段文字,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陆龟蒙将“东作”注释为“春耕生产”,这表明中国古代很重视农业生产。B. 在当代文化背景下,“东”与“春”的密切联系表现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C. 作者列举中国古代诗词的例子意在表明,“东风”常常可以指代“春风”。D. “东风随春归”意思是东风随春天而至,所以作者说可以用东风解释春风。8. 根据文章,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因为海洋的热容量总是比陆地大,所以空气总要从海洋流向陆地。B. 从总体来看,中国的气候受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的影响很大。C. 东南西北等地理方位的具体确认,是通过叙述者的位置来确定的。D. 在中国,大兴安岭、阴山、及冈底斯山等,是有标志意义的地理名词。9.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方位词“东”总是与季节词“春”互相替代,这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现象。B. 亚洲内陆河太平洋在热容量上的差异,使中国的东南季风出现在春夏期间。C. 在古代中国,如果不掌握主导话语权,东南西北的方位指代就没办法明确。D. 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农耕民族的文化逐步成为了古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10. 对于中国人把“春风”叫“东风”的原因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自然界的东南季风是中国境内春风的来源之一。B. 中原在地域辽阔的中国,长久拥有主导话语权。C. 西南季风以及西北季风对中国气候的影响微乎其微。D. 受农耕文化以及气候的影响,“东风”的说法比较广泛。三、(25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4题。想起她很突然。当时我正在外地,每天像陀螺一样不停地旋转,好不容易能够停下来吃一顿悠闲的晚餐。闹哄哄的餐厅里,服务生们来来去去,端水送饭,仿佛是因为忙碌,他们的表情都显得既紧张又机械。很快,一位小伙子给我端来了饭菜;我对他友好地点了点头,说了一声“谢谢”。小伙子愣了愣,随即又朝我憨厚地笑了一笑,轻轻地去忙他的了。我的心情也变得轻快起来,也就是在那时,她仿佛就隔着一桌又一桌的人,隔着20年的时间走了过来。她是我的同学李昕的母亲,我们只有过一面之缘。那次开家长会,来了五六十位家长,我们几个女生负责接待。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实在不懂得如何接待大人,只是把家长迎进来、让座位、倒茶水,稍有空闲,便凑在一起交头接耳、传递新闻。我清楚地记得,其中有一条是“李昕的妈妈是北京人,说话和咱们不一样,特别好听”。我顺着她们的指点看过去:那是一位身材高挑的女性,衣着和发式都很普通,容貌也算不上漂亮。不过,她坐在那里就是显得与众不同,她偏偏没有说话,正在认真倾听另一位家长的高谈阔论。我们用幼稚的眼光结合自己掌握的词汇得出了一个一致的结论所以家长中,李昕的妈妈最有风度。有一个女生倒水回来,脸颊红红的,她急切地问道:“你们猜,我倒水时,李昕的妈妈说什么?”还不等我们猜,她就迫不及待地补充说:“李昕的妈妈说,谢谢。”我们几个人面面相觑20年前,在那样一个边远的小县城,我们当中有谁用过,听见过“谢谢”?没有。有谁仅仅为倒一点点水这样的小事情说过“谢谢”,当然更没有。“谢谢”,这在当时的我们听起来,是一个多么新鲜、多么温暖的词语啊!醒过神儿来,女生们的倒水热情空前高涨,大家都争着抢着去拿壶。另一个女生回来报告说:“是呀,我听见了,李昕的妈妈说:谢谢。”那是一个面色苍白的女生,激动使她的脸色变得红润起来,一脸的害羞表情。等轮到我了,我忽然觉得心跳得厉害。李昕妈妈面前的水杯已经满了,我听见她轻轻地说了一句:“不用了。”但我还是坚持着往里倒了一点儿,好在也没有溢出来。我清晰地听见她说:“谢谢。”我的脸“腾”地一下红了,摇摇头就匆匆走开了那时,我还不会说“不客气”。那次家长会后,瘦瘦高高的李昕成了我们女生羡慕的对象。大家都在想,他的家庭应该是怎样的幸福啊!20年过去了,曾经窃窃私语的女孩子们大概都已经为人母了,不知道她们会不会像我现在一样,在某一个特定的时刻,回想起那位仅有一面之缘的女性。但是,我知道,她们和我一样,从那时起,就在学着使用那个词语,学着使用那一类“有温度的词语”。的确,词语是有温度的,就像我每每经历的一样,这是我人生中至深的体味。11. 文章从自己在外地的一次晚餐经历写起,有什么作用?(6分)12. 文中说,“李昕的妈妈最有风度”,如何理解这句话中“风度”一词的含义?(6分)13. 结合文意,概括作者对“有温度的词语”认识的三个阶段。(6分)14. 联系社会生活,说说“有温度的词语”有哪些方面的作用。(7分)四、(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题。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注】小奚:这里指小书童。木简:木板。束:捆绑。后文的两个“束”是名词,为“绳索”之意。牡下:上锁。牡,门闩,锁簧。15. 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6. 根据文意,渡者“熟视小奚”,注意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会作出“速进则阖”的推测?(6分)17. 作者反思渡者的话,得出了怎样的结论?(6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819题。早梅齐已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18.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早梅特点的?(5分)19.诗人咏早梅,寄托了怎样的情感?(4分)五、作文(60分)20. 选择,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面对。我们一次一次作出选择,也就意味着一次一次接受生活的邀请,见证生活的丰富与厚重。请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60分)2011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一、(24分,每小题4分)1. C2. B3. A 4. D5. C6. C二、现代文阅读(每题4分,共16分)7. C8. A 9. B 10. C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11. (6分)引出下文对二十年前经历的回忆。表明“谢谢”一类的词语给人以温暖。与结尾的“至深”呼应,表明体味的真实性。(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2. (6分) 虽然外表平常普通,但其言行举止有一种与众不同的优雅气质。 (意思对即可)13. (6分) 从未经验偶然接触学着使用 (每点2分,顺序不能颠倒)14. (7分) 体现说话者的素养;给人以亲切和温暖;增进情感交流;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4分,答对3点给7分,另有答案合理者,也可)四、古代诗文阅读(共25分)15. (4分) 于是问船夫:“还能够赶上南城大门开么?”16. (6分) 渡者注意到小奚“以木简束书从”;(3分) 如果“速进”,可能会“束断书崩”,延误行程。(3分)(意思对即可)17. (6分) 躁急自败,欲速不达。18. (5分) 从三个方面表现了早梅的特点:品性耐寒,香气清幽,颜色素雅。 (答对1点给1分,答对2点给2分,答对3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19. (4分) 希望美好的事物能得到更多人的欣赏。五、作文(60分)20. (60分)评分量表 等级项目 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五等内容要求中心突出,构思精巧, 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内容具体中心较明确, 内容较具体中心不够明确,内容不够具体中心不明确, 叙写不合理分值201716121187431结构要求严谨,自然清晰,完整基本完整,比较有条理不完整,条理不清楚结构混乱分值201716121187431语言要求简洁,流畅,有文采贴切,流畅通畅,有少量语病基本通顺, 语病较多语言不通分值201716121187431【说明】评分时依据上表分项分等给分。文不对题或文理不通的文章不分项给分,给16分的综合分。内容得分分为四等的文章,其语言、结构均不能给一等的分数;内容得分为五等的文章,其语言、结构均不能给二等以上的分数。字数不足600的,每少30字扣1分;字迹潦草、有错别字、有标点错误的,酌情扣15分。内容有严重问题的,提交阅卷领导小组处理。【附满分作文一篇】东坡的选择我曾在这秋水之畔永日无言地伫立,凝视江水中那寂寞削瘦的身影。就像所有跋涉在官场仕途上的文人,孤独的我常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失意。是的,我拥有了荣华富贵,社会地位,不灭才情。但我年轻的心灵里仿佛总在下着濛濛的细雨。当夕阳西下,羁鸟归林,疲惫的我不得不黯然离去,空留下几声无奈的叹息。我也曾在如火的七月来到这里,昔日的秋水已非昨夜的波澜不惊。我听见远古的呐喊穿越时空,激荡回旋这赭黄色的浑流。当曹孟德把他的杜康倒入了滔滔的江水,猎猎东风吹拂起周公瑾的衣襟,熊熊的烈火点燃了两岸的芦苇,浓黑的烟雾弥漫了整个天际,于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那是历史的心跳与呼吸。而今夜,我又来了,带着朋友,驾着扁舟,抱着美酒。还是千年前的明月,朗照着细草微风的原野;还是千年前的江水,流淌着亘古不变的忧愁。只是千年前那场著名的战役,已找不到它一丝一缕的痕迹。而我的心,在这样的氛围中,亦迷茫而空灵。一位朋友吹起了洞箫,怀古,感伤。微风吹过,两岸的芦花飘飞起来,如烟如雾。平静的水面上泛起一圈圈的涟漪。我的心仿佛被一只天外之手拨动,微微地震颤出一连串的轻音。三十多年前的往事在我的脑海里一一映现:五岁时开始苦读,老父苏洵严厉的教导,与弟弟子由快乐地嬉戏。十九岁上京赶考,文章震动天下,文坛领袖欧阳修不吝美的赞誉但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灾难忽然降临,乌台诗案牵连家人朋友,自己被下放黄州妻离子散,独居僻野,为何命运要如此作弄人?凉风阵阵,我从无边的思绪中清醒过来。江水,明月,芦花,箫声,在我眼前和耳边交错出现。冥冥间,远古和自然的情思在我的心中交融了。于是,刹那间的感悟便如醍醐灌顶,我终于超脱了。在焦灼与通达之间,我选择通达。在功名与自然之间,我选择自然。在官场与赤壁之间,我选择赤壁。于是,我的选择成就了我。我将拥抱东方之既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