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下11邓稼先学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87214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七下11邓稼先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语文七下11邓稼先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语文七下11邓稼先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邓稼先总课时_时间_周次_星期_审核:七年级语文集备组教学目标:德育点: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知识点: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能力点:理清作者思路,理解思想内容;品析文章美点妙处。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教学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教学方法:自学、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品味字词(字体倾斜的造句子);词典中的词语每天三个。宰( )割_筹( )划_彷( )徨( )_仰慕_可歌可泣_鲜( )为人知_当之无愧_锋芒毕露_家喻户晓( )_妇孺( )皆知_马革裹( )尸_鞠( )躬尽瘁( ),死而后已_294砥砺302缔造303颠扑不破305点石成金312雕虫小技314吊民伐罪316掉书袋323丢三落四324丢卒保车 东道主 东郭先生二、整体感悟1、读后感(感悟重点词语句子以及全篇)_2、课文提要(写作思路),感悟作者之匠心。_3、文眼(词语、句子或段落)_4、写作意图以及中心思想_5、写作特点(要举例说明)_三、研讨与练习(一)_(二)_五、质疑(你的疑难问题及探究结果),最少提出3个问题_第二课时总课时_时间_周次_星期_审核:七年级语文集备组六、展示学习成果(总结你在本课的最大收获)_七、一课一得:汉语语法: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有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有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有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八、经典推荐:(一)论语一则:子谓仲弓,曰:“犁牛(1)为之骍( )且角(2)。虽欲勿用(3),山川(4)其舍诸(5)?”注释(1)犁牛:即耕牛。古代祭祀用的牛不能以耕农代替,系红毛长角,单独饲养的。(2)骍且角:骍:音xng,红色。祭祀用的牛,毛色为红,角长得端正。(3)用:用于祭祀。(4)山川:山川之神。此喻上层统治者。(5)其舍诸:其,有“怎么会”的意思。舍,舍弃。诸,“之于”二字的合音。译文孔子在评论仲弓的时候说:“耕牛产下的牛犊长着红色的毛,角也长得整齐端正,人们虽想不用它做祭品,但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评析孔子认为,人的出身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在于自己应有高尚的道德和突出的才干。只要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就会受到重用。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作为统治者来讲,选拔重用人才,不能只看出身而抛弃贤才,反映了举贤才的思想和反对任人唯亲的主张。(二)【唐诗一首】沈佺期夜宿七盘岭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bo城闻曙sh鸡。【欣赏】“七盘岭”在今四川广元东北,又名五盘岭,有石磴七盘而上,岭上有七盘关。沈佺期这首五律写旅途夜宿七盘岭上的情景,抒发惆怅不寐的愁绪。据本诗末句“褒城闻曙鸡”,褒城在今陕西汉中北,七盘岭在其西南。夜宿七盘岭,则已过褒城,离开关中,而入蜀境。这诗或作于诗人此次入蜀之初。首联破题,说自己将作远游,此刻夜宿七盘岭。“独游”显出无限失意的情绪,而“高卧”则不仅点出住宿高山,更有谢安“高卧东山”的意味,表示将“独游”聊作隐游,进一步点出失意的境遇。次联即写夜宿所见的远景,生动地表现出“高卧”的情趣,月亮仿佛就在窗前,银河好象要流进房门那样低。三联是写夜宿的节物观感,纤巧地抒发了“独游”的愁思。“平仲”是银杏的别称。左思吴都赋写江南四种特产树木说:“平仲君迁,松梓古度。”旧注说:“平仲之实,其白如银。”这里即用以写南方异乡树木,兼有寄托自己清白之意。“子规”即杜鹃鸟,相传是古蜀王望帝杜宇之魂化成,暮春鸣声悲哀如唤“不如归去”,古以为蜀鸟的代表,多用作离愁的寄托。这里,诗人望着浓绿的银杏树,听见悲啼的杜鹃声,春夜独宿异乡的愁思和惆怅,油然弥漫。末联承“子规啼”,写自己正浸沉在杜鹃悲啼声中,鸡叫了,快要上路了,这七盘岭上不寐的一夜,更加引起对关中故乡的不胜依恋。“浮客”即游子,诗人自指。谢惠连西陵遇风献康乐说:“凄凄留子言,眷眷浮客心。靡靡即长路,戚戚抱遥悲。”此化用其意。“空留听”是指杜鹃催归,而自己不能归去。过“褒城”便是入蜀境,虽在七盘岭还可闻见褒城鸡鸣,但诗人已经入蜀远别关中了。这首诗是初唐五律的名篇,格律已臻严密,但显然尚留发展痕迹。通首对仗,力求工巧,有齐梁余风。它表现出诗人有较高的艺术才能,巧于构思,善于描写,工于骈偶,精于声律。诗人抓住夜宿七盘岭这一题材的特点,巧妙地在“独游”、“高卧”上做文章。首联点出“独游”、“高卧”;中间两联即写“高卧”、“独游”的情趣和愁思,写景象显出“高卧”,写节物衬托“独游”;末联以“浮客”应“独游”,以“褒城”应“高卧”作结。结构完整,针迹细密。同时,它通篇对仗,铿锵协律,而文气流畅,写景抒怀,富有情趣和意境。在初唐宫廷诗坛上,沈佺期是以工诗著名的,张说曾夸奖他说:“沈三兄诗,直须还他第一!”(见刘餗隋唐嘉话)这未免过奖,但也可说明,沈诗确有较高的艺术技巧。这首诗也可作一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