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媒介批评-法兰克福学派讲稿.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85861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电媒介批评-法兰克福学派讲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电媒介批评-法兰克福学派讲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电媒介批评-法兰克福学派讲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兰克福学派讲稿时间地点:法兰克福学派是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的一群社会科学学者、哲学家、文化批评家所组成的学术社群。被认为是新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一支。创建于1923年,是当代西方的一种社会哲学流派,以批判的社会理论著称。变迁:1930年至1949年的20年为法兰克福学派的创立时期和早期,从法兰克福学派成员的活动地域来看,这一时期主要是该学派的美国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除了霍克海默等创始人之外,还有阿多尔诺、马尔库塞、弗诺姆、本雅明等人。这些人或是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的成员,或是该研究所新办的社会研究杂志的撰稿人,他们构成了法兰克福学派的强大阵营。1949年至20世纪60年代末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中期,这时法兰克福学派成员重新回到德国,这时法兰克福学派的鼎盛时期或黄金时期。这一时期,霍克海默、阿多尔诺、马尔库塞、弗诺姆等人(后二者继续留在美国)继续建构与发展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一批年轻的理论家,如哈贝马斯、施密特等人开始崛起,成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理论家。从20世纪70年代起,法兰克福学派进入了自己的发展晚期,这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相继去世,学派开始走向解体的时期。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发展与社会研究所的成长历程具有密切联系,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3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为创立和形成“批判理论”阶段;战后至60年代末过渡到“否定的辩证法”阶段;1969年以后,研究所逐渐解体,批判理论的主旨仍以不同的形式保持在新一代理论家的著述中,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哈贝马斯。代表人物:其主要的人物包括第一代的阿多诺(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o)、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弗洛姆(Erich Fromm)、华特班雅明。第二代人物包括的柏格(Peter Burger)、哈贝马斯等人。他们最大的特色,在于建立所谓的批判理论(Critical theory),相较于传统社会科学要以科学的、量化的方式建立社会经济等等的法则规律,他们则更进一步要探讨历史的发展以及人的因素在其中的作用。阿多诺提出的文化工业、哈贝马斯提出的沟通理性等,都是批判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人物简介麦克斯霍克海默(1895年2月14日1973年7月7日) 霍克海默1895年2月14日生于斯图加特一个工厂主家庭。1922年在法兰克福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25年任该大学教授,后兼任哲学系主任。1930年任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创办了社会研究杂志广泛吸收了一批经济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和历史学,致力于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主要著作:启蒙辩证法(与阿多诺合写,1947)工具理性批判 (1947)批判理论(1967)社会哲学研究 (1972)观点:霍克海默在20世纪30年代致力于建立一种社会批判理论,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批判理论,提出要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对现代资本主义从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方面进行多方位的研究批判。他和阿多诺(19031969)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开创了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批判,为社会批判理论提供了标准的模式。他与哈贝马斯的冲突围绕着对“经验与规范”以及“革命”的理解所展开。他就任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后,提出综合地研究历史和现实、把哲学和经济理论结合起来研究社会和人的任务。他早期批判理论的核心是理论与实践的辩证法;流亡时期研究新时代思想的理性主义和技术化,论证“启蒙思想的自我毁灭”;晚期著作主要论述人类自由问题,转向A.叔本华的悲观主义。霍克海默自称相信马克思主义,但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已被现实超过,无产阶级已无力进行革命,散布怀疑主义和失败主义情绪。狄奥多阿多诺(1903年9月11日1969年8月6日) 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音乐理论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的主要代表人物,社会批判理论的理论奠基者。生于德国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晚年在瑞士维斯普度假时猝死于心脏病。他同时也担任过“电台计划”的音乐部主任。在成为青年乐评以及业余社会学家之前,阿多诺本质上是个哲学思想家。外界给予他“社会哲学家”这个称号,是着重在他的哲学思想中关于社会批判的面向,其社会批判思想也让他自1945年起在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中取得显赫的学术地位。主要著作:多棱镜:文化批判与社会(1955) 启蒙的辨证法(1947,与霍克海默合著) 新音乐哲学(1949) 否定的辨证法(1966) 社会批判论集(1967) 音乐社会学导论(1968) 文学笔记(共3卷,19661969) 美学理论(1970)观点:通过侵害革命意识的客观基础,通过冻结曾作为批判意识之基础的个人主义,资本主义已经变得更加根深蒂固了。流行文化使得现代人很被动;唾手可得的快乐让人变得易于满足,温良恭顺,忽视现下的经济环境。各个文化产品虽然看来有别,但实际上还是同一模子刻出来的。“大家都收到标准版消费品。但这些东西藏在味道控管和官方文化中的假个人主义里面。” 这是假个体化及同质化现象。这种大型文化威胁到更具深度的艺术产业。文化产业制造资本主义的供给需求,但这些都是假的。真正的需求具有自由、创造的精神,是真正快乐的。 也可以说,资本主义的问题就是让真假需求都在市场上,让我们是非不分。极为强调艺术的批判性中所蕴含的救赎功能。“艺术就是对被挤掉了的幸福的展示”。赫伯特马尔库塞(1898年7月19日1979年7月29日) 马尔库塞生于柏林一个犹太人家庭。1916年应征入伍,但并未到前线。1919年曾参加柏林一月起义。1922年通过研究“艺术家小说”拿到了弗莱堡大学的博士学位,随后回到柏林,从事出版行业。1928年他重回弗莱堡,和埃德蒙德胡塞尔一起在海德格尔指导下做研究。1933年纳粹政府不允许他完成论文,他加入了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同麦克斯霍克海默合作。同年他写了自己第一部综述性的专著,讨论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和哲学手稿,马尔库塞从此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马尔库塞与马克思、毛泽东并称为“3M”。 被西方誉为“新左派哲学家”。主要著作:爱欲与文明(Eros and Civilization)(1955)一维的人(又译单维人单向度的人)(One-Dimensional Man) (1964)观点:他认为现代工业社会技术进步给人提供的自由条件越多,给人的种种强制也就越多,这种社会造就了只有物质生活,没有精神生活,没有创造性的麻木不仁的单面人。他试图在弗洛依德文明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理性的文明和非理性的爱欲协调一致的新的乌托邦,实现“非压抑升华”。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是其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单向度的人中,他指责艺术的大众化和商业化使之成为压抑性社会的工具,从而导致人和文化的单向度。在审美之维中则认为,艺术(主要指先锋艺术)自动地对抗现存社会关系并加以否定和超越;倾覆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及普遍经验,促成完整人的再生。在反革命和造反里,他强调艺术既是一种美学形式又是一种历史结构,是充满诗情画意的美的世界与渗透价值意义的现实世界的统一。他认为艺术具有对现实的肯定性和保守性以及对现实的否定性和超越性的两重性,艺术的肯定性力量同时也是否定这一肯定性的力量。马尔库塞认为艺术和革命可统一于改造世界和人性解放的活动中,它用新的美学形式来表现人性,以唤来一个解放的世界。美学是摆脱压抑社会的唯一学科,是单向度社会中双向度的批判形式。瓦尔特本雅明(1892年7月15日1940年9月27日)1892年7月15日生于德国柏林一个富有的犹太家庭,父亲原是一名巴黎银行家,之后来到柏林成为一个古董商。本雅明曾在弗莱堡、慕尼黑、柏林和波恩研究哲学。1919年以“德国浪漫主义的艺术批评观”一文获得波恩大学博士学位,但未能顺利取得大学教授资格。他的教授职位论文德国悲剧的起源曾被法兰克福大学否决,其评介是“如一片泥淖,令人不知所云”,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今该书却成为20世纪文学批评的经典。主要著作: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单向街、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观点:瓦尔特本雅明把马克思的格言推向一种有趣的极端。他对历史所进行的弥赛亚式的阅读,是他对现世的救赎失掉了信心,卸掉了全部目的论的希望,以一种令人吃惊的勇敢的辨证力量来寻找在历史生活的黑暗之中,在堕落后的痛苦和悲惨中获得拯救的征兆。星座化是从他论悲剧著作的头几页一直贯穿到他死后出版的历史哲学论集里的一个主题。本雅明的思想的整体风格是一种极端现代的技术论,他企图以一种布莱希特式的怀疑论眼光来证明他的唯物主义勇气,这就与作为普鲁斯特的翻译者以及作为莱丝克娃的恋人的本雅明不相一致了。本雅明的著作在这个方面有一种左翼功能主义和胜利主义的情调,这使得他把身体视为工具,是有待组织加工的原料,甚至把身体视为机器。尤尔根哈贝马斯(Jrgen Habermas,1929年6月18日)是德国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历任海德堡大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以及德国马普协会生活世界研究所所长。1994年荣休。他同时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中坚人物。由于思想庞杂而深刻,体系宏大而完备,哈贝马斯被公认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威尔比把他称作“当代的黑格尔”和“ 后工业革命的最伟大的哲学家。” ,在西方学术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著作: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理论和实践、知识和人类旨趣、技术和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社会科学的逻辑、合法性危机、文化与批判、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沟通与社会进化、沟通行动理论、真理与论证、包容他者、事实与价值、认识与兴趣、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交往行为理论、晚期资本主义的合法性危机、后形而上学思想观点:哈贝马斯认为知识的产生根源于人类的三种旨趣(利益),相应也有三类知识,否认历史一解释知识、经验一分析知识和技术控制旨趣的统治地位,造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为了克服动机危机和信任危机,批判理论必须重视互动过程和沟通过程,只有通过沟通行动才有可能把人类从被统治中解放出来。哈贝马斯的知识旨趣说、技术统治论和沟通行动论等学说,作为综合的社会批判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法兰克福学派的弱点:哈贝马斯认为,早期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主要有三大弱点:第一,它未能认真对待现代哲学和社会科学成果,并拒绝用它来丰富自己的理论,沉醉于工具理性批判之中,拘泥于文化与意识形态批判,而没有对这个复杂的现实社会进行经验分析。因而,这种批判对社会经验研究的贡献微乎其微。第二,它未能扬弃黑格尔的理性概念,仍然把理性看作是一种先验的力量,不能把握理性的真正意义。第三,它未能认真对待资本主义民主,因而不能客观评价晚期资本主义社会采取福利政策所取得的成就。他认为,公共领域结构转型的直接结果就是交往行为的不合理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生活世界的殖民化。法兰克福学派的核心词汇:文化工业:阿多诺在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启蒙 中提出。指凭借现代科学技术大规模复制、传播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包括商业性的广播、电影、电视,报刊、杂志、流行音乐等各种大众文化和大众媒介。法兰克福学派从艺术和哲学价值评判的双重角度,对“文化工业”予以否定。1、他们认为文化工业被商业力量所操纵,以娱乐消遣为目的,它所制造出来的精神文化消费品丧失了艺术作品作为艺术本质的否定与超越精神。2、文化工业本质赚取利润。阿多诺说:“文化工业的全部实践就在于把赤裸裸的赢利动机投放到各种文化形式上” 。作品内容和风格千篇一律,缺少艺术价值,只热衷投资效果。3、文化工业扼杀了人们精神独立性。它控制和规范着文化消费者的需要,束缚人的意识,剥夺人的情感,阻碍人的自主性发展,它是操纵和欺骗的一种手段,是稳定现行秩序的“社会水泥”。4、文化工业实际上是社会统治的帮凶。在法兰克福学派的传媒批判理论构建中,资本控制了国家、媒介、教育和意识形态,并利用它们达到扩大最大化利润、维持社会控制的目的;其手段是消灭个体的存在,并把个体纳入到资本主义体系中。单向度:“单向度”是马尔库塞描绘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时所使用的特定用语,意即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成为肯定的方面了,变成单向维度的了。在马尔库塞看来,生活在正常社会中的人,应该有两个“向度”,即肯定社会现实并与社会现实保持一致的向度和否定、批判、超越现实的向度。但当今的资本主义社会(发达工业社会)已蜕变成一个新型的极权主义社会,它成功地压制了这个社会的反对派和反对意见,压制了人内心的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向度,因而使这个社会成为了“单向度”的社会,使生活在其中的人成为了“单向度”的人。机械复制主义:本雅明用语。作为现代艺术区别于传统艺术的根本特征,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提出。认为艺术史在某种意义上是机械复制的历史,现代科学技术无限多地复制作品,使传统艺术的“光晕”消失,艺术原有的功能与价值也发生变化。艺术的全部功能颠倒过来。人类在工业社会之后,进入了技术复制的时代,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艺术时代。现代艺术以机械复制为主导,摄影和电影、电视是其重要的代表。在技术复制时代,艺术从个别文化精英的手中解放出来,成为大众欣赏的对象,但与此同时,大众所欣赏的已不是同一种艺术。以画为例,以前的人欣赏的是画家的画作本身(如毕加索的作品),但是在技术复制时代的大众欣赏的是画的机械复制品。(如毕加索画作的照片) 大拒绝:大众文化:哈贝马斯对大众文化的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哈贝马斯继承了他的前辈们的批判立场和悲观态度,批判了公共领域的大众文化。“大众文化显然绝不仅仅是背景,也就是说,绝不是主流文化的消极框架,而是定期出现、反抗等级世界的颠覆力量,具有自身的正式庆典和日常规范。”看法:文化工业与大众文化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我们运用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批判大众文化和文化工业的消极意义时,必须指出,这种批判是一种悖论性的批判。对于绝大多数在现代社会中被边缘化和被冷落的弱势人群来说,大众文化是他们最有经济条件和文化条件消费的文化内容。我们不能以大众文化的商业属性、平面化内涵、维持现存体制的保守性、遏制人的精神解放等等名义取消这些下层民众消费大众文化的快感和幸福。毕竟,从总体上说,文化从精英向大众转向,是现代社会不可逆转的现实。纵观20世纪, 法兰克福学派是最具吸引力、最具实际影响力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之一。在当代社会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陷入低潮时, 他们以独有的视角重新审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 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批判。这些批判包括意识形态批判、工具理性批判、大众文化批判等多重维度。当然, 正如英国学者安德森所指出的, 20世纪20 年代以来,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主题有所转向, 不再从理论上正视重大的经济或政治问题, 而是主要关注文化和意识形态问题。法兰克福学派也被指认为不再关心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批判。但是, 法兰克福学派对发达工业社会诸种弊端、理性霸权的揭露和批判是相当犀利、深刻的, 许多独到的见解至今仍然发人深省。更为重要的是, 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 以对现实社会不假思索地认同、归顺为耻, 显示了其反思性的实践品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