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中考文言文总复习.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8385623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市中考文言文总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苏州市中考文言文总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苏州市中考文言文总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州市中考文言文总复习小石潭记-唐 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之一。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游览顺序。 2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 幽静。 3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幽深冷寂,孤苦凄凉。悲哀深沉 4主旨 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5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点拨: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 苏轼 唐宋八大家之一1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月光(月色)2 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哪一句 “庭下如积水空明影也”3 全文分几层,请用“/”划分,并写出层意 全文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第二层写景,写了月下庭中景物。第三层抒情,抒发了对月光,竹柏蔬影的感触。4 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表达了作者旷达的心境5 中心思想 本文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马说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策之不以其道 策:驾驭 道:方法 2、执策而临之 策:鞭子 临:对着 3、其真无马邪 其:难道 4、其真不知马也 其:恐怕 5、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餐 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6、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喂 材:才能 7、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是:这样 8、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尚且等:一样 9、 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表现出来 10、故虽有名马 虽:即使 11、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怎么 千里:日行千里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所以虽有好马,也只好屈辱在做贱役的(养马)人的手里。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棚里,不能用“千里马”(的称号)去称呼它。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驾驭千里马而不采用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让它吃饱以充分发挥它(日行千里的)才能,(马)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图。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吧! 陋室铭 唐 刘禹锡1 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 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何陋之有3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4 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5 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送东阳马生序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致:买 2、援疑质理 援:提出质:询问 3、益慕圣贤之道 慕:仰慕 4、俟其欣悦 俟:等到 5、滕人持汤沃灌,以衾以覆 汤:热水覆:蒙盖 6、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再:两顿 7、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跑逾约:超过期限 8、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肢体 9、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报”穿着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收藏书籍的人家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 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在深山大沟中赶路。严冬刮着猛烈的风,大雪深积几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 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绸缎衣服,戴着缀有红缨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腰刀,右边挂香袋,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我站着陪侍在老师身边,提出疑问,询问道理。 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用被子(将全身)蒙盖好,好久才暖和过来。 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却一点也没有羡慕的心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知他人了。 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总之我求学时的辛勤与艰苦就是如此罢。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究获得了学识。 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交流,(因而)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三、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本文作者写自己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艰苦的学习过程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2、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表现了什么?勤奋学习的谦虚求学的态度。 3、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的内容 叙述了作者奔走求学之苦。 4、作者在写自己的清苦生活时,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通过对比更足以突出作者不慕富贵,专心学习的思想品质。 5、围绕“嗜学”二字写了哪两件事? 1借书之苦2求教之难。 6、 “卒获有所闻”这里的“闻”指什么? 得到知识,明白道理。 7、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 8、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有怎样的苦乐观?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 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陈涉世家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3请用原文语句回答。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4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2分)5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1.(1)逃亡 (2)去、往 2.扶苏因为屡次劝戒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3.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4. (1)士兵对陈胜的敬畏 (2)起义爆发前夕人心躁动、紧张而兴奋3)陈胜善于斗争和他的组织领导才干 5. (1)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2)做事周密细致;(3)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度已失期 / 宁信度,无自信也 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既克,公问其故 D.固以怪之矣 /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失期,法皆斩。天下苦秦久矣;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3.下列各句中不能表现陈胜的谋略的一项是( )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D.(又间令吴广)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4.读贾谊过秦论中的一段文字,结合上文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陈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赢:提,背)粮而景(景:同“影”,像影子一样)从。山东(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这段文字与陈涉世家(节选)中陈胜怎样的预见相一致?请你把陈胜的预见写出来。两段文字写的都是陈胜、吴广起义,但在表现内容上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1.C 2.误了期限,按照(秦朝的)法律,都要被杀头。 全国百姓苦于秦朝统治已经很久了。士兵们(或:士兵中)到处谈论(晚上发生的事情),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3.A 4.号称天下的百姓反抗秦朝的统治,会得到很多人的响应。陈涉世家中这段文字侧重写起义的原因和策划(谋划)的经过;过秦论中的这段文字侧重写起义的影响和起义引发的结果。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扶苏以数谏故 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B陈胜、吴广乃谋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项燕为楚将 贤能为之用D楚人怜之 二世杀之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发闾左谪戍渔阳 (2)度已失期 (3)会天大雨 (4)宜多应者 3.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1.D 2.(1)指代平民 (2)估计、揣测 (3)适逢、恰巧遇到 (4)应当 3.偶然性:因暴雨断道而误期限 必然性:秦朝统治法峻刑严,“天下苦秦久矣”。陈胜等误了期限按秦法都要斩首,这迫使他们为求生,不得不转戈反秦。 1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A吴广素爱人 素:s 朴素B广故数言欲亡 亡:wng 死亡C尉果笞广 笞:ch 用竹板打D被坚执锐 被:bi 同“披”2翻译下面语句。为坛而盟,祭以尉首。3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4陈涉揭竿起义,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1C 2(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 3(1)抓住时机(2)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3)激怒众人。每一个要点4(诸郡县)苦秦吏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1)辍耕之垄上 (2)怅恨久之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4)若为佣耕 2翻译苟富贵,无相忘。3陈涉与佣者的这段对话主要说明了什么?1(1)去;往(2)无义 (3)结构助词相当“的”字(4)你 2假如有一日我们做官发财了,可不要忘记了我们穷哥们 3说明陈涉青年时期的伟大抱负。与朱元思书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 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4、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5、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6、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望峰窥谷 岳阳楼记-范仲淹(宋)1 (1)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嘱”,嘱托。 (2)百废具兴 具同“俱”,全。 2 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3重点题目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唐贤今人诗赋。 “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 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指: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古仁人。 、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 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曹刿论战 左传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 1、十年春,齐师伐我。 伐:攻打 2、肉食者鄙。3、又何间焉? 鄙: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浅。间:参与 4、小惠未, :通“遍”,遍及,普遍。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指猪、牛、羊等。加:虚报。信:实情。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赐福,保佑。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案件。虽:即使。 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可以:可以凭借 9、既克,公问其故。 克:战胜 1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作:振作。再:第二次。 1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测:估计。伏:埋伏。二、翻译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恩小惠,还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明是不会保佑你的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后,勇气就没有了。 3、夫战,勇气也。 作战,靠的是勇气。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云打一仗。如果作战请让我跟随你去。三、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文中的“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 “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5、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 彼竭我盈。辙乱旗靡。 6、本文的成语是什么?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气。 7、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充分体现了他审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 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丽?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3、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 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第二天,徐公来了,仔细地看徐公,自认为不如徐公美丽。 5、 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人,授给上等奖赏; 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在公共场所指责我的人,传到我的耳中来的,授给下等奖赏。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旨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朝廷进谏,宫门口和院子里就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常常断续有人来进言规劝,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了。 1、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一件家庭小事,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3、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4、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5、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鱼我所欲也孟子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以什么方式引出论点? 舍生而取义者也 比喻 2、“鱼”与“熊掌”分别比喻什么? “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 3、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批判了什么? 赞扬了“舍生取义”,批判了“见利忘义”。 4、为什么行道之人、乞人不接受施舍? 因为这是侮辱性的施舍,受之有损人格。5、写出一两个你所知道的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就的,有了艰苦环境的磨练,才能使人性格坚韧、顽强,才能担负重大的使命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 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答:都是在经历了一番艰难困苦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3、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经受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将会有怎样的益处? 答: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 答: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愚公移山-列子1、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 直通豫南,达于汉阴。 3、愚公的妻子和智叟对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 愚公的妻子是出于对丈夫的关心而“献疑”的,她不反对移山,所以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且焉置土石。智叟更多的是讥笑,阻止移山,也体现了他智非真智。 4、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愚公”“智叟”对举,有何深意? 从表面看,愚公“愚不可及”,但事实上,“大智若愚”,他有远大的抱负,移山是为了造福后代,他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力量是“无穷匮”的。而智叟不智,他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实为“鼠目寸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