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题及答案《小学心理学》.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384040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题及答案《小学心理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题及答案《小学心理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题及答案《小学心理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题及答案小学心理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1903年,出版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著作的心理学家是()。A布鲁纳B桑代克C艾宾浩斯D华生2在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中,重点进行基本规划的是下列哪一部分()。A教学的具体细节B教学情境的创设C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D教学的主要步骤和内容3皮亚杰认为,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A前运算阶段B感知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4研究表明,一般9岁以下儿童的道德判断水平主要处于()。A习俗水平B后习俗水平C前习俗水平D普通伦理水平5采用暂时隔离法,改交儿童的不良行为应遵循()oA1岁1分钟原则B1岁3分钟原则C1岁30分钟原则D1岁1小时原则6按斯金纳的观点,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是()。A练习B同化C顺应D强化7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需要等,属于()。A生理的需要B自我实现的需要C安全的需要D归属和爱的需要8有研究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A发散思维B聚合思维C形象思维D抽象思维9增加要学习新材料的相关信息,以达到促进学生对新材料理解和记忆的目的。这种方法是()。A深度加工方法B组块化编码C适当过度学习D有效运用记忆术10培养操作技能的教学方法,一般宜采用()。A发现法B讲解法C示范法D示范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11有位学生已知道“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但在运算1137?时,还是把11与3加起来再乘以7,这是受下列哪项影响的表现()。A定势B逆向迁移C正迁移D水平迁移12在给学生分配座位时,最值得教师关注的问题应该是()。A对人际关系的影响B减少课堂混乱C照顾优秀学生D照顾后进学生13在背诵一篇短文时,一般前后端的内容容易记住,中间的内容难记且易遗忘,这是哪种影响的结果()。A同化说B痕迹消退说C动机说D倒摄抑制与前摄抑制14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等教学方式,其主要理论依据是()。A建构学习论B结构学习论C认知学习论D联结学习论15学生对自己学习内容和任务的认知,以及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是()。A元认知策略B认知策略C管理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6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_两个方面。17有研究表明,儿童学习口头言语的关键期是_岁。18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可以将知识学习分为符号学习、_和命题学习。19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_、操作整合和操作熟练四个阶段。20研究表明,熟练程度达到_时的过度学习,记忆效果最好。21学习策略可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_三种。22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_。23解决问题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_、提出假设和检验阶段四个阶段。24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是流畅性、变通性和_。25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_和学习期待。26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_和外部动机。27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_三种成分。28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主要有_、班级规模、班级的性质和对教师的期望。29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相似性、_、学习的心向与定势。30布卢姆等人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_。31在实际教学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_。32通过对一些行为进行奖励使之越来越接近期望的目标。这种促使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称为_。33福勒和布朗把教师的成长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_三个阶段。34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_与内化三个阶段。35有效自编测验的必要条件是效度、信度和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36简述童年期的主要心理特征。37简述直观教学必须运用的感知规律。38简述心智技能形成的一般阶段。39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40简述迁移的意义。41简述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2联系实际,谈谈在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43国内一项关于儿童对成人惩罚的公正判断的发展性研究表明,5岁和7岁儿童对成人不公正的惩罚,多数持肯定态度,而9岁儿童则对成人的不公正惩罚提出了疑义。请用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有关理论对此特点进行分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B 2D 3A 4C 5A 6D 7D 8A 9A 10D 11A12A 13D 14A 15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16,社会环境 172 18概念学习 19操作模仿 20150 21资源管理策略 22认知结构 23理解问题 24独创性 25学习,需要 26内部动机 27道德行为 28教师的领导风格 29原有认知结构 30动作技能目标 31言语直观 32行为塑造法 33关注学生 34认同 35区分度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36(1)学习开始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2)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主义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3)个性发展占有重要地位。(4)道德概念的认知已从直观具体的、比较肤浅的认识逐步过渡到比较抽象、本质的认识。(5)开始从动机与效果的统一来评价道德行为。(每个要点1分)37(1)直观的对象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1分)。(2)对象和背景的差异越大,将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开来越容易(1分)。(3)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容易感知(1分)。(4)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清晰地感知(2分)。38(1)原型定向(15分);(2)原型操作(15分);(3)原型内化(2分)。39(1)主体性原则(1分);(2)内化性原则(1分);(3)特定性原则(1分);(4)生成性原则(1分);(5)有效的监控原则(1分)。40(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15分);(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2分);(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5分)。41(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15分);(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15分);(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2分)。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2(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5分);(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25分);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25分);(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25分)。(各要点必须联系教学实际,如不联系教学实际只有要点,每一个要点最多只能给15分。)43(1)反映了年幼儿童的道德判断标准受成人的影响;“(2)中高年级儿童的道德判断标准受自己的主观标准的支配;(3)表明小学儿童道德判断水平的发展是从他律到自律。(每个要点2分,论述水平4分,共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