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审美愉悦能力与艺术创造力.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383135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小学生审美愉悦能力与艺术创造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培养小学生审美愉悦能力与艺术创造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培养小学生审美愉悦能力与艺术创造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养小学生审美愉悦能力与艺术创造力 皮店小学 楚新德 美术学科教学历来被认为是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首选学科。在想象和创作中,美感形象是照亮学生心灵的光芒,它唤醒学生对美的感知,提高审美意识,在审美的过程中培养、发展他们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与一般逻辑思维的创造力不同,它是偏于感性的、综合的,往往在瞬间发生;它是一种诗化的哲思,是在生动的直觉形象中把握世界的真谛,而这种感性的思维的真实性和深刻性,凭借逻辑思维是无法达到的。根据现代思维科学的研究,要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既要靠理性方面的培养,也要进行对美的感知接受能力的感性方面的教育。科学史上就有众多大科学家凭借直觉灵感作出重大科学发现的生动事例。他们往往在长期理性的科学思维基础上凭借感性的创造力获得革命性的科学成果。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对美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十分必要,它是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必要一课。 一、现状及培养审美愉悦和艺术创造力的重要性当前学校的美育现状和对美育应赋的开发创造力的认识,其反差是令人咋舌的。不少学校不重视美育、艺术教育。或者把美育、艺术教育当作知识教育、技能训练,而不是通过美育、艺术教育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而我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也深深地感受到审美教育的不足。美术大纲上较多地篇幅是详细描述对双基训练的要求,因此课本上的选题也是首先确定这堂课的双基内容,并无“审美学习”中对于“审美体验”“审美实践”“审美鉴别”“审美创造”等等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更值得引为注意的是,当今几乎所有儿童的业余时间被他们周围的媒体强烈地吸引着。通过按钮他们就能中断或关掉正在显示的画面,然后自由地交谈,或干别的事情。虽然媒体画面展现了一个迷人现实,提供了一个审美标准并能影响儿童的观念,但儿童还不会完全判断节目的内容。特别是会使眼睛的过度受刺激,使感性散失。为此,我学习了现代美育和艺术创新的理论,而且对儿童的审美特点进行了调查和再认识。我高兴地发现,儿童有着天然的审美倾向,这一点经常为成年艺术家羡慕的,是非常宝贵的。一个孩子凭着自己天性对画面作出反应,特别是能引起他们兴趣产生愉悦心情的色彩。虽然他们所说的都是随意性和自由联想的,但能否引起他们愉悦却正是他们评判一幅作品的标准。“审美愉悦”是审美能力发展的初级阶段,也就是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的发展方式。我们要尊重儿童的这种审美观念,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去激发和引导儿童这种自然的审美愉悦能力,它们就会永远出于蛰伏状态而得不到开发。对于儿童来说,月亮是方的,妈妈是圆的,奶奶是一个一点点,随随意意的圆,没有棱角的三角,重重叠叠的线是大桥和马路,眼睛可以长在大腿上,嘴马在头顶上,小鸡比花猫还大,云是蓝的,水是红的儿童用自己的观察逻辑,认识、解释身边的一切。这种如同未被污染的自然,即使古希腊的雕刻都难以企及。20世纪的艺术家已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也就是审美意识应强调自然,倾向于儿童审美情趣的复归。 二、 怎样培养学生的审美愉悦和艺术创造力(一)通过人与自然无限相处和欣赏艺术作品培养艺术创造力。 我们的审美愉悦是从欣赏开始的。充分利用美术课堂教学,以欣赏艺术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学会欣赏,懂得审美方法,提高欣赏水平,进而培养审美能力。 艺术欣赏本身就是一种自发性的创造活动。欣赏自然物和艺术品可以给学生带来审美经验,审美愉悦,并可以使之产生创作的灵感。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抒发情感,表达观念的产物,本身就是欣赏的对象。而欣赏者通过欣赏的对象,理解体会作品的思想观念、风格形式、形象塑造等等。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审美活动中,欣赏者同时具备了强烈自主的个性特征。欣赏还是一种情感的体验。在欣赏作品时会受其感染,体验到艺术家创作时的情绪以及内心世界。在教学中,除了教材规定的欣赏内容外,我们还引导儿童去注意夏天或秋天的视觉性质,春天的植物嫩芽或秋天的落叶的特征;采虹或落日的美景,器皿和用具偶尔显示出的奇特样子;由各种声音、色彩和建筑外观组成的城市景象的特殊情调,以及人和动物那优美和流畅的动作等。我们还引导学生欣赏卢梭、德加和毕加索的动物画;莫奈的睡莲图;老城市风景图片;温州的及其它城市的风景图片;动植物图片等。在欣赏中,一个幼小的儿童总是用他的全身心去体验他的周围世界,抚摸、倾听、闻嗅、颜色和形式都可以是舒适或不舒适的,儿童们在直接与事物接触中了解他们的意义,然后通过语言(与老师交流)了解到更多相关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欣赏自然物和艺术品,从而激发创作的热情,并从中受到熏陶。 (二)通过个性化的体验、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愉悦和艺术创造力 素质教育强调“个性发展”,个性化心理教育是促进学生创造力生成、发展所必须的环境和土壤。我们从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兴趣爱好出发,在美感教育中遵循尊重个性、全面发展的原则,我们将学生的作品呈示给学生,让他们主动赏析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并通过互评、质疑,与同学互相讨论,引发创作欲望;根据学生求异的心理特点,指导学生创作。、初步感受作品产生审美愉悦美术课非常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一个让学生表现的机会,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表现,自由创作才能有创新的成果。比如,当学生在欣赏一张画时,我们并不要求学生把握一幅画的复杂整体,而且仅仅要求他们对它的某些方面或性质作出反应,尤其是对引起他们愉悦的色彩作出反应。这种反应是构成他们评判一幅作品好坏的标准。其次,他们会对画面内容的逼真程度和熟练程度产生兴趣,往往会用“美”来形容自己对一幅画作出肯定性评价。儿童对绘画其他方面的讨论都是随意性的和自由联想型的。根据学生对欣赏审美特征中的这一特征,通过欣赏性想象进行创作,使之在绘画的体验中去感受绘画的感情和情绪的表达,也就是绘画的表现性成为注意的焦点。、结合较有风格的绘画作品进行创作如凡高那奔放、有力的笔触,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构成的富有童趣的内容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个性的评价,引发个性的表现。教师通过学生的体验启发学生进一步去回忆、总结,把个人的生活经验加以联想,把这种能力挖掘出来,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自我。 、运用作品联想的方法进行创作如我们运用凡高的星空、露天咖啡馆、夜归人等作品让学生联想温州人的夜晚生活及星空之夜等感兴趣的情景。教师分析作者的绘画风格、表现及夜晚色彩的运用等让学生进行联想创作,学生的创造思维变得更活跃,温州人夜晚丰富的生活成为他们创作的源泉。有的画了伊甸园露天音乐酒吧,城市夜空遐想、热闹的温州夜景,甚至有的学生画了在旅游敦煌时晚上七八点还在那里骑骆驼的情景 、运用故事进行想象的方法来创作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为学生讲一段故事或读一首儿童诗,引导学生一边听一边在头脑中再营造出一幅幅相对应的画面,并选取其中某一情节进行描绘。如欣赏中国画清明上河图,通过让学生去观察画面并讲述这张北宋汴梁繁华生活的景象。结合教师讲的小故事张择端二画“清明上河图”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及体验作者画这幅画的心情。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表象储备、感情体验等拓展思维,展开想象的空间,画一画迷人的郊外、运输忙、热闹繁华的街市。学生有内容可画,有资料依据,再加上个人的生活体验,就会由回忆、模仿到联想创新的个性化的表现。(三)感受各学科的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愉悦和艺术创造力 美术课并不是独立的学科,他是同音乐、文学及其它各学科紧密联系的。到处都充满美的因素,美感教育是多渠道的,只要我们注意美的塑造,注意发现美,给学生更多的审美体验,能拓宽创新的时空,使其审美得以发展。 1、创设美育情境于教学之中。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悦地去学习,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创设优美的问题情境,以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美的情境中进行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创造思维活动,再把知识的应用迁移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 -创设音乐情境,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也是一门艺术,它与绘画在某些地方是相通的。埃及金字塔的古老建筑,总是让人们不自觉地伴随着尼罗河的波涛,哼一曲古老的埃及民歌。而更多的音乐总让人遐想于山林之间,享受着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财富。总之,无论是一首曲子、民歌、交响乐、流行歌曲,似乎都联系着一幅情节生活、色彩鲜明的图画。 -运用文学故事创设故事情节,为学生提供联想和想象的情境条件,培养学生对客观物象的深刻认识和综合表现能力。在英语初级教学时,教师往往用颜色简单的造型让学生边学单词边画画。语文课文中,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配以插图总能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诗情画意的情境中,达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我们根据美术课堂教学内容,布置学生课外查找相关的文学作品及音乐、美术图片等内容进教室,让教学内容丰富,又使美术课与其它学科紧密联系,不仅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拓宽学生的视野。 -通过游戏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事物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和创作能力。在教学吹泡泡一课时,首先让学生玩一玩吹泡泡,在热烈欢乐的游戏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吹泡泡时的欢乐,在无意识中观察到吹泡泡的画面,从而在头脑中留下生动的人物形象。学生在对游戏感受,形象感受记忆最鲜明时,教师稍加引导,就可构思好自己的画面。从开始游戏到选材、构思,画游戏场面,学生自然个个都无拘无束地作画,而且画得生动有趣。整堂课活泼、自由,学生创作欲望高。 2、拥抱大自然,体验生活之美 创作离不开活生生的生活,因此要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创作,让他们捕捉自然之美、生活之美。我校每学期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及节日特征,举办“自由画天地比赛”,那是学生最好的生活之窗,性灵之境。如“我的一九九九”、“迎澳门回归”、“我们的节日”、“我十岁了”等等,从实际出发,让孩子们捉住节日的特征来描绘,从而使画面栩栩如生,具有时代意义,富有盎然生气。我校还通过实际生活让孩子作画,进行美的熏陶。“我们爱科技”、“环保大行动”、“金色的秋天”把孩子们带进公园,走向街道,来到大自然之中学生为自己的每个新发现而欢呼雀跃,为自己画出的每一幅美景而欣喜自豪。与此同时,我们还运用现代网络的广泛性,快速获得大量的信息,让学生课外收集课内创作的资料,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尽量促使人人都能创作。 3、通过对艺术作品赏析,使学生不断获得审美知识,提高审美能力。 在训练学生绘画装饰画“鱼”时,让学生在课外了解有关鱼在我国传统民间的故事及民俗的意义(吉庆有余等),而且对物体本身进行观察,并搜集不同鱼的图片、照片。课上将收集到的资料共同分享,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注意各种不同外形的鱼嘴、鱼眼、鱼腮、鱼尾等;鱼处于静止状态与畅游有什么不同;鱼的生活环境与习性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描述并表演鱼的不同动作(如钻出水面、抢吃食物)等等。这样学生在作画时会把鱼的特点考虑得比较全面。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积极动脑,展开联想,并急于表现、尝试。在作画中,学生们对鱼外形进行简化,再添加有创意的图案,为鱼儿装扮得分外漂亮。对鱼腮、鱼尾,甚至鱼鳞等等特殊的部分更是在有规律可循的基础上大胆夸张,进行美化工作。为使画面更完整更丰富,可让学生自由添加水中其它有生命的动植物等。经过一番指导,学生作画兴趣高、思维活,创造出自己独一无二的“鱼”的作业。然后让学生联想生活中有鱼的造型的事物。如鱼形耳枕,鱼形花瓶、梳子、发夹、匙扣等工艺品,让学生了解认识到创造是无穷尽的,它比真鱼更丰富,更生动,更美丽。要尽量使学生思维活,幻想多,并多实践,将创造出的美来装扮我们的生活,体验美和感受美的存在。 三、 创造力的培养与表现 1、绘画内容丰富多彩-想象力的体现 通过审美愉悦与创造力的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十分活跃,他们创作的绘画内容丰富多采,能从各个角度进行想象,将平时的经历-所见所感所想充分地表现出来,把他们的愿望都画出来。举个例子来说吧!有位同学在装扮教学楼时,他所画的教学楼有着不同的屋顶,代表着不同的学习科目。主楼最高处有个大时钟,为的是让同学遵守时间。墙上爬满了绿色的叶子,挂着许多苹果,在学习中享受着自然美。同学们下楼时可坐滑梯滑下去又快又好玩。一幢幢的教学楼围着主楼各有特色。有用小花做装饰,还有鱼呀,鸟呀,水果等等把教学楼的墙装扮得如同乐园一般。有位学生运用茶壶、桃子、苹果、香蕉的造型组合成他心中的少年宫。茶壶的壶嘴上停着一只欲展翅飞翔的小鸟,那是学校象征性的雕塑。屋顶上有草坪,几张靠椅整齐地排列着。画中椭圆形的窗,花形的门,很有童趣。有的将少年宫画成了可以移动升降的。当想到宇宙间去探密时,白云托起少年宫,带着同学们去参观各大行星。年长的同学可以如孙悟空般有功夫能驾云自由行动了。有的则把少年宫的入门处表现得很具体。入口是一棵大树,树干上写着“欢迎光临”,悬挂在树上的一块木板上写着“少年宫”。树上长满了各种水果,上面标着“英语”、“数字奥林匹克”、“美术”、“电脑”、“书法”、“钢琴”、“舞蹈”、“健身房”等等。还有一位学生则画出从太空中看到的少年宫。三幢楼高得直入云霄,强烈的反透视把少年宫画成从顶部由大到小直插入地球的某个小点。又从这个点扩展为一个圆-那是个大操场,操场周围三面被树包围着,一面有一条河流过。对比效果产生的空间感让人觉得很有意思。整张画面从左下角不完整的地球上的,某一点斜向延伸而出的放射式的几条线构成了少年宫的画面。学生们的想象力是多么的丰富啊! 2、构图的变化-自由处理画面空间 四年级时要求学生掌握蜡笔水彩的技法,其中有一课是学生对瓜果蔬菜进行写生。为了突出美感教育与创造力的培养,我对这课内容作了相应的补充。在我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老师为帮助我更好得理解构图的原理,画静物写生是并没摆放好东西,而是把一堆水果乱放在一起,自己选择并构成画面。通过实践发现构图是一张画的关键。我让学生通过随堂欣赏布拉克、莫朗德的静物,毕加索的圆桌上的扑克、瓶子和杯子,马蒂斯的牡蛎、静物法库尼的花和花瓶等画,学生发现了其中的规律总结出从各个角度看不同桌子产生不同的空间感。这种自由的空间意识延伸至绘画物体的角度转换。在演示交流过程中,学生们对物体进行重新组合,安排画面。方形、椭圆、菱形、台形、带形、“之”字形等等形式构图,使之既有规律可循,又求变化创新,使构图千姿百态。 3、主观色彩的运用-真实的情感流露 色彩是最能表现人物情感的,运用主观色彩构成画面是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体现。他们运用自己想象的色彩,构成画面的各个主体,结合当时的情景赋予情感。主观色彩构成画面,让人觉得更有生命力,画面更有表现性。有位四年级学生想表现万家灯火的夜景时,共运用了兰、黑、黄三色,他用黑色和蓝色勾勒出建筑的外形,并采用线来装饰房子,然后用点来表现空间(天、地),最后用黄色(面)填上窗口的色彩,很简单却很好地表现出夜晚安静的住宅区的情景。在四年级冷色调、暖色调的教学中,不少学生在画过年时为表现一种喜庆热门的场面,画中的舞龙、红灯笼、倒福、街边的人都被暖色包围着,红橙黄的主调子加上街边的人群相拥的场面,真是红红火火!又如画下棋,两个学生下国际象棋,旁边围了许多观战的小观众,场面很激烈。这张画学生在红色的色卡纸上作画,用白色的线描出人物。中间的一幅黑白相间的棋盘将双方棋手间隔为、下两边,同时也是连接整张画的纽带。为表现画面中小棋手的心理状态,脸的色彩分别采用红色、蓝色。红色代表棋手紧张、兴奋,蓝色代表冷静、沉着应战。而且能让人一目了然正反两方。在小学生看来,天空、太阳、大地它们可以是红色、蓝色、黄色,也可能是绿色、紫色、黑色,他们对自己的表现都会有解释,用童心童趣表现他们的情感,他们的体验,想象的色彩是他们心中真实情感的表达。 4、主体特色的夸张变形-一切美感来自生活体验 三年级学生画蝴蝶时,学生们对蝴蝶的身体和翅膀是通过简化-变形-添加来表现的。有的用汉堡和冰淇淋表现翅膀,可乐杯变为身体,上面插的两根吸管就成了触须。学生特别喜欢设计翅膀。有的用字母造形当作翅膀的图案,他说那是蝴蝶家族中的英语老师;有的用音符来表现,她说那是会播放音乐的蝴蝶;有的用花的图案,她说蝴蝶最喜欢和漂亮花在一起了;有的用渐变的色彩来画翅膀的外围一圈,他说那是一只会发光的蝴蝶,引路蝶;有用蓝球、足球来装饰的,那是我的心愿更难得的是用中国的传统文化,民间图案做装饰,如京剧脸谱、阿福、虎头、龙等等表现出我们中国特色的蝴蝶图案来。又如四年级设计日常用品-鞋。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设计出了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场合相适宜的鞋,而且许多鞋都是有多种功能的。其中有双鞋的鞋口上有计算品,鞋底装有按摩器,走累了可以启动滑轮装置滑行。天黑了,可以开启电类照明,后跟处有一音乐播放器,真是功能多多!而另一位同学则画雨夜用的雨靴。这鞋为粉红色,上面有两个绿色的装饰扣,鞋底带轮,后置照明灯专为夜间行走时用。学生们从实际出发,把他们的个人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5、绘画材料的综合运用-创造力的新发展 我常鼓励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绘画技法综合运用绘画材料来表现画面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曾教学生用复写纸画画,通过尝试,他们知道了复写纸的特性,并在其它的绘画课时综合运用。学生们运用复写纸时,对不同的折法产生不同构图,同时知道它是一种能快速完成画稿的方法。学生们用复写纸画一半内容就画完稿子了,然后进行上色,利用油水难以相溶的特点,用复写纸的蜡来分割色彩。有的学生用油漆笔在玻璃上画装饰图案,反过来挂在房间中做装饰品,成为一张“有点距离的画”。有的学生利用多张图片拼贴出一张画并用彩色笔画上与之相关的内容。也有在砂纸上用油画棒画画等等。看到学生这些富有创造力的作品,令人兴奋不已。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愉悦是审美教育和开发创造力的初级阶段,它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审美是一种个性化特征较为突出的过程,而美术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投入到各种审美活动中去,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个性化体验,自由尝试和充分表现自我的条件。在审美教育过程中要以思想内容健康向上的大前提下,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表达和创造的自由,给那些有创意的学生更多的鼓励,把“创新性”作为艺术教育、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学校的美术课不同于专业的美术学校的艺术教育,教学内容在选择服务于学生审美发展的需要,遵循健康向上、新鲜活泼、形式多样和由浅入深的原则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社会实践经验和感受来激发学生改旧创新。讲究实用性及美观性来装点生活,使之既有人文性,又富有科技含量以及艺术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