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高级中学10-1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81753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惠阳高级中学10-1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惠阳高级中学10-1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惠阳高级中学10-1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惠阳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说明: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客观题:(本大题40小题60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一句俗谚:种田种的全,只要买点盐!反映了小农经济这一经济形式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的产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B.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C.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D.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2.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 (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D重农抑商的政策3.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 )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B.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C.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D.流通领域出现纸币4.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经济形态或经济政策是( )A原始农业 B工商食官 C重农抑商 D工商皆本5.元朝时期将工匠编入专门的“匠籍”,称做“匠户”,规定其身份世袭,不得脱籍改业;明代将匠户制度改为轮班轮作,允许班匠以银代役;清顺治年间宣布废除“匠籍”。上述变化 ( )体现出古代官营手工业管理体制的调整使统治者能够更方便快捷地征调各类工匠反映了官营手工业者人身依附关系的日趋松弛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进步潮流A. B. C. D.6.北宋有诗曰“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四山开辟中沃壤,万顷秧齐绿云饶。”符合诗中描绘的选项是 ( )A筒车用于山地灌溉 B江南地区出现了水田C曲辕犁在江南得到推广 D出现了灌溉工具翻车7.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似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B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8.下列关于土地兼并的评述,正确的是: (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是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源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政府的收入土地兼并的加剧使自耕农纷纷破产,两极分化激烈,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历代统治者都严格禁止土地兼并A. B. C. D.9客家民谣:“龙田墟,二五八(注:二五八,即农历当地赶集的日子)。”这里的“墟”在宋代应属于 ( ) A晓市 B村落 C草市 D夜市10.于昌明正在撰写一部历史小说,背景是明末的江南,故事中的主角正为他的儿子准备上学堂的学费。张三不知道在这种情形下,主角应该使用何种货币。请您根据历史知识为张三判断最有可能的货币是 ( ) A纸钞 B金币 C银两 D布帛11.下图为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 )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D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商品化12. 明中叶以后,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未能形成扫荡旧经济基础的强大力量。其根本原因是 (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人B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C中国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D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13明清时期商业出现的新特点有 ( )商业市镇兴起 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经济作物的种植使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劳动力成为商品,出现雇佣工人 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大商帮A. B. C. D.14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 )农业经济衰退 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商品经济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兴起A B C D15.鲁迅先生在小说故乡(1921年创作)中,描写了他见到童年的小伙伴闰土。闰土在谈到他的生活时说:“非常难。第6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规定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这一材料说明辛亥革命后的我国农村 ( )军阀割据,战乱不息 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困苦 苛捐杂税繁多,农民入不敷出 自然经济完全破产,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A、 B、 C、 D、16.有史料记载:“自乾隆二十二年(1757)只保留粤海关一口贸易到五口通商开放的80年间,更总括了全国的进出口贸易,广州的对外贸易有金山珠海,天子南库之称。”这表明 ( )A.统治者不再推行海禁政策 B.清政府十分重视对外贸易C.一口贸易的实质是官方垄断 D.一口贸易体现出清政府的适当开放政策17.l5世纪“西欧人的发财梦做得很是时候”,这样评论主要是因为 ( ) A. 当时了解到东方有很多财富 B当时已具备了海外探险和扩张的条件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D东西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18.一位研究欧洲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学家说:“地理大发现的早期的进行是在中世纪的种种动机和设想的伴随下,独自开始的。”但其结果却超出了这种“动机”和“设想”,主要表现在 ( )A.实现了宗教扩展的目标 B.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C.获得了巨额的目标 D.到达了印度和中国19.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入到文明中来了。”资产阶级把一切民族卷入“文明”的最主要媒介是 ( )A.具有威慑力的炮舰 B.物美价廉的商品C.先进的交通工具 D.资产阶级代议制20.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里的“变革”是指 (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英国推行重商主义政策C.英国工业革命 D.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1.西方学者认为,明中期以来,中国占有世界市场一半左右的白银,它们大多来源于向西方出口商品,而欧洲的白银则主要来自美洲殖民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 )新航路开辟 西方对中国商品的需求闭关政策防止了白银外流 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A B C D22.济南瑞蚨祥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从1911年到1918年,瑞蚨祥在北京又开办了2处新店,几乎占了北京大栅栏半条街;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其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中华民国的建立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清政府大力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23.(甲午战争后)“今天,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引自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B.孟买棉纱的质地优良C.手摇纺车的效率低下 D.民族工业的举步维艰24.就如何看待中国近代民族独立与近代化关系的问题,某班举行了一场辩论会,你认为哪一方同学观点更符合近代中国的实际? ( )甲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先进行近代化,实现国家富强,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乙方:从近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探索的结果看,只有先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近代化。A.甲方 B.乙方 C.甲乙方都符合D.甲乙方都不符合25.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经济措施规定:“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苛捐杂税。”这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领导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 )A推翻清政府统治 B实行资产阶级土地所有制C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开辟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6.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 )A.当时报刊主要以政治言论为主 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C.报纸已成为政党的宣传工具 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27.日本在沦陷区推行“统制经济”的目的不包括 ( ) A.恢复沦陷区经济 B.掠夺工业原料 C.满足战争的需要 D.攫取巨额利润28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快的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 )A科技与生产的结合更加密切 B发生的范围领域广泛 C工人的干劲增大 D各国统治者的重视程度加强29钱乘旦、许洁明合著的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依据材料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A相对论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很大 B火车的发明使人养成了戴手表的习惯 C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30工业革命时代,一国发生经济危机就会波及他国甚至影响到全世界,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 B、资本主义固有矛盾激化C、经济危机可以蔓延全世界 D、统一的世界市场已经形成31.在鸦片战争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下列情形有可能出现在该时期的是福建厦门某茶农向英国出口茶叶,订单数量急剧增加上海某地主从国外引进机器设备,创办了纺织工厂外国在华创办工厂的数量不断增多,并逐渐合法化清政府曾经允许民间私人创办近代民族企业 ( ) A B C D32“这一发现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这一发现”是指 ( ) A蒸汽机的发明 B电的利用 C蒸汽轮船的发明D内燃机的发明33.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 ) A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 B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D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34.19世纪中后期,中国的关税税率大大低于当时西方各国。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 ) 涌入了大量外国商品 冲击了中国小农经济 促进了城乡经济发展 导致了农产品大量出口 A B C D35.“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符合材料描述思想特点的是下列哪位历史人物 (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洪仁开 D康有为36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这项变革是希望在人际关系中树立一种A.自由的观念 B.平等的观念 C.博爱的观念 D.互助的观念37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攀登上山顶的新路线。”文中“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具体是指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发展国家资本主义C实行农业集体化 D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38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 )A基本上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 B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C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 D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39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 ( )A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 B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C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 D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40.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个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的苏联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西方人士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许多革命者感到“痛惜”是因为新经济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B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发展经济,这让许多革命者感到无法理解C西方人士认为,俄国这一招是痛击他们的,因为新经济政策采用了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D新经济政策优先发展重工业让西方国家感到恐惧二、主观题:(本大题两小题共40分,每小题20分)41、(20分)材料一: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国史概要 材料二: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注:铁搭:农具名。有4至6个略向里弯的铁齿,用于刨土。) 太湖地区农业史材料三:新设备(注:广告图片。19世纪末。农业设备在变化。从美国传入第一批收割机、蒸汽脱粒机、割草机。机械化减轻了农民的劳动,然而取代了大量劳力。)材料四:在18、19世纪,农业飞速发展:更合理的轮作制,粮食产量提高,用了新机器,以及对牲畜品种与农业技术的改革。与城市化相关的人口爆炸需要日益增多的食品,于是人们便进行集约耕作,甚至扩大耕种面积。这些变化往往来自荷兰或英国,被称作“农业革命”,然而这些改变并不像工业上的变化那么迅猛,所以称之为“农业变革”较为妥贴。田野上可以看见新的农业机器,出现了蒸汽脱粒机。在英国,传统农民已经消失,从此土地由农业工人或小耕作者耕种。1850年左右,将农民系于土地之上并迫使他们耕种土地的封建制在西欧已基本上消失 由于农业产量的提高和运输业的发展,欧洲人口的食物得到改善,周期性缺粮情况越来越少,但发展并不均衡。农业变革使工业化更充满活力。农业的盈余创造了资本,资本再次投入运输业与工业,促进了新技术在欧洲的传播。材料三、四摘自欧洲史回答:(1) 依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耕作方面变化的表现(2分)及原因(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4分)(2) 依据材料三、四概括说明18至19世纪欧洲发生“农业革命”的主要原因(4分)及对欧洲带来的影响。(4分)(3) 怎样理解材料一与材料四所述的农业领域中的“革命”?(4分) 42(20分)2010年上海世博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世界博览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至今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材料一: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中国上海商人徐荣村得知后,寄出12包精选的“荣记湖丝”并一举获金、银大奖,中国参与世博会的历史由此破题。但当时最受参观者瞩目的展品是英国展出的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材料二:1915年的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注:全称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开航太平洋万国博览会”)是令中国人难忘的一次盛会,中国共获取1211枚奖牌,在全部31个参展国中独占鳌头。张裕酿酒公司的可雅白兰地获4枚金质奖章和最优秀奖,遂更名为金奖白兰地本次博览会后,中国出口大幅度增加。世界知识2009年第17期材料三:右图为1992年西班牙世博会主题标志。此次博览会的主题为“发现的时代”。本次世博会有100多个国家参加,观众达6000多万人次人次。中国馆展出四大发明及长征系列火箭等,被评为“五星级展馆”。回答:(1) 依据材料,概括指出中英参展商品有何不同?(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存在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4分)(2)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世博会后“出口大幅度增加”的原因是什么?(6分)(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班牙政府为何把世博会主题定为“发现的时代”?(2分)该“发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参考答案一、客观题15 DADBC 610ABACC 1115BBABD 1620CBBBC2125DDABD 2630DAACD 3135ABBDB 3640BBBBB二、主观题41题:(20分)(1)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人力取代畜力。(2分)人口大量增加;牛耕成本高。(2分)耕作技术上出现倒退,农业难有突破;农业占用大量劳动力,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4分) (2)原因:轮作制使农业产量提高;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对牲畜品种的改良和农业技术改革;城市化带来食品需求大增;(答出任意3点即给4分) 影响:食物增加,缺粮得到缓解;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在西欧逐渐消失;农业人口减少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农业革命为工业提供原料和资本。(答出任意3点给4分)(3)材料一农业革命是指中国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使用,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取代井田制,小农经济生产方式成为中国传统的经济形式。(2分)材料四农业革命是指农业机械化,解放农村劳动力,如英国圈地运动,雇佣农业工人,属于资本主义农业。 (2分)42题(20分) (1)不同:中国为传统的手工业产品;而英国为新兴的工业产品。(2分) 原因:中国: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传统手工业仍居世界先进水平。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机器制造业得到发展。(4分)(2)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一战期间,中国的国际市场扩大;世博会后,中国产品声誉提高。(6分)(3)理由:为纪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500周年。(2分) 影响: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给美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统一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