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汇编专题专题二十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80970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汇编专题专题二十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汇编专题专题二十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汇编专题专题二十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二十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A组 三年高考真题(20162014年)1.(2016江苏单科,10)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2.(2016天津文综,5)1899年初,中国进口了几部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威远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舰艇上,用于军事指挥。要知道,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说服英国邮政部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英国无线电通讯业务方才起步。这反映了()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西方同步中国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中国仍处于学习器物阶段世界市场的发展A. B. C. D.3(2015北京文综,16)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4(2015北京文综,19)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BC D5(2014课标全国,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6(2014安徽文综,13)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这表明()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 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 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7(2014江苏单科,6)下面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 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8(2014北京文综,17)下图是民国时期描绘北京社会生活的风俗画。画中最能反映近代社会生活变革的有()墙上画作的风格人物的发型照明手段饮食方式ABCD9(2014浙江文综,16)从甲图到乙图,表明()A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B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 D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10(2014福建文综,15)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 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 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11(2014课标全国,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12(2014浙江文综,17)下图是20世纪初某报截图,它不能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A出版业的发展 B广告业的进步C婚姻礼俗之变迁 D世界文明之演进13(2014浙江文综,20)某英汉辞典在解释“bus”时,列出的义项有公共汽车火箭的一级火车车厢公共马车。如果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来编写辞条,那么正确的排序应当是()A B C D14.(2015课标全国,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年份法定假日天数节假日1950199520002008元旦1111春节3333劳动节1131国庆节2233星期日1111星期六111清明节1端午节1中秋节1上表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15(2015广东文综,38)(节选)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二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代学制中,与经学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癸卯学制1904年颁布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份量仍很重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颁布取消读经讲经课壬戊学制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修身课改为公民课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2)材料二中“读经讲经课”讲授的是哪个学派的经典?经学在明清时期备受尊崇,其原因是什么?(3)结合材料二,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要求:信息的提取准确,调动和运用知识合理,逻辑清晰。)16(2014天津文综,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以至“作事轩昂,向曰扬气尽事奢华也”。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材料二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材料三20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饰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 摘编自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1)阅读材料一,回答何谓“扬气”。它的出现对思想观念有何影响?(2)材料二中的“洋气”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3)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分析中国人在对外态度上有何进步。(4)综上,你认为影响社会生活风尚的因素有哪些?17(2014山东文综,38)某历史兴趣小组以“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材料甲:下图为兴趣小组根据汪玢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乙:摘编自董天野等根据巴金小说家绘制的同名连环画中的一组画面。画面中的故事发生在1919年前后,主人公是封建大家庭高府的三公子觉慧和丫环鸣凤。丙:摘编自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结论: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织,保守与进步共存。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1)研究该课题时,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研究材料甲?(2)据材料乙、丙,概括指出兴趣小组得出结论的依据(举一例说明即可)。(3)使用材料乙、丙进行课题研究时,兴趣小组应该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说明理由。(4)据材料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加以阐述。18.(2014四川文综,14)(节选)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材料三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 据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2)根据材料三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二所示近代中国新事物的出现。B组 两年模拟精选(20162015年)1.(2016辽宁抚顺一模)有学者认为:服装是身体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历史与时代精神。政治制约着服装的发展,服装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政治的发展。上述材料可以佐证()中山装出现、旗袍改良废止缠足成为社会风气干部服、列宁装一度流行喇叭裤、踩脚裤在女性中盛行起来A. B. C. D.2.(2016湖北荆、荆、襄、宜四地七校高三联考)民国三十六年结婚证上证词:“喜今日嘉礼初成,良缘遂缔。诗咏关雎,雅歌麟趾。瑞叶五世其昌,祥开二南之化。同心同德,宜室宜家。相敬如宾,永谐鱼水之欢。互助精诚,共盟鸳鸯之誓。此证!”下列对这张西安政府机关刊印的结婚证评论正确的是()A.用语明显受白话文运动的影响B.体现了中国婚姻制度的进步性C.语言文雅遭到日军敌视和查禁D.由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政厅颁发3.(2016河南郑州二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明显变化,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理想价值观与世俗价值观、精神价值观和物质价值观各自形成了一种张力关系。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结构的转轨B.改革开放后文化开放和文化碰撞C.人民主体意识的觉醒D.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4.(2016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三市二调)延安电影团的代表作品有延安与八路军(1939)、白求恩大夫(1939)、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1942)。延安纪录电影学派所形成的纪实风格,对中国电影产生的重要影响,在1949年以后的故事片中才得以发挥。由此可见,延安纪录电影学派()A.是抗战时期电影的主力B.记录了全民族抗战的图景C.深刻影响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D.是抗日根据地自主研发的产物5.(2016吉林白山三模)1874年,法国人米拉在中国引进了日本人力车,车身一律漆成黄色,故又名黄包车。在20世纪20至30年代,它的数量远超过汽车,达到五六万辆之多,在城市中来往穿梭。材料从侧面反映出()A.黄包车较大提升了市民生活水平B.黄包车促进了中国文通的近代化C.日本对华经济侵略始于明治维新D.近代中国的交通业发展比较缓慢6.(2016辽宁抚顺一模)18951911年中国创办报刊1520余种,其中政论性报刊约占88%,就连素为商业性报纸的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这折射了当时中国()A.列强入侵阻碍经济发展 B.政治变革备受关注C.放弃了实业救国思想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7.(2016湖南永州一模)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会着手创办北京协和医学院。该学院全部采用英文教学,按照美国优秀医学院的标准,为教师提供世界水准的丰厚工资和福利保障。北京协和医学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有利于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B.改善了中国的医疗卫生状况C.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D.有助于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8.(2016山东济南一模)下表是民国初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据此可知()学校地点特色中央女校 北京 设有六个年级,分为工艺组、纺织组等神州女校 上海 设国文、国画等专修科,毕业生大多致力于政教的发展女子法政学堂 上海 以培养妇女参政人才、储他日议院之选为学宗旨A.辛亥革命后民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B.社会转型过程中守旧势力依然强大C.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普遍的提高D.妇女得以从传统文化的束缚中解放出来9(2015山西第三次诊断)宋延斋在蒲圻乡土志里记载:“民国元年、二年来,茶价与麻价互涨,财力既裕,居民遂奢僭无等农民亦争服洋布”,中产之家更是“出门则官纱仿绸不以为侈”,“一般青年均羔裘如膏矣”。与这一记载相关的主要因素是()A民主共和观念的冲击 B崇洋媚外思潮的影响C商品经济的较快发展 D进口的商品价廉物美10(2015陕西商洛期末)在1896年至1911年间,中国新建铁路9 000余公里,增长迅速,其资本构成见下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中国交通运输完成近代化 清政府重视铁路交通事业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输出加剧 政府禁止民间资本参与铁路修筑A BC D11(2015河南洛阳统考)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稍有赢余,即莫不竞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表明当时()A服饰的西化现象逐渐风靡上海B政治变革促进了经济的空前繁荣C上海社会等级观念日益淡化D攀比之风盛行导致社会风气败坏12(2015湖北黄冈质量检测)近代中国交谊舞最初还局限于上流社会的少数人,但到20世纪20年代初,跳舞之风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兴起。早年认为男女合群手舞足蹈“男女杂沓,大败风纪”“与中国美俗良法有所背离”避而不观的中国人,随跳舞潮流由临海一带向内陆澎湃涌来,其旧有之念渐次华离犋碎(支离破碎)。这反映了()A西方生活方式冲击了国人的传统观念 B儒家的传统观念被国人完全抛弃C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D国人接受西方生活方式全盘西化13(2015河北石家庄质检)19世纪末申报报道:“(洋人在中国开矿时)惟是中国之人惑于风水者众矣,倘有开矿之举动,则曰是山也,或有关乎某处之来龙,是川也,或有碍于某处之地脉,多方阻挠,不使其兴工。”该现象反映出()A盲目排外成为社会主流 B风水理论成为反洋工具C民族工业步履维艰 D中西文明激烈碰撞14.(2016山东青岛3月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尹宝云教授在现代化的通病一书中写道,在任何国家里,现代化进程都是一个充满激烈的矛盾冲突、利益斗争和社会动荡的痛苦过程,这些问题的出现意味着社会在变化和发展,意味着静态的、停滞的传统社会结构正在解体。运用中国近代史的史实,对尹宝云的观点进行探讨。(说明:从中国近代史中选取事例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尹宝云的观点进行修改、补充或者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5.(2016四川成都二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表1古代汉语中引入的部分外来词骆驼(匈奴语dada)琵琶(一说古波斯语barbat)阿弥陀佛(梵语Amitabha)刹那(梵语Ksana)频类罗(苹果,梵语bimbara)芒果(马来话mango)豆蔻(阿拉伯语takur音)胡同(蒙古语gudum)萨其马(满语sacima)几何(意大利语geometrial)表2近代汉语中引入的部分外来词德律风(电话,英语telephone)咖啡(英语coffee)马达(英语motor)荷尔蒙(英语hormone)逻辑(英语logic)芭蕾(法语ballet)苏维埃(俄文:COBe r)吨(日本用自创汉字音译英语ton)主义(日本改动汉字原意,意译英文后缀istn)社会(日本将古汉语原意加以改造,翻译英文socitery)据史有为汉语外来词注采用字母文字的尽量使用了原文字形式,其他采用注音形式。比较表1和表2,提取一项有关汉语中外来词引入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6.(2015广东汕头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梯山航海远通商,估客多来自五方。衣服不同言语异,欧洲女子美洲娘。女儿剪发学西装,双足天然体态强。别有香风吹不散,满身花露湿衣裳。翩翩捷捷少年郎,不着长衫着短装。胡蓄威廉头拿破,文明模样仿西洋。 电铃壁上响丁当,细辨声音是个郎。欲把私心通一语,终愁漏泄好春光。沿河路绕大江长,一水盈盈隔汉阳。妇女侵晨急唤渡,归元寺里去烧香。沿河十里好洋场,士女纷纷竟日忙。马似游龙车似水,沉沉歌舞闹斜阳。 大华大陆又长阳,饭店如林马路旁。暗里藏将春色住,酒楼风送杏花香。中山园里晚风凉,五五三三坐道旁。藤椅一张茶一盏,熏人不断白兰香。民生路接民权路,路上行人为底忙。月黑天阴浑不怕,通街满放电灯光。 维多利亚与中央,电影翻新举国狂。男女登楼同一座,明星闪烁共观光。如云士女往来忙,百戏纷陈新市场。千盏电灯天不夜,平台高处月如霜。凌霄老圃竞开张,票价低廉顾客忙。汉剧京腔花鼓戏,钟鸣十二始收场。引自(民国)吴炳焱新汉口竹枝词(注:汉口是武汉三镇之一,商贸发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汉口社会生活近代化的主要表现。(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汉口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汉口社会生活变迁在哪些方面推动了社会进步?参考答案A组 1.C材料描述的仅是个别现象,并不是妇女的普遍选择,故A项错误;男女平等思想在近代并没有深入人心,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体现了政府的态度是限制该行为,说明当时女性的新潮行为冲击了传统习俗,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法治精神,故D项错误。2.C材料显示中国和英国几乎同时使用无线电,正确;近代中国科技一直处于落后状态,错误;中国此时已经进入制度学习阶段,错误;中国引进西方无线电体现了世界市场联系的发展,正确。故C项正确。3B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的目的是因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这具有号召推翻满清统治的作用;其次是分析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也是为了推翻清朝统治,故选B项。A、C项与太平天国运动不相符;D项与辛亥革命不相符,均排除。4C四幅弄清楚图片及其文字说明反映的历史事件和时代背景为:反映的是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样板戏,反映的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反映的是1997年香港回归,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故应为,故选C项。5B从材料信息看,宋恕认为“易西服”是“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的前提,即“易服”可以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B项正确。作者旨在强调“易服”与变革之间的关系,A、C两项与此不符;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排除D项。6D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和“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银浪掷轻利权”表明了申报作为大众传媒对社会时尚的理性看待,D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片面,B项错在“普遍”,C项错在“主流”。故答案为D项。7C由漫画提供的信息,社会上某些人只剪辫梢(“崇尚西法”),不剪辫根(“保存国粹”),期望“发辫之将来”去梢不去根,说明这些人传统旧观念根深蒂固,故答案为C项。A项仅反映漫画部分信息;B项错在“刻意保存”;D项说法不符合漫画主旨。8B本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墙上画作的风格仍然是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故错误;画中一些人物已经剪去发辫,反映出辛亥革命对民众发型的影响,故正确;画中已经开始利用电灯照明,反映出工业革命推动了中国照明手段的变革,故正确;画中人物仍然使用筷子,饮食方式仍然是传统中式饮食,故错误。故答案为B项。9B抓住题干限定信息“表明”。甲图清初政府官兵强迫汉人仿照满人习惯剃发,是清朝专制的表现;乙图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民国军人监督男子剪辫;由剃发蓄辫到男子剪辫,此习俗的改变是一定时期政治状况的反映,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故答案为B项。A项太绝对。C项不正确,民国已非专制王朝。D项未体现。故排除A、C、D三项。10B解答本题关键把握住题干的关键信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原因”,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能够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辛亥革命后,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故B项正确。A项错在“完全西化”,C项材料中无体现,D项不是社会原因。故答案为B项。11C本题以上海与内地电影放映对比为切入点,实际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相关史实,难度较大。材料显示京津内地放映的国产片要比作为中国电影制作中心的上海少很多,不是因为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热情,而是因为国产影片拷贝难以流通到内地,故排除B项,A、D两项题干无从体现,故答案为C项。12D本题是否定式选择题。由图片及题干文字信息可知,图片以图证史,该史料可以作为说明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发展、广告业的进步、婚姻礼俗之变迁的第一手资料,但不能说明世界文明之演进。故答案为D项。13D结合所学可知,马车是传统社会的主要交通工具,火车、汽车分别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式交通工具,火箭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故正确的排序应该是。故答案为D项。14解析本题具有开放性,解答关键是观察图中我国部分节假日变化的趋势,任选其中一个变化趋势,结合影响借节日变化的因素,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等有关知识分析说明论证影响变化趋势的原因。史论结合,有论有据,观点明确,论证充分。答案评分说明: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等,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的原因说明充分恰当。示例: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答案。)15解析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直接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程朱理学是当时儒学的主流、宋明理学对儒学的新发展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角度阐述。第(3)问,注意三个学制的时间,即1904年、19121913年、19151922年,结合材料直接概括社会变迁教育的变迁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中课程设置的变化进行阐述。答案(2)儒家。宋明时期理学有了新发展,“存天理、灭人欲”,有利于维护封建的专制统治。朱熹做四书章句集成,成为科举考试的教科书。(3)变迁:近代教育的发展。思想解放,民权意识觉醒。教学课程的设置中传统经济学地位逐渐下降并取消,改为能体现民权意识的公民课。16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的信息可概括出答案;第二小问,从奢侈生活风气对传统思想观念的冲击来分析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等信息来归纳即可;第二小问,抓住材料二中信息,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进行归纳。第(3)问,结合时代特征,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19世纪后期,而材料三中的信息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积极主动学习并融入世界。第(4)问,从材料一中以及材料三中西方列强的侵略导致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可归纳出外来影响。答案(1)扬气:始创于扬州盐商的一种奢靡生活风气。影响:冲击了儒家的正统思想;传统的俭朴观念发生变化。(2)洋气:西方式生活时尚。原因: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西方文化的影响。(3)进步:19世纪后期,中国人被动接受西方文化和简单模仿西方生活方式;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融入世界。(4)因素:时代特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外来影响。17解析本题为混合型材料题,既有图表材料,又有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要准确把握其中的关键信息和材料之间的联系。第(1)问,研究材料甲是为了让历史研究有连续性和对比性。第(2)问,从思想的保守和进步两个方面的表现来分析,乙中“少爷”的称呼、“高老太爷的命令”和丙中父母包办婚姻都是思想守旧的表现;乙中觉慧要娶丫环鸣凤为妻和丙中李欣淑反抗父母出走都是追求自由平等新思想的表现。选一例说明即可。第(3)问,在历史研究的过程中,选用材料要优先选择真实性、可靠性强的材料。第(4)问,20世纪初推动社会进步的最重大的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作答。答案(1)材料甲反映出历代统治者特别是明清统治者都重视对节妇烈女的宣传褒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中国妇女受礼教压迫的状况;研究材料甲能够了解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及其成因,为探讨20世纪初中国妇女地位的变化提供比较研究的视角。(2)考生作答时应结合具体事实进行概括归纳,准确说明事实与结论的关系。举一例说明即可。如:觉慧反对鸣凤叫自己少爷,希望娶鸣凤为妻等,反映出当时出现了自由平等的新思想,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李欣淑的父母包办其婚姻等,说明当时封建礼教根深蒂固,反映出人们的守旧和社会的保守。(3)材料丙。材料丙是当时的新闻报道,相对较为真实,史料价值较高;材料乙是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但有艺术加工成分,使用时应与其他史料印证。(4)李欣淑接受新式教育、反对包办婚姻及与封建家庭的斗争等行为是20世纪初中国女性解放的缩影。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化。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反封建斗争和社会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让更多妇女可以走出家庭并实现经济独立。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新观念、新思想,促进了女性解放。文化上,新式教育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民主、科学的弘扬,为女性解放提供了思想动力。上述史实表明,反对专制制度,追求民主、自由和进步成为时代主题,这一切为女性解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前提条件。18解析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的要求,把图示中的“新事物”按所学“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内容分类即可;第二小问,实际就是阐明这些新事物出现在近代中国的原因。答案(2)整理:材料二所示新事物具体表现在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变迁、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等几个方面,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因果: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先进的西方工业文明对传统中华文明的冲击;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倡导向西方学习和社会变革运动的影响。这些新事物的出现,促进了人们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变化。B组 1.A中山装出现反映的政治事件是中华民国成立,故正确;废止缠足成为社会风气是自由平等思想观念发展的体现,不是政治运动的推动,故错误;干部服、列宁装一度流行是新中国成立后与苏联友好的政治活动的体现,故正确;喇叭裤、踩脚裤在女性中盛行起来是经济发展、人们审美要求和消费需求变化的反映,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2.B依据题干信息,结婚证词仍使用文言文,故A项错误;材料“同心同德”“相敬如宾”“互助精诚”等,体现了男女平等,故B项正确;民国三十六年即1947年,此时日本早已投降,中国抗战取得胜利,故C项错误;1947年,全面内战爆发,陕甘宁边区政府已不复存在,故D项错误。3.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带来的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结构的转轨,故A项正确;文化开放和文化碰撞是促进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人民主体意识的觉醒是促进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中国的改革开放表明,社会主义运动在遭遇挫折后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故D项错误。4.C延安电影发展深刻影响了新中国电影事业,但不等于说延安电影是抗战时期电影的主力,故A项错误;延安电影主要是记录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事迹,故B项错误;“延安纪录电影学派所形成的纪实风格,对中国电影产生的重要影响,在1949年以后的故事片中才得以发挥”可知延安电影影响了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自主研发的产物缺乏历史依据,故D项错误。5.D题干中在19世纪70年代中国引进黄包车,五六十年之后其数量发展迅速超过汽车,这就表明了中国的近代交通业发展相对缓慢,符合题意的是D项。A、B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题干中没有涉及到日本的侵略,排除C。6.B材料中体现的是政论性报刊的比重大,反映不出列强侵略阻碍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政治变革报刊所占比重,可知报刊关注政治变革,故B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放弃实业救国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民主共和观念,故D项错误。7.A由材料“全部采用英文教学”、“按标准”可知其影响有利于西方文化的传播。协和医学院的建立谈不上改善中国医疗卫生状况,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对中国社会习俗影响也不明显。故选A项。8.A根据材料中“民国初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中设立的“毕业生大多致力于政教的发展以培养妇女参政人才、储他日议院之选为学宗旨”体现出辛亥革命后妇女参政的可能性,故A项正确;在材料中,女子学校的专业设置,并未提及守旧势力的问题,故B项错误;根据部分女子学校的个例,就说妇女社会地位的普遍提高,这是不准确的,故C项错误;传统文化的束缚解放并未体现,故D项错误。9C材料反映的是奢侈风气的盛行,商品价格的上涨,从根本上说是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的。10B题干没有证据证明“已完成近代化”,“官商合办”说明也有民间参股。所以本题选B项。11C材料主旨:新服饰迅速走向中下层民众,人们可根据各自的生活条件随心所欲的选择服饰,可见服饰引领等级制度的观念逐渐淡化。12A从材料“旧有之念渐次华离犋碎”可知,西方生活方式冲击了国人的传统观念,故A项正确。13D材料体现了列强开矿与中国传统习俗的冲突。所以本题选D项。14.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对中国现代化的认识,首先要表明观点,赞成尹教授的观点,然后结合中国近代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论述,注意表述中要做到史论结合,最后用现代史观、文明史观和社会史观的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回扣观点即可。答案评分说明:论证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观点一等准确、充分运用近代史史实。观点与史实之间逻辑严密,阐述明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能够准确、充分运用近代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严密。二等能够运用近代史史实。观点与史实之间逻辑关系较清楚,阐述基本明确。观点明确、理由较充分。能够运用近代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关系较清楚。三等运用近代史史实不够准确或不能够运用史实。对材料中的观点认识不清或没有认识,逻辑关系不清。有观点,运用近代史史实不够准确,逻辑关系不清。观点不明确,缺少论证。答案示例:赞成尹教授的观点,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社会结构逐步解体,社会变化和发展中充满激烈的矛盾冲突,利益斗争和社会动荡。政治: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经济: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等。思想文化: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等。社会生活:不缠足运动、剪辫运动等。(从三个方面举例)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政治上从专制独裁逐步走向民主法治,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开始走向工业化、市场化,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上从愚昧迷信逐步走向科学化、大众化。15.信息说明1外来词引(传)入地区的变化。古代主要来源于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国周边国家。秦朝以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逐渐形成,民族交融不断加强;丝绸之路开通,中国与周边国家间经济文化交流发展起来。近代主要来源于欧美国家和日本。随着中国国门洞开;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大量欧美外来词直接引入或者从日本中转进入。2外来词涉及领域增多。古代主要是物质和宗教词汇。古代中国农耕经济发达,主要引进一些新物种和珍奇物品;印度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近代涉及物质、科技、文化、政治、日常生活等多个领域。西学东渐逐步深入;十月革命的影响。3外来词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文明的交流。古代是中外农业(含牧业)文明之间的交流(或“古代是同质文明之间的交流”)。外来词大量涉及的是骆驼、芒果等动植物;蒙、满等游牧民族的词汇也大量融入汉语。近代主要是中西方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之间的交流(或“近代是异质文明之间的交流”)。马达、电话等是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中国对其进行引进和推广反映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4外来词的引(传)入者和传播媒介的变化。古代以商人、旅行家、宗教人士为主。他们存在于中外经贸文化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采取口头或书面的方式交流。近代以具有现代意识的知识分子为主导。随着民族危机加深,中国知识分子觉醒,主动向西方学习,翻译了大量西方著作,并通过报刊、电信技术等近代传媒扩大影响。(学生若提取出其他信息,且说明得当,亦可酌情给分)16.解析第(1)问从材料航海、西装、电铃、电灯光、电影等信息,从交通通讯的进步、大众传媒出现、崇拜西方生活方式、民众娱乐方式的多元趋势等角度回答。 第(2)问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来回答。经济上,从汉口作为通商口岸,较早受工业文明的冲击;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近代的生产方式产生较早等角度回答。政治上,辛亥革命最早发生在此,受到革命的涤荡;汉口是通商口岸,受西方影响大。思想上,新思潮的产生、思想解放运动、新式教育和大众文化传媒事业的发展。 第(3)问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回答。政治上,推动民主化进程;经济方面,促使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推动城市化的发展;文化方面,推动西学的传播,促进思想解放;社会生活方面,从革除旧有陋习,社会生活渐趋文明化角度回答。答案(1)表现:城市交通通讯的进步;大众传媒出现;崇拜西方生活方式(西洋化);传统礼教受到冲击;民众娱乐方式的多元趋势(世俗化);女装时尚化等。(2)原因:经济上:汉口作为通商口岸,较早受工业文明的冲击;近代的生产方式产生较早;西方科技的引入;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带动生活方式的变化。思想文化上:新思潮的产生、思想解放运动、新式教育和大众文化传媒事业的发展。政治上:汉口是通商口岸,受西方影响大;辛亥革命最早发生在此,受到革命的涤荡。(3)进步:政治方面:壮大新社会阶层的力量;推动民主革命进程。 经济方面:促使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推动城市化的发展;加速工业化进程;加快中国融入世界(与国际接轨)。 文化方面:推动西学的传播;促进思想解放。 社会生活方面:有利于革除旧有陋习;社会生活渐趋文明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