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期末统考阅卷分析.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80473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期末统考阅卷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期末统考阅卷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期末统考阅卷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评分标准】写出“意见箱”1分,“纸篓”1分,“成条状纸片”1分【得分示例】1 上面一个意见箱,意见箱下面意见纸被切割成一条条,掉入意见箱下面的纸篓里。(3分)2 画面最上面是个写有“意见箱”的箱子,下面是个垃圾桶。(2分)3 如金的意见箱就是个摆设,不能把意见反馈到掌权者手中,这样是一个形式,没有实际效果。(1分)【问题分析】这一小题得分均分在2.3分,大部分学生都能把握住图画内容,少数同学只能写出意见箱和纸篓,漏掉一分,另有少数学生答偏题,主要写了这幅画的画外意义。【教学建议】引导学生答题紧扣题目要求,不要盲目引申,语言方面要加强练习,做到言简意赅。第3题(2)【评分标准】见参考答案【得分示例】1 讽刺了当今社会有些人表面上虚心听取民意,把意见箱作摆设,实际上不顾民意,恣意妄为,表里不一的行为。(2分)2 当今有些官员不把群众的意见当回事儿,完全无事人民的意见。(1分)3 讽刺了意见箱形同虚设,有关部门只有听取意见的形式,却缺乏实际行动的现象。(1分)4 当今政府为了政绩不办实事,在官员心中,钱、权是最重要的,所谓的意见箱也不过像个纸篓。(0分)【问题分析】1 寓意表述不全面。“表面上摆出愿意接受群众监督的谦虚的姿态”这一寓意常被忽略。2 寓意表述空洞且与画面无关。(见示例4)3 表述不规范,错别字、病句较多。4 观点偏激,反党、反社会。5 对画面的理解完全错误。【教学建议】1 了解漫画,提高学生观察、理解漫画的能力。2 适当“建模”,规范表达。例如:教会学生以“批判了”、“讽刺了”等词语开头表达寓意。第4题【答案分析】除了阅卷所提供的参考答案外,第二小点增加一个参考答案“中国书法博大精深”。【评分标准】第一点,答到“不同时代不同特色”、“各个时代对书法的看法、侧重点、着重点、崇尚点、追求、风格不同等”都给2分;第二点,答到“历史悠久或源远流长或博大精深”给2分;答到“审美趣味的不断发展”给2分。只答到“书法不断发展”给1分。【得分示例】4分: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不同朝代书法各有不同侧重风格。3分:中国书法在不同时代各有特色;同时书法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2分:中国书法的特点在每个朝代各不相同;并且和各自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1分:中国书法由韵到法到意再到态,在一步步发展,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0分:中国书法崇尚由表面逐渐深入到内涵;越来越注重形态的明了、优美。 【问题分析】学生普遍是审题不够清晰,对所给句子不能连成一体去考虑,没有抓住题目中“发展过程”这几个字眼去考虑书法发展的特点。【教学建议】引导学生审题,根据题目考虑答案。学会把问题连成整体考虑。第8题(1)【评分标准】本句4分,在句意完整通顺的基础上,得分设置为“踵来”(纷至沓来,接踵而来,接连到来,连续到来),“所以”(用来的),籴(买),无一失其当(没有丝毫差错,没有一处不得当)。【得分示例】1饥饿的百姓接踵而来,凡是作为贷款,买卖,赡养的粮食,没有一个不发挥作用。(1分) 2饥饿的百姓连续不断的到来,凡是用来借出、籴、济的粮食,程震没有出一点错。(2分)3饥饿的百姓接踵而来,凡是用来借出、买,救济的粮食,没出一点错。(3分)4饥饿的百姓都来,凡是作为贷款,买卖,赡养的粮食,没有一个不发挥作用。(0分)【问题分析】1缺少勾连意识,比如“所以”,只有一小部分同学能准确翻译,在师说等课文中其实。已经反复出现。2没有文言文翻译字字落实的意识,存在漏译的现象。3不知道联系上下文或者联系造字法来猜测字意,比如“籴”,部分同学翻译为卖,从这个会意字结构上不知道正确猜测意思。【教学建议】1抓好课内实词,虚词。2培养良好的翻译做题习惯。第8题(2、3) 【答案分析】 8(1) “奋”标准答案中解释为“施展”,课本中解释“逞”,故我们又增添了“逞”意。评分标准:8(1)矜 :夸耀,炫耀。(1分)奋: 施展,逞,运用,依靠,凭借。(1分) 师:师法,以古人为师,学习,效法。(1分)(注:关键词翻译正确,但所在句子其他字词翻译不正确则不给分。)(2)啖:引诱,诱惑。(1分)因:趁机,乘机。(1分) 破:打败,攻克。(1分)(注:关键词翻译正确,但所在句子其他字词翻译不正确则不给分。)【得分示例】(6分)(项羽)自己夸耀功劳,逞自己的聪明(专断独行)而不师法古人。用利益引诱他们,趁机袭击攻打武关,攻下了他。(5分)自己夸耀自己的功绩,施展他自己的智力却不以古人为师。用利益来引诱,于是偷袭攻击了武关,攻克了武关。(4分)自己夸耀功绩,夸奖他个人的智慧且不跟随古人。用利益引诱他,趁机袭击攻打武关,打败了敌人。(3分)自己夸耀自己的功劳,施展自己的智慧却不师法古人。因为利益而战争,于是就袭击攻下了武关,武关被突破的灭了。(2分)自从受到攻击讨伐,发奋运用他的个人智慧,却没有成功。白白的错失良好的机会,乘机袭击攻打武关,攻下它。(1分)现在讨伐自己功劳,为他私下智谋奋斗而不问师古。啖用利益,乘机偷袭攻打武关,攻下。(0分)自己欣赏自己的功伐,居功自大,奋力夸大自己的智慧却不奖励他人。说明它的益处,因此偷袭攻武关,破关而入。【问题分析】1 重要实词不能掌握。2 不能做到直译,字字落实。如“破之”,会翻译成打败,或攻下。而“之”却不翻译了。3 翻译时没有注意到句子是否通顺,翻译后也没有去读一下自己翻译的句子看看通顺否。【教学建议】还是要向学生强调这几点:1要直译,做到字字落实。2注意句中关键词。3注意翻译句子的句式,倒装句要注意是哪些成分倒装。4不能写病句,句意要通顺。文言文中省略现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语和宾语、省略谓语动词、省略介词(一般多省略“于”)、省略动词和介词宾语等。大家做翻译题时,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否则译文就句意不清、文意不通。会在原来基础上扣分。第9题(1)【评分标准】照应诗题,说明“百感衷来”的原因,渲染孤独凄凉的情境氛围,引出怀友思旧之情。(答出1点给1分,共3分)【得分示例】1点题,与登楼的场景相呼应。为下文展开凭搂远眺,抒发思念之情作铺垫。渲染了凄清悲凉的氛围,奠定了哀伤惜别的感情基调。(3分)2点明了时间、地点,写出一幅凄凉孤寂的画面,为全文奠定悲凉的感情基调,为下文写自己的思念之情作铺垫。(2分)3描绘了一幅萧条的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氛围,为本文奠定了凄凉的感情基调,使人心也不由一凉。(1分)4描绘号角声中,夕阳下,九峰楼来抒发诗人的情感,渲染气氛,借景抒情,融情于景。(0分)【问题分析】考虑不周全。很少有学生考虑到诗句与题目、与上句的关系。答题不具体、不完整。如只答渲染氛围,却不具体写出什么氛围;答到引出内容,却不写出引出什么内容等。术语运用不准确。如渲染感情、塑造气氛、描写气氛等。错别字不少。如铺垫写成辅垫、铺殿;氛围写成纷围;渲染写成宣染、喧染、炫染等;基调写成激调。【教学建议】注重培养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强化答题规范意识,准确理解并使用术语。强化正确书写意识。第9题(2)【评分标准】以山喻思,以草比恨,(1分)即景抒情,化无形为有形,具体生动形象地(1分)写出了思念之深重、离恨之绵长(1分)。【得分示例】(3分)比喻修辞,把思念比作碧山,把恨比作芳草,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地表达诗人思念之深,友人离去之恨之切。(2分)把思念比作碧山,把思念比作芳草,运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表现出作者的无限哀伤。(1分)把碧山比作自己,芳草比友人,写出诗人思念友人之深,终日而思。也希望与友人共同隐居,谈诗作乐。(0分)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山的思考及草的愤恨,表现诗人对友人归隐的无奈,抱怨,对统治者的控诉。【问题分析】1审题不仔细,题干中已提示第二联为比喻修辞,却有许多学生按照其它修辞手法分析,分析为拟人的最多,另外也有借代,借喻,对比,对偶,反问等。2按照比喻修辞分析的学生中有许多把本体喻体写反,如“把碧山比作思念,把芳草比作恨”;或把本体错答成自己和友人,如“碧山比作自己,芳草比作友人”。3不理解诗歌意思,因此在分析表达的情感时出错很多,如“第二联表达了友人对朝廷的愤恨”,“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感慨”,“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归隐”等。【教学建议】1加强审题训练。2对考纲必考的基本修辞手法强化训练,明确修辞术语,效果,及答题规范。3教学中加强学生对诗意的理解。第9题(3) 【评分标准】深切的思念和离愁别恨 ;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和不平;对友人的劝慰和勉励;赞美友人的诗才之高和心性的清高豁达(或表达了自己的崇敬之情)。(每点1分)【评改标准】每一点中只要答出其中一小点,就给1分。即第一点中只要答出“思念”(“不舍”等类似的词也可,但写“依依惜别”不可以,因为注解明确这首诗写于别后)或“离愁别恨”就给1分,第二点中只要答出“同情”(“愤慨”、“惋惜”等类似的词也可)或“不平”就给1分,第三点中只要答出“劝慰”(“安慰”等类似的词也可)或“勉励”就给1分,第四点中只要答出“赞美友人的诗才之高”(“赞美诗人的才华等”等类似意思即可)或“赞美友人心性的清高豁达”(“对友人的钦佩敬佩之情”或“赞美友人的高洁品质”等类似意思的均可。但如果只写“对友人的赞美”不给分,“赞美”后面要有具体内容。)就给1分。【得分示例】0分例:诗人与张祜同样仕途不顺,身居他乡,无人作伴。两人相见是内心的共鸣,不仅解了孤独的愁苦,也是饮酒作诗,相互欣赏的玩伴。( 完全答非所问)1分例:写出作者对自己友人离别是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并为友人仕途不顺的哀叹(1分),并且自比,写出了自己也是同样的仕途不顺。2分例:对友人仕途不顺的惋惜、惆怅之情(1分),对与友人分离后的浓浓不舍(1分),也有对友人隐居生活、自由自在的向往与羡慕(0分)。3分例:思念刚别的友人(1分),安慰其仕途不顺(1分),对其隐居的豁达弃俗、轻视官场的赞扬(1分)。4分例: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不舍(1分),对友人仕途不顺的同情叹惋(1分),对友人仕途不顺的劝慰(1分),对友人才能的赞扬与隐逸不屑官场的肯定(1分)。【问题分析】1考生答题时审题不仔细,方向错误,导致答非所问。题干中明明要求考生分析“诗人对友人张祜的丰富感情” ,但有很多考生答了诸如“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表达自己对自由的向往”“作者希望同友人一样淡泊功利”等表达作者自己情感的答案。还有,没注意“丰富感情”,答题不全面,漏要点。2不少考生没有读诗歌题目、诗歌注解的习惯,不会联系题目和注解来综合思考,漏掉了“思念之情”这个最容易最应该想到的答案。3不少考生概括能力不到位,表达不清晰。明明只提供两条横线,却偏要自己添加横线,答得密密麻麻,有的考生甚至答了五行,增加了阅卷老师的负担。4字迹不端正,卷面不整洁,让阅卷老师看起来很吃力。【教学建议】1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审题训练,养成圈画题中关键词的习惯,做到有的放矢,答其所问,不因审题不清失分甚至失大分。2训练严密的答题思维,根据分值,寻找不同的陈述角度。争取要点全,不遗漏。3概括要到位,语言要精粹,不宜拉杂,答案不要超过所提供的横线。4强调书写规范,做到字迹端正,保持卷面整洁。第10 题【评分标准】一空一分【得分示例】略【问题分析】学生错别字的现象比较严重,另有很多同学字迹不清,造成阅卷老师的困惑。己-已 蓬:上下结构写成左右结构 流水落花-落花流水 溯-朔 予-余、于 【教学建议】不仅要会背诵,还要书写正确。第11题【评分标准】(1)朴实厚道(真诚善良) (2)技艺高超 (3)负责敬业(工作一丝不苟、工作认真负责) (4)不贪钱财 (5)能坚持自我(不趋时)【批阅说明】(1)本题共4分,答对一点得1分。(2)答案共5点,绝大多数同学都能答出第一和第三点,第五点很少有学生能答出来,第二点有十分之一,第四点答出来的同学大概有一半。(3)很多同学不知道分点,有的同学虽然分点了,但点与点之间的交叉现象比较严重,看似点很多,其实角度还只是一两个。【不得分示例】(1)直接将原文中的穿着打扮的句子抄下来:如“穿着草绿的建设服,前胸是斑渍,后背是汗碱,下身是土色的粗布裤子,两只裤腿挽到膝盖” ;骑着破自行车(这种同学没有理解题目的要求,更不知道什么是概括)(2)由人物的穿着直接概括为:他是一个邋遢的乡下人;不爱干净;穿着随意;不在乎外表、不食人间烟火、不适应城市生活(这种同学基本没有读懂文章,也不知道作者的感情倾向)(3)概括不准确的:容易脸红;内心容易自卑、不急不躁、内心乐观、追求完美【答题建议】(1)读懂文章比较重要,答题要有全文意识,要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感情倾向。(2)分点作答比较重要,概括题一定要将关键词写出来。第12题 【答案分析】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在原有答案的基础上增加以下得分点。“将我的不耐烦与他的不急不躁作对比,突出他的认真”给2分。“通过写我对电视剧态度的变化来表现他对我的影响之深以及我对他感情的变化”给1分。【评分标准】见参考答案【得分示例】判0分起到衬托的作用,先是电视比较吸引人,后来是作者被那工人吸引;写出了现在社会有些是虚假和奢侈的,而像这样的工人反映的是社会的本质;作者希望我们少注重那些虚浮的电视剧,要深入地看本质。判1分作者将观看主人公磨刀和观看电视剧一起描写,电视剧变得不再有吸引力,而磨刀逐渐吸引了作者的目光,说明作者开始认可并被磨刀人的人格魅力吸引。判2分将前文我对电视剧的态度与后文相对比,表现他的精神对“我”的影响之深,也将电视剧的虚假与真诚相对比,体现他高尚的品质,电视剧为一条线索。判3分是全文的线索,通过作者对电视剧的向往,起初的不耐烦,不断展开与匠人态度的心理描写,推动情节发展,对于剧目由喜欢看到失去吸引的前后对比,也表达了作者对匠人逐渐理解和肯定。判4分“观看电视剧“成为了全文的线索,将文章紧紧结合起来,“我”观看电视剧,从一开始的迫切,到觉得没有吸引力再觉得虚假,“我”心理变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这也是我对磨刀人的态度转变的体现,对磨刀人由无所谓到敬佩。判5分贯穿全文,线索之一,使文章更紧密,以电视剧里貌似感人的虚假剧情,反衬磨刀人身上透出的真正感人的朴实与其他美好性格。同时反映“我”的心理变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表达对磨刀人的赞美。判6分以看电视剧贯穿全文,将电视剧的虚假与“他”的真实对比。将“我”为看虚假电视剧而表现出的不耐烦与“他”工作时的耐心专注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出“他”耐心谨慎认真不贪心真实的品格,表达对“他”的赞美之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将全文更紧密地结合起来,点明中心,深化主题。【问题分析】1. 本题题目中问的是“文章划线处多处写到观看电视剧,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划线处一共三处,三处原因是不同的,答案给出的是每一处分别这样写的原因。有一部分学生是将三处原因合在一起回答的,这样是很难答到要点。还有一部分学生写看电视剧是线索。2学生回答问题缺少语境意识,不去看划线句在文中的位置,不结合具体的上下文,只是想当然去答题。3答案组织上,概括提炼还不到位,语言表达欠准确、不简洁,要点不清晰。【教学建议】1加强语境类题目的方法指导。2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第13题【评分标准】由同情(怜悯、可怜)(1分)到惭愧(羞愧)(1分),再到不耐烦(1分)。衬托(表现、突出)磨刀人的美好品质(1分)。【评分说明】根据原文第2-4段内容,作者心理变化的详细过程应是:同情不耐烦疑惑(怀疑)惭愧不耐烦。不少同学答出了以上五个过程。所给答案只是取其大略,评分仍然按照以上评分标准给分,“不耐烦疑惑(怀疑)”这两个环节没作要求,其它三个环节每个1分。关于作用一问,只要表达出“美好品质”一词的基本意思即算正确,直接写出磨刀人具体的品质(敬业、负责、耐心、认真等)也算正确。【问题分析和错误示例】1语言概括力不够,有的太啰嗦。比如:用“照顾他的生意”代替“同情”,用“把刀和人遗弃在那里”代替最后的“不耐烦”等,均不得分。有的同学除了概括词之外,还加了不少分析性的语言,这种情况酌情扣分。2心理变化过程没有概括全面。遗漏最多的是“同情”,大概是因为原文中没有这个词,需要自己从相关语句概括。还有就是遗漏了最后一个“不耐烦”(文中有),不少同学写出了惭愧之前的“不耐烦”,而丢了最后这个“不耐烦”的心理。还有的同学只看到一个主要心理,没有看到其它心理,没有答出心理变化的过程。3概括不准确。不少同学将文中提到的“照顾一下你的生意”的心理概括为“不屑”“看不起”,用词过重、偏贬,不恰当;还有的同学把第4段的作者心理概括为“无奈”,也不准确。这些均不得分。4答题的区域不对。有些同学概括出的作者心理不是在原文第2-4段的范围,而是从全文概括出来的。比如:“从不耐烦到感动(佩服)”,其中“感动(佩服)”的心理在第5段以后。5对于“作用”,有的同学写得过于空泛,如“衬托人物性格”“展现人物形象”“与磨刀人的心理形成对比”等,不给分。6有的同学对本题的两小问(心理变化过程和作用)只答其一;或者把两小问的答案融到一起回答(每个心理环节分别谈作用),显得很混乱,批改的时候不好采点。【教学建议】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细致审题能力。有的同学答案啰嗦、乱加分析、采不到点,估计是没有注意题干中的“简要概括”四字;还有的没有看到“文章小节中”的区域要求,结果找出了圈,答非所问;两小问只答出一问也是审题不全面的问题。2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有的同学只会找原文,概括能力差,表达不准确;还有的同学不知道“概括”与“分析”的答题区别。需要平时多进行概括和分析训练。3要培养学生对文本中关键词的筛选能力。很多同学读文本太粗,“不耐烦”(两次)、“惭愧”等关键词就在文中竟然看不到。需要平时多做筛选训练。第14题【评分标准】该题共6分,前两分应体现“实写”二字,如能答出“磨出刀锋”得1分,动作的主体“磨刀人”(“他”)再给1分,“夕阳的余晖”答成“傍晚时分”也不扣分。中间两分应体现“象征”二字,如能答出“真诚、善良、朴实、厚道”等品质中的两种即可得1分,时代特征答出再得1分。最后两分应体现“肯定”二字,如能答出对“社会精神”(或“人心”)的“砥砺”(唤醒、影响)得1分,答出“底层劳动人民”(或“劳动人民”“底层”)美德再得1分。【得分示例】(错别字保留,未作修改):0分1刀锋的锋利足以劈开一切,却劈不开那一层薄暮。夜暮越厚重,灯光越明亮,与夜暮中消失的磨刀人相呼应,用夜暮与磨刀人的话作对比,突出磨刀人那独有的性格特点。2点明时间事件,画龙点睛,引出文章主要事件,深化文章主题,吸引读者,引发读者思考,设置悬念。1分1对老人能够保持高贵品质的敬佩;对品格高尚的磨刀老人的敬重;赞美老人不被利益所诱惑;赞美老人高尚的品格不被社会所污染。2刀锋象征了他高尚的品格: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无私,不贪钱财,朴实,以磨好刀为工作的宗旨而不是随便完成,心胸宽广,不拘小节。薄暮象征了外在的包装,刀口锋利光亮就可以穿透外层,还原真实面目。2分1指文中的磨刀人,表现出磨刀人认真负责,专注不贪心。3分1薄暮仍挡不住刀锋的锋利的光亮,一如磨刀师傅的人格魅力。即使社会变得现实,也挡不住他发出来的光辉。他的淳朴,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如同他手下磨的刀锋,在薄暮中熠熠生辉。4分1指磨刀的他;指他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保持着一颗纯净质朴的心;这把刀刻破“我”心中的薄暮,让我看清光明的纯净;磨刀是本文的一条线索。2一是指磨刀老人磨刀;二是指他勤劳朴实的美德;三是指他的品格对人心的一种穿透作用。5分1表面写的是夕阳下磨刀人磨刀,实际上是对磨刀人认真负责,不贪恋钱财等崇高精神的赞颂与讴歌,赞美了质朴善良无私的底层劳动人民,是作者对真善美的呼唤。【问题分析】存在的普遍或比较普遍的问题有:答非所问,把探究文意题答成了语句作用题或表达特色赏析题;没有分点作答意识,内容纠缠在一起,反映的是思维的混乱和相关训练的不到位;浮飘不实,比如“品格”“美德”一类词偏要用“光辉”替代;同义反复,貌似很多点,其实只是重复作答;笼统欠明晰具体,如磨刀人究竟有怎样的美德,必须说清楚却不说。【教学建议】 对于不同类型的题目的解答思路及要点还是要弄清楚,教学中要结合文本类型文体特征传授文意探究题打开思路的多种角度;要强化学生扣题作答的意识,通过反复训练养成习惯,问什么答什么,问多少答多少,怎么问怎么答;养成学生分点作答的习惯,一是观摩借鉴高考及各地模拟的参考答案,让学生据答案分点评分(自评或互评),二是要理清思路层次,三是坚持用序号或分号或句号断开不同的答题点;训练学生用平实语言解答的习惯,可让学生诊断滥用华丽语言作答的误例;要求学生有使用限制性词语把中心语明晰具体化的能力。第15题【评分标准】本题设置6个得分点:1愤怒是正常情感(1分),不能没有愤怒(1分)2真实的情感(1分),坦荡的付出(1分)3不丧失理智(1分),驱动人们做出辉煌的业绩(1分)【得分示例】0分: 1物质文明发达,现代意志软弱,像泡酸了的牙,常被小喜小悲缠绕。2城市人的意志脱了钙,很少有强硬和刚式的愤怒。3分: 1愤怒是健康的大敌。2没有愤怒的人生是一种残缺。(1)3没有愤怒的人生是一种悲哀。4愤怒可以使我们年轻。5愤怒平平常常的人做出辉煌的业绩。(1)6愤怒赤裸而新鲜,裸露了最隐秘的内心。(1)5分: 1愤怒是人的健康情感之一,没有愤怒的人生是一种残缺。(2)2愤怒是最真实的感情,揭示人的内心世界。(1)3,只要不失理智,愤怒平平常常的人做出辉煌的业绩。(2)【问题分析】如例一:有小部分同学完全看不懂文章。如例二:有相当部分同学审题不清,“珍惜愤怒”就不需要答“愤怒是健康的大敌”。现在没有扣分,其实应该倒扣!大部分同学得分在45分,缺了得分点“坦荡的付出”或者“不丧失理智”【教学建议】1看懂文章,理解要义是关键。2强化审题,强化概括整合能力。第16题【评分标准】答到“当人丧失了愤怒这种正常人应有的情感,就无异于行尸走肉”或“当一个人丧失了愤怒这种正常人应有的情感,活着也就等同于死亡”得2分。“比喻论证”1分。“形象生动”1分。指出“没有愤怒的人生是一种悲哀”1分。“反面论证”1分。【得分示例】答案一:表达作者认为愤怒是人最基本的能力,是天生的,最重要,最鲜明的,它是对“珍惜愤怒”强有力的理由,为“珍惜愤怒”提供理论支持。(0分)答案二:用两个比喻的手法说明其重要性,表达了作者对愤怒戒掉后人类的悲哀。体现出作者对这种情感的赞扬,说明“愤怒”与人类其他情感一样十分重要,希望人们好好珍惜。(2分)答案三:看法:没有愤怒的生活是一种悲哀,人失去了愤怒,就是失去了活力,如同行尸走肉般,最后的结局终将是会毁灭的。运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具有说服力,阐明了愤怒的重要性,论证了没有愤怒的生活是一种悲哀的观点。(5分)【问题分析】这道题目分成两个问题,但是有许多同学都将两问混在一起答,非常不清晰。第一问针对划线句的句意,要求考生理解并概括,但许多学生理解成划线句在文段中的作用,实际上答的是第二问。而对于第二问,考生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是看不出其中采用的论证方法,还有许多考生将论证方法与修辞手法混为一谈。【教学建议】1加强规范答题的意识,加强训练。2强调读懂文本,读懂题干,切实理解论述类文本的写作特点,而不是机械建模,造成学生惯性思维,不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现象。第17题 均分:3.448【答案分析】 对答案中“愤怒是一种能让人深切感受的真实情感”一句,原文表述为“愤怒给我最深切的感受是真实,它赤裸而新鲜,仿佛那颗勃然跳动的心脏。”所以,我们认为只要体现愤怒的真实性就给12分;对答案中的“对比”一词,如果表述成“比较/反衬”也可;对答案中“愤怒对认识一个人的意义”一句,原文中表述为“赤裸裸的裸露了你最隐秘的内心”“你想认识一个人,你就去看他的愤怒吧。”所以,我们认为如果学生答出这样的语句或是“愤怒对认识一个人的作用”也可。很多同学审题不清,从全文角度分析,没有给分。【评分标准】首先提出愤怒是一种能让人深切感受(1分)的真实情感(愤怒给我最深切的感受是真实)(1分);接着通过与喜愁的对比(比较/反衬)(1分),阐述愤怒才是最真实最坦荡的情感(不顾代价无所顾忌最坦荡的付出)(1分);最后指出对于认识一个人的意义(愤怒能裸露你最隐秘的内心/想认识一个人,你就去看他的愤怒。)(2分)。【得分示例】(6分)作者先写愤怒给我最深切的感受是真实,指出愤怒是一种深切的真实感情,然后作者分别以“喜”和“愁”作比较,进一步阐述了愤怒才是最坦荡的付出,最后作者指出了愤怒对认识一个人的作用。(5分)作者先写愤怒给人最深切的感受是真实,接着又进一步从不同角度揭示愤怒的真实性,最后作者告诉我们要认识一个人,你可以去看他的愤怒。(4分)本段先从自己的角度/和“喜”“愁”对比的角度揭示了愤怒是显示人真实感情的方式,然后有指出愤怒对认识一个人的作用和意义。(3分)首先作者用对比手法,写出愤怒是最真实/最坦荡的付出,然后指出愤怒裸露了一个人最隐秘的内心,想认识一个人,可以去看他的愤怒。(2分)本段先通过对比手法,写出了愤怒的特点,然后指出想认识一个人,可以去看他的愤怒。(1分)先写我对愤怒的感受,再写别人对愤怒的感受,最后呼吁可以通过看一个人的愤怒去认识这个人,层层深入。(0分)本文先写林则徐的故事引出诗人的看法,再引出自己的论点即“珍惜愤怒”,先论述愤怒对生活的重要,再论述愤怒的真实,最后总结观点,呼吁人们保持愤怒。(0分)第四段起到承上起下的作用,对上文愤怒的重要性进行了概括,引出了下文愤怒对人的作用,所以第四段分2层:第一层对上文进行总结,第二层引起下文。【问题分析】1审题不清。题目明确要求分析第四段却纠结于全文。2概括能力差。不能对文中的信息加以适当的概括,照抄原文导致词不达意,表述欠脱。3分层能力不够,思路梳理比较笼统或者丢三落四。比如参考答案第一第二个得分点,许多同学混为一谈或者认为是一个方面。【教学建议】1要把文章看懂/题目看清,读懂文章要成为教学第一要义。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要给学生自己分析概括的机会,哪怕开始是错的,也要坚持。3强化对语段的分析鉴赏训练,可以选择不同方式或角度让学生鉴赏分析经典段落。4 高二阶段的议论文写作训练要落实到位。第18题(作文试卷分析)【关于审题】材料的核心词:选择、未来。材料的核心立意为:选择决定未来。【评分标准】146分为切入分。2只讲“明天与未来”而无“选择”,在4246之间。3“明天”“未来”“选择”皆无,42分以下。4记叙文打压两种:套作、低幼化,42分以下。【问题分析】1试卷中出现的偏离题意的立意有:A积累B奋斗C梦想D青春E机遇F细节决定成败G抓紧今天/把握当下2议论文中的举例论证缺少分析,缺少对例子同中求异的能力。比如,有学生写到弘一与虚云法师人生中的选择,本是很好的材料,可惜不知同中求异,只陷入了“你不信我再举个例子”的路子中。3论述层次推进缺乏逻辑联系。比如一篇“选择未来”的文章,其分论点为:斯诺登不畏权贵,揭露“棱镜”丑闻;未来的选择权在我们手中,举父亲的朋友选择制冰发了财的例子;放眼生态圈,我们选择的未来令人悲伤。三者之间无必然联系,且第一点“不畏权贵”对事例内涵认识有偏差,第三点明显为凑篇幅。【教学建议】1加强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训练,学会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2加强对事例内涵的分析训练,能够同中求异。就“选择”而言,就有出发点、心态、结果等不同方面。3加强对写作能力强的同学纵向深入分析能力的培养。文科附加题第19题【评分标准】断对一处给1分;超过六处,多一处扣一分,扣完六分为止。【得分示例】不可不慎也今谓转运使为都刺史知州为太守诚为清佳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此正起俗儒争论也。(5分)不可不慎也今谓转运使为都刺史知州为太守诚为清佳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此正起俗儒争论也。(4分)不可不慎也今谓转运使为都刺史知州为太守诚为清佳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此正起俗儒争论也。(3分)不可不慎也今谓转运使为都刺史知州为太守诚为清佳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此正起俗儒争论也。(2分)【问题分析】一是学生对古代官名还不太熟悉,“转运使”“都刺史”等弄不清楚;二是学生文言语感不强,“诚”“此”“之”等起首结句的字把握不到位。【教学建议】加强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了解;加强学生文言阅读的质与量的训练。【教学建议】加试文言文的教学往往侧重断句,学生对文本内涵不够重视,草率答题,须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基础上断句,避免对文本内容的片面理解。第24题【答案分析】首先,题干表述有些模糊,“当代文学的退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这里的“方面”可以理解为“角度”,也可以理解为“具体内容”,因此,考生从角度作答,比如,“语言规范方面”“叙事艺术方面”等,亦认为对。其次,答案第4个得分点是一个极为概括的短语:“作品多体现中年心态”,而原文上围绕这一观点有许多具体阐释,比如与现代作家的对比,“没有读过中外典籍”,“经过大风大浪历练后失去赤子之心”等,如果考生综合了这些内容作答,亦可。【评分标准】答案中的1、2、3、5条遵照答案要求。第4条,依照上述说明。【得分示例】略【问题分析】审题不准,从现代文学的角度答题。答题方向相反。题目要求答“退化”的表现,结果考生答了当代文学的优点。比如,“语言更规范”“作品数量多”等。答题层次单一,许多考生只从最后一个层次答题。反复阐释当代作家读书、经历等不足。答题不分点、不分层次。有时把两三个要点揉合在一句话里表达。不概括,只抄写原文。比如“现代作家写不出当代文学,当代作家也写不出现代文学”,这说明考生根本未读懂观点句与阐释句。表达角度混乱。许多考生在答案里,忽而答具体内容,忽而答角度。比如,第一点答:“语言萎缩”,第二点却只答“叙事艺术”四个字。前面一个属于具体细节判断,而后面一个属于提出了宏观的评点角度。丢字现象较多,书写过于密集,屏幕上根本辨识不清字字形。不注重原文逻辑顺序,上下颠倒,易被阅卷老师忽略答题要点。【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依据标志性词语分层。“比如”“又比如”“再比如”等词语已经鲜明地标志了层次区分,可是许多同学根本未意识到。2建议试卷制作时,多留一些答题空间。3加强答理规范教学。第25题【评分标准】参考答案是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并分三点,而多数学生回答时有抄原文原句的情况,所以评分时放宽尺度,答出“各自的时代条件(背景),各自时代的文化个性”且未分点也得2分。第三点答出“文学和时代、作家关系”的学生几乎没有。【得分示例】3分:不同时代的文学反映了不同的时代条件和时代背景每个时代的文学有每个时代不同的文化个性不同时代的作家有不同的人生经历、世界观、价值观等,这些都会让某时代的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2分:不同时代的文学有不同的时代条件不同时代的文学呈现各自时代的文化个性不同时代的文学相比较都有进化和退化1分: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不同不同时代文学产生背景和基本特征的不同让人们在比较时要理解文学产生背景和基本特征后再比较0分:当代作家和现代作家二者缺一不可,都是各自时代的精神产物及社会写照,不能混淆。 有一考生竟然答出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默写出了三句名句),仅以次来解答本句的含义,让人费解。【问题分析】1审题不清:要求概括王国维这句话的几层含义,而学生却比较了现当代文学的不同。2答题粗疏,第二个得分点的关键应在“文化个性”上,学生作答时常常表述为“作家的个性”,“时代个性与特色”等。3答题不规范,语句不通顺。【教学建议】1加强审题训练,平时练习中强调理解文意,加强根据题目要求,筛选、概括、整合信息的能力训练。2强调分点意识,平时练习中加强语句通顺,答题规范的训练。第26题【评分标准】参照参考答案【得分示例】答案一:要注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特征,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个性,作家的不同,以及影响的。不同。 (得分:0分)【问题分析】回答过于笼统,浮云略过,一点都没说清楚。答案二:背景,表达方式,时代,个性,写作背景,质量和数量,修辞,历史。 (得分:1分)【问题分析】回答没有章法,回答表意不清,虽然貌似答到题点,但是有猜题之嫌。答案三:关注文学产生的背景和基本特征,关注时代条件,透过现象看本质,注重历史性,地域性,注重作者的个人阅历,不能只考虑单方面因素,要多方面考虑。 (得分:2分)【问题分析】此答案可以达到两点,但是后面的阐述有的是前者方向的重复,有的是考生自己的凭空设想,没有联系文章进行分析,后半部答案过于自由,随意。【教学建议】1注意回答问题的规范性。2指导学生要学会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要学会分条筛选信息。3分条阐述时,注意答题的有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