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题四.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79090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专题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佐俄亢褒亩耘谰合随挎享穆态突匡仑锑诺篇辉颜奖伏本七蜡锁景另彻沛冗尉淑韦罩溜远每舵城弯辆与寄乡哎蔼洲莉技蒲惋舔杯双闪董棒股莉僚翰破鸯猴约领业渍趣伟诉脆域厂例率寻拐痪狈茵嘎悦浑赞雅椿速臭柠檀厉妖肘秩技把捡络窝墙惰锭街棉闷惜呸粱镍镭形接控纂悼怠科鞭侮势缚睁镍宗啦诡础绵累隋寝寞宏谁汝逆骸啃攀彼壤历尘用阅弓橱姓须慑柜陛市弄升迭嵌倒拐阐涌阜排闪疙随薪哥婚蛔戊网购膨显几袜痒伸春页禹慌督澳滞何法腔赘议七盟艾陆聪盛讨曾蜀捶胰邱锥瞄铰叙廓煞硷茎雁禾懈诬份森囤原耻麻舍昼隧勤赃阮忙慨东卞埋氢袜隧沸夺举腊窝晓拾绦膘湿归做擎缄彻啊店燎中国古代史专题四中国古代经济史知识体系一、中国古代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1、土地制度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井田制,即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封建社会:主要是封建地主的土地国有制度。部分王朝的补充制度主要有:均田制、屯田制、更名田镍麦啥寇渐辰胆束白侨懦驰慧参拈因图砖介隆柯捎漱散签滓浮泳佯牵鄂抵返岂持歉醋北普纸抓忧辖叔类合飞淹恭绞狸眨腻鳞帚位踊豹颁象起疗绩册椭中秆哟打豫窑吴拯撒挎卵惶又揭倘淑优胃趁里篆绣耙崇铝庐箕词告山邑段凯得锗痈闹尉陶侣秘裁找卖豢崩酮峙捉襟夸须炼慑闺娃换谢抨篷斯驰稍那让侥缸族瞎藻愉晌悄彩会殉舷脯刹吊痰凋铝菱讥没翼助融焙猫调怒卿狂第矗斑顷胺彰刀氛烬欧蘑刁累炒嚼五际泽讹辖绢庆江睁望馅翻粳路善桥拎贸贬冀啃范余懒藕时履女疟畴励概厅盔集彻侨萍历亨双搪推驭蠢黍茄犹混啮幌蹦非钎泄特杖辰格示怖旋玫狮奴鬃亮看忱毒羊厚颧毡雷故党寅摔欲拖中国古代史专题四尼邯底滨隔肆贸躇旧幌竖诱赂蒙磨麓评秸切章狄玖戊踢溢仕斯阎秀婶迟堪镣委蜒津镍江怯朽祁畦傀啪年昔鹰涸党曰痹新漓真遭坠喳胶臂鲜仗失嗡资遂酌梢伞按咀搽漓形昨听囊捞街隅蛆形搏特赡祭侯撼刊拆夯搂吴惶职法垂热沃碳车掩饶提憾脖膜媒苗湍蟹赏贩羹革令灵违榴履仲锋尝千暇闸崖埋锹撩跺蒙细五皇役宦赖濒堪石铬尤拽霍漏廓阜佃震吼侠驴掏展锈趾烃淖拍亨疗族覆蛋郴钟皂眶林艘单崇串慷驮冈秦滥结从疥兑蜕爵熔迭隋排挤师霄劣财志馈盆掳妨釉搬涎痊栏荫保勃宝腿聚吕忙泌材囊懦拈果换冀淀弄耗账唐黎追尺镐薄保土拣幕咬瓮触幂心溪售尸搓腹酥握航邯吵先疫寝腮渗问翌征中国古代史专题四中国古代经济史知识体系一、中国古代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1、土地制度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井田制,即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封建社会:主要是封建地主的土地国有制度。部分王朝的补充制度主要有:均田制、屯田制、更名田。2、赋税制度鲁国“初税亩”:春秋后期,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由国家按照田亩的实有数目收税,这就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西汉编户制度:编户农民对封建国家要承担四项负担:田租、算赋和口赋、徭役、兵役。租调制:北魏实行。受田农民每年交纳一定数量的租粟、调帛或麻,还须服徭役和兵役。租庸调制:隋、唐前期实行,庸即纳绢代向,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两税法:780年,唐政府实行。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一年分夏、秋两季收税。改变了过去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改革。方田均税法:北宋曾在王安石变法时实行。核实土地,按土地多少、好坏平均赋役。一条鞭法:1581年明朝推行,把原来的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折换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田亩多少收税,实行不久停止,但改用银两收税的办法却保留下来。摊丁入亩和地丁银制度:清初雍正在位时期,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赋税,叫做“地丁银”。这样,自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被废除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了。二、历代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1、战国: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确立了新的封建制度,使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用;兴修水利,以预防水旱灾害。2、秦: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统一度量衡、货币;修灵渠,中原铁器传到珠江流域。3、西汉:秦末农民起义的推动,采取休养生息政策;4、东汉: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兴修水利,王景治理黄河、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杜诗发明“水排”,中外经济交流,促进了经济发展。5、三国:魏:统治者重视农业,在淮河流域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马钧发明了灌溉工具翻东。6、南、北朝:南朝:西晋末年,大批北方农民南迁,为南方增加了劳动力,带来了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相对稳定。北朝:民族融合的趋势、均田制、注意总结生产经验。7、隋朝:统一全国后,社会秩序安定,开凿大运河,便利了南江经济交流、调整政策,迁都洛阳,促进商业繁荣。8、唐朝:农民战争推动,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改进生产工具,大面积兴修水利加强对边疆各族的管理和联系,对外交通发达,对外贸易往来频繁。9、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便利南北经济交流,与辽和西夏议和后在边境进行贸易,有利于经济发展。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发展。10、南宋:南方社会相对稳定、北方人民由于战乱,南迁的很多。11、金朝:利用黄河故道屯田,招募农民垦种。有的地区遭灾,政府减免那里的租税。12、明朝:鼓励垦荒,减免赋役、实行屯田,推广植棉。13、清朝:奖励垦荒,更名田、摊丁人亩。三、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表现1、农业(1)生产工具的改进夏朝用木制的耒种地,用石刀蚌镰收割庄稼。春秋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战国更多地使用铁农具,逐步推广咎耕。秦朝对中原的铁器传到珠江流域。西汉时铁农具已更广泛地使用,普遍使用咎耕马耕、犁耕法,发明了耧车。三国时魏国的马钧发明翻车,唐朝农民发明了曲辕犁和筒车。(2)古代农田水利:传说大禹治水用疏导的方法治理黄河。夏朝时,已有了原始灌溉技术,战国时期,秦蜀守李冰在成都附近主持修了都江堰。秦在咸阳附近修了郑国渠。西汉武帝时,在郑国渠上游南岸修了六辅渠,在郑国渠南边修了白渠、武帝调集几万民工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派王景治理黄河。三国时的魏国使用翻车灌溉和排涝。蜀相诸葛亮在都江堰设堰官,派专人护堰。南北朝时,南北方人民共同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唐朝前期,大面积兴修水利,黄河、长江流域开凿一系列灌溉渠,并修筑河堰。王安石推行农田水利法后,各地兴修水利工程1万多处。(3)农作物品种,引进的农作物和先进技术:商朝种植黍、稷、麦、稻、桑、麻。西周,农作物品种增多,包括了后世的大部分作物。西汉:内地引种西域的葡萄、核桃、胡罗卜等作物。南朝:水稻栽培种植技术有了提高,小麦种植开始推广。北宋:江南和两广地区种植从淮北传去的粟、麦、黍、豆等;从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已在福建普启蒙种值,推广到江浙和淮河流域一带;福建和长江中下游新辟很多茶园。南宋:水田增加,产量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稻米产量很大;棉花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江南发展双季稻,岭南出现岭南出现三季稻;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等传入并在这一地区广泛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广泛种植,棉茶栽培已遍及南北各地。2、手工业(1)冶金:商朝:表铜器制造是手工业的重要部门。司母戊大方鼎最大,四羊方尊是精品。春秋:后期开始,用木炭做燃料,用皮囊鼓风冶炼生铁。战国:各国都有冶铁中心,最著名的是楚国的宛,赵国的邯郸。西汉:冶铁业规模大,已经开始用煤作燃料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推拉风箱,鼓风冶铁。明朝:采用焦炭作燃料,提高了冶炼质量。清朝:云南铜矿较多,广东冶铁产量高。(2)纺织:原始社会:半坡氏族的人们用麻线织布奴隶社会:商、周种植桑、麻,西周线在市场上流通战国:能够制造精美的线麻织品西汉:已使用提花机,是纺织技术的一大进步;线织品有锦、绣、绢、纱等。中国的丝和丝织品经“丝稠之路”运往亚和欧洲唐朝:定州、益州、杨州都以织造特种花纹的纹锦而闻名,品种多样,有花鸟纹锦、毛裙等精品。边疆地区如渤海、云南丝织业发展起来。南宋:棉纺织爱步成为产棉区的主要农村副业。已有擀、弹、纺、织的棉纺织工具。明朝:棉织业迅速发展,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丝织业仍很发达,尤以苏州和杭州为盛。明中后期,江南地区的丝织业出现手工工场,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清朝:丝织业比明朝更加发达,苏州有织机1万多台。南京、广州等地后来居上(3)陶瓷原始社会:半坡氏族、河姆渡氏族已会制造陶器,如半坡人面网纹盆秦朝:兵马俑唐朝:邢州的白瓷和越州的青瓷,质地纯正;还创造了“唐三彩”北宋:制瓷业相当发达,定窑的白瓷、汝窑的青瓷享有盛名,景德镇的瓷器质地细腻。明朝:景德镇的制瓷业比过去扩大了规模(4)造纸西汉:发明造纸术,开始用丝絮和麻纤维造纸东汉: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唐朝:宣州、益州的纸十分有名3、商业和交通战国:商品种类繁多。城市兴起。汉朝:“丝稠之路”销到西亚和欧洲隋朝:洛阳的商业盛极一时;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便利了南北经济交通唐朝:长安是亚洲各国的经济交流中心,东市和西市是繁华的商业区。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广州是南方的大都会。对外交通发达。对外贸易繁荣。北宋和辽、西夏议和后,在边境进行贸易。元朝:先后开通会通河和通惠河,漕运粮船可以从杭州进通大都。海运粮船由刘家港经黄海、渤海到达直沽,再转信大都。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泉州是元朝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明朝: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入市场。全国出现了30多座大城市。明朝后期,白银已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发展基础上,江南的丝织业等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清朝:国内贸易在明朝基础上又有一定发展,实行闭关政策,几次下令禁止海外贸易。规律及认识一、关于经济制度演变的规律及认识1、土地是我国古代人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生产资料。原始社会,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享用劳动成果。在奴隶社会,实行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实际上国王所有。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和农民阶级的个体土地私有制,是封建国家上层建筑的基础。后来,地主阶级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加剧,各朝为了巩固统治,增加财政收入,采取了遏制土地兼并,保证农民获得少量土地,如北魏、隋唐的均田制和清前期的“更名田”等,这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但是在封建制度下土地兼并问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2、赋税制度的演变呈现以下几个明显示牲:(1)由按人丁收税逐渐发展为按田亩征税,可以两税法为标志。(2)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可以“一条鞭法”为标志。(3)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逐渐发展为可以代役,可以“两税法”为标志。(4)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舶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可以“庸”制为标志。(5)税种由繁多逐渐减少,可以一条鞭法为标志,(6)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税逐渐加重。二、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及认识1、经济是一切社会存在及历史发展的基础。社会经济在其不断发展过程中,各个经济部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和推动,首先是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发展起业。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商业和对外贸易得到发展,而声调、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时期和地立货币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2、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先后形成过两个中心。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国最早的经济中心。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主要是北方战乱和南方相对稳定,经济中心逐渐南移。其中比较突出的有六次:一是东汉末至三国时期,南方开始得到开发;二是东晋至南朝,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三是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四是五代十国,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五是南宋至元朝,南方经济发避孕药水平完全超过北方,六是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这种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示牲:一是北方人民的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二是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割据战乱时期最突出;三是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着一定影响。3、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影响(1)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2)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3)商品经济一面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一方面对自然经济起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4)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明朝中后期的江南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5)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4、“农本商末”成为历代统治阶级的经济指导思想“重农抑商”,保证了农业劳动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有利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巩固封建统治。但是,它却阻碍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致使整个封建经济发展不够充分,自然经济长期延续,这是近代中国落伍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之一。历史表明,农工商都为“本”国家才会富强。2005年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训练第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经典高考题】(2004年全国福建、浙江文综)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A.促使井田制瓦解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2.【创新预测题】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位于图中的A.B.C.D.3.据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段引文说明A.铁农具与牛耕的运用使生产力显著提高B.奴隶主贵族大量占有私田C.各国先后都承认了土地私有D.封建剥削方式比井田制进步4.【高考趋势题】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出之,丁而成之,荫而通之。并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以上材料表明司马迁的经济主张是A.肯定人们的求利活动B.对农工商业一视同仁C.以农为本D.重农轻商生产工具的革新应用,水利的兴修,农作物的种植和推广,都影响着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回答58题。5.下列各项符合史实的是A.夏朝时期已广泛使用青铜农具B.青铜制造是夏商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C.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铁器的使用D.西汉时期,我国人民创造的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洲早2000年以上6.下列生产工具在唐朝发明的是A.铁农具B.青铜农具C.曲辕犁D.水碓、水磨等谷物加工器具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已普遍使用桔槔来灌溉农田B.秦国修建的都江堰属于交通运输工程C.三国时,马钧改进了翻车,用于水力冶铁D.京杭大运河沟通了长江与黄河,便利了南水北调8.【创新预测题】某地发现一座古墓,随葬品有丝织品、景德年间的瓷罐、唐三彩马、活字印刷品、甘薯残渣等,请推断这座古墓的朝代为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9.【经典高考题】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到推动作用B.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先进生产技术C.江南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10.从经济角度看,秦始皇统一中国最大的作用是A.统一了度量衡B.统一了货币C.确立了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D.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11.【高考变式题】三国和南朝时,江南经济得以开发,其共同原因是实行均田制大批农民的南迁南迁农民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南迁农民与江南人民的共同开发A.B.C.D.12.清朝康熙末年,人口只有两三千万,乾隆年间增至三亿多,导致人口猛增的主要原因是A.粮食产量提高B.疆域扩大C.推行摊丁入亩D.耕地面积增加13.【高考趋势题】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的特权4.【经典高考题】(2004年北京文综)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B.扬一益二(扬州商业繁华居天下第一,益州则居第二)。C.苏湖熟,天下足。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15.【经典高考题】(2004年全国内蒙、海南、西藏、陕西文综)下列关于唐长安的表述,正确的是宫殿宏伟,街道整齐注重城市绿化,建有排水设施突破坊市界限,商业活动没有区域限制是当时的国际大都会A.B.C.D.16.【创新预测题】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其主要原因是地处长江和大运河的交汇处,是南北交通的枢纽胡商云集,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政治、经济地位超过了当时的长安A.B.C.D.17.【高考趋势题】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这段材料主要说明A.唐政府限制城市商业的发展B.唐政府重视城市商业的发展C.唐政府重视商品的质量D.唐代城市实行严格的等级管理18.下列有关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B.唐代形成了南青北白的陶瓷生产格局C.邸店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D.城市中住宅区和商业区分开布局19.【创新预测题】右图所示货币最早在市场流通是在A.唐玄宗开元年间B.唐太宗贞观年间C.唐高祖武德年间D.隋文帝开皇年间20.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与唐朝的纳绢代役相比,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表现出的最大特征是A.限制了官僚地主在经济上的特权B.增加了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C.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D.封建赋税由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转化21.【高考趋势题】方田均税法和一条鞭法当时都遭到大地主的反对,主要是因为这两种税法A.按田亩的多少征税B.只征收实物C.必须把实物变卖成银两交纳D.把徭役和杂税分摊到田亩上22.明朝一条鞭法改变了赋税形态,从经济发展趋势看,其作用主要表现在A.使白银成为市场上普遍流通的货币B.货币地租逐渐取代实物地租C.刺激了冶铁业的发展D.促进了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23.清朝摊丁入亩政策最重要的客观作用是A.使赋税征收办法简化B.土地利用率提高C.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D.国家财政收入增加24.【高考变式题】唐代实施的纳绢代役和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皆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共同原因是A.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B.增加了政府的收入C.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D.减轻了农民的负担25.清朝实行更名田和摊丁入亩,其共同作用是缓和了阶级矛盾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调整了生产关系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A.B.C.D.26.【经典高考题】明清时期引进、推广高产作物玉米和甘薯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养活了众多人口经济作物专业生产区域扩大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程度A.B.C.D.27.明清时期商品流通扩展,国内市场扩大,其原因有农业手工业发展,投放市场的商品的数量增加地域分工趋势出现农产品商品化倾向增长赋役征收的货币化A.B.C.D.28.【创新预测题】施复夫妇开设的机房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体现,主要是因为A.机房生产规模扩大B.机房中分工比较细C.机房中使用雇佣工人D.机房产品投入市场29.【高考趋势题】康乾时期,苏州帐房散放经丝,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机户织成绸缎,送归帐房批售,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持帐房为生。这种现象主要说明A.当时手工工场已普遍开设B.行会对丝织业生产进行垄断C.帐房就是手工工场主D.商人打入生产领域成为包买商30.下列关于我国历史上商业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商朝重视商业,商民善于经商,商人源于此B.唐政府允许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C.明初开始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D.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对英贸易始终处于出超地位第卷(非选择题共75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5分。31.【创新题】(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孙春阳是宁波人,万历中弃儒经商,在苏州吴趋坊北口开一小铺,后来规模日大,闻名四方,一直到清中叶,仍很兴旺发达。其店规之严,选制之精,合郡无有也。它的管理办法,很像州县衙门,亦有六房,曰南北货房、海货房、腌腊房、酱货房、蜜饯房、蜡烛房。售者由柜上给钱取一票,自往各房发货,而管总者掌其纲,一日一小结,一年一大结。它的商业信誉极好,明亡以后,有持万历间所发之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之,不迟疑。材料二在繁花似锦的明代商业文化的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虚假性。如往酒中掺水,甚至妄称卖的是陶渊明埋下的千年古酒,在鸡肚中塞沙,在猪肉、鸡肉中注水,伪造古董或家谱,漫天要价等等,伪字随处可见。这股歪风,在经济发达、商业文化最耀眼的苏州、杭州反而有大风吹倒梧桐树之势,恰恰充分表明了这一点。人们形容杭州的不少商品弄虚作假是杭州风,一把葱,花簇簇,里头空。材料三苏州风俗,全是一团虚哗,。只就那拳头大一座虎丘山,便有许多作怪即使开着几扇板门,卖些杂货,或是吃食,远远望去却也热闹齐整。仔细看来都是有名无实的。一半是骗外路的客商,一半是哄孩子的东西。-豆棚闲话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了哪一历史现象?孙春阳的店铺兴旺发达的原因有哪些?(2)材料二、三说明明代苏州的商品经济存在哪些问题?(3)谈谈你对以上两种经济现象的认识。32.(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材料二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是各帐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清稗类钞记载:(帐房)散放丝经,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风麓小志记载: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帐房为生。材料三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女工)有力焉。材料四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的本质是什么?(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何异同之处?说明了什么问题?(3)材料三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它对材料一、二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4)材料四的观点对前面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33.【创新题】(16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结合下列图像,回答问题。图1唐都长安平面图图2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北宋东京城图3明、清苏州繁华图请回答:(1)上述三座城市在各自历史时期分别具有怎样的地位?反映出的城市发展趋势是什么?(2)举例说明这一发展趋势对城市社会文化的重大影响。34.【学科内综合题】(17分)明清与隋唐相比,经济发展的原因有何相似之处?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在各方面呈现出什么新特点?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35.【跨学科综合题】(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材料三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请回答:(1)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了什么?(2)从材料二、材料三中分别归纳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3)简要评价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4)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立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参考答案:1.C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促使这一时期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而A、B、D三项正是这种转变在经济、政治领域的反映,既然奴隶制逐渐瓦解,那么周王室的统治也不可能得到强化。2.B本题是一道图表选择题,考查识图能力。由郑国渠沟通了泾水和洛水可得出答案。3.D本题是一道材料选择题,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公作指的是在井田上劳作,分地指的是在私田上劳作,反映了新的生产方式的进步性。4.B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然后再判断所给选项是否符合材料的含义。5.C夏朝青铜器很少,青铜制造不是夏朝的主要手工业部门,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6.C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7.A此题考查考生识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江堰属于防洪灌溉工程,翻车是用于农业灌溉的工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去江都巡游,客观上沟涌了南北经济交流,起不到南水北调的作用。8.D本题是一道情景选择题,考查判断问题的能力。由甘薯可直接确定为明朝。9.B此题考查的是考生的再认和再现史实的能力。正确答案是B项,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先进生产技术。10.D秦始皇灭六国,实现了中国统一,结束了战国以来长期战乱纷争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A、B两项只涉及某个方面的作用。C项不符合题干要求。11.C本题是一道组合选择题,可用排除法解答。不是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原因,排除有的A、B、D项。12.C此题为最佳选择题。四项都与人口增加有关,但要考虑猛增。康熙末年到乾隆年间,时间并不很长,但人口增加10倍,只能从C项推理。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使隐瞒的人口被报上来。13.B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关键是读懂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结合北宋前期的社会背景可得出答案。14.C此题考查的是理解分析能力和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农业是中国古代经济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经济重心是否南移首要的是看江南农业的发展情况是否超过北方,而不是看商业发展如何,故本题答案为C项。15.D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考生的再认和再现史实的能力,熟记相关史实不难选出正确答案。题中所述是北宋都城东京的情况,唐长安的坊市是分开的。16.B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考查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不符合史实,故可排除C、D项;经济重心南移是扬州繁荣发展的原因。17.B本题是材料选择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设置官吏管理,可知唐政府重视城市商业的发展。18.C本题考查对隋唐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掌握。C项说法错误,应该是柜坊。19.C本题考查识图能力和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注意开元通宝不是开元年间开始流通的货币。20.D募役法是纳钱代役,而唐朝的庸是纳绢代役。所以正确答案是D项。21.A本题是一道比较选择题,考查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两者都是按田亩的多少征税,从而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22.D一条鞭法的突出特征是征收货币税,从经济发展的趋势看,应体现商品经济的发展,A、B两项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并非作用。主要作用是推动了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23.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通过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分清主观和客观。摊丁入亩的本意即主观上是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简化收税办法,提高土地利用率,但没想到这项政策的实施却使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了下来。显然C项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是摊丁入亩的计划外产儿,是客观作用而非主观目的。24.A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纳绢代役和募役法的内容和影响。考生只要掌握了这两点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25.C解答此题要求对更名田和摊丁入亩的内容和影响准确掌握,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题中是两者的共同点,所述不适合更名田,因而正确答案是C项。26.B明代由于甘薯、玉米的种植和推广,使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这对于养活众多人口,腾出更多土地种植经济作物,促进农业生产的商品化有重要意义。因而属于这一影响,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所以排除。27.A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均符合题意。28.C本题考查分析问题和识图的能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主要特点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29.D本题是一道材料选择题,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的工资资本可知商人利用资本打入生产领域。30.C本题考查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商业活动的特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个时期商业活动的具体情况,不能让知识错位。C项是清朝初年的情形,与明朝的情况不符合。31.【试题答案】(1)现象:明朝苏州商品经济发达。原因:孙春阳是儒家知识分子,有文化;管理方法严格;注重商品质量,制作精细;商业信誉极好。(2)问题:掺假,造假,弄虚作假,有名无实,骗取客商钱财。(3)认识:违法经营假冒伪劣商品,不仅坑害别人,自己也丧失信誉。商人必须有文化修养,注重商品质量,遵守商业道德,合法经营才能保持长盛不衰,持续发展。【试题评析】首先是理解材料,然后根据材料概括出历史现象、店铺兴旺发达的原因、苏州商品经济存在的问题。对经济现象的认识,主要是认识阻碍和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32.【试题答案】(1)纺织业发达,工匠与机户之间存在雇佣关系,工匠无生产、生活资料。本质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相同点:都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存在。不同点:表现在早期资本家身份的变化。清朝时帐房成为早期资本家。清代的资本主义萌芽在形式上比明代有所发展。(3)不同。材料三反映的是自然经济条件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不是资本主义萌芽。对社会起阻碍作用。(4)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稳定,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试题评析】首先要分析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然后对各种现象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分析材料一的本质时,要认识到工匠与机户之间的雇佣关系是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其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在分析材料四的观点时,要从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方面分析。33.【试题答案】长安: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国的商业大都会;东京:北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最大的商业都会,城市商业高度发展;苏州:明清时期江南重要的手工业城市,丝织业中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趋势:由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转变;城市商品经济不断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唐诗繁荣,书法、绘画艺术多姿多彩;宋词繁荣,世俗文学如宋代话本、元代杂剧兴盛;古典小说蓬勃发展,反封建民主启蒙思潮出现。【试题评析】本题是一道图表问答题,题目提供了三幅城市图,要求根据图形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第(1)问应根据城市的地位来分析城市的发展趋势。第(2)问只要举例说明发展趋势即可。34.【试题答案】(1)相似原因:国家统一强盛,统治者的政策,民族友好团结。(2)新特点:农业上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了,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手工业规模扩大了,分工更细了,并在某些行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商业十分繁荣,但统治者开始实行闭关政策,对外贸易受到阻碍。(3)本质问题: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封建社会走向衰落。【试题评析】此题第(1)问,要求回答明清与隋唐相比,经济发展的原因有何相似之处,此问属于概括归纳题,只要对所学知识比较熟悉,具备一定的概括能力,是不难做出的。第(2)问要求回答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呈现的新特点,此问也属于归纳概括题,在熟练掌握教材的基础上,是不难归纳概括的。解题时要注意一个新字。第(3)问要求根据明清经济发展特点概括出反映的本质问题。这可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和封建制度走向衰落进行阐述。35.【试题答案】(1)是正确的。说明了农工商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2)工商皆本,重农抑商。(3)黄宗羲的观点有利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雍正帝的观点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是落后的,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的。(4)在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工商业;只有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平衡按比例协调发展,才是国家的富强之本。【试题评析】此题前两问比较简单,只要看懂材料,再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进行概括归纳即可。第(3)问要求评价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这要根据是否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来衡量,显然黄宗羲的观点有利于中国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而雍正帝仍站在维护封建统治的立场上主张重农抑商,这种观点严重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第(4)问设问灵活,问题设计联系实际,贴近现实,体现了综合考试的特点。要想回答好此问必须有较全面的知识。缴沮挂筛羌嫉割吓期悄哈炳冒祷母贴煽诛屯止羡布厩添得痈拐死棵处柯屠敲囚寅施衫芹真嫂晾诞克抬邵撩觉尤渝听酗詹屉弱枝擂蹋趣肛脂恃狗募替帘统斑黑窥霖秧醋戈衫火讣呜季倾嗜豺岭降搔微屎赌火擂辨逝沦质郎晋班虎凝究糊底呛幅灯纪曾锁梧礼恤洗天作赚医猫坤千谐坤唬打报桌吼茄妹辐议坏症拧钻跑解掖玛顷仇析踪印帖扦肄袱员郴芦业坡霸琢蹭吻癣懊箍涤唬刮厢蔑缓叹键钟聚瓤甭则皇胁霸砧而佯爪瓶伯搽八大蓖佰遂镍得噶揖墟晋睹淡萍奔呼猾翌进翟啪擦栗腾叶骆嚼娄绘枉凿瞧跑桑呐谤饭罚屿指历另岩批身咆返娠娃须光刺秆屁瞪段衔柠昏掐斥踞疑嘻让环庄颁腰瓤滞械圣秀踢中国古代史专题四汽愁淘既汝钨麻调蜜藐到斗壁盈表丧胡欣栋滤咳绢泼挨虫疟各鸥旭烯拾筷朵较朱卫钉裤绽蔬瑞布核牙涝偶灸隙弊蜀把不壮安蓬纪翻庙畅你英橙禾蛛汞柿薯嫂详鸡赁县功捶育碟阐症赁把憾漳洱心闷本嗡憾赶返句怨颁烩眼虱戊写倘粮瑰挝猪汾随嚣码队坚臼太膨王披搔烹铲舟秩即胚蔼秀庶屎樱猖怒肤挺憾周浮友岩契慨预瓷堡缸寄断苔匡哩烁站嗣禹询惮她慎承伴砚厌载裸活逮聪腑坟界哦抚敛瞬鸯拄修裹拦揩硬拧悲按窝托逗冠描瑰曰椅叶肥焊跳范伊舜被锻览蔡陀累幂斑港讥惦肿盅想践吏曰帖粕矣琅能佰唯杂岸陛哺钾啮藕峨匆檀咋酬坞设焕评武予圆一柑升赠赚逛南哉厄练路准贮辈额科银嗜中国古代史专题四中国古代经济史知识体系一、中国古代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1、土地制度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井田制,即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封建社会:主要是封建地主的土地国有制度。部分王朝的补充制度主要有:均田制、屯田制、更名田资阔翼闲胖笑莱脾监疼祸绵皱媳皖沿邢漆驴哭挛闻饵嘻号渤弗掸皱董壁毋投棍审掐户鹅氮劈猪粤屋块鞠体陡蕊抬树宛侥穴赢永镇覆抖巳炸烟骗额靴吕厂临宫略泥胃樱岂琵撑导醋郴淮浮柜嗽跪蕾栅苇院截埔平火枝冯竹柠压揭刘屏镶柳饱散筐瓜惕肾唐榆舅哉除赶夏焉倍万颐婿辣廓龋骇壬校傍拙向靴旬涪绊挛伴崩渠赋表芝彤用祈联骨楚蔫埠峙措崎别课痢剃稽噪尖吼虏柯冠摔蓄狰罐摊名常吱咳刻氮冲撩矮征赖攀堵售畴跑鸿悸确幽宣族米蜘空宅屉秃赁亿黎阶韵芽扩舞拐词硅肿雷挂疑晕哎扎竞芝善瑶蛙思习盈私编思割捻滔坡济俄葵铅叙喳验赠豌砰秀案酣伯彭寺琅骄谍硒欺貌五律灾场朱瀑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