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专业复习).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8372789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3.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专业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专业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专业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小康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色彩的概念 据考证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 诗经 其中有 民亦劳止 汔可小康 意思是说 人们有劳有逸 日子就能好过 后来儒家把比大同社会较低级的一种社会称之为小康 按 礼记 的描述 所谓大同社会就是 天下为公 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矜寡 孤独 废疾者皆有所养 的理想社会 而所谓小康社会则是 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 各子其子 货 力为己 人们能维持中等生活水准的社会 对历朝历代广大贫苦农民来说 大同 只是美好而无法实现的梦想 过上小康日子 才是他们现实可行的奋斗目标 由此看来 小康概念源远流长 那么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具有什么新的含义呢 何为小康 一 增长速度 万亿元 二 人口总数和净增率 亿人 年递增速度降为 三 人均 美元 四 城市化水平 年递增速度为 五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 六 公共教育经费占 的比重提高到 七 在校大学生占适龄人口的比重 八 每千人口医生数 人九 平均预期寿命 岁十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十一 居住条件 城镇人均 平米 农村人均 平米 十二 人均生活用电量 千瓦小时 十三 恩格尔系数 农民要降到 城镇要降到 十四 贫富差距 基尼系数 左右 1979年12月6日 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 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至1000美元 低于发达国家现代化标准的 中国式的现代化 称之为 小康之家 小康的国家 到了1984年3月25日 他在会见另一位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 又把这种 中国式的现代化 称之为 小康社会 他还指出 所谓小康社会 就是虽不富裕 但日子好过 后来邓小平又提出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设想 中国现代化建设大体分 三步走 这一战略部署就是 第一步从 年到 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 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 年到 世纪末 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 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 世纪中叶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基本实现现代化 中共十五大又将第三步目标进一步具体化 到 世纪的第一个十年 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年翻一番 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 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再经过十年的努力 到建党一百周年时 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 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 基本上实现现代化 建成富强 民主 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共十六大提出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到 年力争比 年翻两番 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一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 总体小康成就的微观表现 城乡居民得生活水平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2 总体小康成就的宏观表现 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1 总体小康水平 关注东莞现状 宏观 2004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161亿元 同比增长20 1 比2001年翻了一番 工业总产值超3000亿元 增长25 2 比2001年翻了1 2番 各项存款余额2500亿元 增长17 5 在国家统计局2004年中国城市综合测评中 东莞市综合实力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12位 地级市第1位 关注东莞现状 微观 常住人口158万 外来人口800多万 人均收入2万 成为 最佳中国魅力城市 和 中国最具活力城市 从东莞市统计局获悉 据该局就东莞市2000年人口普查结果与1990年普查结果比较显示 东莞市常住人口预期寿命为78 29岁 比10年前提高2 27岁 广东东莞平均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三十二辆私家汽车 这一指标目前位居全中国之首 与中等发达国家的城市不相上下 所谓低水平 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 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所谓不全面 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 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 社会保障还不健全 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所谓发展很不平衡 是指地区之间 城乡之间 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总体小康 2 低水平的 不全面的 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典型事例 例1 至20世纪末 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 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是低水平的 不全面的 发展很不平衡的A B C D 例2 根据国家统计局小康水平的分析报告 2004年西部地区实现程度为84 18 东部地区实现程度为97 86 中部地区实现程度为93 18 由此可见 我们目前达到的小康社会 A 低水平的小康社会B 不全面的小康社会C 发展很不均衡的小康社会D 总体小康社会 C C 就是到2020年 要使经济更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 科教更进步 文化更繁荣 和谐社会 社会更加和谐 要使经济更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 华西村一瞥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三大区别 2 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 而全面小康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提高外 还特别注意人们的精神生活 民主权利 生活环境改善等方面 追求的是物质 政治 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 1 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 而全面小康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宽裕 3 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即使是低水平的小康 全国也没有全面达到 而全面小康将惠及十几亿人口 工农差别 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 1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 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翻两翻 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2 基本实现工业化 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 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3 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 工农差别 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4 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 社会就业比较充分 家庭财产普遍增加 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10项具体经济指标 多项 下列对 全面小康 在经济建设方面的目标 表述正确的是 A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 国民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B 基本实现工业化 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 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C 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 工农差别 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D 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 家庭财产普遍增加 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BCD 是GDP而不是GNP 典型事例 例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 经济更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经济和社会全面 协调发展 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人民生活同步富A B C D 例4 不定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的目标是 A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 国内生产总值到201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B基本实现工业化 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 工农差别 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根本扭转D 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 人民生活更加富足 A BD 22 材料 国家海洋局发布的中国海洋环境公报显示 环渤海经济区 长江三角洲都是经济发达区域 然而在中国各海区中 渤海和东海海水的污染最严重 渤海的污染面积已达41 3 辨题 发展经济必然带来环境污染 治理污染又必须首先发展经济 1 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是互相影响 互相制约的 如果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环境保护 那么经济发展必然带来环境污染 如果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则可使经济和环境保护相互协调发展 2 经济发展能为污染治理提供物质基础 但是 我们绝不能走发达国家 先污染 后治理 的老思路 要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 统筹规划 确保国民经济持续 快速 健康地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第二框 复习课 一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二 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一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1 片面的经济发展及其后果 片面的经济增长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生态环境和人的全面发展相协调 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甚至出现 没有发展的增长 导致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单纯追求速度 GDP的增加 图自然资产损失占GDP的比重 能源耗竭损失占GDP比重 我们从GDP中 只能看出经济产出总量或经济总收入的情况 却看不出这背后的问题 指自然资源消耗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因而提出了 绿色国内生产总值 即绿色GDP 也就是从GDP中扣除 自然资本 的消耗而得到经过调整的GDP 使其反映资源 环境的损失 避免没有发展的增长 二 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1 树立科学发展观 1 片面的经济发展及其后果 2 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 协调 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A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B树立全面发展观 C协调发展 D可持续发展 2 科学发展观内涵 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 五个统筹 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 经济 政治 文化建设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 资源 环境相协调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是什么 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 协调 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1 坚持以人为本 2 全面发展 3 协调发展 4 可持续发展 1 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就是要尊重人 理解人 关心人 就是要把不断满足人的需要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 2 全面发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全面推进经济 政治 文化 生态等社会各个领域全面发展 全面进步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延伸 请你结合社会的全面发展 谈谈人的全面发展 3 协调发展 落实 五个统筹 统筹城乡发展 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及收入差距 统筹区域发展 缩小东 中 西部地区发展差距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 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 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生态保护型社会 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实质是利用好国内 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 4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决不能吃祖宗饭 断子孙路 典型考点题例 例5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必须 单纯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 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 协调 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A B C D 例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第八条规定 国家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 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 新工艺 发展节水型工膝业 农业和服务业 建立节水型社会 据此回答 我国水法的上述规定体现了我国 A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B 坚持全面的发展观C 坚持协调的发展观D 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B D 例7 在中国经济系统和循环体系构建的过程中 一方面要加强绿色经济系统 绿色循环体系和循环经济基本理论的研究 另一方面要注重我国各地区的绿色制度政策创新体系 绿色科技支撑体系 法律保障体系 绿色经济激励体系 绿色监督管理体系 绿色评价预测体系和人才技术绿色培训体系的建立 调整经济结构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实现绿色经济持续发展 注 循环经济是一种 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发展 的经济发展模式 1 简要说明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的经济学意义 2 有人认为 衡量经济建设成就的唯一指标是GDP的增长 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例7 答案 1 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实现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有利于促进科技进步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 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2 此观点是不科学的 因为单纯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 GDP的增加 甚至把GDP作为衡量建设成就和成绩大小的唯一指标 往往会带来一系列让会问题 甚至出现 没有发展的增长 导致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二 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 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的发展 2 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 优化结构 全面提高农业 工业 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 2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走出了一条科技含量高 经济效益好 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少 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3 统筹城乡发展 农业 农村和农民问题 始终是一个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 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建设现代农业 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4 统筹区域发展 缩小东西差距 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形成东中西互动 优势互补 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二 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1 科学发展观的主旨 发展 而国家的发展首先是经济发展 所以 在实施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 应当坚定不移地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为什么 2 具体措施 怎么办 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速度 结构 质量 效益的统一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全面提高农业 工业 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统筹城乡 区域发展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内容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关系 最终目标 统筹城乡发展 关键在于坚决贯彻落实好 三农政策 统筹区域发展 推进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 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 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 所谓工业化 就是用大规模的 机械化和专业化的工业生产方式改造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特别是农业部门 使非农产业人口逐步占总人口的大多数的过程 这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 目前 我国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小生产还广泛存在 农业人口仍占总人口的 以上 还没有实现工业化 信息化是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 以电子计算机 通信技术和互联网为基础的 信息生产 传输和利用在全社会越来越便捷 影响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过程 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一个新趋势 是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种新手段 90年代以来 信息产业迅速发展 以美国为例 1999年信息产业给美国增加了5070亿美元的产值 目前 信息产业已占美国GDP的10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0 专家预测 未来10年 美国信息产业的产值将增加一倍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 上述材料表明 A 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起重要作用B 高机关报技术产品有着潜在的巨大市场需求C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增加就业D 凡是高新技术产品就必然有广阔的市场需求 2000全国 AB 依靠科技 使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在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的条件下 主要依靠增加资金 人力 物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来提高产量或产值的那种经济增长 低技术 高投入 高消耗 高污染 低效益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在经济建设中 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实行现代化和科学化的经营管理 降低成本 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取得的经济增长 本课到此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