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回中2014-2015学年上期期中考试初二年级考试题(文字解析版).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367283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州回中2014-2015学年上期期中考试初二年级考试题(文字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郑州回中2014-2015学年上期期中考试初二年级考试题(文字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郑州回中2014-2015学年上期期中考试初二年级考试题(文字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郑州回中2014-2015学年上期期中考试初二年级考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 如图1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_产生的。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_越大。若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发生改变。【答案】振动;响度;音调【解析】(1)用小力拨时塑料尺振动幅度小,响度小;用大力拨时塑料尺振动幅度大,响度大(2)保持塑料尺的振动幅度不变,塑料尺伸出长,振动慢,音调低;塑料尺伸出短,振动快,音调高 2. 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同向行驶在中州大道上,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以大道两旁的树木、房屋为参照物,甲乙两车都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答案】静止;运动【解析】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同向行驶在中州大道上,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和乙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甲车是静止;以大道两旁的树木、房屋为参照物,甲乙两的位置发生变化,甲车和乙车车都是运动的3. 小李同学在百米赛跑时,在前8s内加速跑完了36m,接着保持8m/s的速度跑完全程,则他百米赛跑的成绩是_s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为_m/s【答案】16;6.25【解析】小李跑完(10036)m=64m所用的时间:t1=8s,则他跑完全程所用时间为:t=t1+t2=8s+8s=16s;他全程的平均速度:v=6.25m/s4. 夏天,奶奶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不一会儿鸡蛋上便布满了许多细小水珠,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都自动消失了请你帮奶奶解释一下,这一过程先后发生的两种物态变化依次是液化和汽化【答案】液化;汽化【解析】要正确判断物态变化过程,首先要弄清水是以怎样的物态形式出现,结合液化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和汽化是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可得出正确选项刚从冰箱里取出的鸡蛋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鸡蛋会液化为水珠,发生液化现象,然后小水珠又慢慢蒸发成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所以物态变化过程是先液化后汽化5. 如图所示,把少量碘放入锥形瓶中,瓶口加盖玻璃片。微微加热,瓶中充满紫色的碘蒸气,此过程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停止加热,碘蒸气凝华,看到的现象是。【答案】升华紫色碘蒸气消失,瓶内出现固态碘【解析】当加热碘粉时,碘会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形成紫色的碘蒸气,这属于升华现象,需要吸热;同时又发现棉线上好像下了紫色的霜,这些霜是由碘蒸汽直接变成的固体,是凝华过程6. 一个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米处,则镜中的像与他相距_m,若他向平面镜靠近1m,此时像的大小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6;不变【解析】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人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3m,所以这个同学和他的像之间的距离是6m人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和人的大小有关,跟人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所以人靠近平面镜1m时,他的像的大小不变7.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小红将一张沿ON折转的白色硬纸板ABCD_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可在ABCD平面内看到反射光线实验中使用可折转的硬纸板,除了能呈现光路外,另一个作用是_【答案】垂直;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解析】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这样可以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硬纸板上呈现;实验中使用可折转的硬纸板,除了能呈现光路外,通过向后折硬纸板,观察现象来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8. 2014年5月24日,中俄在东海举行联合军演。为了刺探我国军情,日本军机与我国军机超近距离对峙,当时两军机之间保持的距离仅约30m。日本的这种挑衅行为引起我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以下列哪个目标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对峙时我军飞行员是静止的( )A日本军机 B海面上的军舰 C海面 D海岸【解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选取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状态可能不同,如果被研究物体和参照物之间位置没有发生改变,被研究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以日军军机为参照物,我军飞行员与日军军机之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我军飞行员是静止的,A选项符合题意,选填A;以海面上的军舰、海面、海岸为参照物,我军飞行员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都在发生变化,B、C、D选项不符合题意9. 右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 )A.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 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D. 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解析】乙物体在620s内的图象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以乙车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由图象看出甲车在5s末的路程10m,乙车在5s末的路程15m,所以在5s末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故B正确.由图象看出两车在10s末相遇,此时乙处于静止状态,甲还在匀速运动,故C错误.由图象看出两车在05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两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故D错误。10. 下列事例中,没有利用超声波的是( )A蝙蝠利用声波导航 B用声呐探测海深C用B超做体检 D用听诊器检查身体【解析】A、B、C都应用了超声波,而D中的用听诊器检查身体是利用听诊器能减少声音的分散而工作的,并没有用到超声波,故D是正确的。11、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B环保部门在一些主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是为了减弱噪声C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要通过无线电交谈,A对;噪声监测装置只能显示噪声的强弱,不能减弱噪声,B错;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墙、植树种草等都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是正确的;“声纹锁”是根据音色来辨别主人的,D对。综上所述,只有B符合题意。12.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 )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D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解析】(1)液体的凝固点跟液体的种类、气压、杂质有关种类不同凝固点不同;气压增大,凝固点降低;有杂质掺入凝固点降低(2)液体的沸点跟液体的种类、气压、杂质有关种类不同沸点不同;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有杂质掺入沸点升高防冻液中掺入了很多的其他的杂质,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故选D13.下列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的是( ) A、树叶上的白雪融化 B、冰冻的衣服变干 C、阳光下露珠变小 D、树枝上形成雾凇【解析】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树叶上的白雪融化是需要吸热的,故A不符合题意;冰冻的衣服变干属于升华现象,是需要吸热的,故B不符合题意;阳光下的露珠变小属于汽化,是需要吸热的,故C不符合题意;雾凇是固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是放热的;故选:D14. 下列诗词中能反映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池水映明月 B潭清疑水浅 C彩虹舞山涧 D起舞弄清影【解析】A中的池水映明月属于光的反射;B中的潭清疑水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C中的彩虹舞山涧属于光的色散,因为词中有“彩虹”二字,它的形成属于光的色散; D中的起舞弄清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15.甲声音波形如图4所示,把音调比甲高的乙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乙声音的波形是图5中的哪一幅( )【解析】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从图中可看出在相同的时间内,B图中振动的次数最多,频率最高,音调最高,C图的振动频率与图4一样,AD两图的振动频率比图4低,故B图是乙声音的波形。选项B合题意。16. 生活中常见到各种光现象,其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透过树丛的光 B、海市蜃楼 C、手影 D、水中倒影【解析】A属于光沿直线传播;B属于光的折射;C属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影子;D属于光的反射,符合题意,故选D。17. 去年暑假,小梦陪着爷爷到湖里去叉鱼。小梦将钢叉向看到鱼的方向投掷,总是叉不到鱼。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的是( )【解析】由于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时,要发生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光线偏离法线,因此人看到水中的“鱼”实际上是鱼通过折射后所成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变浅,因此D选项正确.三:作图题(每题4分,共8分)18.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玻璃砖AB面垂直射入,折射后从玻璃砖AC面射出, 请画出这束光在AC面发生折射的光路图。【解析】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光的传播方向要发生改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远离法线。答案如图所示:19.如图所示,a、b是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答题卡的图中根据反射光线a、b画出点光源S的位置【解析】第一种作法:先将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在通过平面镜作出S的对称点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并联接S与两个反射点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第二种作法:分别过反射点垂直镜面作出法线,画出两条入射光线,两条入射光线的交点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四:实验探究题(10分+14分+12分)20. 在下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AB段的路程SAB=_cm,如果测得时问tAB=1 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cm/s。(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似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理由是:_。【答案】(1) 40 25(2) 小(3)不正确 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解析】试题分析:(1)小车运动距离,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2)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v=s/t知,平均速度会偏小;(3)不正确,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21.下面是小滨同学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的过程:(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滨应按照(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滨的操作如图所示,请指出小滨的错误之处:;时间/min891011121314温度/96979898959898(3)下表是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滨由于粗心大意记错了一个实验数据,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你这样判断的理论依据是;(4)改正数据后,小滨根据实验数据判定该地水的沸点为,可能的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5)小滨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未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合理即可)【答案】(1)自下而上;(2)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没有与刻度面垂直;(3)95;水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4)98;小于;(5)烧杯底和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可继续吸热【解析】(1)组装器材时,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这样能保证酒精灯用外焰加热,以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2)读温度计的示数时,视线要与刻度面垂直,仰视读数会使结果偏大,俯视读数结果偏小;(3)第12min记录的95是错误的,因为水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4)水沸腾时保持98不变,所以其沸点为98,低于100的原因可能是当地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5)停止加热,水不会立即停止沸腾,因为石棉网和烧杯底部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可继续吸热。22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各一,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器材是_,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_(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后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像(4)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乙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是_【答案】(1)刻度尺;位置;(2)前;等效替代法;(3)虚;(4)蜡烛B与蜡烛A的像不能重合【解析】(1)刻度尺可以测量物体的距离,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即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确定像的位置;(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后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4)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蜡烛成的像不与蜡烛重合,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五:综合应用题(11分)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解析】平均速度由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可得;火车过桥的时候行驶的路程相当于火车长加上桥的长度,本题注意单位换算。解:(1) 总共行驶时间是16.5 - 7.5 = 9小时,平均速度900km/9h = 100km/h (2) 144km/h 25s = 40m/s 25s = 1000m,火车长度1000 - 400 = 600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