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360946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4.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在教学资源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应用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享受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的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是符合现代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也是符合我国现阶段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战略措施。中央电大开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顺应了这种时代潮流。试点项目改革教学模式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学习提供多种媒体课程资源和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提供多种学习支持服务。由此可见为学生提供丰富、优秀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是满足学生自主化、个性化的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条件。 远程教育开展以来,教学资源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点,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也被许多学校提上议事日程。遗憾的是,这方面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一、教学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1.学校重硬件轻软件。目前电大系统开展的“试点项目”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要求各级试点学校必须具备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硬件设备,故而,多数学校都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先进的校园网及计算机网络教室等基础设施。作为现代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人们对知识的获取以远远不能仅局限于书本知识和课堂上的内容,浩如烟海的高度发达的互联网上的信息将逐步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源泉。学校建设必要的计算机校园网等基础设施是必要的,也是基本的,从而才能适应“试点项目”的开展。但让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学校建成了高速校园网后,一切都满足了,忽视对应用软件的建设,特别是高质量的、适合学生自主个性化学习的多种媒体资源建设。导致“有路无车,有车无货,货无精品”的尴尬局面。 2.高质量资源缺乏。一些学校为了适应开放教育试点的需要,在资源建设上也作了一些探索,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和奖励措施来鼓励广大教师参与开发多媒体课件。由于是在试点期间,也是资源建设才开始大规模起步阶段,既懂相关课程教学又精通课件制作技术的教师不是比比皆是,因而很多教师有好的教学方法思想却不能通过计算机技术表达出来,有的学科教师借助于一些计算机专业人才开发出来的课件也是千篇一律的一种模式,不能准确表达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因而出现在校园网上的更多是通篇一律的文本资料,如电子教案、静态网页等,这不过是文本的另一种表现手法,黑板搬家等。 3.缺乏对人才的培养。现在各级各类学校都在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大众化教育。这必然出现教师资源的紧张和短缺,不管是新参加工作的还是中年教师缺少相关课件制作技术知识或制作经验不足,在担任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再来要求教师进行课件制作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学校必需加强对教师相关技能的培养,特别是学科知识与计算机技术有机整合的培训。未来的教师不再仅仅是充当书本知识的搬运工,而是将众多知识进行归类、整理,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引导者。 4.缺乏整体规划。现在一部分学校建成校园网后,也对学校的相关教学资源进行了一些整理,组织部分教师开发一些学科资源。但很多学校都各自为政,从每一门课程到教学支持平台都全部重新开发,存在着别人有的资源我也要有,别人没有的我也要有的思想,这造成资源建设重复严重,再则缺乏科学的管理规划,造成规范性不够,或者是种类庞而不精,或者是各门学科混杂,或是资源入库后不进行相应的维护,致使资源内容跟不上形势的变化特别是课程改革的变化。无效资源增多,成为名副其实的“垃圾库”。共享与使用率不高,同类资源重复建设造成了高投入、低效益,人才和硬件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教学资源建设的建议 1.硬件建设注重适用 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校园网等硬件设备是进行开放试点学校必须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一个以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现代计算机校园文化及办公自动化为核心,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能覆盖全校主要楼宇的校园主干网络,将学校的各种PC机、工作站、终端设备和局域网连接起来,并与有关广域网相连,在网上宣传自己和获取互联网上的教育资源。形成结构合理、内外沟通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能满足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需要的软硬件环境,开发各类信息库和应用系统,为学校各类人员提供充分的网络信息服务。在硬件建设上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校园网硬件建设应以实用性和先进性、开放性和标准化、可靠性和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扩充性,易管理性为基本原则。不能为了节省资金,采用即将过时或淘汰的产品,只求数量不求投资的最大效益,也不能一味追求高档与先进,投巨资购买根本把产品性能发挥不到一半的设备,建设一套高效实用的校园网基础设备动则几十万上百万。在这一点上应考虑投资的效益和回报。 2.加强资源建设的规划 教学资源包含的内容非常多,文本材料,电子教案,网络课程,电子素材库,电子图书馆,虚拟实验室及其它教学支持系统等。这就要求首先是将众多信息进行合理规划,根据类型分门别类进行建设整理。坚持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分步骤地进行建设。规范其操作流程,遵从相关技术规范,要从有“车”到有“货”,更重要的是“车”上要有“好货”。要从根本上解决“优化教学”问题。 3.作好教学资源课程设计 建设一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应研究不同课程、专业性质及特点,教学对象的类型及特征,体现其交互性,能给学生学习提供支持服务,既有普遍的学习讲授,又有个性化的归纳总结。要有助于解决教学上的重点、难点、关键内容或文字教材难以解决的问题,开放的、互动的、共同的会话是今后课程设计的关键,从传统教导性转向对话性。 4.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促进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质量的高低是与参加建设的各类人员、学科教师、教育技术人员等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操作技能等息息相关。故而要加强培训和提高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素质,分层次,分批次对学科教师进行教学媒体数字化处理的应用培训,对多种媒体素材和课件开发技术及课件制作软件的应用进行系统培训,通过各种培训全面提高学科教师在备课与教学过程中对各种资源的检索、编辑、处理能力。提高教师在掌握和使用课件制作软件的创作开发能力。 5. 建设以省校为区域性的资源中心,地市电大共建共享 教学资源建设是学校之间实现资源共享的主要途径,也是学校适应信息化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计算机网络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地市电大在办学层次及专业上与省级电大基本一致,同时省级电大教师也是相关学科的责任教师,对所开办各专业在多种媒体资源建设上应以省校为中心,地市电大教师与省校教师在相关学科上应共同协作来共同开发本课程的教学资源,没有必要每个学校都去开发自己的教学支持服务系统而在相同学科课程上花费数倍的人力和财力。为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省级电大可按专业、学科统一规划,向各个分校分配指标或由各个学校根据自身特色申请某一学科的资源建设,也可两级电大的相同学科教师联合共同建设,完成后由省级电大统一存储、统一管理和维护,形成区域性的资源中心,从而使各学校间能够互访资源,达到资源的高度共享。 三、教学资源应用的问题及措施 相对于资源建设而言,资源应用的问题更加突出。因为,从现代远程教育起步到现在,教学资源毕竟已有一定的基础,然而在应用上却始终不如人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不如广播电视教育阶段的媒体应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是对资源的更大浪费。 造成教学资源应用方面问题的原因很多,解决这个问题也需要多管齐下。 一是学生对多媒体资源使用认识不够,很多学生虽参加了开放教育学习,但有一部分人不习惯开放教育学习模式,仍然习惯坐在教室里听老师的全面讲授,对每门课程发放的CAI课件及网上资源等当作附属品,基本不使用或很少使用。 二是学生自身学习条件不够,由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基于互联网的学习形式,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具备一台能上网的计算机,虽然现在计算机价格已经很低,但也还不能像电视机一样普及,或是有了计算机而上网条件不够好等,很多学校为不具备自身学习条件的学生提供了多媒体机房等学习场所,但学生因工作原因或家庭离学校太远,除了面授辅导课到学校听课外,很少能抽出空余时间到学校机房学习,因而学校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建立的多媒体资源的使用率并不高。三是提供的多媒体资源仍也文本材料、视频资源占多数,具有交互性的课件资源少,对学生不具吸引力,缺乏学习乐趣。针对以上现象,加强资源的利用首先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对多媒体资源使用的指导,这就要求辅导教师和课程管理员能首先全面了解和掌握所教课程的学习资源,要让每一个学生在一进入学校学习就知道所学课程有哪些资源,在哪里有资源及有什么类型的资源,对不同种类,不同形式的资源如何有侧重点、选择性的使用,如何将资源使用与自己的学习相结合效果最佳,节约学习时间,能用最少的时间学习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全面掌握。其次是对学生使用资源情况有监管措施,从制度及考核上强化学生使用资源。 科技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变化,谋求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学会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是现代社会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电大系统实施的“试点”项目正是为人们构建终身学习体制作出探索,丰富充足的视频资源、网络课件等多种媒体资源是其构建这种学习体制的重要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