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人口与环境测试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60428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人口与环境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二地理人口与环境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二地理人口与环境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口与环境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不得分,选对一题得2分)据下图回答13题。1下列国家或地区不属于已经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国家或( ) 地区的是A韩国 B新加坡 C香港D印度2图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原始型”的国家是( )A_B C D3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类似于_( )AB C D据下图回答45题。4图中a所示国家可能是( )A印度 B新加坡 C美国 D德国5图中表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A B C D6下列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增多通过对资源的需求量加大,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B人口自然增长取决于人口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变动C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实现的D农业的出现和发展时期,由于人口数量不是很多,人口对环境没有破坏7关于生育率和出生率两个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育率是决定出生率大小的基础B出生率水平高,生育率水平也一定高C生育率表现的是新出生人口与育龄妇女的关系D出生率表现的是新出生人口与全体人口的关系8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很多。人类社会发展到了今天的21世纪,人口身体素质的高低,越来越取决于( )自然环境 社会制度 经济形式 文化传统 环境污染 科技知识 伦理道德 A B C D9近年来,因爱滋病的传播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非洲有个别国家的平均年龄下降到37岁, 这主要反映了( )A自然灾害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 B科技知识和伦理道德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C地理位置和文化传统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 D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10属于原生环境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影响的是( )烟草燃烧时产生的烟雾中有多种致病变物质环境中碘异常,当地人易得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某些地区环境中自然放射线较高,易造成胎儿畸形高温多雨季节往往有疟疾的流行A B C D11为了缓和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下列人口增长模式中的( )12下列关于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再生产类型中,“原始型”人口增长速度最快B总的来说,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过渡型”C美国人口世代更替缓慢,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自然增长率为负值D非洲国家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很低13下列关于人口素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口身体素质是指人口群体平均的身体健康状况B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从整体上影响着人们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C人口的身体素质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的关系可表示为 _ D人口科学文化素质越高,对资源的需求量和依赖程度越低下图为甲、乙两国人口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4-15题。14下列关于甲、乙两国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世纪中期,甲国人口急剧减少B20世纪初期,乙人人口增长最快C欧洲发达国家的人口变动趋势与甲国相似D目前老年人口的比率乙国高于甲国15关于当前两国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人口增长过快,人均资源占有量明显减少B乙国人口增长过快,原因是国家经济迅速发展C乙国人口增长缓慢,城市化进程明显减缓D甲国人口出现负增长,本国青壮年劳动力不足16下列关于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的为了寻求新土地B农业为主体的历史时期,人口迁移往往是毫无目的的“流浪”C人口迁移的高涨时期是进入工业社会以后D自然因素始终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17下列关于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八达岭长城,这种现象属于人口迁移B20世纪末因战争而引起大规模人口迁移的国家如非洲的卢旺达、刚果地区C人口迁移对迁出地有益无害 D人口迁移对迁入地有益无害18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空间环境的大小B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即为我国的合理容量C要使我国走上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轨道,必须执行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两项基本国策D在估计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时,主要依据的资源是土地资源19下列关于我国人口迁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北方人口开始于“安史之乱”B我国1954-1984年人口迁移主要是受国家政策和户籍管理制度的影响C引起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最直接的原因是生存的自然环境恶化D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迁移主要为自发流动,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务工和经商下图是不同城市间人口流动趋势示意图,读图回答2023题。20符合图中所示人口流动趋势的国家和地区是( )A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B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C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D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21引发图中所示的城市人口流动,最主要的因素是( )A政治因素 B环境因素 C经济因素 D文化因素22目前发达国家人口从大城市迁向小城镇,主要原因是( )A环境因素 B生活水平 C交通条件 D就业条件23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促使相应的改革措施是( )A城乡教育体制改B城乡户籍制度改革C乡村环境卫生改革D土地利用制度改革24以下现象呈负相关的是( )A人口出生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B交通和通讯的发展与人口迁移规模、范围C人口增长与环境污染 D妇女受教育水平与生育的子女数25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增加了人口迁移的内容,主要是为了反映当前的( )A人口出生率的状况 B人口数量状况 C人口流向状况 D人口流量状况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三、综合题26读山西、内蒙古两省区局部图,完成下列要求:(14分)(1)按人口迁移方向划分_ _ _ _。(2)按人口迁移地理范围划分,图中四条线段表示了_人口迁移。(3)图中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是_地区的人口和_在_上的不平衡,地区的_环境有很大的差别。(4)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从迁出地来看,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_、_、_和_等的联系,有利于_的发展。27(10分)读中国的人口增长图,回答以下问题:(1)据环境保护专家曲格平的著作,中国的最适宜人口数量大约为7亿左右,从图中分析,这个时期大约是在20世纪_年代。(2)由于人口政策的失误,片面强调人是生产者,造成了我国人口增长过快。我国于年人口达到10亿,2000年11月1日人口已达_亿。(3)尽管采取了较为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我国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仍在1%左右,每年出生人口达_万左右。要实现2010年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4亿以内,还有很长道路要走。(4)中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在1960年前后,曾有大幅度波动。这与当时环境因素有什么相关性?28材料一:我国部分省区老年人口比重图和人口分布密度统计图(见右上图)回答(1)(2)题:(26分)我国部分省区老年人口比重图和人口分布密度统计图(1)习惯上,当一个地区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时,说明该地区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从图中可看出,_、_、_、_四省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试分析这些地区老龄化产生的原因。(8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90年2000年期间我国东部与中西部人口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8分)材料二:20世纪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与GDP占世界比重的变化表区域人口占世界百分比GDP占世界百分比1900年2000年1900年2000年亚洲57.460.532.637.4欧洲24.61242.425.5非洲8.1133.43北美55.516.624.6拉丁美洲4.58.548.1大洋洲0.40.511.4(3)由上述表格中信息可知,20世纪人口贫困化越来越严重的大洲是_,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该大洲人口贫困化越来越严重的原因。(10分)参 考 答 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DDBADABDB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BDCDCBCCD题号2122232425答案CABDC二、综合题(共50分)26(每空1分,共14分)(1)城市到城市 农村到农村 农村到城市 城市到农村 (2)国内 (3)不同 生活资料 数量 生存 (4)经济 科技 思想 文化 社会经济27(每空2分,共10分)(1)60 (2)81, 12.95, (3)1 300(4)1960年前后中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大幅度波动,与当时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有关。28(1)沪、苏、津、粤(4分)原因:计划生育,使人口的自然增长缓慢,年轻人比重下降(2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医疗条件好,生活质量改善,平均寿命延长(2分)(2)变化趋势: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在加剧(2分)原因是:东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高,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仍然很多(3分);由于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经济活力强,吸引了大量外来流动人口进行劳工和经商,造成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增加(3分)。(3)非洲(2分)历史原因:长期的殖民统治,导致绝大部分国家经济结构的单一化,工业、农业生产落后(2分);社会原因:旧的社会制度束缚经济的发展,社会政治不稳定,战争频繁,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2分);人口增长过快阻碍了经济的发展(2分);自然原因:自然灾害频繁,人们对自然灾害的防治能力很低,导致农业生产不稳定。(2分)(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