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不可而为之》教学设计(万里张亚容).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59303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其不可而为之》教学设计(万里张亚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知其不可而为之》教学设计(万里张亚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知其不可而为之》教学设计(万里张亚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教学设计宁波万里国际学校 张亚容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掌握文中的文言现象。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能力。3、德育目标:理解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树立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教学重点:领会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内涵,深刻理解孔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教学难点:准确理解“隐”这种处世方式。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针对性,层次性的问题。讨论交流法,探讨“隐”与“仕”两种处世方式异同,领会“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课程类型:公开课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整体感知:1、预习呈现:结合导学案一,根据检查学生完成情况纠错。2、重点字词:见导学案一二、深入探究文本(一)导入与解题:1、导入:我们听过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 达成自己的目标需要永不言弃的奋斗精神。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周游列国,颠沛流离,转辗卫、陈、鲁、宋、蔡、齐、楚等诸侯国推行自己的仁政、礼治思想,多次险遭不测,深陷囫囵,其间因兵、因饿等备受磨砺,在多次碰壁的情况下,仍“知其不可而为之”,他就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之首的孔子。2、课文哪一则提到课题? 【14、38】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3、“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含义? 知道政治理想不可能实现却还要去做。 过渡语:在历史上,对孔子以及“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做法,也有一些人有他们自己的态度和看法。其中有些人是那个时代出类拔萃的知识精英,他们忧国忧民,担忧这个时代,对社会有深刻的理解,因知道无法改变社会而选择知其不可而不为,他们的处世方式与孔子有所不同。(二)小组讨论一:对话分析。理解隐者和儒者思想主张的异同。【186】【187】 讨论流程: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则故事,结合导学案二问题5、6、7、8、9、10展开交流。 请学生代表发言展示,结合讨论预想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总结陈述。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1、子路问津。一 问长沮,被嘲弄;二问桀溺,遭拉拢;三告老师,谁与共。2、人物形象分析长沮、桀溺、孔子。(结合导学案二5、6)长沮与桀溺性格上有什么异同,你文中哪里可以看出?讨论预想:长沮、桀溺都是匿迹山林的隐士,性格傲慢、冷漠,有点不近人情;对孔子有较深的成见甚至敌意。长沮言辞尖刻,对孔子冷嘲热讽;桀溺较为自负武断更为悲观厌世。桀溺对社会形势的见解十分精辟独到,请试着分析桀溺的处世态度是怎样的?讨论预想: A、“滔滔者”句,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一点上不能自欺欺人。B、“从辟世之士”句,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保存实力以待治世,这在乱世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然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孔子为何“怃然”?从孔子的神情与言辞中反映了他怎样的精神世界?讨论预想:不为世人理解,内心悲凉;他以天下为己任,积极入世,毫不动摇的决心。3、荷蓧丈人。 子路问丈人;丈人以礼接待;子路明志。4、人物形象分析丈人、子路、孔子。(结合导学案二 8、9) 丈人他为何要留下子路,其用意是什么?讨论预想:以礼相待,试图以宁静、安闲、团聚的田园生活,向子路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即清静无为,隐居避安。 子路是如何评价荷蓧丈人的?子路的话能代表孔子的思想吗?请你归纳其要点? 讨论预想:子路所说的话当然是孔子的思想。归结起来有如下凡个要点:A、官还是应该做的;B、不能因为自己要洁身自好便破坏君臣之间的伦常关系;C、君子做官不外乎是“行义以达其道”,努力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罢了;D、至于政治理想很难实现,这是我们早就知道的了,也算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吧。因而子路所说的是大义。5、教师小结:从【186】对话可知,隐者桀溺和孔子一样关注社会,只是他们采取了一种“不合作”的方式进行抵抗,选择了洁身自好、修身养性、清高拒染。【187】丈人知礼,孔子和子路亦知礼,二者区别在于前者是“小礼”,后者是“大礼”。子路对丈人只顾小礼而失大义,对其废弃君臣大义,独善其身的行为表示反对。这段话义正言辞地把儒家与隐士的立场区分开来。在【186】中,孔子以天下为己任,积极入世,毫不动摇的决心。【187】中,子路作为孔子的发言人,道出了儒家的核心思想:以救民救世的社会责任感自觉地要求自己,积极入世!结合文段【1421】展开理解:孔子为什么要“沐浴而朝”?为什么两次反复地提到“不敢不告”?正是这种社会责任感使然:陈成子弑君,以下犯上,孔子抱着对周礼的虔诚之心,以大夫的政治责任要求自己,告于哀公,之三子告。即便清楚鲁国君臣不同意讨伐齐国,仍以大夫的身份要求自己,自觉地实行政治责任,这就是儒家济世哲学。(三)小组讨论二:结合上述讨论展开思考。讨论流程同上,15-20分钟。1、文中与长沮、桀溺、丈人有相同主张的人物还有哪些?他们有怎样的共同特点?明确:荷匮者善于变通,灵活处世;接舆通晓时世,狂放不羁。2、请你谈谈这些隐士们和孔子的处世哲学有何异同?你赞成谁的观点?如何评价?明确:同:忧国忧民;异:孔子济世(用世),隐士避世。讨论预想:赞成隐者的观点。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一点上不能自欺欺人。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保存实力以待治世,这在乱世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然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赞成孔子的观点。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担当、奉献和牺牲的精神。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的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才有希望。课堂生成,教师准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 “人类的天性本身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完美。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所压倒,因为这是为人类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是默默的,但她将永恒地存在,并发挥作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青年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结束语:马克思在18岁的时候写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他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为人类而献身。你们也即将年满18岁,会走进大学,走向社会,在你们为人生规划的时候,在你们为梦想奋斗的时候,你们将作何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