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两地201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349536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两地201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徽省两地201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徽省两地201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两地201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检测卷历 史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1.儒家经典大学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制定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程序下,从个人到“家”、到“天下”的一种层次扩展的关系。实质上体现了:A、王位继承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高度赞扬了我国宋朝时期的成就,“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这里的“商业革命”具体表现在A.政府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B.“草市”作用显著,“夜市”比较繁荣C.都市、庙会集会商业繁荣 D.“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3.下表是清朝康熙王朝的一份国库储备统计,从中能够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2,488,492(两白银)康熙十一年18,096,850康熙十二年21,358,006康熙二十六年28,964,499康熙三十年31,849,719康熙三十三年41,007,790A国家安定繁荣,库存盈余增加B商业贸易兴盛,贸易总额增加C国家内忧外患,军费不断增加 D对外贸易发达,关税收入增加4.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B深入地批判了封建制度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5. 某中学进行“三世纪罗马帝国模拟法庭”的课外活动。其中,场景错误的是 A场景三:原告,一罗马帝国公民;被告,一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 案由:人身伤害B场景二:原告,一罗马帝国公民;被告,一移居帝国的外邦自由民 案由:追讨欠款C场景一:原告,一奴隶;被告,一罗马帝国公民 案由:要求取得人身自由D场景四:原告,一移居帝国的外邦自由民;被告,一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案由:商业纠纷6.“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选自易中天我们的反思)材料中的“精巧的设计”是指A英国权利法案 B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C美国1787年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7.以下关于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争锋相对、势不两立 B齐心协力、相得益彰 C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D同工异曲、水乳相融8.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其原因不包括: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其斗争目标C、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D、它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9.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的对华政策经历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中国综合国力增强C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在全球争霸中美国的战略需要10. 右面为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单位:千元)表。单从这张表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当时A轻工业的上升势头明显B重工业的发展呈下降趋势C轻重工业发展比例渐趋平衡D工业分布开始向内地集中11.右图是19331936年中国轻工业年(月)平均指数增长表。它所示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有 国家基本统一 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对国民政府的支持 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A B C D12. 右图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柱状图,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基础地位的下降B人口增长速度放缓C改革开放与科技进步D借鉴西方国家经验13.男人拖着大辫子、穿着宽大的褂袍,女人裹着小脚,这是清代中国人的基本装束。然而这一陋习在晚清开始有了变化,变化的原因有 新式教育的出现 西方列强扩张的结果 政治运动的推动 政府及有识之士的推动A B C D14.戴高乐说:“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A.戴高乐看到了传统经济体制的弊端B戴高乐的言论体现了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内涵C戴高乐主张实行全面的计划经济 D戴高乐主张加强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指导15.罗斯福总统去世后,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发表评论文章说:罗斯福“以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度过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根据史实判断中共报刊评论的“安定国民生活”的措施是以下哪一项A整顿银行金融系统B缩减农村耕地面积C大举建设公共工程D推行企业信用评级16.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对俄国这样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下表最能说明的是 年 份项 目1913年1921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944666208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39.7922.1344.24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苏俄广大人民的抵制C. 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联农业的恢复和发展D. 新经济政策恢复了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17.“文艺复兴是科学家和艺术家的时代,但也是世界探险家和航海家的时代”,其正确的解读是A发生的时间大体吻合 B发生的地点大致相同C所产生的作用完全一致 D人文主义在起作用18.清明上河图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古代开封的繁荣景象。下列场景中不可能在画中出现的是A.娱乐场所瓦子表演昆曲牡丹亭 B.小贩挑着烧饼担子沿街叫卖 C.文人骑马出游 D.字画铺当街而设19.在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有两位人物影响最大,其中有一位被称“为中国引来天火的人”,此人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孙中山D毛泽东20.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传人欧洲,加快了西方迈入近代社会的步伐。“替宗教改革开路”的发明是 A指南针 B火药 C针灸疗法 D印刷术第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第21题13分,第22题11分,第23题12分,第24题13分,第25题11分。21.(13分)在中国,名字不仅是一个指代符号,还承载了父辈的愿望,甚至社会意义、政治意义。 材料一 中国古籍中出现的部分人名:刘敬先、殷孝祖(宋书),蔡兴宗(南史),裴安祖(北史),张茂宗、杨延宗(新唐书),洪兴祖、冯继业(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史),汤显祖(明史),史念祖、杨光先(清史稿)。宋史中出现的部分人名:焦守节(卷261)、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赵安仁(卷287)、钱端礼(卷385)、张忠恕(卷409)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大多认为,名字越随意,孩子越好养,阿猫、阿狗之类的小名比比皆是, 因此,“狗剩”之类的名字就大行其道。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以后,很多人起名建设、援朝、跃进、文革、卫星等。20世纪80、90年代,中国人起名讲究更动听、悦耳的声音和表达,勇、伟、娜、丽等极富男性或女性色彩的字眼被广泛采用。21世纪,中国第二批独生子女开始为人父母,他们读着金庸、琼瑶的小说长大,他们希望给孩子一个并不大众的名字,彰显个性。有的孩子随母姓,四、五个字的名字也出现了。材料四 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作者在文章中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这种现象就是避讳,表示作者不敢、不能或不愿直呼其名。避讳制度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民国成立后废除。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当时人的起名深受什么制度和思想的影响?(4分)(2) 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分析材料二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3分)(3) 结合材料三,指出中国人的起名变化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4) 材料四中的“避讳”这一社会文化现象说明了什么?(2分) 这种社会文化现象对历史研究造成了什么影响?(2分)22. (11分)民主政治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许海山主编欧洲历史材料二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在代议机构的设置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院制,有点实行一院制。百度网材料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与西方现代民主相比古代希腊民主的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方代议制民主是怎样确立的?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具体方式”又有哪些不同?试举例说明。(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是如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23. (12分)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共十七大召开前,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成为20世纪50年代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确立和坚持,而且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从无到有的问题,一些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成就,显示了中国丰厚的智力资源。 复兴之路解说词材料二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安徽和四川等一些农村开始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一年深圳、珠海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中国在变,世界也在变,20世纪80年代全球经济展开了新一轮的竞争,苏联依然陷于物质短缺的困顿,人们开始找寻改变现状的新途径。 复兴之路解说词材料三 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复兴之路解说词(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在哪些方面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前提和基础?(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和苏联为改变现状寻找的新途径及其效果。(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先后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选择上进行过哪两次成功的实践探索?24. (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中间,是占地宽广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纪念园。在林林总总的纪念雕塑间,最富有历史意味的,可能就是一列在门口列队的人群铜塑。许多到访的游人都喜欢站在铜像人群中,和昔日的“落魄白领”合影一张。如果说在过去几十年里,这种行为更多是出于一种新奇,那么,现在则似乎真有重复历史悲剧的可能了。 摘自经济参考报2008年12月30日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摘自“百度百科罗斯福新政”材料三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1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而采取以下十项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 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摘自“新华网”材料四 从奥巴马竞选时提出的施政方针看,其改革内容涵盖广泛,可能是上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来,至今最全面的经济改革。除了包括延长一些住房贷款者丧失住房抵押赎回权的期限、大幅投资公共建设、为商界提供税务优惠及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在内的总值600亿美元的挽救经济计划外,奥巴马还打算将税赋负担移转到高收入者,改变已实行20多年的管制松绑政策方向,扩大医疗保险范围,并且重新检视美国的自由贸易协议政策。依照目前情况来看,奥巴马很可能成为美国有史以来任内预算赤字最高的总统。分析师预测,2 009年美国财政赤字可能增加两倍,至1万亿美元。 摘自“新浪网”请回答:材料一中的“历史悲剧”指的是什么?这一“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冈是什么?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为了应付“历史悲剧”,并对“落魄白领”和普通家庭实施“救济”,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这些措施有何特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中美两国都采取积极措施应对金融危机说明了什么?据材料二、材料三和材料四,美国的罗斯福总统、竞选中的奥巴马以及中国的温家宝总理在应付严峻局势时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共同特点?25(11分) “文明的进程就是一部人类不断争取自由和平等的历史。”请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亚里士多德在他们之前也说过,人根本不是生来平等的,而是有些人天生是作奴隶的,有一些人天生是来统治的。亚里士多德当然是对的,可是他却因果倒置了” 卢梭社会契约论材料二:“组成国民议会之法国人代表认为,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第六条 法律是公共意识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第十一条 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第十七条 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人权宣言(1789年8月26日颁布)材料三:“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 联合国宪章序言(1945年10月) 材料四:1999年1月,美国以武力强迫科索沃冲突双方依美国的方案到法国的朗布依埃进行谈判。谈判中,南联盟表示其他条款均可接受,只有北约军队进驻科索沃这一涉及南领土主权的条款不能接受。谈判最终破裂,北约于是迫不及待地对南联盟动武。3月24日,北约以“保护人权”之名,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盟军”的空袭行动,将南联盟拖入战争的深渊。科索沃战争的规模虽属局部,但影响却十分深远。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受到了粗暴地践踏,联合国的权威大大受损,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了干涉别国内政的危险先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恣意妄为。-肖璞一兵科索沃战争告诉世界什么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出卢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你如何理解“亚里斯多德当然是对的”?(2)材料二是如何阐明“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3)在“争取人权”方面,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的欧美和中国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4)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人权问题国际化”,试结合两则材料对此作出简要评价。参考答案1. B 2. D 3. A 4. B 5.C 6.C 7.C 8. D 9. D 10. A 11. B 12. C 13.A14 C 15.C 16.C 17.D 18.A 19.A 20. D21.答(1)宗法制度,程朱理学。(4分) (2)近代中国社会长期战乱;经济落后,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近代中国卫生医疗技术落后,社会保障制度缺乏。(3分)(3)政治、经济影响社会意识。(2分)(4)国人深受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法思想的影响;国人具有尊贤敬老的传统美德。(2分) 影响:避讳给人们阅读和理解文献、辨别真相带来许多麻烦,但借助避讳知识可以考证文献真伪和历史事实。(2分)22. (11分)【答案】(1)特点:直接民主。(2分)成因:小国寡民的城邦特点;公民人数少,奴隶、外邦移民、妇女没有公民权,只有少数成年男子才有公民权。(2分)(2)确立:通过资产阶级的革命或斗争,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通过颁布宪法或法律文件的方式确立代议制的民主政治。(2分)不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法国、美国的总统共和制等。(2分)(3)恢复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多党合作制和民族区域自制等政治制度;健全法制,实行依法治国;实行基层民主选举。(3分)23. (12分)【答案】(1)政治前提: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经济(或物质)基础: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科技(或技术)基础: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取得重要成就。(3分)(2)中国: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4分) (3)经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分)外交: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2分)(4)完成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分)24. (13分)【答案】“悲剧“: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分)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1分)措施:制定“救济法”;建立“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实行“以工代赈”计划;兴办公共工程。(3分)特点:直接救济与提供就业相结合;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干预)。(2分)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加强;政府对经济的调控能力加大;政府都关注民生。(3分)特点:增加政府开支,扩大内需;关注民生(增加就业机会);重视社会保障;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宏观调控);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3分)25(11分) 【答案】(1)天赋人权;亚里士多德处于奴隶社会,当时奴隶没有人权可言。(或答“亚的观点受到时代限制)(2分)(2)内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不可剥夺的人权等。(2分)进步作用:宣言集中表达了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阐明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和民主法制基本原则,否定了封建专制特权。(1分) (3)中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2分)欧美:俄国废除农奴制、美国解放黑人奴隶、英国宪章运动,等。(2分)(4)进步性:反映了世界人民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愿望。局限性:为某些大国干涉别国内政、发动战争提供借口。(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