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上《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47830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上《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三上《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三上《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上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等词语。能力: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3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情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理解、体会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设计理念在通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突出研读重点,引导学生围绕重点句进行尝试阅读,充分发挥研读对全篇课文的穿透力。在教学中将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有机地融合起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中得到启发,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实现多维教育目标的有效整合。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预习教学过程一、单元导入,揭示课题质疑1.阅读第七组单元导语,了解单元学习主题。【设计意图:明确单元目标,核心突出,兼具整体感。】2.同学们,世界上有许多有趣的发明都是人们从大自然中、生活中受到启发而创造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矛和盾的集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学写生字“矛、盾、集”。学生观察、发现写字时要注意的地方。(矛:不要少一撇;盾:外侧有两笔,平撇加竖撇;集:共有五横,长短有变化字形才好看。)3.看到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预设:什么是矛?什么是盾?(谁知道?指生说。结合看图理解:矛是一种用于进攻的兵器。盾是一种用于防守自卫的武器。)存疑1:矛和盾为什么要集合在一起?(怎么想到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的?)存疑2:矛和盾是怎样集合在一起的?存疑3:矛和盾集合的结果(作用)怎样?【设计意图:从课题处质疑,一是激发学生阅读期待,引领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孩子的就课题质疑的能力提高,就能快速了解题目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内容,遇到围绕一个主题来写话或写日记的情况,就知道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过渡:会提问题的人,是最会读书的人,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读课文吧。二、读准读通,感知主要内容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出示词语,开火车读。男生、女生比赛读。3.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指名学生说一说。如果学生有困难,课件出示填空练习,降低概括难度。课文主要讲了发明家将()的()和()的()合二为一,发明了()。 坦克在战场上()。说明了()的道理。【设计意图:课文浅显易懂,因此,放手让学生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既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又培养了自学能力。】三、潜心会文,感悟发明心路(解决疑问1、2)1.默读思考:矛和盾为什么要集合在一起?(发明家怎么想到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的?) 师:谁来读读自己划的句子?(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同学们,有些句子读着读着可以读出一幅画面来。请同学们自由地反复读读这句话,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师:是呀,多么快的矛啊!对方的矛刺向发明家的上方,发明家马上用盾(学生:抵挡),刺向他的下方,他马上用盾(学生:抵挡),刺向左方(学生:马上用盾抵挡),刺向右方(学生:马上用盾抵挡),这就是(学生:左抵右挡)。尽管发明家左抵右挡,还是(学生:难以招架)。让我们来演演那紧张危急的时刻吧!请拿出你的手当作盾,老师的矛要进攻了,准备好了吗?我的矛刺向你的上方、下方、左方、右方(学生做动作,说体会)师:尽管我们左抵右挡,但抵挡得住吗?这真是(学生:难以招架),抵挡不住,抵挡不及,这就是(学生:难以招架)!师: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越刺越快,越刺越快,多令人紧张啊!读师: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越刺越有力,越刺越有力,多么危急啊!读【设计意图:通过抓重点词,体会发明家正处于紧张危急的情境之中。用联系上下文、动作表演等方式理解词语,然后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用朗读展现出矛强大的攻击力,感受到“盾太小啦!”】2.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在想些什么,矛和盾是怎样集合在一起的?请同学们再默读2-4自然段,并画出相关句子。阅读提示: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在紧张危急的关头,他想。可是,对了,发明家灵机一动,。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3.交流。根据回答相机出示句子: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 “矛”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让我们先来研究研究发明家的第一个想法。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读这个想法,边读边想想:你认为发明家的这个想法好不好,为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盾 自卫)这样就完美了吗?有没有不足的地方?(学生交流第二个想法)是呀,自卫,是为了 (学生:更好地进攻呀)这可怎么办呢?发明家又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第三个想法)(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矛 进攻)发明家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设计意图:“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展示的舞台,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用他们的体验和感悟来代替教师乏味的说教。】4.课件出示坦克图:让我们来看看坦克图,哪里是坦克的“矛”,它的作用是?(学生:进攻)哪里是坦克的 “盾”,它的作用是?(学生:自卫)发明家经过思考,又加上轮子,安上履带,使坦克可以自由地进攻、自卫。【设计意图:了解发明过程,领悟思维方法是本课的重点。在阅读中,读懂发明家遇到了什么问题,怎么想,在层层深入思考中发明坦克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结合语言学习,提高品悟积累的能力。在教学中运用换词、动作表演,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词语,促进对文本的理解。】四、品词析句,领略集合之威(解决疑问3)1.坦克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板书:合二为一),这里的“合二为一”就是课题中的 (生:集合)。集合优点的结果怎样?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并画出来! (根据回答出示句子: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2.你从哪儿感受到了坦克的“大显神威”呢?请自由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根据回答,出示句子: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你从哪儿感受到了坦克的“大显神威”?“庞然大物”这个词让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读出这个词的庞大气势吗?“哇哇直叫”中的“直”是什么意思?他们在不停地叫什么呢?“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又让你们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读出德国兵害怕,惊慌失措的样子吗?指导朗读。小结学法:通过抓关键词语“庞然大物、哇哇直叫、乱成一团”等来感受到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补充资料:1916年9月15日早晨,在法国的索马河畔(pn),大雾弥漫,英国军队将一种钢铁“怪物”投入战场,只见它大摇大摆向德军铁丝网和战壕(ho)密布的阵地冲去,德军慌忙集中大量的机枪向它射击,可是枪弹都从钢铁装甲上纷纷滑落,德国兵吓得屁滚尿流,纷纷逃窜(cun) ,英军乘势占领了德军的阵地。这种大显神威的武器,就是首次在战场上使用的坦克。3.让我们再次体会这句话吧!学生齐读: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补充板书:矛+盾坦克)发明家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这样的集合使坦克在战场上 (学生:大显神威)(补板书:进攻+自卫大显神威)【设计意图:有人说过:“一堂好的语文课是读出来的。”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语文课要多读,“以读为主,合理想象,适当扩展”。在指导第5自然段朗读时,让学生说说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坦克的威力。同时让学生想象,“哇哇直叫” “乱成一团”会是怎样的景象?抓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感悟,感受坦克集别人的优点于一身的威力,与文本进一步交流。这样学生自然而然会把有关词语读重音,并且在朗读时感受到了发明家发明出的坦克的威力,惊叹创新的神奇威力。】五、结合实际,品味集合之道1.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是因为它集合了矛和盾的长处。课文用这样一个故事来说明了一个道理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学生齐读:“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交流后再次齐读)2.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是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而形成的。你能举例子来说说吗?(如带橡皮头的铅笔、轮椅、轮滑鞋、空调、带墨囊的钢笔等等。)物品的集合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更精彩。3.不止物体是这样,其实做人和学习方面也是这样。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愿我们大家都能成为生活中的胜利者。另外生活中还有哪些不方便的地方,我们也可以去思考,去发现我们还可以提出改进的办法。我们课后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去完成一个练习。为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做准备。【设计意图:通过对文本的朗读感悟,了解了发明过程之后。学生对于“集合”有了全新的认识,那是优点的集合、长处的合二为一。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补充说明,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课后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一些矛和盾集合的例子,通过课堂的学习和生活中的探究让学生将文本和生活结合提炼出课文蕴含的人生哲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