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建设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347122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政务建设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电子政务建设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电子政务建设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政务建设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葛建强商学院工商管理类1018班1006991826一、电子政务的概念及特点2二、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2(一)电子政务内部现状2(二)电子政务外部现状3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3(一)广大群众认识不足3(二)部门分工差,组织结构乱3(三)信息分离4(四)重视部门利益,没全局意识4(五)对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不够4 四、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对策4(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体制5(二)加强电子政务的广泛应用5(三)加强资源整合工作,消除“信息孤岛”5(四)加强电子政务队伍建设,培育专业人才6五、结论6参考文献6一:电子政务概念和特点概念:政务是核心,电子是手段。是指政府运用现代的通信和技术,然后用网络技术得以集成汇总,将政府的事物和管理方法得以呈现。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事物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是一种新的政府工作模式。互联网技术进行办公、管理和开展为社会提供各种公共服务的一种治理方式。电子政务已成为我国政府改革创新的基本方向,更是带动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根本力量。因此,电子政务的推广和应用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这为新世纪政府组织的管理变革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开始发展于美国,后来各国陆续开始建立了电子政务,我国的电子政务刚刚起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存在很多的地方需要完善。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政府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电子政务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尤其在这个信息化得时代,电子政务得建设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巨大意义的。1993年底,为了适应全球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潮流,我国政府正式启动了“三金工程”,这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输送数据和信息。在1998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政府提出了政府上网的构想,并将1999年定为“政府上网年”,从而揭开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的序幕,电子政务也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特点:虚拟化,无纸化,即时性,技术性。它是以改革政务流程为基础的人机结合的信息系统。它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运行环境。它强调部门之间的通信与协调。它以安全支撑体系为保障。电子政务处理的是与国家权力行使相关的业务,其系统的安全决定了政府机构的业务、权力能否正常开展和执行,安全是电子政务最为重要的基石。电子政务的建设依赖于政府各部门业务信息化程度。政府各部门业务信息化是电子政务的前提和基础。以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为行为主体。政府的业务活动主要是政府机关内部、政府机关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以及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互动活动。二: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电子政务目前在各个国家都开始大力重视发展。我国的电子政务再世界上排名靠后,需要大力重视和发展。电子政务给群众的生活带来便利,也给政府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内部:先从电子政务的核心和手段来说,近年来,每每遇到大事的时候,电子政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比如说近期的北京洪灾,各类新闻,时事报道。国家大事,远的奥运会,四川地震,海啸。等等这些消息通过网路快速的传播到群众的耳中。都离不开日益发展的电子政务。网络使得政府的工作快速的展开进行。也可以说多亏了网络使得信息传播迅速,从而减少了很多的不必要的灾害和麻烦。电子政务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平台。政府向公众提供服务,实现服务的公平公正和均等化,当前主要依托政府网站。政府网站已成为政府信息公开和群众互动的重要窗口。网上信息公开、网上办事、网上群众互动作为评价政府网站的三个重要指标,对促进政府网站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网站的效能在不断提升。当然,电子政务目前的现状也不是百分百完美的,电子政务的启动资金和发展资金仍然是个大大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电子政务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国家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用300、400亿资金用于政府信息化的建设。建设信息化是完全必要的,一方面提高工作效率,转变政府的职能,另一方面便民服务。但也有可能遇到资金黑洞的风险。转变政府职能跟便民服务是连在一起的。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各个行业自己的建设信息系统,这些信息系统也没有办法联在一起,对老百姓提供很好的便民的服务目前电子政务的管理不善,信息管理投入较大,在机房、人员、设备共享等方面都造成了浪费管理电子政务的专业人才少,既懂政府事务又懂IT的人才稀少。而且高级IT人才多流向企业。同时,信息技术也增强了公民和社会在信息和知识方面的占有量,从而削弱了传统政府的优势地位,对于传统的政府官僚管理体制提出了挑战。外部:关于电子政务的立法。还需要完善电子政务的立法。立法现状不足。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立法还存在立法分散、认识不统一、缺乏统一规划且偏重于信息安全立法,缺乏基本法等问题。电子政务立法仍是一盘散沙,甚至找不到一部专门的较为完善的相关法律。而已有散见于各种法律中的相关条文也很难起到约束力。总体来说,我国尚未构建起有关电子政务的完整法律体系,在很多问题上还存在立法空白。这些问题也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子政务的正常发展。电子政务的立法也不是一日之功,我认为在联系我国国情的条件下,借鉴国外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较高国家的立法经验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透明的电子政务并不具有普遍性。对于文化层次较低的民众来说。他们并不可能完全接受这种新型的政务处理方法。而且电子政务的公开力度不够。这就做不到大范围的透明度。而且这种处理政务方法限制于不是十分发达的网络技术。群众对于政府的这种方法存在质疑,电子政务的外部披上了神秘的面纱。很多地方电子政务实际上是办公自动化,原来是手写现在是电脑,但是并没有真正形成转变政府职能,包括政府业务流程的重组没有这个条件给老百姓提供便民的服务。三: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群众认识不足。电子政务的发展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所以遇到一系列的问题也就属于合情合理。本来社会有阶层,虽然知识分子占大多,但是不懂计算机的人还是比较多。知识分子的力量在壮大。由于人们意识上的错误,导致好多人认为电子政务就是计算机。电子政务仅仅在政府那里,与民众无关。而且由于立法落后,电子签名和其他证书不具有法律效力。把电子政务的范围扩大还需要立法健全。这些严重阻碍了电子政务的发展。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统一的标准,而且标准滞后,缺乏统一的建设依据和安全标准。难以统一规划。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电子政务标准化项目,正在加紧相关标准的制定。(二):部门分工差,组织结构乱。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是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各不相同。机构还很不健全,作用也很有限。国家信息办公室归国务院领导。但地方政府的信息办公室则有的地方归政府办公室领导,有的地方归科技部门领导,有的地方属于政府的职能部门,有的地方则成了事业单位。本来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工作应该由政府统一领导、分工负责。但是,现在各级政府部门普遍担负不起这个任务。职责不明。(三):信息分离网络分离。信息孤岛。信息分散。先,数据中心的互连复杂,各层面需要互联,上下级数据中心之间需要互联。其次,信息安全漏洞较多,数据中心越多,被攻击的可能性就越大。再有,信息安全保证困难,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众多分散的数据中心造成每个点都难以保证安全。与西方国家以区域性管理为主导的体系不同,我国采用的是区域管理和行业管理并存的体系,目前我国的网络建设以纵向建设为主,主要以金字系列建设为主导,带来的结果是,网络分离,条块分割。这种网络结构错综复杂,链路备份困难,管理复杂,带宽难以共享。(四):重视部门利益,没有全局意识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很多部门只注重本单位的利益,没有通盘考虑和长远眼光。主要表现在:一是缺少调查研究。有的政府部门在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中,对于本地区的资源环境和地区特点缺乏了解和掌握,导致电子政务系统脱离当地的实际和客观环境,引起资源浪费或资源不足等情况的发生。二是没有统一规划。我们以前的信息建设存在信息资源分散、共享程度低,自成体系等一系列问题,使得网络资源的整体利用率较低。在目前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技术标准的情况下,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有一哄而上的迹象。如果这种势头得不到有效的制止,可能会给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要搞好电子政务建设,关键的是要搞好整体规划,在规划的前提下,制定并完善统一的技术标准,避免打乱仗。(五):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不够电子政务是个崭新的领域,电子政务专业人才培养制度和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现有的教育培养能力远不能满足实践需要,很多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专业人才学科背景单一,存在明显的知识短板。源于现行教育体制的制约以及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四、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对策(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体制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要尽力避免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以自己部门利益为中心,没有全局观念,出现各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从上到下的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各部门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制定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整体规划和统一的标准,建立起电子政务的标准化体系。在制定标准时,不仅政府领导要出面,负责组织协调,也要让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参与进来,集思广益,这样才能使制定出来的电子政务的规划与标准更具有权威性。同时,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也不是简单地将政府业务进行上网,而是要不断适应新情况和新形势对电子政务工作的要求。(二)加强电子政务的广泛应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在政府管理改革运动蓬勃兴起的世界潮流中,通过电子政务实现传统政府管理模式的变革,不仅可以提升政府管理的有效性,满足社会公众对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要求,而且对于应对信息时代的到来,提高国家的综合竞争力,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此,对于我国来说,全面推动电子政务的广泛应用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将更加明显。提高政府科学理政的能力。科学地解决信息化建设管理中的领导理政能力问题,是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我们急需建设立起一种高效的管理体制,既能体现科学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实践精神,又能保证国家电子政务战略决策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既能推动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又能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降低行政成本。(三)加强资源整合工作,消除“信息孤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在本质上,就是政府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信息化发展水平的要求,加快政府管理的变革和流程的重组,并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达到为公众提供社会服务的目的。在我国当前的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有某种误区,认为设备愈先进愈好,以至于出现了盲目攀比等不良现象。在实际的应用中,各部门之间、上下层级之间彼此不能互联互通,资源不能共享,使得电子政务工程变为摆设工程。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完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对信息资源的重组和整合,使政府机构的运行更加符合电子政务的发展需求,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和共享程度,使之发挥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于我国在前一些年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盲目性,使得我们现在这项工作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我们加大工作力度,各部门协同作战,来消除“信息孤岛。(四)加强电子政务队伍建设,培育专业人才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各个领域对信息化专业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因此,加强电子政务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专门人才的力度必须加大,人才队伍建设是保证。目前,必要的信息技术培训是有效推行电子政务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因此,搞好电子政务从业人员的培训和信息化知识的普及,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普及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使政府工作人员适应网络时代“电子政府”的要求就显得更加重要。信息化政府是智力密集型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且不断壮大的人才队伍。公务员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实践经验是开展电子政务活动的基本因素。面对电子政务专业人才严重短缺这一现状,为进一步发展电子政务提供有效的人才保障,加强现行电子政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行之有效的选择,通过优化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的管理体制与管理机制,加快电子政务专业人才队伍素质与能力的提升。五、结论电子政务是信息时代政府管理的革命,它的兴起、发展和逐步完善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中国电子政务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公共管理的变革与创新,在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弊端也成为发展中的严重阻碍。因此,认识问题,克服弊端,并不断借鉴国外发展电子政务的先进经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是中国电子政务走向未来的必然选择。参考文献1建峰.电子政务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2张维迎.中国电子政务研究报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侯卫真,于丽娟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与治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4姬泊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建设对策探讨J.宿州学院学报,2009,7.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0,16徐晓林.电子政务导论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97刘平.电子政务安全J.信息技术,2010,10.8张敏聪.电子政务与政府行政管理变革J.决策借鉴,2009,4.9王秋凤.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11.10彭瑶.论信息时代的电子政务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J.中国信息导报,2006,3.11吴倚天.电子政务的困境与对策建议J.信息化建设,2008,4.12李玉倩.电子政务国内研究述评J.商业观察,2009,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