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单元检测(学生卷).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46649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单元检测(学生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一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单元检测(学生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一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单元检测(学生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合计60分)1“(爆炸)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是人们对某次战争场面的描写,这场面最早可能出现于 A商周 B春秋战国 C唐末宋初 D元末明初2英国史学家韦尔斯说:“19世纪以前的两千多年,很少有中国人对于他们自己的文明一般优越于世界各处的文明产生过任何认真的疑问。”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古代文明一直领先于世界 B古代中国禁绝任何外来文明 C古代中国人缺乏对本国文明的深刻反思 D中国古代文明并非世界领先 3右图是2008年1月中国南极科考队在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设立的标志“华夏苍穹”,雕塑最上部是中国古代发明的指南仪器司南。下列对司南以及实用指南针的解释正确的有 司南最早发明于商代 司南是利用人造磁石制成的 司南为以后中国发明实用指南针提供了条件 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A B C D4.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国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据此,你认为雨果的意思是A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和创造力 B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明起了保护作用C雨果认为西方科技更加神奇 D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5.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6.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指南针在近代欧洲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表明的实质问题是A.近代中国的愚昧落后 B中国古代科技的沦丧C.社会环境决定科技能否发挥进步作用 D指南针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7.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欧洲人惊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但在国内被禁毁并失传近300年,直到20世纪才从日本寻回。作者在序中慨叹此书对“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这部著作的国内外不同地位和作者的慨叹表明 A.这本书是记载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B.此书是研究毕升印刷术的原始材料C.腐朽封建统治及其教育政策阻碍了科技进步 D.中外交流使西方保存了中国古代的某些文化成果8.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对材料的最准确理解是 A.指南针用于风水观测 B.广州出现了专职气候观测师C.航海使用多种观测技术 D.北宋时航海主要依赖指南针定向9.有人说:“如果把中国科技发展史比作一只航船,那么当我们翻开它几千年的航行日志时,顺治元年至宣统三年(16441911年),这268年的航程是如此艰难曲折。鸦片战争前,水浅风弱,驶速迟缓;驶出中世纪的港湾后,它虽然易桅换浆,可又面对着险恶风云和那般多激流险滩。”驶出中世纪的港湾后,中国科技面临着激流险滩的主要原因是 A.腐朽封建制度束缚 B.落后的经济文教、外交政策 C.列强侵略,主权沦丧 D.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 10.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最早在 A唐代 B.北宋 C.南宋 D.元代11.右图是“蔡侯纸”,其中的蔡侯指的是 A.蔡京 B.蔡伦 C.蔡鄂 D. 蔡文姬12.现代火箭推进的基本原理源于中国的火箭发明,中国的这项发明产生于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13.右图为上海世博会的徽标,有关该徽标的正确理解是 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合璧的意境用中国书法表达出世博会精 体现了崇尚和谐、聚合的中华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国在融入世界的同时,弘扬传统文化的努力A. B. C. D.14.中国古代的一位书法大家曾对一种书法形式作出如下的描述“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与这位书法家的描述相符的书法形式是 A B C D15.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年曹植书房的场景,为重现真实的历史,其道具可选用哪一项 毛笔、纸张 一叠印刷的书籍 放置天下郡国利疾书 王羲之的兰亭序 A B C D 16.右图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形象标识,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其解读正确的有 它是中国汉字 它是中国书法 它反映了中国汉字的象形特征 它反映了中国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趋势 A B C D17.历史学家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能够了解到商代社会的一些情况;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分析,也能够了解到北宋年间东京汴河沿岸商业的繁荣景象。由此可见,人们对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是 A.历史学家的分析和思考 B.当时的客观事物C.各种历史文物 D.各种历史教科书 18.宁夏银川郊外的贺兰山中,保存着原始先民在数千年前创造的大量岩画。其中有一些岩画已有缺损。为修补这些岩画必须得到准确的历史信息,首选的方法应该是A查阅后人的相关记载 B与当地同时代的岩画比较C对照当地的民间传说 D搜集当地的地质资料19.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20. 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是什麽绘画的特点: A.原始岩画 B.汉代帛画 C.中国文人画 D.民间绘画21.某卷烟厂设计了集诗书画于一体的古代诗人烟标,下列各项与该烟标所体现的史实不相符的是 A其诗歌充满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 B代表作有蜀道难早发白帝城等C杜甫赞诗仙“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D这位诗人的诗歌以关注百姓疾苦为世人所称颂22.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民族融合的加强 丝绸之路的畅通 文化政策的开放 古代商帮的推动A.B. C. D.23.下列诗文中含有“中国”别称的是楚失华夏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长夜难明赤县天 我欲因之梦廖廓,芙蓉国里尽朝晖A.B.C. D.24.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这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 A民族独立和富强 B驱除靼虏,恢复中华 C发展资本主义 D建立社会主义25.以下摘录的文学语句与其文学体裁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汉赋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诗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宋词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曲 A B C D26.郭沫若先生为某一名人纪念祠题写的楹联“铁板铜琵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此楹联所透出的历史信息是楹联评述的历史名人是辛弃疾 楹联评述的历史名人是李清照 高度评价了他(她)是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的代表及其高超的艺术成就 楹联高度赞扬了他(她) 收 复中原,渴望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A B C D27.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28.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A.楚辞、汉赋、唐诗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29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的主色是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你认为“红脸”表示A.忠勇正义 B.奸诈狡猾 C.凶猛残暴 D.刚直果敢30“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首词反映出作者的词风特点是A风格气象万千,语言平实而精练 B思想感情豪迈奔放,景物雄浑壮观C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清新自然 D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材料二 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材料四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请回答:(1)从材料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它辨别方向的功能?(2)中国的三大发明对欧洲社会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3)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4)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32.有学者认为:明代中叶以后,中国社会已经显露某些民主的、人文的近代社会的熹微晨光,其在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某些表现就是它的背影。材料一 明之中叶以后,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两大主流之一的是讲世情。讲世情小说的原因,当然也离不开那时的社会状态。这种小说,大概都叙述些风流放纵的事,间于人间的悲欢离合之中,写炎凉的世态。最著名的是金瓶梅。清代底小说之种类及其变化,比明朝比较的多,我现在可以分成四派来说。人情派,即可以著名的红楼梦做代表。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材料二 画上题诗的是两幅明清时期的绘画作品材料三 某校教师研习李贽思想的学习笔记 生活在明朝中后期的李贽对正统的思想进行了大胆的挑战。他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也就是说,“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他在批判理学家的“天理”“道心”的同时宣称“自私”是人的天性,他说:“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他所宣扬的自私在当时的背景下,显然具有反对“灭人欲”的维护个人利益的合理阶值。他是独具个性的思想家,他的观点具有浓厚的反正统意识,开启了明清之际思想的活跃局面。材料四 某校教师研习城市发展史的学习笔记明代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繁盛,推动了工商业城市的兴盛,都市中的一些富商往往衣服屋字,穷极华靡,金钱珠宝,视为泥沙。伴随商业的发展,苏州等地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的现象(明神宗实录卷361),这表明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至清朝苏州已经是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与之相随的是,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社会生活亦趋复杂丰富。请回答:(1)在材料一中,鲁迅讨论的明代中叶以后的小说流派是什么?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小说流派的基本特点。 (2)材料二是充满士大夫情调的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这类绘画的艺术形式被称为什么?其基本特点是什么?(3)材料三中,李贽的思想观点具有的最大特征是什么?在他生活的时代,思想界的主流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什么?( (4)综合材料一、二、三,明代中叶以后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的具有近代意义的思想文化倾向是什么?结合材料四,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5)材料三和材料四作为历史叙述,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评价和历史描述的综合运用。请在答案纸上选出与上述四种叙述类型相对应的带有下划线的文字序号。高一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单元检测答题纸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 (1)从材料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它辨别方向的功能?(2)中国的三大发明对欧洲社会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3)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4)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32.(1)在材料一中,鲁迅讨论的明代中叶以后的小说流派是什么?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小说流派的基本特点。 (2)材料二是充满士大夫情调的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这类绘画的艺术形式被称为什么?其基本特点是什么?(3)材料三中,李贽的思想观点具有的最大特征是什么?在他生活的时代,思想界的主流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什么?(4)综合材料一、二、三,明代中叶以后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的具有近代意义的思想文化倾向是什么?结合材料四,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5)材料三和材料四作为历史叙述,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评价和历史描述的综合运用。请在答案纸上选出与上述四种叙述类型相对应的带有下划线的文字序号。高一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31【参考答案】(1)战国。生产(采玉)、导航、迷信活动(或看风水)。(2)马克思指出了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3)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作用。(或古代先进科学技术的沦丧)。(4)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32.【解析】本题是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考查。解答第(1)、(3)、(4)小问注意对材料信息的理解、提炼;第(2)小问的解答注意对两幅画意境的理解,作为文人画,注重的是个性的表达,同时在观察时要细致,应注意到对画上题跋的认识;第(5)小问是对史实、史料解释、历史评价及历史描述的考查,注意关键词的提示及标点符号的暗示。参考答案:(1)人情派(世情小说)。描摹人生世情和当时的社会生活(世态炎凉、人间的悲欢离合)(2)文人画。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或求抒情写意)。(3)反正统意识。理学(或心学)。(4)倾向:民主的、个性化的、世俗化的思想文化倾向(人文主义的、回归人性的思想文化倾向)。原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5)历史史料:。 史料解释:。历史评价:。历史描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