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游戏与儿童发展》有感.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44658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游戏与儿童发展》有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读《游戏与儿童发展》有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读《游戏与儿童发展》有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游戏与儿童发展之我见 马波 2008050433 一、阅读对象基本信息及框架结构 我阅读的是由李燕主编的游戏与儿童发展,本书于2008年3月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编号为G613.74044。.这本书主要偏向理论,但书中有大量参考文献,值得我们提取原文阅读。 本书共十一章,309页,系统介绍了玩物游戏、身体活动的游戏、社会性游戏、亲子游戏及其发展。并用较大篇幅介绍了游戏的功能、与幼儿园教育的关系、游戏治疗以及游戏中的个体差异。同时,对游戏环境的创设以及游戏理论的发展略有提及。本书逻辑清晰,在介绍了游戏的基本理论之后开始介绍不同种类的游戏,并提及游戏的价值及游戏中的注意事项,结构完整。 首先,在本书的导论部分,作者简要介绍了游戏研究的历史、主要流派、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并综合前人对游戏的定义,根据刘焱对游戏的分类,作者依据儿童在游戏中的互动对象对幼儿游戏进行了分类。同时,在导论中,作者也对“游戏与发展关系的研究”做了文献综述,总体看来,这一部分主要为后面讲“游戏的功能”做准备。最后,编者按照章节内容对本书做了简要介绍。 基于以上对本书的分析以及我的阅读感受,我主要从游戏理论、游戏与幼儿园教育、游戏环境创设以及游戏治疗几个方面做阐述。 二、对本书的简单评价 (一)对游戏理论的解读 本书第一章就介绍了古典游戏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认知学派的游戏理论3大类。其中,古典游戏理论主要有“4大说”:精力过剩说、松弛消遣说、复演说、预演说。在这里可以看出,精力过剩与松弛消遣是对立的,复演说与预演说是对立的,如果一定要说这里面哪一种观点更让我赞同的话,我会更赞同拉扎鲁斯的说法:游戏是恢复能量的一种理想方式,因为游戏的本质在于“以自身为目的”或超越外在的“功利”目的。但是,古典游戏理论适用范围非常有限,如松弛消遣说,它并不能解释不工作的儿童为什么要游戏,体力劳动者为什么要游戏这类问题。 在精神肥西学派的游戏理论中主要介绍了弗洛伊德的游戏理论和埃里克森的游戏理论。他们都认为游戏对于儿童的人格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帮助儿童降低焦虑、补偿性地满足儿童的愿望。弗洛伊德认为:游戏能实现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能控制现实中创伤性的体验。我想,弗洛伊德的这一观点与他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是有关联的,并且在游戏理论中更多的运用了本我理论。在弗洛伊德的游戏论中是将游戏作为调节本我和超我之间冲突和矛盾的一种机制,更多的体现的是本我的宣泄和补偿。埃里克森认为游戏具有自我探索的功能,个体可以在游戏情境中接触内在的自我并借以发现自己的能力,从而获得主动感。这一观点与埃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的8个阶段有密切联系。在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每一阶段都有特定的发展任务,而游戏可以帮助儿童从一个阶段走向另一个阶段,通过游戏,儿童可以创设模拟的情境,帮助自己处理现实中的要求。总体看来,精神分析学派主要着眼于游戏与幼儿人格、情感发展之间的关系,认为游戏是调节受挫折经验以及释放消极情绪的手段,从而促进儿童情绪赫尔人格的健康发展。 在认知学派的游戏理论中主要介绍了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游戏理论。皮亚杰认为游戏是一种同化大于顺应的一种活动,能够体现儿童的认知发展。所谓同化是指主体将外界元素整合在已有结构中,从而丰富自己的动作模式或认知结构,而顺主要是指主体在环境的作用下使自身发生改变以适应环境。皮亚杰说:当顺应大于同化时,活动具有模仿活动的特征,只有当同化大于顺应是,所产生活动才具有游戏活动的特征,当同化与顺应取得平衡时,智力互动发生。在皮亚杰看来,游戏不仅反应了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同时也可以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维果茨基认为游戏起源于不能立即满足的愿望,它能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并创造了最近发展区。他不仅肯定了游戏对儿童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的重要作用,也强调了它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作用。 以上游戏理论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游戏的重要性,无论是古典游戏理论对游戏价值的肯定,还是精神分析学派认为的游戏对幼儿情绪和人格的重要性,还是认知学派认为的游戏对幼儿认知的重要意义都肯定了游戏对幼儿的价值及功能。对游戏理论的认识直接影响我们对儿童及我们教育实践的认识。因此,接下来我将谈及游戏与幼儿园教育这一部分的内容。 (二)游戏与幼儿园教育 这一部分编者主要从游戏的教育价值、游戏与课程的关系两个方面进行讨论。幼儿在游戏中可获得感觉运动能力的发展、情感、认知能力社会性的发展。也正是游戏对幼儿有这些方面的促进作用,才使得人们将游戏与教育联系起来,看到游戏对于儿童学习、对教育所具有的价值,且对幼儿来说,游戏即生活。同时,在本书中,编者还论述了游戏与语言学习、数学学习、科学学习、社会科学学习等的关系。通过这些关系作者进一步阐述了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价值。 我个人一直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并不仅仅是儿童的随意行为,儿童通过游戏认识世界,获得知识,因此,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幼儿园的游戏与教育分得太开,目前也提倡说通过游戏让幼儿获得发展。但事实上,在调查幼儿“什么是游戏”时,他们大多回答是在户外玩儿,和小朋友一起玩儿,没有教师介入才算是游戏。由此反思:教师在游戏中的介入是否失去了游戏的本真,这样的游戏是否是儿童需要的?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们又将何去何从?所以我认为这本书在本章内容中的一大优点是它提出了幼儿园开展游戏的障碍。我们看到了游戏的教育价值,那么我们怎样发挥它的价值?我想每位学前教育工作者都应反思。我的初步设想是:多开展幼儿自主游戏,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我比较欣赏瑞吉欧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成为学习和教学的主体!其次,幼儿园甚至社会应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时间和空间。具体来说,幼儿园应减少集体活动和学业技能课程而让幼儿自主游戏。家长应顺应幼儿兴趣,让幼儿有足够的游戏时间而不是学一些孩子不喜欢的“兴趣”。面对幼儿园开展游戏的障碍还有很多,如硬件设施、教师素质等,在此不一一展开。在“游戏与课程”这一部分,编者主要从游戏与课程结合方式以及游戏与课程结合方式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前者主要论述了游戏课促进幼儿形成对知识学习的积极态度,提升知识学习对幼儿的意义和重要性,并为幼儿提供广泛的学习机会。在这里我认为编者是狭隘了幼儿园课程,只将教师集体讲授作为课程来看,所以只能看到游戏对幼儿知识学习的意义。如果从“生活即教育”这个角度来说,课程的范围会扩大且游戏与课程相结合的优势也会扩大。 在“游戏与课程结合方式”中主要有“由课程生成游戏”和“由游戏生成课程”两种方式。所谓“由课程生成游戏”是指从课程出发生成游戏互动,教师通过提供给幼儿游戏的经验,使儿童学习课程领域的知识技能,包括读、写等。所谓“由游戏生成课程”是指教师根据儿童在自由游戏中的表现所发生出的课程。第一种方式是现在幼儿园普遍使用的一种,游戏成为了幼儿巩固学习的一种手段。但第二种对教师要求相对较高,且操作会存在很大难度,类似于“生成课程”。 (三)游戏环境的创设 这一部分主要从“户外与室内环境的规划”和“游戏材料的提供”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主要论述了“户外与室内环境的规划”这一部分。在户外环境中编者主要从游戏场地的类型和规划两方面入手,从类型方面可知,传统游戏场地的设备多为铁质的、结构化程度高的、功能单一的大型玩具,且设施摆放独立、散布。这种游戏材料主要锻炼大肌肉,不需要太多的保养,但使用效率低,玩儿法单一,不具有吸引力。现代游戏场地多为塑料或木制,功能较多,摆放时彼此之间是有关联的,且多集中摆放,形成组合。现代游戏场地及设施对幼儿具有较强吸引力,且能引发幼儿较多的游戏行为。除此之外,本书还有关于冒险游戏场地的论述,但是鉴于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较少,所以不予探究。 针对游戏环境的创设,我主要探讨关于室内环境的创设。因为幼儿园内的游戏由于空间限制,幼儿绝大数游戏是在室内进行的。在讨论室内环境创设时首先应讨论的是游戏的空间密度和结构问题。因为室内空间密度较小的话容易引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而如果太大又容易导致社会性行为的减少,怎样做到适宜较为重要。在空间结构中主要有开放式和分隔式两种,目前,在幼儿园采用的空间结构多为分隔式,因为分隔式能鼓励教师较多的与儿童互动。在本书中,编者还提到了一些关于区域分隔应注意的事宜,在此不一一阐述。 在游戏材料的提供方面,编者主要为我们呈现了游戏材料的种类、特性以及游戏材料的熟练和品种搭配、儿童性别及年龄与游戏材料的选择等问题。我认为无论是种类的呈现还是特性的介绍都是为了后面的游戏材料的选择做准备。在游戏材料的分类中,作者分别按照幼儿年龄、财力爱哦的外表和屋里功能等将游戏材料分为了3大类,这些材料都具有真实度和结构化两大特性。值得注意的是,真实度高的玩具其结构化相对来说也比较高。通过课堂学习,我们知道结构化程度越高的游戏材料,其使用范围越小,玩法单一,反之,用途会较为广泛,玩法多样。为孩子提供怎样的游戏材料主要取决于儿童的年龄和发展水平,一般说来,年龄越大的孩子,所使用游戏材料的结构化会越低。 在为幼儿选择游戏材料时除了要考虑书中提到的儿童 年龄及性别外,我认为游戏材料本身也是需要考虑的。什么样的游戏材料能激发幼儿创造性,能让他们感兴趣,什么样的游戏材料安全、不会对孩子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什么样的游戏材料能让幼儿使用较长时间,且可循环使用等都应是我们在选择玩具材料时需要考虑的。同时,前面有提到传统游戏场地的设施、现代游戏场地及冒险游戏场地的游戏设施,我们也可根据上面提到的这些游戏设施的优缺点加以甄别、筛选,结合他们的共同优势为儿童提供最优势的游戏材料。 (四)游戏治疗 其实这一部分在书中是放在“游戏与幼儿园教育”和“游戏环境的创设”之前的,但考虑到它的目前越来越多的儿童具有不同程度的行为发展、心理健康问题,所以放在最后阐述。本主要呈现了“不同理论学派的游戏治疗”、“游戏治疗的方法与技巧”、“游戏治疗的应用研究”三方面的问题。在这三方面中,没有偏颇,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点。 在“不同理论学派的游戏治疗”中,编者主要论述了精神分析学派、阿德勒学派、格式塔学派、个人中心学派和认知行为学派,五大学派的游戏治疗理论。这与前面关于游戏理论的论述中相比较而言,多了阿德勒学派、个人中心学派和格式塔学派的知识。在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治疗中,游戏是游戏治疗师与儿童建立分析性关系和治疗师观察幼儿的媒介,是儿童分析资料的来源,还是导致儿童顿悟的工具。在这一学派的治疗中,治疗师可主动地为儿童设计种种不同的游戏,然后安排儿童进入这些经过设计的游戏情境,让儿童在游戏中自然地将能量宣泄出来。在这里它倡导的游戏治疗是一种指导性的游戏治疗,即主动式游戏治疗。 在阐述阿德勒的游戏治疗之前,我们必须了解到阿德勒的一个著名概念:自卑情结。他认为,人自一出生就处于弱小、卑微、幼稚、依赖和无助的境地,因此每个儿童都需要依靠社会帮助才能生存,都会体会到自卑、随着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整个环境的不断成长和发展,人始终努力克服自卑,追求优越,这一过程构成了人的整个生活方式。阿德勒学派的游戏治疗师尝试分析儿童自卑感的来源,最终确立了该学派对幼儿游戏治疗过程的四阶段:与儿童建立平等关系、探索儿童的生活风格、协助儿童洞察、重新定向与再教育。 个人中心学派的游戏治疗的基本理念源自于罗杰斯所创立的个人中心学派。在这一学派的游戏治疗中,一方面以游戏作为儿童心理咨询过程的媒介,使儿童借此媒介表达自己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在一个温暖、接纳、安全的环境中,给儿童自由选择的机会,将自主权还给儿童,同时当儿童在起真实情感被了解的情况下,其自我正向的能力被引导出来,以提升儿童自己的自信心与自我指导能力,并意识到自己可以靠自我的能力,来面对生活的挑战。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中,我一直较为推崇的学派便是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在这一学派中强调的是以人为中心,极大的尊重了当事人。这是在之前的心理学派中缺少的东西,我相信人性本善,所以,只要给予人温暖和关怀,人都是向善的,会自主的向着好的,积极的方向发展。在这一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改变自己的仍是治疗对象本身。 在格式塔学派的游戏治疗中强调治疗师与儿童保持平等、信任、接触的互动关系,主要以治疗师为引导,建立儿童的自我意识,强化儿童的社会功能。认知行为学派的游戏治疗是以认知行为理论框架为基础进行的治疗活动。它强调一个儿童参与游戏治疗的过程,在过程中,儿童接触到有关控制、掌握与责任的问题,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并为儿童提供一个主动参与的环境,改善他的行为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总结这些学派的游戏治疗理论可以看出,他们都强调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接纳自己,鼓励他表达内心的情绪。都强调治疗师与儿童要建立一种平等、尊重和信任的关系等。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尤其是针对一知半解的老师一定不能对儿童随便下结论,贴标签,否则将影响儿童一生的发展。在“游戏治疗的方法与技巧”方面,编者按照治疗对象的数量及家人参与情况分为了个别游戏治疗、家庭游戏治疗和团体游戏治疗。在不同类型的游戏治疗中所用方法是有差异的,如在个别游戏治疗中就主要运用情绪想象技术、经验掌握技术、积极的自我评述等方式。在家庭游戏治疗中就主要以亲子游戏的方式展开而团体治疗则为儿童提供了一个验证现实的实质环境,可让儿童获得一个自我成长和学习他人的社会心理过程,并能够从良好的治疗关系和精心设计的互动游戏情境中获得自我学习与自我改变。这三种治疗方式都强调治疗师与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治疗师运用游戏治疗的功能使儿童达到正向的成长与发展。在“游戏治疗的应用研究”中,本书主要选取了游戏对于儿童情绪障碍、行为问题、智力障碍以及受创伤的儿童的治疗在此不一一论述。只要我们知道游戏对于儿童心理治疗的重要意义、方法,或许我们还可将其领域扩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游戏治疗日益强调治疗时的角色特征以及文化的适应性。游戏作为一种诊断工具的革新以及游戏治疗程序的改革,短期游戏治疗越来越受到推崇,游戏治疗方法也必将为大多数人接受。3、 对本书的总述 总体来说这是一本偏向理论的关于幼儿游戏的书,通过阅读本书可以增长较多关于游戏的理论知识,为实际案例的分析,实践操作奠定了理论基础。本书从儿童发展的角度论述了不同的游戏种类,分别介绍了其结构、行为特征、影响游戏进行的因素等。而这些游戏种类都可在实际运用中找到对应的案例,学习这些将有助于我对游戏类别的把握。 对游戏理论的关注有助于我对游戏起源,游戏意义的理解。我并不认为我们可以给游戏一个明确的定义,但它却是幼儿发展不可缺少的东西。极端的说游戏之于儿童如同空气之于人类。 本书还讨论了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功能及游戏中的性别差异、游戏治疗等问题。这也是本次阅读我重点关注的内容,我认为理论是实际的支撑,只有了解了这些内容才能更好的了解游戏、了解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一线老师并不能真正认识到游戏对儿童的意义又怎会重视游戏呢? 最后,我关注了游戏与幼儿园教育以及创设游戏环境这两部分内容。这些都是与实际应用有极大关联的理论。其实,在游戏与幼儿园教育这一部分同样的阐述了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但主要是从认知、智力的角度来说。因为本书对儿童的界定包括学龄早期儿童,所以以课程生成游戏无可厚非,但我更欣赏游戏生成课程的模式。 阅读本书让我对游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尤其是编者主要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论述游戏,更容易看见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更能明确游戏的重要意义。只有从思想上重视游戏,才可能在实际教学中注重游戏。也才能更好的理解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我相信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童年时代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谁能想象没有游戏的童年会是怎样?作为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我拥有怎样的儿童观、游戏观会直接决定我对待儿童、游戏的态度,决定我将教出怎样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