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新版教育学复习材料.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340833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新版教育学复习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天津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新版教育学复习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天津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新版教育学复习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绪论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1 教育的词源:本意是对人实行引导。无论是西方解释还是中国的解释,都把教育看做是对人的引导活动。2 教育的定义广义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社会活动。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狭义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狭义教育的特点:第一, 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一种专门培养人的活动;第二, 它的对象只要是青少年儿童;第三, 它是在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 学校教育活动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在三要素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或矛盾。二者分别作为教与学的主体存在于同一教育实践活动中,构成教育活动的复合主体。二者又具有互为主客体的关系。在教的活动中,教育者是教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教的客体;在学习活动中,受教育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有共同的教育活动对象,即教育内容。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的外在的、表面的特征。教育问题是从大量教育现象中提出来作为认识和研究对象的课题。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教育之外的其他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教育学的发展,根据其研究方法、理论的成熟水平,大体可以分成萌芽、创立、分化三大阶段。一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中国:从春秋战国到清朝末年西方国家:从古希腊古罗马到资产阶级革命之前(一)教育学萌芽阶段的特点这一时期,教育学还没有分化出来,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多是现象的描述和自我表现经验的概括总结,缺少独立的科学命题和理论范畴;研究的方法是理性思考和经验总结。(二)教育学萌芽阶段的教育家及著作我国古代教育家主要有孔子、墨子、孟子、荀子、朱熹等。主要著作有: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书、礼、易、春秋(“即四书五经”);学记等。西方古代的教育家有苏格拉底、柏拉图、昆体良等。(三)教育学萌芽阶段的主要教育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称为“圣人”。他的教育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体系。论语20篇是孔门弟子辑录的孔子言行录,是研究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依据。1. 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1) 孔子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提出了“庶、富、教”的观点。(2) 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观点: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3) 孔子关于教育目的的观点:通过教育培养一批“士”和“君子”。(4) 孔子关于教育内容的观点:“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文是指文化知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它们代表了我国春秋以前文化知识的一切领域。(5) 孔子关于教学原则与方法的观点 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启发诱导的原则。孔子认为启发诱导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学思结合的方法。他有句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谦虚笃实的方法。他有句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 孟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论”。“明人论”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无论。3. 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文献中最早的、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儒家代表。学记以托古方式提出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教学原则:教学相长的原则。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相铺相成。学记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它深刻地揭示出了教学的辩证关系。长善救失的原则。启发诱导的原则。学记说:“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4.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苏格拉底之死:多数人的暴政苏格拉底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立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问答式的教学方法。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为后世西方的探究式教学、发现式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5. 柏拉图创办一所学园,名叫阿卡德米,它是希腊的第一所高等学府,也是欧洲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著有理想国。他认为不同年龄应该接受不同教育。儿童受学前教育越早越好。学前教育应该以游戏为主。717岁受普通教育,包括音乐教育和体操教育,1820岁的青年经挑选受高一级教育,学习科学知识等。6. 亚里士多德提出灵魂说,灵魂说是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他把人的灵魂分三部分,植物的(生理方面)灵魂、动物的(感觉与欲望方面)灵魂、理性的(认识与思维)灵魂。人要提高的是理性的灵魂。二 教育学的创立阶段(一) 教育学创立阶段的特点时间是从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开始。1.提出一些独立的理论范畴和命题。2.从哲学、伦理等学科中分化出来。(二) 教育家及其著作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著有大教学论。此书被认为是独立教育学形成的标志。从此为开端,出现了一系列对后世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教育家及代表作。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在西方,通常把赫尔巴特建立在心理学研究基础上的普通教育学视为“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被称为科学教育学之父。(三) 教育学创立阶段的主要教育思想1. 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观点夸美纽斯是捷克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被称为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的奠基人。(1) 关于教育的作用和目的夸美纽斯认为教育是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教育能促进人的发展。在大教学论一书中,他说:“假如要去形成一个人,那便必须由教育去形成”。(2) 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教育要依据人的自然本性的儿童的年龄特征来进行的主张。教育适应自然地原则是夸美纽斯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根本性原则。(3) 第一次提出了班级授课制(4) 提出了统一学制和学年制(5) 为各级学校设置了广泛的学科课程(泛智教育)(6) 建立了教学原则体系2. 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洛克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洛克提出著名的“白板说”,一切的知识来源于经验。3. 卢梭的教育思想卢梭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而不是培养公民。4. 赫尔巴赫的教育思想赫尔巴赫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赫尔巴赫被西方教育史称为“科学教育学之父”。赫尔巴赫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学应该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教育家。他提出了教学的阶段论,“四段教学法”。他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5. 杜威的教育思想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的无目的论。提出了“做中学”的教学原则。提出了儿童中心论杜威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要根据儿童的兴趣,以儿童为中心进行。杜威的教育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赫尔巴赫与杜威教育思想的区别集中体现在三个不同中心上:赫尔巴赫强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和书本中心,而杜威强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和活动作业中心。三 教育学的分化阶段 (一)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杨贤江(1895-1931)是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以李浩吾的化名写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苏联克鲁普斯卡娅著有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一书,她是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列宁的夫人苏联教育部长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对我国新中国成立时期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二)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20世纪中叶以后,教育学进入现代发展阶段。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著有教学与发展一书。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指导实际、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著有给教师的建议。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著有教育过程一书,提出了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瑞典心理学家教育家皮亚杰著有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四) 当代教育学发展的基本趋势第一, 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第二, 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第三, 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第四, 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教育的起源问题,是关于教育何时产生以及如何产生的问题,实质上是教育的产生、发展的动力问题。一教育的其他起源说(一)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有托尔洛和沛.西能。他们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这一解释是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和近代以来的自然教育思想为指导的。这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二)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二教育的劳动起源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一般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一)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需要(二)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因此说,教育只能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并随着生产劳动的发展而发展。第二节 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历史,根据不同的尺度,可以作不同的划分。一般有三种不同的划分尺度:生产力尺度、生产关系尺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尺度。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来划分,可以把教育分为古代教育、现代教育;以生产关系为尺度来划分,可以把教育的发展分为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社会主义社会教育。其实,这两种划分标准不是对立的,而是完全可以统一起来的。古代教育包括原始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封建社会的教育,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一般采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的尺度,就把教育发展分为三种形态:原始教育形态、古代学校教育和现代学校教育。一原始教育形态原始社会教育的共同特征:(一)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二)教育的无阶级性、平等性(三)教育内容简单(四)教育手段和方法单一二古代学校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 (一)奴隶社会教育 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就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即学校。 我国是历史上最早出现学校教育的国家。此时的教育是“学在官府”、“政教合一”,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古希腊斯巴达其教育目的是培养骁勇的军人与武士。尚武国家 雅典教育重视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才。崇文国家(二)封建社会教育 我国封建社会教育基本特征是学校大体分为官学与私学两种。 在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目的是“学而优则优“。教育内容是“四书”、“五经“;教育方法是崇尚书本、死记硬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欧洲封建社会两种教育体系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教士和僧侣,称为僧侣封建主教育。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中世纪产生的第一个大学是萨莱诺大学。(意大利)(三)古代学校教育特征 阶级性、非生产性、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三现代学校教育(一)现代学校教育的内涵 现代学校教育从社会性质上分,包括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国家形态的教育;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上分,包括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两种历史形态的教育。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1.教育终身化 2.社会化 3.生产化 4.民主化 5.国际化 6.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7.教育的多元化(二)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 1.教育的生产性 2.教育的科学性 3.教育的世俗性。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干预。4.教育的国际性5.教育的终身性6.教育的革命性第三节 当代中国教育一当代中国教育的历史定位 1905年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引进西方学制,中国便开始了现代教育。三 当代中国教育的未来发展根据教育规划纲要,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第一节 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根据、动因、尺度和归宿。一经济对教育的作用(一)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经济的发展水平是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直接影响和最终决定因素。办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就必然决于两方面的条件:一是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包括需要的劳动力总量和各种劳动力的比例,它们分别决定着整个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的体系、结构;二是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表现为个体有多少可以从事学习的富裕时间,以及国家有多少经费可以用于教育活动。(二)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结构和布局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决定着劳动力的结构和人才的素质结构,进而决定着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规格,尤其是人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规格。(三)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对人才和知识的需求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教育所培养的人,当他进入直接的经济过程时,便构成社会生产力的要素之一,他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才能有效地从事经济生产活动,提高劳动效率。(四)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教育内容、方式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必然带来人们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提高,由此推动学校的课程结构的调整和教育内容的更新。二政治对教育的作用(一)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而培养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培养出来的人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倾向,则是由一定的社会政治决定的。(二)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事业的领导权1.通过国家政权力量控制教育的领导权2.统治阶级通过经济力量来控制教育的领导权3.统治阶级还通过意识形态来影响和控制教育的领导权(三)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一个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政治决定的。教育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在不同的社会里,不同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权。(四)政治制度决定着部分教育内容政治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进而也决定着教育内容的选择,特别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的选择。四 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一)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二)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三)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四)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五科技对教育的作用(一)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学习和教育的观念(二)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革着现在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体系(三)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革着现代教育手段、方式和方法(四)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科学化、个性化、自主化和民主化提供了平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促进了教育的科学化2.信息技术的智能化,为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条件。3.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根据学习者的目标、选择和努力程度等给予不同的反馈,给予象征性的奖励和惩罚。4.信息技术将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第二节 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教育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基础(二)教育再生产劳动力(三)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四)教育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二教育在政治发展中的作用(一)教育促进人的政治社会化(二)教育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三)教育促进现代政治民主化三教育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一)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二)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三)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文化选择的标准主要包括:科学的选择;时代的选择;民族的选择;辩证的选择。(四)教育具有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四教育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一)教育具有传播科学技术的功能。科技传播有多种途径,教育是最主要的途径。(二)教育具有创新科学技术的功能五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1.教育现代化的含义:所谓教育现代化,就是基于教育传统,积极地吸收国外优秀教育成果,创造现代教育的历史变化过程。2.教育现代化的内容第一,教育观念现代化。第二,教育目标现代化。第三,教育内容现代化。第四,教育方法、手段的现代化。第五,教师队伍现代化。第六,教育管理现代化。第七,教育设备现代化。第八,教育制度现代化。第三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一教育具有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