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336432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德育自测题一、填空题 1.广义的德育包括 、 、 等形式。 2.我国小学德育主要由 、 和思想教育三部分组成。 2009年小3.狭义的学校德育即指 。4.学校德育是思想教育、 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5.简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 活动。6.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的 的活动。7.德育具有 、 、 、 、 。8.政治、思想教育是目标,是方向,它完成的是儿童发展的定向性任务,而 则是基础,是关键它完成的是教人做人的思想和行为上的准备. 9.小学德育的意义:(1)小学德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奠基工程和未来保证;(2)小学德育是实现 基础和保障;(3)小学德育是 的条件和保证。 10.小学德育相对于中学德育、大学德育具有鲜明的基础性、 。11.在德育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具有 。 2012小 12.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 的教育活动。 13.本书讲的狭义的德育,即指 。 14.我国小学德育目标具体包括 ; ;培养学生的 。15. 是通过德育在儿童品德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亦即小学德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 16.确立小学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我国社会发展对政治、思想与道德提出的新的要求;教育目的中对学校德育所要达成的结果所作出的总的规定; 。 17.培养学生的 能力,就是要逐步发展儿童对道德的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对所遭遇的道德现象进行初步的思考与分析,并矫正自己的行为.18.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包括自我评价、自我激励和 等 19. 是教育者依据小学德育目标所选择的、用以形成儿童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原理和道德规范的总和。20.从我国的社会发展现状而言,小学德育内容应体现为 的高度统一。 21.小学德育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爱国主义教育、 、 、 及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22.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 精神。 23.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 。 24.德育过程由 、受教育者、 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25. 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26.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具有二重性;既是 ;又 。 27.小学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 与 的统一过程。 28.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 互动发展的过程。 29.德育过程是 过程。 30.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是 ;而学生思想品德构成的基本要素是 。 3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2006,2008,2012小 32.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实质就是把 转化为 的过程。33.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 。 2010 34.品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它的内容包括 和 两个方面。35.在知、情、意、行四个要素中, 是基础, 是关键。 36.儿童的品德是由知、情、意、行等因素构成的互动体,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品德发展中要晓之以理, 。37.德育过程要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必须要做到晓之以理、 、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2004,2007,2009 38.教育者出于主观良好愿望,一味地进行正确思想的灌输,而忽略激发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这违反了 的规律。 39.学生思想品德是在 和 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它们是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 。40.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活动和 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006 41. 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42.我国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 , , , 。 43.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句话说明的德育原则是 。 44.社会主义学校在向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坚持正面教育,反对 教育。 45.贯彻疏导原则时教师的是提高教师威信的重要保证。 46.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是根据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 规律提出的。 47.学生集体既是教育的 又是教育的 。 48.爱生有两个相互联系的基本方面 。 49.因材施教原则中的“材”是指 。 50.我国德育的途径主要有 , , , , 等。 51. 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52.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是 。53小学德育的途径有多种,其中基本的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 。 54.德育方法是 。 55.德育方法包括教育者的 和受教育者的 。 56.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 , , , , 57.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德育方法是 。58.用榜样人物优良品德来影响学生思想、感情和行为的德育方法叫 。5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60.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主要包括伟人的典范、 和学生中的好榜样。 201061“润物细无声”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62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63.陶冶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学生进行 的影响,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方法。 64.陶冶教育的方式有 、 和艺术陶冶。 65.“春风化雨”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老师采用画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来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 法。 66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 ,是对品德发展的手段。 67.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是 、 、德育对象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68.当代最具影响的德育模式有 、 、 等。 69.道德教育的 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 提出,后由 进一步深化的。 70.德育中的认知模式认为,人的道德 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 201071.20世纪70年代,由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创立,强调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2008 72.社会模仿模式主要是美国心理学家 创立的。该模式认为,学习并非刺激-反应(S-R)的结果,而是相当复杂的过程,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方法,道德教育应围绕社会学习展开 2010二、选择题 1.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的是( )教育 A.道德行为习惯 B.政治态度和立场 C.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 D.心理健康教育 2.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 A.基础 B.途径 C.出发点 D.重要环节 3.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上 A.德育内容 B.德育规律 C.德育原则 D.德育方法4.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 A.政治观点的教育 B.思想品质的教育 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 D.品德的教育 5.( )是维护正常人际关系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标志。 A.传统美德 B.社会公德 C.公共道德 D.家庭美德 6.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 ) A.心理疏导 B.择业指导 C.心理咨询 D.交往指导 20107.我国小学阶段德育内容主要体现在( )中 A.班级教育活动 B.思想品德课 C.全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D.班会和校会 8.我国小学德育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 ) A.思想教育 B.法制教育 C.心理教育 D.个性教育 9.小学德育的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 A.社会公德教育 B.伦理教育 C.职业道德教育 D.自我教育 201010.德育在人的全面教育中起着( )作用。 A.导向和动力 B.关键 C.基础 D.物质基础 11.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称为( ) A.德育内容 B.德育活动 C.德育方法 D.德育过程 12.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 )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观念 D.道德行为 1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下列哪二者之间的矛盾(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B.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D.受教育者与教育者14.儿童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大致是从自我中心发展到他律,再从他律发展到( ) A.自我调控 B.自我教育 C.自律 D.自我疏导 15.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 A.关键 B.基础 C.内容 D.途径 16.品德构成的基础是( ) A.道德观念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7.随着年龄和才智的增长,学生的( )在他们自身品德的发展与提高上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A.自我评价能力 B.自我调控能力 C.自我教育能力 D.自我学习能力 18.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 )统一的过程 A.个体与环境 B.个体与社会 C.个体与教育 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19.德育过程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 A.完全等同 B.完全不同 C.相互包含 D.有同有异20.研究德育过程,主要是探索德育的( ) A.目标 B.内容 C.规律 D.方法 21.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动力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2.德育过程中,要处理好对学生的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的关系这是因为( ) A.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很大可塑性 B.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 C.学生缺乏自我教育能力 D.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就具有的23.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 A.掌握知识 B.激发情感 C.心理咨询 D.交往指导 2003 24.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200525.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26.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 )是基础,( )是关键。 A.知情 B.知行 C.意行 D.知意27.构成德育过程的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方法和( ) A.德育途径 B.德育内容 C.德育活动 D.德育评价 2008年小 28.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D.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之间的矛盾 29.德育过程的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是( ) A.知情意行 B.活动,目标,模式,方法 C.品德、个性、心理、人格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2010年小 30.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与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 )原则 A.疏导 B.因材施教 C.导向性 D.一致性和连贯性 31.下列原则中既属于我国小学教学原则又属于小学德育基本原则的是( )原则 A.因材施教 B.因势利导 C.直观性 D.理论联系实际 32.德育原则和德育规律的关系是( ) A.原则就是规律 B.原则反映规律 C.原则与规律相互制约 D.原则与规律无关33.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反映了德育的(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34.从德育的角度来说,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了德育的(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35.马卡连柯提出的“要尽量多地要求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个人”反映了德育的( ).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36.小学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 )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37.“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38.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 A.榜样法 B.陶冶法 C.锻炼法 D.榜样法 2008年小39.德育原则是进行德育工作时必须遵守的( ) A.方针政策 B.规章制度 C.基本要求 D.具体细则 40.“通过集体、在集体中进行教育”是( )提出的著名原则 A.夸美纽斯 B.马卡连柯 C.赫尔巴特 D.凯洛夫 41.学校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班主任工作 B.团队工作 C.课外校外活动 D.教学42.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 ) A.各科教学 B.课外活动 C.社会实践 D.班主任工作 43.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常用的奖惩属于( ) A.榜样法 B.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C.陶冶法 D.说服法 44.托物言志是( )的方式之一 A.榜样法 B.陶冶法 C.自我修养 D.锻炼法 45.通过常规训练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方法属于( )法 A.锻炼法 B.陶冶法 C.榜样法 D.说服法46.组织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叫( ) A.榜样法 B.锻炼法 C.陶冶法 D.指导自我教育 47.在一定时期内对学生思想品德所作的比较全面的评价,包括肯定的评价和否定的评价两方面,是指( ) A.表扬奖励 B.颁发奖状 C.操行评定 D.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4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与这句话密切相关的德育方法是( ) A.锻炼法 B.陶冶法 C.榜样法 D.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49.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 ) A.班主任工作 B.政治课与教学 C.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D.党支部、共青团、少先队活动2007 50.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2006 51.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52.“学会关心”是下列哪种德育模式所强调的( )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学习模式 2005 53.通过设计道德两难问题,并在道德讨论中采用“引入性提问”和“深入性提问”的道德教育模式是( ) A.体谅模式 B.社会学习模式 C.活动模式 D.认知模式 2010 54.教育者施教传道与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称为( ) A.德育内容 B.德育活动 C.德育方法 D.德育过程 55.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和( ) 2008年小 A.活动性原则 B.及时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个性化原则 56.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2009年小三、简答题l.确立小学德育目标的依据有哪些? 2.简述小学德育的意义。 3.简述小学德育内容。4.小学德育过程的规律有哪些? 5.简述德育过程的结构。 6.简述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 7.简述德育过程中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 8.简述对学生进行奖励与处分的基本要求。 2010 9.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哪些?10.小学德育的途径有哪些? 11.简述小学德育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12.运用说服教育法进行德育要注意哪些问题? 13.在德育过程中如何运用表扬与批评的方法? 2010年小 14.运用说服法进行德育要注意什么问题?四、论述题 1.论述德育过程是促进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2.论述小学德育过程的特点. 3.请结合实际,论述小学德育过程是儿童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4.请针对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问题,论述德育过程为什么是教育者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5.某初中三年级一女生把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 “杀一儆百”,于是在班会时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的休学。请用所学的德育规律、德育原则分析该案例。 6.有些教师“恨铁不成钢”,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却变成了对学生的体罚、讽刺、辱骂,致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一定的伤害。请说明这种情况违背了什么道德原则,如何改变这种情况。7.一小学某班,有一伙“小捣蛋”爱玩足球。为了玩球和看球赛,常影响学习,有时还迟到、旷课,甚至几次为了抢球和争夺场地,与别班同学发生冲突。针对这一问题,班主任组织这些“小捣蛋”成立了一个球队,选了队长,并制定了队规。此后,每天组织练球,在活动中练出了纪律、团结、意志和自我控制能力。请用德育原则分析这一案例。 8.先阅读案例,然后回答问题。 一次我在某小学参观时,看见该校三年级2班教室内的公告栏里张贴着各种各样的保证书;“我保证下次不再说谎了,如果我说谎的话,自愿罚抄课文20遍”。;“我保证再也不拿别人的东西了如果我再去拿别人的东西,我就把家长喊过来”。“如果我再欺侮同学,我自愿罚做值日两个星期”其中最多的一个同学有五份保证书,每份保证书都叙述了事情的经过,以及对自己过错的认识并且表达了一定要改正的决心 问题:你认为教师经常采取让学生写保证书的方法会有助于学生品德的成长吗?请运用小学德育过程的理论进行具体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