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新生儿及患病新生儿的护理PPT课件.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336087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8.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护理学新生儿及患病新生儿的护理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儿科护理学新生儿及患病新生儿的护理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儿科护理学新生儿及患病新生儿的护理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泸医附院新生儿科卢佑英 Tel 13708286930 1 了解新生儿的分类及各种新生儿疾病的发病机制2 熟悉新生儿的相关概念 足月儿与早产儿的生理特点及护理以及新生儿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3 掌握早产儿与足月儿的外观特点 新生儿常见的特殊生理状态及新生儿疾病的护理 目的与要求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教学重点难点 1 新生儿的分类2 早产儿与足月儿的特点及护理3 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表现及护理4 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表现和护理5 新生儿窒息临床表现和护理 课型 大课学时 9学时 第六章新生儿及患病新生儿的护理 第一节新生儿分类 主要内容 第二节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第三节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第四节患病新生儿的护理 新生儿 neonate 系指从脐带结扎到生后28天内 28天 的婴儿 围生期 perinatalperiod 是指围绕分娩前后的一段特定时期 期间的胎儿和新生儿称为围生儿 目前我国将围生期定义为自妊娠28周 此时胎儿体重约1000g 至生后 周 新生儿死亡率 指一千个活产儿新生儿期内的死亡人数 国际上常以这个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卫生保健水平的标准 活产儿 livebirth WHO标准 出生体重 500g 不论胎龄大小 有呼吸 心跳 脐血管搏动或明确的肌肉收缩等任何一项生命表现者 基本概念 根据胎龄分类根据出生体重分类根据出生体重和胎龄关系分类高危儿 第一节新生儿分类 根据胎龄分类 1 足月儿 胎龄满37周至未满42周的新生儿 2 早产儿 指胎龄未满37周的新生儿 3 过期产儿 指胎龄满42周以上的新生儿 足月儿 早产儿 过期产儿 第一节新生儿分类 根据出生体重分类 1 正常出生体重儿 出生体重2500 4000g 2 低出生体重儿 出生体重不足2500g 其中出生体重不足1500g者又称极低出生体重儿 出生体重不足1000g者又称超低出生体重儿 3 巨大儿 出生体重超过4000g 第一节新生儿分类 巨大儿 正常体重儿 极低出生体重儿 超低出生体重儿 根据出生体重分类 根据出生体重和胎龄关系分类 1 适于胎龄儿 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第10 90百分位者 2 小于胎龄儿 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第10百分位以下者 足月小样儿 胎龄已足月而体重在2500g以下的新生儿 是小于胎龄儿中的一种 多由于宫内发育迟缓引起 3 大于胎龄儿 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第90百分位以上者 第一节新生儿分类 新生儿胎龄与出生体重的百分位曲线 高危儿 指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情况的新生儿 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异常妊娠史 异常分娩史 异常新生儿 高危新生儿 第一节新生儿分类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 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 正常新生儿护理 第二节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概念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 正常新生儿 是指出生时胎龄满37 42周 体重在2500 4000g 身长超过47cm 无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 外观特点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 外观特点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 足月儿 外观 四肢屈曲状 肌张力差 早产儿 红润 皮下脂肪丰富 毳毛少 足月儿 绛红 水肿 发亮 毳毛多 早产儿 皮肤 耳壳 乳腺 足月儿 睾丸已降 阴囊多皱摺 外生殖器 男 早产儿 睾丸未降 阴囊少皱摺 早产儿 大阴唇不能遮盖小阴唇 足月儿 大阴唇遮盖小阴唇 外生殖器 女 跖纹 1 呼吸系统 新生儿呼吸以腹式呼吸为主 呼吸较浅 频率较快 40次 分左右 生理特点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 2 循环系统 新生儿心率波动范围较大 通常为90 160次 分 平均120 140次 分 血压平均为70 50mmHg 9 3 6 7kPa 生理特点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 3 消化系统 新生儿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 管壁薄 通透性高 胃呈水平位 贲门松弛 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 幽门相对较紧张 易发生溢乳 生后10 12小时开始排出胎粪 约2 3天过渡到正常粪便 生理特点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 胎粪 4 血液系统 新生儿出生时血液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较高 以后逐渐下降 血红蛋白中胎儿血红蛋白约占70 由于胎儿血红蛋白对氧有较强亲和力 所以新生儿缺氧时往往紫绀不明显 白细胞总数较高 出生后第3天开始下降 生理特点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 5 泌尿系统 一般生后24小时内排尿 若生后超过48小时仍无尿 需要寻找原因 肾小球滤过率低 浓缩功能差 易出现水肿或脱水症状 排磷功能较差 易导致低钙血症 肾对酸 碱平衡调节能力不足 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生理特点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 6 神经系统 脑相对较大 大脑皮层兴奋性低 脊髓相对较长 其末端约在3 4腰椎下缘 故腰穿进针应在第4 5腰椎间隙 出生时已具有暂时性原始反射 正常情况下 生后数月这些反射自然消失 新生儿巴氏征 克氏征可呈阳性 生理特点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 腰穿进针应在第4 5腰椎间隙 生理特点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 7 免疫系统 胎儿可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IgG 但数月后逐渐消失 IgA和IgM则不能通过胎盘 故新生儿易患呼吸道 消化道感染 人的初乳中含较高IgA 可增强新生儿的机体抵抗力 生理特点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 8 体温调节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 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 皮下脂肪薄 血管丰富 易散热 寒冷时因寒战反射未建立 主要依靠棕色脂肪代谢来产热 产热量相对不足 新生儿通过皮肤蒸发和出汗散热 室温过高时 引起体内水分过多丢失 出现发热称 脱水热 1 生理性体重下降 physiologicallossofbodyweight 生后由于体内水分的丢失 导致体重逐渐下降 约第5 6天降到最低点 小于BW的10 一般7 10天后恢复到出生体重 2 生理性黄疸 生后2 3天出现 4 5天达高峰 10 14天消退 早产儿可延迟至3 4周 3 马牙 和 螳螂嘴 4 乳腺肿大 生后3 5天出现 2 3周后消退 假月经 生后5 7天可见阴道流出少量血液 可持续1周 5 粟粒疹 生后3周内 可在鼻尖等长出皮疹 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 1 生理性体重下降 正常新生儿体重早期变化 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 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 皮肤无黄染生理性黄疸 2 生理性黄疸 乳腺肿大 3 乳腺肿大和假月经 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 假月经 马牙 4 马牙和 螳螂嘴 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 脂肪垫 螳螂嘴 新生儿粟粒疹 5 新生儿粟粒疹 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 护理评估 正常新生儿护理 评估新生儿父母的健康状况 家族的特殊病史 产妇的既往妊娠史 分娩史 本次妊娠及分娩过程中的母婴情况 新生儿出生后的一般状况及对各种刺激所做出的回应等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 有窒息的危险2 有体温失调的危险3 有感染的危险 正常新生儿护理 1 保持呼吸道通畅 新生儿刚娩出时 迅速清除口 鼻腔的粘液及羊水 喂乳后应竖抱婴儿轻拍背部 然后应将婴儿保持于右侧卧位 防止溢乳和呕吐引起窒息 护理措施 正常新生儿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正常新生儿护理 2 维持体温稳定 1 适宜环境 正常新生儿护理 2 保暖 系指能维持正常体核及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 在此温度下身体耗氧量最少 蒸发散热量最少 新陈代谢最低 新生儿适中温度与胎龄 日龄和出生体重有关 适宜的环境温度22 24 湿度为50 60 适中温度 neutraltemperature 3 预防感染 1 消毒隔离 2 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3 做好皮肤黏膜护理 4 预防接种 正常新生儿护理 4 合理喂养 正常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筛查取足跟血 指导合理喂养 5 确保安全6 健康教育7 预防接种 第三节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早产儿的特点 外观特点 见正常新生儿节 生理特点1 呼吸系统5 泌尿系统2 循环系统6 神经系统3 消化系统7 免疫系统4 血液系统8 体温调节 指呼吸停止时间达15 20秒 或虽不到15秒 但伴有心率减慢 低于100次 分 并出现紫绀及四肢肌张力的下降 呼吸暂停 早产儿的护理 护理评估 早产儿各系统功能均不完善 易出现体温改变 呼吸暂停 感染或出血等 胎龄越小 体重越低 患病率及死亡率越高 故应注意评估早产儿出生时胎龄及体重情况 生存环境和护理质量等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 体温过低2 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3 自主呼吸受损4 有感染的危险 早产儿的护理 护理措施 1 维持体温正常2 合理喂养3 维持有效呼吸4 预防感染5 密切观察病情6 健康指导 早产儿的护理 1 维持体温正常 室温24 26 相对湿度55 65 体重低于2000g者应置暖箱内 根据出生体重和日龄来调节箱温 体重超过2000g者在箱外保暖 可通过戴帽 母怀抱 热水袋等维持体温恒定 早产儿的护理 早产儿暖箱适中温度参考数值 早产儿的护理 2 合理喂养 根据吸吮 吞咽 消化 吸收功能 选择直接哺喂母乳 乳瓶 滴管 管饲或静脉等不同的补充营养方式 生后2 4小时试喂5 10 葡萄糖水 无异常给予母乳喂养 无法母乳喂养者以早产儿配方乳 早产儿的护理 早产儿奶量与间隔时间 早产儿的护理 3 维持有效呼吸 仰卧时可在肩下置小软枕 避免颈部弯曲 呼吸暂停时 可拍打足底 托背 放置水囊床垫等方法 帮助恢复自主呼吸 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氨茶碱或机械正压通气 切忌常规吸氧 避免视网膜病变致失明 早产儿的护理 早产儿仰卧时可在肩下放置小软枕 拍打足底 早产儿的护理 机械通气 早产儿的护理 4 预防感染 因早产儿免疫功能更差 对感染的抵抗力更低 故消毒隔离要求更高 需更加严格控制各种可能发生的感染 早产儿的护理 5 密切观察病情 早产儿异常情况多 病情变化快 除监测生命体征外 还应密切观察进食情况 精神反应 反射 大小便 面色等情况 定时巡回 并做好记录 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做好抢救准备 早产儿的护理 6 健康指导 帮助父母克服自责和沮丧的心理 可在提供消毒隔离的措施下 鼓励父母探视和参与照顾早产儿 示范并教会父母保暖 喂养 抱持 穿衣 沐浴等日常护理方法 对住院期间给予吸氧的早产儿 分别于3 6 12个月进行眼睛检查 以防视网膜疾病的发生 按期预防接种 定期进行生长发育监测 早产儿的护理 7 发展性照顾 是一种适合每个小儿个体需求的护理模式 这种护理模式可以促进早产儿体重增长 减少哭闹和呼吸暂停的次数 此模式的护理目标是使小儿所处的环境与子宫内尽可能相似 并帮助小儿以有限的能力适应宫外的环境 早产儿的护理 第四节患病新生儿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简称新生儿冷伤 亦称新生儿硬肿症 是由于受寒及其他多种原因 早产 感染 窒息 引起 主要表现为低体温 皮肤发硬和水肿 严重者可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害 寒冷早产缺氧感染 病因 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皮肤体表面积相对较大 皮下脂肪层薄棕色脂肪含量少缺乏寒战产热方式摄入能量少产热能力差 散热多 易发生低体温重症感染 心力衰竭 休克等使能源物质消耗增加 能量摄入不足 致能量代谢紊乱 出现低体温 发病机制 新生儿皮下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多 其熔点高 体温低时易凝固出现皮肤硬肿 低体温及皮肤硬肿 使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血流缓慢 引起缺氧和代谢性酸中毒 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出现水肿 严重时可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害 发病机制 一 健康史评估室温 保暖 喂养 胎龄及分娩情况 是否有早产 窒息 受寒 感染等因素存在 评估患儿体温 食欲 反应 尿量及硬肿变化等情况 护理评估 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分度 新生儿硬肿面积计算方法 护理评估 二 身体状况发病初期表现低体温 反应低下 食欲差或拒乳 哭声低弱 心音低钝 心率减慢 尿少等 1 低体温体温常低于30 2 皮肤硬肿小腿 大腿外侧 整个下肢 臀部 面颊 上肢 全身3 多器官功能损害 护理评估 三 心理 社会状况家长因对本病病因 护理 预后等知识的缺乏 常出现内疚 焦虑和恐惧等心理反应 评估其家庭居住环境 生活习惯及经济状况等 护理评估 四 辅助检查根据病情需要做血常规 动脉血气分析 血糖 血电解质 尿素氮 肌酐 X线胸片等检测 治疗要点 复温供给能量和液体合理用药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 体温过低2 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3 有感染的危险4 潜在并发症 多器官功能损害 护理目标 患儿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能量摄入充足 体重开始增长 住院期间未发生感染 护理措施 1 复温积极复温是护理的关键措施 应根据患儿的体温情况采取相应的复温方法 1 自产热复温 2 外加热方式复温 3 其它方式复温 护理措施 合理喂养根据患儿的吸吮 吞咽 消化能力 选择适宜的营养供给方式 保证能量和水分的供给 有明显心 肾功能损害者 应严格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 供给的能量和液体需加温至35 左右 护理措施 预防感染 实行保护性隔离 做好病室 暖箱内的清洁消毒 加强皮肤护理 经常更换体位 尽量避免肌内注射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避免医源性感染 护理措施 4 预防多器官功能损害遵医嘱正确用药 并观察疗效与毒副作用 注意观察生命体征 硬肿范围 尿量 有无DIC 肺出血等 详细记录 并备好抢救药品和设备 护理措施 5 健康指导介绍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疾病知识 指导家长对患儿加强护理 并耐心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 提供新生儿保暖 喂养 预防感染等知识 从而避免本病的发生 小结 1 新生儿的分类及相关概念2 早产儿与足月儿的特点及护理3 新生儿硬肿症主要病因 临床表现及护理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1 早产儿 呼吸暂停 适中温度的概念2 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3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如何复温 下次课预习要点 新生儿黄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