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文言文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31295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上文言文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二上文言文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二上文言文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 峡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阙( ) 湍( ) 涧( ) 曦( )( ) 啸( ) 溯( ) 漱( )嶂( ) 襄( ) 奔( ) 属( )2.填空题。三峡选自 ,三峡是 、 和 的总称,在重庆市 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 ,字 , (朝代) 学家。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 , , 。 , , , 。故渔者歌曰:“ ,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绝 多生怪柏( )(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猿鸣三声泪沾裳(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自三峡七百里中( )4.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自非亭午夜分古义: ,今义: 或王命急宣古义: ,今义: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 ,今义: 5.解释下列词句:重岩叠嶂:素湍绿潭:清荣峻茂:林寒涧肃:晴初霜旦: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二、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6.解释词语含义。略无 嶂 蔽 曦 7.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8. 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 9. “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10.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二)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1. 概括上文三段内容的大意 12. 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13. 理清第二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14. 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15. 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 16. 讨论: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 短文两篇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寥寥数语( ) 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怀民亦未寝( )水中藻荇交横(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答谢中书书( )五色交辉(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 )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 )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 )积水空明(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填空题。答谢中书书作者 ,字 ,号 ,有“ ”之称。谢中书即 。苏轼,与其父 、其兄 合称“三苏”。他们也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其余五位是宋代的 、 、 ,以及唐代的 、 。4.翻译下列语句。清流见底五色交辉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各题。(一)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5. 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6. 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7.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8. 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川,请在原文上用波浪线画出。9.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大意。 10. 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说说其作用。 (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1. 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 12. 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结合有关语句去回答。 13. 文中对月夜的描写有何特点,能够给人以怎样的感受? 14. 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在原文中画出)。 15. 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16.本文可分三个层次,从表达方式看,作者先 ,再 ,最后 。观 潮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京尹( )雷霆( )艨艟( )( )奔腾( )乘骑( )如履平地( )倏尔( )一舸无迹( )善泅者( )罗绮( )倍穹( )僦赁( )( )2.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方其远出海门( )吞天沃日( )则一舸无迹(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 ) (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则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 (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 ( )倏尔黄烟四起(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 ( )3.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动词。吴儿善泅者数百,皆( )发( )身,手( )十幅大彩旗,( )先鼓勇,溯( )而上,( )于鲸波万仞中,( )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4.翻译下列句子。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二、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各题。(一)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5. 第一段首句和最后一句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各起什么作用? 6.第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海潮进行描写? 7. 第一段文字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请从文中找出来。 8.第二段文字主要写 这一场面,其描写扣人心弦,那么你认为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9.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 ”的静景上,这是运用了 的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二)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10.第一段描写突出了“弄潮儿”的 、 、 等特征。“ ”一句是对弄潮儿本领最高妙的称颂和赞叹。 11.第一段哪些句子突出了壮士形象?而哪些句子又突出了勇士们的高超本领? 12.上文第二段文字与写海潮和水上表演有无联系?能否删去这一段文字?为什么? 湖心亭看雪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字词注音。更( )定拥毳( )衣崇祯( )雾凇( )沆砀( )( )与余舟一芥( )铺毡( )对坐强( )饮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更定 湖中人鸟声俱绝 余拿一小船 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 焉得更有此人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客此 及下船 3.填空。本文选自 ,作者 字 ,号 , 山阴人,明亡后不仕。大雪三日, 。是日更正, , ,独往湖心亭看雪。 , ,上下一白。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 !”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 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7. “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8. 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 (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9.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到亭上 ( )大喜曰 ( )是金陵人 客( )此( )拉余同饮10. “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11. 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12. “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13. 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诗四首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字词注音。草盛( )荒秽( )草木长( )燕( )然候骑( )鸡豚( )叩( )门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但使愿无违( ),(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 )江入大荒流( )仍怜故乡水( )3.填空。归园田居选自 ,共有 首,本诗是第 首。作者 ,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诗前序 。成语“ ”就出自他的这篇文章。使至塞上是作者 出使边塞时所作,他是唐代著名的 诗人,苏轼曾评论他的诗“ , 。”游山西村选自 ,作者 ,字 ,号 , (朝)著名诗人。4.填写诗句。 ,带月荷锄归。衣沾不足惜, 。 ,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 。山随平野尽, 。 ,云生结海楼。 ,柳暗花明又一村。 ,衣冠简朴古风存。二、阅读阅读下列各首古诗,回答诗后问题。(一)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5. 全诗表达了作者陶渊明什么思想? 6. “但使愿无违”一句中,“愿”具体指什么? 7. 说一说“带月荷锄归”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这一句包含了作者什么感情? (二)使至塞上 王 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9.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 诗。10.本诗首联交代了 和 。11.说一说本诗中写得最精彩的是哪两句?写出了什么意境?你能用画笔描绘出来吗? (三)渡荆门送别 李 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2.本诗首联交代了远渡的 和此行的 。13.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 14. 在颔联中,有两个字用得好,找出来谈谈它好在何处? 15颈联描写长江的近景,请谈谈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意境。 16. 从尾联来看,这首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四)游山西村 陆 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7.全诗紧扣一个“ ”字,按 推移展开叙述。18.首联写出了什么内容? 19. “古风存”一句用来赞美农民的什么品格? 20.本诗中哪两句流传最广?含有什么哲理?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