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题点训练专题8-写作训练(14页含答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31292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题点训练专题8-写作训练(14页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4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题点训练专题8-写作训练(14页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4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题点训练专题8-写作训练(14页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高考二轮复习题点训练:专题8 写作训练第八章写作训练题点训练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目标解说在任何时候抓审题立意训练都很重要。二轮作文训练中,还是要抓好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训练时要突出三个关键词:读懂,方法,角度。一、新材料作文 审题基本方法训练1.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边练边悟试用提炼中心法写出下列材料的立意。(1)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小学 生看着盖达尔笑了。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 _提示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做人不 应该随随便便;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2)两个台湾观光团到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一个观光团的导游连声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让大家受累了。”另一个观光团的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我们现在走的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请大家快乐地体验它的与众不同吧!”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_提示整体把握材料。同样的情况,在不同的人心里由于意念的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态度。同样的路,同样的游客,不同的导游给出不同的诠释,当然,带给游客的心境也不一样。由此可以写:同样的境遇,以不同的心态看待,感受就截然不同;相同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处理,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换一种角度欣赏风景,换一种心情体验人生。2.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材料中人物的评议性语句自然是关键句,但千万不可忽视命题者的提示性语言,它们往往才是真正的关键句。边练边悟请用抓关键句法写出下列材料的立意。(1)一只小蚂蚁跟着哥哥去寻食,突然下起了大雨,哥哥对着小蚂蚁喊:“快跑!”小蚂蚁却看见蜗牛在雨中慢悠悠爬着,不慌不忙,它就问哥哥:“为什么蜗牛不跑?”哥哥说:“没伞的孩子就得拼命奔跑。”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_提示“没伞的孩子就得拼命奔跑”是关键句,其中“伞”是个喻体,比喻可以给人提供保护的外部条件,诸如富裕的家境、杰出的父母、超人的优势等等。由此可写:没有优越外部条件的人就必须努力拼搏。(2)2011年度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索尔佩尔马特,在得知获奖时淡定地说:“我终于也有自己的停车位了。”在该校中,有一排写着“NL”(诺贝尔桂冠得主的英文缩写)标志的停车位,是专门为诺奖得主服务的,这是学校的唯一奖励,也是学校向他们致敬的特有方式。得了诺贝尔奖,不涨工资不升职,照样上课、监考、做实验,不同的是他们的车终于有地方停了。对于这个奖励措施,伯克利的教授们这样说 :“做学问如果没有一颗淡定的心,就没法继续,更不可能前进。”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_提示教授们的话是关键句,据此可这样立意:做人(学问)有了淡定之心,方能前进。3.由果推因法事物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有很多事物都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边练边悟请用由果推因法写出下列材料的立意。(1)兔子站在山涧的边缘,望着对面草地上的绿草,垂涎三尺。但山涧有几十米宽,除非长着翅膀的鸟才能到对岸。兔子心想,自己长着翅膀就好了,那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飞到对面的草地上美餐一顿忽然一股巨大的旋风刮过来,兔子被刮上天空,它只觉得天旋地转,一会儿它轻轻地落在了地上。自己竟然“飞”过了山涧!黄牛、山羊、野猪等动物见山涧对面飞过来一个东西,惊呆了:这个会飞的东西竟是兔子!从此,兔子成了动物界的体育明星。黄牛、山羊、野猪先后请兔子到自己的领地给自己的同类作报告。兔子常伴着阵阵掌声登上讲台,慷慨陈词,讲自己飞跃山涧的实践与体会,在一片赞赏和喝彩声中,兔子觉得自己真的成了一只会飞的兔子了。一天,它站在山涧边上,为大家再次表演飞跃山涧的绝技,只见它用足力气,猛地向对面跃去。可是,它只“飞”出几米便坠到山涧里去了。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_提示本题可用由果推因的方法来审题立意,兔子之所以会坠入山涧,原因就是没有认清自己仅仅是只兔子,根本不会飞翔,故考生可从以下角度立意:正确认识自己,在鲜花与掌声中别迷失自我;正确看待鲜花与掌声,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生活中的“偶然”未必就是“必然”,我们应该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偶然”。(2)一只公鸡在田野里为自己和母鸡们寻找食物。它发现了一块宝玉,便对宝玉说:“若不是我,而是你的主人找到了你,他会非常珍惜地把你捡起来,但我发现了你却毫无用处。我与其得到世界上的一切宝玉,倒不如得到一颗麦子好。”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_提示公鸡为什么不愿得到宝玉,而愿意得到一颗麦子?因为“麦子”能吃,“宝玉”不能吃。据此可以这样立意:自己需要的才是最珍贵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4.抓关系法新材料作文中提供的对象、要素多是多元的,能从中抓住一对关系或一组矛盾来审题立意,不仅能扣题,而且往往被视为立意深刻。边练边悟请用抓关系法写出下列材料的立意。(1)一片罂粟开花了,娇艳美丽的花朵在风中摇曳。罂粟对过路的人说:“如果你能采食我的果实,一 定会给你带来快乐。”路人对罂粟说:“如果陶醉于你片刻的快乐,就会给我带来长久的痛苦!”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_提示这则对话有一个“快乐”与“痛苦”的矛盾问题,抓住了这两者的辩证关系,立意就准确了。如:快乐与痛苦是可以相互转化的。(2)老师去为学生准备咖啡,回来时端着一大壶咖啡和各式各样的杯子,这些杯子有陶瓷的、塑料的、玻璃的、水晶的,有的普通,有的昂贵,有的精致,老师让大家随意享用。等每个学生都端起一杯咖啡,老师说话了:“你们注意到了吗?所有好看昂贵的杯子都被用了,剩下了那些朴素便宜的杯子。杯子不会让咖啡的质量变得更好,很多时候,只是让它变得更贵一些,甚至,有时候,让人忽略了我们到底在喝什么。”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_提示所给的是一则寓意性材料,核心内容主要是围绕“咖啡与杯子”来谈的,因而要加以联想引申,要将“咖啡与杯子”上升到社会生活层面,挖掘其深层的指代意蕴。通过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咖啡”实际上就是生活的本身与本质,而“杯子”只是外在的形式而已,因为学生要喝的是“咖啡”,“杯子”只是盛咖啡的工具。因此,“咖啡”与“杯子”的关系,就是主与次、本与末、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这则材料的含意也就是生活中我们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不能迷失在那些不重要的东西上。5.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此法主要适用于多则材料型。边练边悟请用求异同法写出下列材料的立意。(1)材料一古语:树怕没皮,人怕没脸。俗语:死要面子活受罪。材料二林语堂先生说过:中国人的脸面,不但可以洗,可以刮,还可以争,可以留,有时好像争面子是人生的第一要义,甚至可以倾家荡产而为之。材料三时值暑假,来自京沪一些医院的整形外科统计数字显示,青少年占到了就诊人数的60%至70%,就诊的青少年除了极少数因为无耳、兔唇等原因必须进行修补以外,绝大多数是为了“锦上添花”,有的甚至举着一些名模明星的照片前来就诊,照片上的形象就是其整形标准。社会心理学家指出,由于缺乏人生阅历和渴望被周围人承认的双重原因,青少年比成年人更容易被“面子”观念困扰。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_提示该题适合用求异同法,异中求同。上述三则材料都是讲的中国人的“面子”。“面子”在这里有两重含义,浅层的是指人生理上的脸面,深层的是指人心理和精神上的脸面。中国人爱争面子,在国人看来,面子是人们身份的标志,有面子是才干的表现。面子关系着人的尊严、荣誉。国人看重脸面,这对于维系人情和稳定社会不无积极意义,但超过一定的“度”,就会变成虚荣,就会产生浅薄,就会导致社会风气的浮靡奢华。然而,为了面子而不顾实际,为了形象而不顾人的死活,却是当前某些人的一种通病。面子关乎人们的尊严、荣辱,当然要讲,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要面子就是讲尊严。但是,面子不等于虚荣心,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更不能为了所谓的政绩而劳民伤财、弄虚作假。有时候,勇于暴露自己的缺点,恰恰是给自己争来了面子。我们要的是表里如一、形式内容相统一的面子。(2)美国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富兰克林有句耐人寻味的名言:“空无一物的袋子是难以直立起来的。”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沈尹默先生有句深深触动人们内心的诗句:“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依靠着。”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_提示可以寻找两则材料的内在联系。前一则材料的内涵是告诫人们要充实自我,后一则材料的内涵是告诫人们要自立自强。合起来说,就是:人,既要不断充实自我,又要自立自强。二、多角度立意,寻找最佳立意新材料作文都可以多角度立意。一般而言,材料中不同的人、事、物就是不同的立意角度,甚至主要的人、事也有多角度立意。立意可以多角度,但写进文中的却只能有一个,于是,要在众多立意中寻找最佳立意。什么是最佳立意呢?从命题角度讲,符合命题人意图的就是最佳的。命题人命题时总是有把材料放在一定的时代、社会背景,暗含时代、社会特点的考量;有重视考查学生思辨能力的意图。凡能符合这些意图的,就是最佳立意。从材料角度看,从主要人物、主要事件角度立意,就是最佳立意。从考生自己看,能利于发挥,且易出彩的立意就是最佳立意。边练边悟请对下面材料进行审题立意,并注意多角度立意和最佳立意。1.小镇里住着一位先知。当异乡人 来到先知的住处时,已是入夜时分,门开着。他叫唤两声,无人答应,就自行进入。那是一个很大的房间。一盏点燃的煤油灯,就摆在离门口不远处的一张大桌子上,但桌边却空无一人。无数飞蛾绕着煤油灯的亮光飞舞。慢慢适应屋内的明暗后,异乡人发现在房间深处的一个角落,还有一张小桌子,桌上点着一根蜡烛。先知就坐在小桌子前,对着烛光看书。异乡人走过去,向先知致了意,疑惑地问道:“先知啊,这个烛光比起煤油灯的灯光暗淡许多,您为什么不在煤油灯下,反而在这里看书呢?”先知抬起头,微笑着说:“那盏较亮的煤油灯是我为了飞蛾而设的,这样我才能安静地在这里看书,不受干扰啊!”(1)多角度立意:先知角度:_飞蛾角度:_灯光角度:_(2)最佳立意:_理由:_答案(1)先知角度先知之所以弃较亮的煤油灯而使用光线暗淡的蜡烛,是因为他不愿放弃自己坚守的一种操守,一种追求,那一盏微弱的烛光就是他的人生追求。从这个角度出发,文章的立意同执著、信念、坚守等话题如出一辙,只是侧重点应该放在对一种心灵纯净、灵魂自由坚守上更加贴题。飞蛾角度它是作为干扰先知的对立面出现的,应该是世俗的载体,是一种诱惑人们心灵走向崇高反面的力量。先知对付它的方式是任它追逐它的所好,不为诱惑所动。从这个角度出发,文章的立意可以是人与人的追求是不同的,世俗之人有他们的快乐,高尚之人有自己的准则,这就是世界多样性的写照。我们不可以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独守心灵的净土。灯光角度灯光本身并没有错对之分,区别在于人们对它的感受和好恶不同而已。光彩熠熠固然美丽,光线微弱未必不好,关键是在什么外在条件下去审视。先知对灼灼之光并不偏爱,因为它过于热闹;而飞蛾对灼灼之光情有独钟,因为那是它的追求。从这个角度出发,文章的立意仍然可以回到人们,回到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回到人们的生活观,甚至是人生观的分析判断上来。(2)略。2.有个四五岁的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没想到男孩竟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1)多角度立意:儿子角度:a._b._c._父亲角度:a._ _b._c._综合角度:_(2)最佳立意:_理由:_答案(1)儿子角度(关键词:自知、适合自己、坚持自己的做法、亲身体验)与儿子角度相关的关键语句是“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这应该是本次作文立意的关键句。审题的核心要素是如何看待自我行为,“自己”一词为立意的关键点。从另一个角度看,材料还有一个如何看待他人与外物的角度,这就给学生留下了辩证思维的空间。解读此关键语句,可有以下立意:a.为自己而活(不必活在别人的眼光下);b.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c.勇于打破常规,选择适合自己的;d.只要适合自己,就应该被尊重;e.坚持符合自己发展的做法;f.人生如人穿袜子,苦乐自知;g.别人只是观众;h.快乐的感受因人而异;i.实践出真知,行不行要靠亲身体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j.人要根据需要去控制物,而不能成为物的奴隶(物的价值在为人所用,而非为了好看)。父亲角度(关键词:别人的感受、合乎习惯常规、站在孩子的角度)与父亲角度相关的关键语句是“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父亲想引导孩子照常规穿袜子,孩子却不听从,父亲生气也是人之常情。但父亲也不能不尊重孩子的感受,不能一味要求孩子按惯例做事。毕竟,孩子的做法是建立在真实感受上的,看似违反常规,却不违反常理,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作为父亲有必要予以尊重,这对培养孩子的个性很重要。孩子的童真不应该被扼杀,只要孩子的举动不违背常理,只要适合其成长轨迹,都应该被理解、尊重,甚至引导、鼓励。因此,面对孩子的另类表现,家长怎样处理就是一门成长教育的高深学问。解读此关键语句,可有以下立意:a.教育孩子时要尊重孩子的真实感受,因势利导;b.人要努力适应、遵守社会规范(我们的行为举止要合乎习惯,顺乎常规);c.要多考虑他人感受。综合角度人既要保有本真,尊重自我;又要努力适应社会规范。(2)略。题点训练二写好新材料作文题型下的议论文(含议论性散文)的开头目标解说“题好一半文”,开头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要抓好这个专项技法训练,必须明确指导思想:新材料作文命题背景下的议论文、议论性散文开头训练;开头方法不在多,而在精,把两三种开头方法练精了,比贪多嚼不烂重要多了。一、新材料作文题型下的议论文开头要求古人云,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要扣题、简洁、精美;要像凤头一样俊美、鲜明、精彩;要具有“新”“奇”“短”“趣 ”的特点。一般说来,文章开头力求做到一简二美三哲理。简,就是开篇语言简洁,直奔主题,使读者一目了然;美,就是开头的语言能给人以美感,或文采斐然,或意境深远,或情趣盎然,使读者心灵产生共振;哲理,就是开篇能说明一定的道理,有一种深度、一种高度。在新材料作文命题背景下,选择议论文、议论性 散文文体来写,其开头自然应具备一般文章的基本要求,更应突出以下要求:1.扣(题)。开头要扣材料,点中心。扣题要稳、准、狠。请看下例:勇气,能让经验和技术插上腾飞的翅膀;勇气,能让思前想后的心灵专注;勇气,能让我们摆脱患得患失的怪圈。有无畏之心,方可成就大事业。(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优秀作文开头)此段没有寻常考生的引例分析,没有拖泥带水的议论。开篇直奔主题,运用比喻,将三个因果的思辨关系直接切开,可谓稳、准、狠。2.简。文字要简洁,不冗长,不拖沓。三言两语,述料,点题。议论文开头一般要引述材料,往往引述材料过长,不能交代中心。其实,所给材料,是我们写作的助跑器,只需要从中引申出自己要写的观点即可。对材料的引述,只要概括一下与自己观点有关的内容即可。请看下面两例:(1)钻石硕大,裂缝刺眼,主人苦愁,众人无胆,师徒合作,完美切割,价值顿升。(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优秀作文博客日志三则开头)作文材料很长,结果作者仅用28个字概括,且句式整齐,可谓一字千金。(2)壁有明烛,彩蝶不栖。 (2013年江苏卷优秀作文守之本,达之谐开头)作文材料关系复杂,头绪众多,作者仅取“一 瓢”饮,八个字就概括出作者所需要的材料,简洁传神。3.美。开头要有文字,要靓丽,要能一下子勾住阅卷者的眼和魂。当然,这“美”必须立足于“扣”“简”基础之上。上面所举开头之例,都具有“美”的特点。边练边悟请对照高考作文原题,阅读下面作文的开头,体会一下它们是如何做到“扣”“简”“美”的。(1)珠者,宝也;沙者,废物也。然聚沙成塔,积沙成楼,想我泱泱华夏,灵宫曼宇,琼楼碧厦,沙之用远胜于珠。非独珠者为人尊重,沙与珠皆有之,平凡如沙,亦能伟大。(2013年辽宁卷平凡如沙,亦能伟大开头)提示略。(2)平衡,是参天大树欣然地接受当初身为小树苗时的柔嫩与脆弱,经历的任何风雨都是一种历练。平衡,是蜻蜓伸出触角,吟一阕草长莺飞,盈一怀水满香袖,而不沾沾自喜,陶醉在那一片闪耀着光环的涟漪里。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它温婉美好;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它动人绝妙。你且看,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一段段平衡的生活 (2013年四川卷优秀作文寻找平衡开头)提示略。(3)培根说,善性是人性与神性最接近的地方。那么慈善,自然也是人性中善性最确凿的流露。慈善是一 种精神的体现,不应流于形式,缺乏关怀的慈善就成了施舍,而施舍,恰恰是毒药。 (2013年广东卷优秀作文慈善行之有道开头)提示略。二、新材料作文题型下的议论文开头写作模式1.直入式就是开门见山,直捣黄龙。这种开头模式并不是普遍模式。不过,不绕弯子,简洁直率,简便易行。请看下面两例:(1)在当下,中学生有三怕:怕奥数、怕英文、怕鲁迅。对于前二者,我倒心有戚戚焉;对于后者,我不仅不怕,反而喜欢。(2013年江西卷优秀作文“树人”需要鲁迅开头)该开头直接点出材料,直接点明自己的观点,文直笔快。(2)人生总是有必须走的弯路。因为那条道路已是断崖绝壁,所以我们需要拐个弯,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2013年重庆卷优秀作文拐个弯,变个样开头)不点材料,直接点材料含意和文章中心,更直接。边练边悟阅读下面的材料,用直入式写出文章的开 头。犹太人有句谚语:“你需要在口袋里经常放两张纸条,一张写的是我只是一颗尘埃,另一张写着世界为我而造。”这句谚语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开头:_提示写好此题,首先要理解所给材料的基本含意。材料的主要信息就是两句话,一句是“我只是一颗尘埃”,另一句是“世界为我而造”。“我只是一颗尘埃”,是说自己渺小,要以谦卑的心态去看待万事万物;“世界为我而造”,是说自己的伟大,“我”能够主宰世界。这两句话既有区别,又有内在联系,因此这个材料的思辨性很强,写作的范围较广。综合两方面的意思,可以得出:人需要自信,但更需要谦卑和有所敬畏,而谦卑和有所敬畏的人,常常更有自信。开头示例略。2.引入式就是不直接点明题意, 而是通过一段话引出中心。这种开头在考场上十分普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设问式直接设问。例如:一个在品德上有瑕疵、见财眼开的年轻人,为何转瞬间就能转变为一个拾金不昧的好人?是因为他在人生路上遇上了好人。是尚先生为地震灾区捐款的高尚行为,唤醒了年轻人灵魂深处原本沉睡的美德。 (2013年大纲全国卷优秀作文开头)叙述设问亮明观点。例如:一个白手起家的富翁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三个贫困家庭对他给予的资助,给了三种截然不同的回答,有欣然接受的,有说要偿还的,更有拒绝的。为何会有三种不同的反应呢?我以为,行善方式的不同,对受惠者产生的心理压力不同,结果所以才不一样。不给受惠者造成心理压力,让受惠者欣然接受,才是最好的行善方式。(2013年广东卷优秀作文换种方式行善开头)先用一、二句简述材料,第三句设问,四、五句表明观点。(2)引言式就是由名人名言引出自己的观点。请看下例:孔子曾说“过犹不及”“执两用中”的话,中庸标举:“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过一种平衡的生活,我认为其实质就是追求中庸之道。 (2013年四川卷优秀作文平衡之道开头)(3)比兴式就是用比喻式或其他比兴式引出自己的观点。这种开头在用比喻、比兴式时多与排比手法连用,既生动,又有气势。请看下面两例:春桃妖娆,它不惧斗艳争芳,绽放出灼灼华光;夏莲淡雅,它不惧沾染铅华,亭立出绝代的风姿;秋枫凄艳,它不惧粉碎身躯,舞动出生命的赞歌;冬梅清澈,它不惧雪花欺凌,坚守出灵魂的倔犟。它们告诉我们追求的真谛,为梦想去飞翔,就不惧十丈软红,颠倒磨折之苦。 (2013年湖南卷优秀作文若把苦难做云梯开头)生活如酒,过于浓烈则辣喉,过于浅淡则无味,只有平衡的味道才显醇厚;生活如歌,过于高昂则刺耳,过于低沉则抑郁,唯有平衡的曲调才显悦耳;生活如画,过于繁杂则缭乱,过于简朴则无韵,唯有平衡的笔触才显美丽。荷尔德林说:“人生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人生漫漫旅途中,让我们在奋斗的征程里学会欣赏沿途的风景,让我们在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2013年四川卷优秀作文在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 栖居开头)该开头先用比喻、排比,把生活比作酒、歌、画,类比得当,形象揭示平衡之妙,语言有气势,酣畅淋漓。再引用名言,水到渠成地亮出中心论点,且自然点题。边练边悟阅读下面的材料,尝试用“引入式”中的三种常用开头模式分别写出文章的开头。小和尚问师父:“人最害怕的是什么?”师父笑问:“你说呢?”小和尚说出孤独、误解、绝望等十几个答案,师父都说不对。最后,师父告诉他:“人最害怕的是自己,你刚才所说的孤独、误解、绝望等,都是人自己内心世界的影子。”人生的许多悲剧,都从害怕自己开始。设问式开头:_引言式开头:_比兴式开头:_提示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生命,是一次没有回程的旅行,旅途中,每个人真正的对手都是自己,真正的敌人也是自己。清醒地认识内心世界恐惧、懦弱、孤独的影子,并且战胜它们,就能够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汪国真说:“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我们无法改变风向,但至少可以调整风帆;我们无法左右天气,但至少可以调整心态。毕竟,强者的内心无比坚毅、无比强大,内心强大才是真的强大!角度一:可以从“强大内心,端正心态”的角度立意。审读材料,小和尚最怕的正是自我内心的影子。端正心态,让自己变得强大,便能去除内心灰暗的影子,战胜自己,从而避免人生的诸多“悲剧”。角度二:可以从“走出心影,摆渡生命”的角度立意。“人最害怕的是自己。”克制自我,走出“心影”;摆渡生命,成就辉煌。也许,你在“心影”中感受到了美之所在;也许,你在惧怕中顿悟了生命之真谛;也许,你在直面内心的忧惧中迈向了事业的巅峰。角度三:可从“孤独也有正能量”的角度立意,直面孤独,在孤独中集中精神,思考人生、社会的问题,孤独便会生出智慧,进而成为一种境界。角度四:从“心影”的危害角度立意。谈“心影”对人心灵、精神的伤害及导致的结果,由此引起人们的思考。开头示例略。题点训练三写好议论文、记叙文的结尾目标解说“为人重晚节,行文看结尾。”文章写作的过程是前后统一的。开头写得好,固然吸人眼球;中间写得好,也会使内容饱满;而结尾写得好,则有一种画龙点睛的效果。从考场作文角度讲,结尾也是阅卷者重点关注的区域。为了写好结尾,得到阅卷者的青睐,必须练好几种结尾方式。贵精不贵多,这也是练好结尾技法的原则。一、文章结尾的一般要求作文时,好的结尾,能够点明意旨,升华主题,呼应前文,强化形象。好的结尾要做到三个方面。一要简,即简明态度分明、观点明确、中心明了。好的结尾应像“豹尾”,短小精悍,刚劲有力。二要深,即深刻启人心智、感悟升华、令人回味。谢榛曾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即结尾要言有尽而意无穷,有余味耐咀嚼。三要美,即优美技巧得法、样式新颖、词句靓丽。李渔曾说:“终编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人执卷流连,若难遽别。”二、议论文结尾模式1.首尾呼应,总结扣题这是结尾段的基本要求,也是常见的结尾方式。请看下例:(开头)幽静的石洞,美丽的彩蝶,令无意闯入者们敛息凝神。摇曳的烛光映着斑斓的彩翼,美得让人讶异。然而,正是这一点似乎无害的烛光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使它们慌张退避。(结尾)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吹灭石壁上的烛火只需一口气,面对被惊扰的美,退步抽身则需要道德感和责任感,更需要悔过的勇气和决心。褪色的兵马俑已经成为永恒的痛,躲进山洞最深处的彩蝶却还有回归故土的可能,愿你我熄灭心中那躁动的烛火,莫将美惊扰。 (2013年江苏卷熄灭蜡烛,莫惊扰美)这个结尾意蕴十分丰厚,也尤见作者功力。首先,呼应标题开头,扣住材料(明扣式),如“吹灭石壁上的烛火只需一口气”“愿惊扰”。其次,总结上文,“面对勇气和决心”“褪色痛”。最后,深化主题,如“更需要悔过的勇气和决心”“躲进可能”。议论文结尾,尤其是新材料作文命题的议论文结尾,一般都要明扣材料,点明中心。不过,这时明扣材料、点明中心,应与开头“相映而不相犯”。也就是说,它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富有变化、极为灵活的重复。如在句式上相对灵活,请看下例:面对一份善心,若你选择接受,谢谢你释放了一个心灵;面对一份善心,若你懂得偿还,谢谢你为世界增添了善良与美好;面对一份善心,若你选择拒绝,请你礼貌地说声“谢谢”,莫摔碎了慈善这颗清澈的水晶。 (2013年广东卷优秀作文接受慈善,接受一份善心结尾)三个排比句,分别扣住了材料中的三种态度,又回扣了观点。还可以变换手法来明扣材料,强化中心,如借助修辞手法等。如:回头细想,只有思考留下的才是“吹尽黄沙始到金”的认知财富。那一座“知”的高山上,看是山脚,学是山腰,思是巅峰,唯登上顶峰,看到的才是整个世界;唯思,方可一览众山小,尽知天下事。 (2013年天津卷优秀作文思而知之结尾)引用名句,使用比喻。尤其是以“一座知的高山”的精妙联喻,可谓神来之笔,不仅强化了中心,而且令人回味。2.表达愿望,呼唤号召情感真挚,是考场作文发展等级的一项要求。在文章的结尾通过呼吁性的语句写出自己对真善美的呼唤,对假丑恶的鞭挞,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这种情感不仅局限于自己,还可以号召大家一起去追寻美好未来。这种方式,能够有力地突出主题,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灵震撼。例如:(1)希望深山的蜡烛可以熄灭,更希望如今打在文人学者身上的光可以关掉,让美好的生命不再受这“光”的威胁!(2013年江苏卷优秀作文生命不能承受之光 结尾)(2)二十一世纪,我们是祖国的春天,热情奔放是我们的性格,我们不需要守那些规矩,打破陈规,让我们脑中的那团热情之火燃烧得更猛烈,把我们的笑声、爱心串在一起,让全世界笼罩在爱之中。要笑就笑个痛痛快快,要哭就哭个歇斯底里,不要压抑自己,不要让那陈旧的观念束缚着,不要随便改变自己,请记住我的名言:“我就是我,给我一点阳光就这么灿烂。” (选自高中生优秀作文给一点阳光就这么灿烂结尾)值得注意的是,这种 结尾方式还是要紧扣材料与中心,只不过换一种语气而已;要感情真挚,免得沦为苍白无力的口号式。3.巧妙发问,余味无穷一篇好文章要有理趣,要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如同欣赏美妙的乐曲,曲虽终而余音缭绕。结尾巧妙发问,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不失为一种绝妙的方略。例如:人生匆匆一瞬,在物欲横流的世间人们都在得失之间游弋,寻求两个极端之间的支点。应知得到了不一定就是好事,失去了也不见得就是件坏事。得到固然值得高兴,但要看得到的是什么,如果得到的仅是身外之物,这样的得到又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失去纵然可惜,但也要看失去的是什么,如果失去的是虚幻不实的东西,这样的失去又有什么值得惋惜的呢? (2010年辽宁卷优秀作文得失之间结尾)结尾两个整齐的问句委婉发问,让人深思“得失”之间的深刻哲理,言有尽而意无穷,发人深省,令人回味。4.拓展文意,深化升华这种结尾,不是总结上文,也不单是回扣论点,而是在上文的基础上,文意有所拓宽、加深,或提出方法,或指向未来等等。这种结尾,体现了一个“深”字,能启人心智,令人回味。不过用起来难度较大。请看下面两例:(1)方正做人,圆通处事。首先要练就一身方的骨,方正纯朴,正直不阿,不曲意逢迎。其次,要缔造一颗圆的心,大智若愚,大勇若拙,不见风使舵。此可谓行云流水,纵横捭阖之境,人生美妙乐章由此而奏响,亦方亦圆中亦显示成功人生。(2013年湖北卷优秀作文方正做人,圆通处事结尾)该结尾在上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两条精练的办法,又指出所达到的境界,风格冷峻充盈。(2)我想,中国人需要一场穿越,这次,是穿越到千年以后,去收获我们的梦想。(2013年安徽卷优秀作文穿越千年的梦结尾)该文前面谈的是中国人的穿越,都喜欢穿越到古代,纠结在过去。那么,在现实面前,如何改弦更张呢?结尾提出“穿越到千年以后”,这既回扣了前文萧伯纳的那句名言,又升华了主题,有余音绕梁之妙。上面介绍的几种结尾方式,有时不是单一地使用,而是综合使用。边练边悟阅读下面的材料,运用上面四种结尾方式(或综合 使用),写出议论文不同的结尾来。追逐着鹿的猎人是看不见 山的。首尾呼应,总结扣题式结尾:_ _表达愿望,呼唤号召式结尾:_巧妙发问,余味无穷式结尾:_拓展文意,深化升华式结尾:_ _综合运用式结尾:_ _提示这是一篇寓意型、关系型的材料作文,在审题时,既要考虑到材料中的“鹿”与“山”的比喻内涵,又要考虑到“鹿”和“山”的辩证关系。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立意:鹿是眼前利益,山是长远立意;鹿是个人利益(小我利益),山是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此立意可以从当前社会的个人发展、商家发展、国家发展等方面来写,如食品安全问题、学生教育问题等。立意有:放眼未来,才能开拓境界;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等。鹿是功名、金钱、仕途、名誉,山是生命的乐趣、人生美好的风光、健康的生命等。此立意可以从古代的隐士、当今的淡泊名利者,或生活的方式等方面写。立意有:慢慢走,欣赏啊;莫让名利遮望眼;放下名利,学会欣赏;享受生命等。鹿是目标、理想、梦想,山是许多目标的代指,或阻碍理想实现的困难、挫折、诱惑等。此立意可以联系古今中外许多功成名就的励志人物来写,如孙杨、林丹、林书豪等。立意有:追逐梦想,不畏穷途;征服困难,梦想起航;与专注同行等。结尾示例略。三、记叙文结尾模式1.画龙点睛,卒章点题记叙文结尾一般都要点题,尤其是新材料作文命题下的记叙文,结尾是点题最重要的部位,否则,有可能被误判为偏离题意。所以,结尾点题,不仅需要一句画龙点睛的话,有时还需要浓墨重彩的文字,这样,才能给阅卷老师强烈的视觉冲击。例如:这世界需要你,需要你的爱,你的爱如春风,吹化了我心底的坚冰;你的爱如细雨,滋润了我心田的渴望。在此刻,多么想在短暂的寂寞之后睡在你的怀里。我知道有你的存在,便永远是晴空。花若能言,口自芬芳。爱若能言,心香弥漫。这世界需要你!(2011年山东卷满分作文这世界需要你结尾)该结尾不仅以比喻的方式形象地诠释了“母爱”,而且总结全篇,两次直接点出标题,使主题在文章的最后得到了极大的强化和最大的张扬,极具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新材料作文命题背景下的记叙文结尾点题如能明点更好,最好是暗合(不出现材料,而是出现材料的题旨),两者结合更妙。当然点题语言是议论式,或者议论抒情相结合式。请看下面两例:(1)是啊,人应该如洞中的蝶,当外界环境侵扰时,寻找适合的环境。这样,才能守住自己的本真。 (2013年江苏卷优秀作文寻找适宜的环境结尾)该结尾系用明暗结合点题法。(2)微小的改变有时恰如历史的节点,看似巧合寻常,却决定了整个的方向。勤转毛笔,以微小之变书博大之韵,依稀裙裾飞扬。(2013年江苏卷优秀作文捺的一转结尾)该结尾的议论方式是暗点题旨。2.创设情境,留下想象在记叙文的结尾,简单地创设一种情境,使文章在一种特殊的氛围中结束,这样,就会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也深化了文章的主旨。如2010年高考重庆卷作文难题,有考生写了一篇记叙文,全文通过写与幺叔的交往,表现出幺叔“欠情如欠债,头顶锅儿卖”的朴实的情操。作者在结尾听了二哥的讲述后写了这样一句:我“噢”了一声,怔在那里,一时不知说什么好。作者创设了一个无话可说的情境,表现出对人物特殊性格的心理反应,也让读者去想象:面对这种难题该怎么做呢?3.融情于景,深化主旨通过融情于景、渲染氛围等手法彰显美感和韵味,给人一种余味未尽之感。此法多用于记叙文之结尾。例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白雪飘零的情愫不知能与谁共。落花悄然成了芬芳的泥土,抚慰了刚出芽的嫩柳,那细细的情思便成了文学的归宿。(2009年湖北卷满分作文站在文学的门口结尾)这个结尾景物烘托的作用十分明显。作者以“落花”“泥土”“嫩柳”等景物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意境,烘托出作者内心对文学的浓浓情思,情与景有机地融为一体,效果很好。上面第2、3种结尾方式,须有前提,就是上文点题很充分。否则,这两种结尾方式在考场上会因过于含蓄而吃亏的。边练边悟1.下面是一篇以“祖辈父辈”为题写作的提纲,请根据开头,写一段结尾,使结尾与开头相呼应。第一段:奶奶个子不高,年近70,可有些东西在高处,因此她不得不踮起脚尖。主体部分:第二至三段。第二段:小时候,奶奶照看我,总是踮起脚尖给我拿柜子里的东西。第三段:上中学的时候,奶奶给我往学校里送东西,在教室的窗外踮起脚尖寻找我。结尾部分:_提示略。2.阅读下面的材料,请用两种不同的结尾方式(其一必为“画龙点睛,卒章点题”式),写出记叙文的结尾文字。出生于铁匠的家庭,做过童工和装订工的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在功成名就之后,他谢绝了皇家学院院长的职务。他的好友J.Tyndall对此作了很好的解释:“在他的眼中看去,宫廷的华丽,和布来屯(Brighton)高原上面的雷雨比较起来,算得什么;皇家的一切器具,和落日比较起来,又算得什么?其所以说雷雨和落日,是因为这些现象在他的心里,都可以挑起一种狂喜。在他这种人的心胸中,那些世俗的荣华快乐,当然没有价值了。”画龙点睛,卒章点题式结尾:_其他方式结尾:_提示“价值观的考量”是高考命题中常见的话题。比如2011年重庆卷“情有独钟”,“情独钟于何物”是需要做出一个价值判断的,“价值的高下”也是“作文立意的高下”。再比如2011年山东卷“这世界需要你”,这个“你”的价值阐发得越充分,世界对“你”的需要也就越发自然。对于科学家而言,在“雷雨和落日”的探索中有所发现,那是至高无上的快乐。同样的,我们在价值的衡量中,能不能把握好“真”“善”“ 美”的尺度,是需要我们认真回答的。结尾示例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