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童书阅读的探索.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324861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童书阅读的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科学童书阅读的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科学童书阅读的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年浙江省中小学教师评选论文(学科类论文) 学 段:高中 职教 初中 小学 幼儿园 学科(专业): 小 学 科 学 学校(全称): 苍南县教育局教研室 姓 名: 林日正 论 文 题 目: 小学科学童书阅读的探索 小学科学童书阅读的探索 摘 要 童书,泛指适宜儿童阅读的书籍。科学童书指适宜于小学低中高段儿童阅读的科学百科类图书。近年来,国民儿童阅读热兴起,学生在教师、家长、儿童阅读推广人的倡导下,接触了国内外经典的童书,但笔者发觉儿童科学类读物甄别、遴选、推荐、推广却被忽视。笔者认为,重视小学科学童书阅读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育儿童科学素养的另一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何为科学童书、为何开展科学童书阅读的探索和科学童书阅读的具体操作策略。关键词 小学科学 童书 阅读 操作策略小学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对于儿童而言,每周2-3节科学课是难于满足其强烈的科学探究兴趣,有识之士推出了“小学生家庭实验室项目”。家庭实验室项目不局限于课堂教学,从而弥补了常规科学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足,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发展、人人都能享受成功的教育价值,使学生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发展。笔者认为,重视小学科学童书阅读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育儿童科学素养的另一重要途径。,因此有必要加强这一空白点的研究。 一、何为科学童书童书,泛指适宜儿童阅读的书籍。科学童书指适宜于小学低中高段儿童阅读的科学百科类图书。近年来,国民儿童阅读热兴起,许多好饿好饿的“毛虫”开始在教师、家长、儿童阅读推广人的倡导下,接触了国内外经典的童书,但笔者发觉,儿童科学类读物甄别、遴选、推荐、推广却被忽视。倡导“科学童书阅读”,旨在唤醒更多教育人重视儿童科学阅读的问题,并注意在开展阅读推广中注意儿童自然百科阅读的科学性、适宜性、阶梯性等要义。 二、为何开展科学童书阅读的探索 1、修订的教科版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没有引起教师的重视,也没有指导学生阅读。 2007年11月,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做了修订,在每个单元后增加了名为“资料库”的阅读材料。修订版教材使用半年来,笔者发现许多科学教师并未重视“资料库”的使用。“我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始终把握住两套教学大纲: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大纲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想建议所有的教师们:尽力为你们的学生识记、记熟和在记忆里保持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而创造一个智力背景吧。”(给教师的建议P22)儿童的任何学科学习都需要一个丰富的智力背景。一般而言,教师往往熟知课内大纲的重要,而忽视了另一套课外阅读大纲的存在。苏霍姆林斯基在数十年教育工作中,始终不忘“两套大纲”。科学教师不重视修订版的“阅读库”,可见“忽视了另一套课外阅读大纲的存在”。 2、教材中的单元阅读材料存在信息量不够,不能满足儿童科学阅读的需要。 如四年级下册岩石与矿物单元阅读库只有4页材料,含岩石的成因和分类、矿物特征卡、怎样采集制作岩石、矿物标本等三篇短文。笔者遴选到岩石与矿藏和岩石与矿物二书就可以作为本单元配套阅读的科学童书,为学生科学探究提供了知识的素材。(岩石与矿藏(英)宾汉著,曾纪文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11月;岩石与矿物(英)佩兰特著,谷祖纲,李桂兰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3年3月)。3、逐步建立类似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配套的科学童书阅读的名录。 “我们认为,在对所学习的领域有了具体经验,对材料有了某些亲身的探索,在研讨时提出了一些疑问和问题之后,就应该读书。书本,不管是教科书还是科普读物,在一个人的能动性得到发挥的时候,对于一个有了亲身经历而带着问题学的学生,是极为有价值的。我们在每个科学课单元中使用教科书和科普读物作参考资料。”(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P440)美国兰本达教授认为科学教师要重视科普读物。遗憾的是,目前各种版本的科学教材缺少相关的科学童书书目链接。开展儿童科学童书的研究,将有助于丰富课程资源,逐步建立教材配套的科学童书阅读名录。三、科学童书阅读的操作策略1、为儿童寻找他此时此刻最适宜的科学童书。童年不是一个静止的房间,它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二年级和四年级,不是相近的两个教室,而是隔了几重天地的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因此,每一年的阅读,也就应该是符合它们各自的不同认知特点的。笔者认为,教师要整体考虑儿童六年的阅读问题。处于浪漫期的低段儿童只适宜阅读少量的科普绘本,走向精确期的中高段儿童再加大科学童书阅读量。如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系列图书,就根据年龄层次不同,发展出幼儿版、新世纪儿童版、小学生版、新世纪版等版本,分别提供给学龄前、小学低年级、小学中年级和小学高年级以上阅读。科学教师要了解此特点,向少年儿童做针对性地指导。 笔者深入钻研了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以2004年7月版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可怕的科学系列丛书,遴选配套的阅读书目如下:教科版修订版科学教材与可怕的科学系列丛书年级科学教材内容可怕的科学系列丛书书目三上植物植物的咒语、动物动物惊奇我们周围的材料神秘莫测的光水和空气(暂缺)三下植物的生长变化雨林深处动物的生命周期丑陋的虫子温度与水的变化(暂缺)磁铁墓室里的秘闻四上溶解(暂缺)声音声音的魔力、魔幻音乐人天气杀人风暴我们的身体绝密身体报告、自命不凡的大脑肚子里的恶心事儿、杀人疾病全记录、身体使用手册四下电触电惊魂新的生命消逝的恐龙食物巧克力秘闻岩石和矿物化学也疯狂五上生物与环境愤怒的河流、死亡沙漠、无情的海洋光神秘莫测的光、艺术家的魔法秀、美妙的电影、电影特技魔法秀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惊险南北极运动和力绝顶探险力的惊险故事五下沉和浮(暂缺)热(暂缺)时间的测量时间揭秘地球的运动地震了!快跑!发威的火山六上工具和机械街上流行机器人形状与结构超级建筑能量生物的多样性能量怪物进化之谜六下微小世界显微镜下的怪物、物质的变化魔鬼头脑训练营宇宙体验宇宙、太空旅行记环境和我们体验沙漠、体验丛林、受苦受难的科学家、改变世界的科学实验备注:可怕的科学系列丛书是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为国内的小读者(也包括他们的爸爸、妈妈),奉上的一道科普大餐。可怕的科学丛书为美国最大的教育类图书出版社“学者社(Scholastic)”之英国分社的一套经典百科系列。丛书共分5个系列,计60册。丛书立足于20世纪末科学的最新发展和成果,以独特的视角,大胆的想像与实验,语言表述准确严谨却又幽默生动,与极具亲和力的插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将艰深的科学知识“轻松”展现于读者面前。可怕的科学在欧洲的销售量曾超过哈利波特,是一套国际性的超级畅销书。几十年来,国内的小读者读到的科普知识读物都是“十万个为什么”这类问答式的,没有过程,缺少阅读乐趣,实际是给了孩子们一个“第二课堂”,但是看过可怕的科学,我们就会知道:其实,科学从来都不枯燥,读科学原来可以像读惊险小说一样让人着迷!科学里的故事真实的故事、新奇的故事、经典的故事、令人捧腹的故事科学世界原来如此有趣,这简直太让人 “震惊”了! 风趣、幽默的语言、数也数不清的好故事、再加上让人笑掉大牙的有趣插图,是可怕的科学丛书的主要特点每本书都如此。 2、自主阅读与师生共读相结合。教师可以在教室内建立自主阅读书柜,满足学生轮流阅读的需要。同时,适当开展科整本书共读,将有助于形成“人人爱读科学童书”的氛围。(1)以教师为榜样。教师要把自己看作本学科忠实的传教士。教师自身对于科学读物的热爱会影响、熏陶学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给教师的建议P68)。笔者为班级购置了一些科学读物,如可怕的科学系列、中国科普名家名作系列等数套书,存放于教室,深受孩子们的喜好。(2)以导读为动力。科学童书导读课目的在于激发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据笔者实践,导读课执教与否,对于班级孩子们共读某一本的热情度、阅读面与阅读进度都有影响。导读课是需要讲究一定的策略的,如导读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金装插图版)(湖南科技出版社2007年3月),可以使用以下两种方式:简介作者导入。“同学们,请看这一张照片。这是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科学奇才,他曾经三次来中国访问。1985年他丧失语言能力,表达思想唯一的工具是一台电脑声音合成器。他用仅能活动的几个手指操纵一个特制的鼠标器在电脑屏幕上选择字母、单词来造句,然后通过电脑播放声音,通常制造一个句子要5、6分钟,为了合成一个小时的录音演讲要准备10天。他就是史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1月8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在公众评价中,被誉为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患有肌肉萎缩症的他,近乎全身瘫痪,不能发音,但1988年仍出版时间简史,至今已出售逾1000万册,成为全球最畅销的科普著作之一。”简介书评导入。“我们正前所未有地接近了解宇宙的本性”,而本性原本就比人们所能设想的更为奇妙! 尽管被公认为全球科学著作出版的里程碑并创造了10余年不败的销售佳绩,时间简史却仍因为不少难以掌握的复杂概念而让许多读者望而生畏。为了“不仅能让青少年,而且让所有人都能看懂”,史蒂芬霍金继时间简史和时间简史续编后又推出了时间简史少年版。获得此书简体中文版授权的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07年出版了该书。该简体中文版的翻译工作仍由霍金教授的学生、剑桥大学博士吴忠超担任。1988年首版以来,时间简史被翻译成40多种文字,销售1000余万册。它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宇宙、宇宙发展的最新状况和关于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知识。作者史蒂芬霍金被誉为继爱因斯坦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3)以师生沟通为主线。在班级学生共读一本科学童书时,教师在这段时间应注意以下几点:始终关注学生阅读进程。科学课前后有时间,适当交流书中话题。在教室张贴本书的相关资讯。适时召开“科学故事会、科学报告会”。如笔者学校四(2)在共读了昆虫记后,女生小梦做了这样的汇报:法布尔的书中所讲的是昆虫的生活,但我们读了却觉得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他不去做解剖和分类的工夫,却用了观察与试验的方法,实地地记录昆虫的生活现象、本能和习性之不可思议的神妙与愚蒙。我们看了小说戏剧中所描写的同类的运命,受得深切的铭感,现在见了昆虫界的这些悲喜剧,仿佛是听说远亲-的确是很远的远亲-的消息,正是一样迫切的动心,令人想起种种事情来。看了这套书,会觉得原来昆虫世界也有着丰富的情感,每一种昆虫的繁衍、捕食和死亡都是大自然生态平衡的一部分。原来恶心的屎克朗(学名粪金龟)是在帮大自然做清洁工;原来夏日听似烦人的知了声是蝉在历经地下四年黑暗时光后获得新生的歌唱;原来看似极其弱小的蚂蚁中也有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3、课内学习与课外拓展相结合。 根据教科版教材“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单元的内容,教师逐步遴选与教材“概念教学”、“知识点延伸”等相关的科学童书,将课内学习与课外拓展有机结合。 (1)以有效课堂为起点。有效,这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科学教师要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成为聚沙成塔的沙,滴水穿石的水。引导学生把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发展、形成科学概念,并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在讲解大纲规定的新教材时,就应当用大纲以外的知识的火花来照亮某些问题,有经验的生物、物理、化学、数学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好像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来不讲。学生看见了越出必修的大纲教材的可能性,到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去游泳的前景激励着他。”(给教师的建议P49)(2)以家校合作参与为保证。家长是最为关心、重视子女的学习与阅读的,因此教师要积极利用家长资源,引导重视儿童阅读“偏人文”倾向。“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习科学用科学大有可为的更广阔天地。要拓宽学生的信息渠道,广泛利用存在于教科书以外的各种资源。”(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P36)家校的合作可以使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及的开放教学观念得到更好的实施。科学教师可以通过信件、便笺、短信等方式,让家长在为子女遴选、购置童书时,要“文理并重”。如,笔者向家长推荐德国普雷斯著作游戏中的科学(海南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这样写到:“亲爱的家长:有一本书可以重拾你童年爱科学、玩科学的乐趣,而且这本书还是家庭关系的黏合剂、家长的好帮手。家长可以通过书中设计的小实验,指导孩子或者和孩子可以一起做游戏,分享快乐,成为孩子生活和学习的得力伙伴。该书以400多个游戏帮你解开自然科学的秘密,了解自然科学的规律,探索动植物的行为方式。所有这些小游戏都简单得令人吃惊,操作起来也毫不费力,实验所用的材料和工具就在你的身边”科学教师可以借助博客、网站等平台向家长推介。引导家长们在选择图书时要养成一个选择品牌的习惯,因为大凡在图书市场上品牌做得好的出版社,其图书在作者、编辑、制作质量等个方面都是可以得到质量保证的。比如推介三毛大世界丛书、知识魔方丛书等等,具有画面漂亮,吸引孩子,知识点丰富,物有所值等特点。另外如我校建立了“毛毛虫博客”,作为家校、师生童书共读的网络交流信息平台。在该博客上建立了“科学童书”推介专栏。在该专栏上经常转载、更新红泥巴网“自然百科”童书栏目http:/www.hongniba.com.cn/bookclub/class.jsp?kindid=1。激励家长参与“亲子共读”。我校分别于2007、2008年两次举行“寒假毛虫啃书活动”,许多家长热情参与亲子共读随笔的征集。如三年(5)班杨楠家长杨崇演写下了亲子共读ABC的文章:“亲子共读,书香氛围。柔和的灯光中,一家人,手捧一册,静静地读,那是多么温馨安宁然而,对孩子来说,阅读行为,如果你不去坚持,不去持之以恒地坚持和呵护,很快会被其它的替代。当有些比读书更吸引孩子的东西来冲击的时候,小孩子就有可能再无法静心读书了。比如,她要看电视,她要玩电脑,她要玩芭比娃娃等,这对孩子来说,本来也是需要的。只是,在亲子共读中如何让她再次回头呢?我试了几招,效果颇为明显。A法:投其所好;BC。在阅读中,让我们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成长”吧!”参考文献1、苏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版);2、美 兰本达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3年3月版);3、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版);4、可怕的科学(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年7月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