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优质教研基地促进学科全面发展.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320443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优质教研基地促进学科全面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建设优质教研基地促进学科全面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建设优质教研基地促进学科全面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优质教研基地 促进学科全面发展作者: 发布于:2014-5-5 15:13:12 点击量:222012年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研基地总结为了进一步推进“建构式生态课堂”的实施,积极稳妥地探索学科教研工作的新途径,充分发挥先进学校优秀学科引领、示范作用,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信息技术组被批准为全县中小学第一批信息技术学科教研基地,从2009年开始,该组即在县教育局和学校的直接领导下,通过教研员与该校教师共同努力,一起深入研究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努力促进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和推介成功经验,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在学科教学改革中的骨干、示范作用,三年的奋斗有了可喜的回报,丰硕的成果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益,为我县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现总结如下:一、严格的组织管理,夯实教科研基地1.学校领导具有较强的学科教研意识,积极参与学科教研工作。教育科研,意义重大,我校在莫立刚校长的指导下,教科室认真做好教科研的常规管理工作,目前,我校的校级领导正副校长4名,均主持或参加课题研究,例如:莫立刚校长主持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第六期课题“构建高中语文和谐课堂”教学研究、王经军副校长主持市教科所课题作文教学的创新性与学生作文的个性化研究、朱崇珍副校长主持的中央电教馆立项课题信息技术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柏茂东副校长主持的市教科所课题连云港市高中阶段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现状与政策调查研究,学校中层干部也都做到人人有课题。他们指导课题研究计划的制定和活动的实施,并带头上示范课、研究课。2.学校教科室运行情况良好,并在学科教研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组织和指导作用。我校教科室根据学校及县教科室的工作计划,在市教科所、县教科室的指导下,认真履行教科室的工作职责,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不断转变教育观念,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以促进“教研科研兴教”、“教研科研兴校”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根本目的,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大力推进教研科研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巩固提高教科研成果,促进学校教育内涵的积累与提升。具体地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切实加强校本培训,收到良好培训效果。近年来,学校非常重视教师的业务培训工作,制定和完善了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新课程教师培训计划,把教师培训作为学校教研工作的重点,促使教师从“适应型学习”进入到高一层次的“创新型学习”。(2)开发校本课程,深受师生好评。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对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学校新课程实验领导小组制定了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新课程(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开发了二十多个校本课程教材,目前已在高一年级实施。(3)教科室认真做好教科研的常规管理工作,“十一五”结束之年,教科室邀请市教科所专家对我校的课题进行了结题论证;积极组织引导全校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比;教科室积极倡导“教研科研兴教”、“教研科研兴校”的学校办学宗旨,引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广大教师不仅要认真教书育人,而且要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总结反思;切实做好“十二五”课题的申报工作;积极做好各种材料的搜集整理工作,教科研成果丰硕。3.学校建立了较完善的学科教研管理制度,并在实际的学科教研工作中正常实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建设好一支优秀的教科研队伍,使学校的教科研工作能扎实地、有创造性地开展。(1)规章建制,提供研究保障。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与建议,制定了各类教科研制度,例如:理论学习制度、教学观摩制度、检查考核制度、评优奖励制度、课题管理制度等,规范了管理内容,为教科研检查、评比、督促、奖励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并逐步引导教师完成由消极到积极、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化。(2)规范操作程序,提高研究的科研含量。科研必须植根于学校的土壤,必须植根于课堂教学的土壤,必须与当今的课程改革相结合,才能成为有效的教育科研、成功的教育科研,才能得到全体教师的认同与支持。对课题研究课的过程,我们主要按照以下程序进行:课前课题组集体备课,按照课题组学期研究内容,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每位教师畅所欲言,发表个人的意见,提出个人设想;上课时全体子课题组成员参加听课;课后实验教师说课,课题组全体成员评课;最后及时修改教案,并制成电子文本格式,在校园网公布;上课教师根据课题组意见,认真总结,形成课后启示与小结。通过扎实的工作,使每一节实验课都起到应有的作用。4.学校有一定的教研专项经费投入,学校形成了“发扬典型、奖励先进”的激励机制。学校制定了“关于教科研工作的暂行规定(修订稿)”,要求全体教师都有权利和义务开展教科研工作,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学校根据实际需要,给予经费和必要条件的支持,保证课题研究的正常进行。经费支持内容:研究项目资料费(摘录、誊印、复印、复制、翻译、微机使用、必要资料购买等);调研差旅费;某些有重要学术价值研究成果的出版补助费。凡课题研究出色,受到有关部门表彰和奖励,学校将给予表彰和奖励,并出台教科研奖励细则;制定教科研先进个人评选条例,学校每学年根据教师的课题研究、发表论文、参评论文、校本课程的编写、校本课题的研究、参加教科研活动、教学一得的质量等的具体情况评选出学校的优秀教科研成果奖,在教科研成果奖中产生校级教科研先进个人。为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提升科研的辐射力,我们努力构建平台:组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研讨课等,使其成为直正的校内“本土专家”。二、务实的教学实践,拓展教科研基地1.教研组工作有具体计划,且计划有创新、切实可行,每周有统一、确定的教研活动时间在信息技术学科教研员的直接指导下,信息技术教研组每学期初均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和科研计划,例如2011-2012年第一学期教学计划安排表;每周三4:45以后为教科研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形式多样,有主讲人,有业务学习,组织学习各类教育教学报刊杂志,开展主题论坛,进行教学点评等;每月组织学术沙龙。期初由各教研组选题并申报至教科室,教科室进行题目公示,每位教师选择自己有感受、有经验的题目进行书面准备,最终以集体交流或以网上论坛的形式参与讨论。在此类活动中,教师能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帮助解决了许多存在于大家心目中的困惑和烦恼,深受教师的欢迎。组织电脑操作技能培训。2.集体备课做到定时间、定地点、有记录,每位成员按照“教学建议”写好备课笔记和教学反思每学期初信息技术教研组都制定集体备课计划,每周六8:30-9:30为集体备课时间,地点在教学楼中间楼西二教室。由备课组长引领,对照教学计划,商量并确定下一周教学内容、时间安排和主要活动。每周由一位教师作为主备课人,在备课会上,就下一周授课内容提出设想,其他教师提出建议,然后形成具体教案。重视二次备课,在上课之前,都会对通过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处理。每次集体备课活动时,要对上周授课情况进行小结,做到超前备课和“课后分析”的交流。安排好教研公开课,组织好听评课活动,交流听课学习情况。反思研究,落实理念。反思已有行为与新理念间的差距,把自我反思转化自我意识和自觉行为。要求每位老师在教学后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意向、思维的激发程度、教学情境营造、学生情绪的调控等等作出恰当的评价,以及对后续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进行调整、修正或作出新的规划,并在每一教案后形成反思文字,精选出好的反思方法,形成反思材料。每月还根据课题研究活动写出总结材料与推广材料,上交教科室。3.教研组教师互相随堂听课、评课每学学期不少于20次/人,全组开设研究课、示范课每学期不少于1次/人根据我校教学规定,教研组40岁以上的教师听课不得少于20次/人,40岁以下的不得少于30次/人,信息技术组教师年龄基本处在40岁以下,所以每人每学年都均达30次以上。信息技术组共8人,基本每学期每人都开设公开课,潘宁、祁进老师更多次在全县乃至全市开设公开课、示范课和研究课。4.教研组能够协助教导处做好教学管理工作信息技术教研组长作为基地的具体负责人,抓好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考核,建立相应考核机制,探讨问题,评比先进;教研组长每两周做好一次常规检查,并有书面反馈小结,教导处每月一检查。各备课组长有明确的职责和工作目标,认真贯彻执行教学常规,学习教学常规,落实好教师候课制度,切实抓好教师“备课、上课、布批、辅导、考试”等环节,突出抓好“实、活、细、严”。带领本备课组搞好年级信息技术教学教研;各学科基地成员,通过提高认识,强化基地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务实创新,发挥自身优势,在基地建设工作中,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优化集体备课的方式方法。固化教学常规要求,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自能高效的自主课堂。充分利用“点评互动”课的良好契机,开好示范课和优质课,积极学习市教研室的学科课堂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把日常生活的每一节课都当作公开课来上,提高每一节课的质量,并及时对所上的课进行课后分析和反思。整体提升信息技术组的课堂教学质量。5.教研组能定期反思、总结本组的教学实践情况信息教研组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每周都定期进行反思,不定期安排不同层次班级的老师介绍自己教学或者学生学习的情况,总结成功做法,帮助解决疑难问题。了解、检查并交流上周教与学的进度情况,二次备课和课后反思的撰写情况。了解、交流或通报上周教学案使用和作业批改情况。安排好教研公开课,组织好听评课活动,交流听课学习情况等。每位教师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写教学后记、教育随笔、教学案例,并定期交流、互相促进。进行教师月反思(案例)评选交流。组织教师上好研究课,提倡一课一得。课后写分析总结。对于热点问题,可结合本组实际,随时展开讨论,达成共识。继续完善问题征集制度,改变以往为征问题而写问题的局面,对于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可以持续研究,做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实践再提出的步骤。三、严谨的教学研究,成就教科研基地1.教研组全体教师能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用其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观支配着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决定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的态度和方法。教科研是一项艰苦、复杂而长期的工作,不仅需要教师有吃苦耐劳的品质,更需要教师具有善于钻研、勇于探索、敢于改革的能力。信息技术教研组全体教师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学以致用,指导课堂教学。教研组长引领教师阅读教育名著,并做到“学用结合”。学习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论教育等,采用精读、摘抄、写读书笔记等形式,提炼出名著精髓。通过反思,教师写出论文或心得体会,并将所学的新思想、新观点,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研究中。主要围绕课题研究内容,不断学习、实践、研究、思考,把自己的教学活动作为研究的对象,把课堂作为自己的实验室,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学习、积累、反思、总结,提高了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多年在全省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合格率达到99.9%。2.教研组有省市级研究课题,并能很好地开展校本研究信息技术教研组开展课题研究,彰显教科研内涵。在教研组长的引领下,信息技术组教师组织申报省市级课题并取得圆满的成功,三年来,共结题四项,还有四项在研。u2011.05江苏省教育技术科学研究所课题信息技术素养与中学生未来发展关系研究在研(祁进)u2011.05江苏省教育技术科学研究所课题城乡结合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干预策略的研究在研(潘宁)u2011.10年省教育学会课题苏南、苏中、苏北中小学教育发展比较研究在研(姜秀珍)u2010.07市级课题教育资源与校本教研的研究在研(姜秀珍)u2010.10年中央电教馆课题苏北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的构建已结题(姜秀珍)u2010.10年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网络教育对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影响研究已结题(姜秀珍)u2009.09市级课题新教改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实验研究已结题(姜秀珍)u2010.05市级课题信息技术学科中如何帮助青少年摆脱网瘾教学研究已结题(姜秀珍)3.教师借鉴、改造科研成果的热情高,能够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借鉴、改造本校及外来的优秀科研成果,且对教学实践产生了良好的实际效果和影响教研组在日常的教学中,组内教师积极开展校本研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借鉴、改造兄弟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围绕建构式生态课堂的打造,结合我校实际形成了有一定效果的教学模式,组织以提高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过关率的提高进行专题教研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积极承担市、县教研室组织的学科教研活动,开展与兄弟学校的交流与研讨。4.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在教研活动中起带头作用并通过多种方式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为促进信息技术教研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加快优秀青年教师群体的培养步伐;发挥各级骨干教师引领作用,实现共同发展;以教研组长为首的信息技术组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实行每周一次业务学习。组织学习各类教育教学报刊杂志,开展主题论坛,进行教学点评等。每月一次校内学术研讨。每月两次到三次电脑操作技能培训。不定期的专家讲座。经常性的外出听课、交流。创设和争取各种机会让教师分批分期外出听课交流,开阔眼界,掌握教学新动态。尤其是每学期市骨干教师祁进老师都会在本组开设公开课和讲座,在教研活动中起到了带头作用,使青年教师得以迅速成长。5.教研组能够举办有市级影响的学科教研活动u2011年祁进老师在市信息学奥赛模拟赛中负责命题及讲评u2012年省赣中信息技术组已向省科协申办江苏省2013年信息学奥赛夏令营活动。6.校际间教研活动联系紧密,定期开展有效的交流、合作与研讨u2010年王维香在厉庄中学开设县公开课一节;u2011年方绪东在赣马中学开设县公开课一节;u2010年祁进在全县中小学暑期骨干教师业务培训中,开设有效教学策略讲座一次;u2012年祁进在全县中小学暑期骨干教师业务培训中,开设信息学奥赛辅导初步讲座一次。四、显著的发展绩效,展现教科研基地的魅力1.学科教学成绩突出、影响广泛u2010年祁进老师被评为“连云港市中小学高层次人才333工程首批骨干教师”;2010.06市立体评教“优秀”;2010.08“基于信息学奥赛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市一等奖u2011.01祁进老师被评为县素质教育先进个人;2011.12县电教装备工作先进个人u2009-2011祁进老师连续三年被评为市优秀辅导教师u2010.12姜秀珍老师被评为市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先进个人u2011年姜秀珍被评为市优秀辅导教师u2009-2011年祁志强、方绪东、潘宁等老师多次被评为市优秀辅导教师u2011年方绪东老师的编程兴趣小组社团被评为县优秀社团u连续三年,赣榆高级中学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合格率均达99.9%以上。2.形成鲜明的学科教学特色、教研特色(1)研究生活信息技术,凸现学科教学特色,我们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挖掘生活中的实用性信息技术,开展富有生活情趣的信息技术教学,使我们的教学发挥出信息技术学科实践性特点,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2)研究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进一步突出其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我们开展了对教学模式的研究。例如“发现探究”教学模式。模式的基本教学流程:创设情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迁移巩固。“自学讨论解惑”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共有两种教学流程:其一,“引导提问学生自学小组讨论交流求解”。其二,“创设情景选题自学提出问题讨论研究交流求解”。(3)改革评价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3.教师和学生在各类竞赛中成绩显著u潘宁2009.12市基本功大赛一等奖u方绪东2009.12市基本功大赛二等奖u姜秀珍2009.12市基本功大赛二等奖u郭祥兵2009.12市基本功大赛二等奖u2009年王圣钧等两人获国家级一等奖,4人获省一等奖;u2010夏雨获国家一等奖,多人获省二、三等奖;u2011年董麒麟、李根获国家一等奖,陈政儒等6人获省一等奖,多人获省二、三等奖;u高二的董麒麟同学在2012年8月的NOI竞赛活动中,以全国铜牌第一名的成绩被复旦大学预科班提前录取。4.教师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每年有多篇论文获奖或发表u2011.03有效开展信息学奥赛活动三要素发表在国家级刊物NOI导刊(祁进)u2012.04如何开展信息技术辅导活动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信息教研周刊”上(祁进)u2009.01远程教育应用近在身边的感受发表在国家级期刊“信息教研周刊”上(郭祥兵)u2009.07巧搭WLAN解决运动会大问题发表在国家级期刊“中国电脑教育报”上(郭祥兵)u2009.08浅谈信息技术教师的“同步发展”发表在国家级期刊“中国电脑教育报”上(郭祥兵)u2012.02巧用EXCEL实现比赛快速准确排名发表在国家级期刊“信息教研周刊”上(郭祥兵)u2009.10改革信息技术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表在国家级期刊教育新视窗上(郭祥兵)u2010.09两种方法轻松实现小位图变大不失真发表在国家级期刊“江苏教育技术报”上(郭祥兵)u2012.03巧用批处理设置机器编号为桌面背景发表在国家级期刊“江苏教育技术报”上(郭祥兵)u2011.02浅谈高中信息课堂教学发表在省级期刊新课程上(方绪东)u2011.B机房管理之USB端口禁用发表在教育学上(方绪东)u2010.09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情感教育问题发表在国家级期刊信息教研周刊上(王维香)u2011.05基于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的信息技术教学平台设计发表在国家级期刊中小学教育上(祁志强)u2011.12苏北信息技术分层次教学初探发表在国家级期刊读写算第12期、2011年(祁志强)u2011.3高中生信息素养调查报告发表在省级期刊“教育研究与评论”上(姜秀珍)u2011.21尝尽五味的课件制作发表在国家级期刊“中国信息技术教育”上(姜秀珍)u2011.03一张学生送的贺卡发表在国家级期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上(姜秀珍)u2011.04作品如画也谈主题式教学设计发表在省级期刊“中小学电教”上(姜秀珍)u2011.12螺旋上升,目标达成发表在国家级期刊“信息教研周刊”上(姜秀珍)u2010.03最美的贺卡送给上帝发表在国家级期刊“信息教研周刊”上(姜秀珍)u2010.04江苏省赣榆县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现状调查发表在省级期刊“教育研究与评论”(姜秀珍)u2012.6十年磨一剑发表在国家级期刊“文理导航”上(姜秀珍)u2012.8浅析校本教材在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中的应用与研究发表在国家级期刊“理科考试研究”上(姜秀珍)u2010.05苏南、苏中与苏北教育信息化调查报告发表在国家级期刊“信息教研周刊”上(姜秀珍)u2010.06贺卡制作发表在国家级期刊“信息教研周刊”上(姜秀珍)u2010.11计算机动画制作初步发表在国家级期刊“信息教研周刊”上(姜秀珍)u2010.19让多媒体成为比赛的枪手发表在国家级期刊上“信息教研周刊”(姜秀珍)u2010.20我和周刊发表在国家级期刊“信息教研周刊”上(姜秀珍)u2010.09师生冲突热处理VS冷处理发表在国家级期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上(姜秀珍)u2011.12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面面观获“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二等奖(姜秀珍)u2010.5苏北农村地区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现状调查获省“五四杯”一等奖(姜秀珍)u2010.11江苏省赣榆县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现状调查分析获省“师陶杯”二等奖(姜秀珍)u2009.05学生潜能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开发的理性思考获省二等奖(姜秀珍)u2009.12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的尝试“师陶杯”县二等奖(王维香)2009年以来,信息技术教研组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不懈努力,频创佳绩,但我们深深知道,成绩属于过去,今后我们将更加积极有效地探索如何将课题研究与当前的课程改革相结合,引领教师走进一个更加丰富美好的精神世界,去领略研究的风采,体悟创新的成功,进一步发挥教育科研的凝聚力、提升力、引导力和开发力,使教育科研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促进学校内涵的发展。省赣中信息技术学科教研基地工作小组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信息技术组2012年10月14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