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3部分 区域地理 专题22 区域经济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8313011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7.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3部分 区域地理 专题22 区域经济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3部分 区域地理 专题22 区域经济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3部分 区域地理 专题22 区域经济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总复习 地理 第三部分区域地理 专题二十二区域经济发展 栏目导航 备考 名师指南 考点 梯级突破 技能 培优提升 验收 题组演练 备考 名师指南 考点 梯级突破 1 东北地区农业区位分析 考点五十八区域农业发展 高考指数 太平 热量 一年一熟 大 多种经营 机械化 黑土 机械设备 外向型 商品化经营 2 商品粮基地建设 1 地位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 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其中 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 生产的突出特点 大规模 生产 地区 生产 三江平原 机械化 专业化 3 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特点 三江平原 辽河平原 大豆 专用 农产品加工业 绿色食品 长白山区 原料型 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 人工草地 围栏限牧 集约化 4 东北农业发展出现的问题 成因及对策 盐碱化 农业生态环境 区域农业发展的分析方法1 分析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1 从地形 气候 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 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 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2 综合考虑该区社会经济条件 如区位 交通 市场等方面 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 3 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 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如下所示 气候 生产品种 耕作制度 生产季节地形 农业生产类型土壤 酸碱性影响作物品种 肥力影响产量工业 生产资料 农业产业化交通 外向型农业 商品粮基地人地比例 绿色农业 大农业 2 分析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1 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 林 牧 副 渔业的比重 重视发展第二 三产业 增加农民收入 2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以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 延长产业链 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3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 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 改善水源灌溉条件 创造高产 稳产的基本农田 4 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依靠科技 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措施 治理土地污染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 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2015 全国卷 桑基 蔗基 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 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 菜基为主 据此完成1 2题 1 农民用花基 菜基鱼塘取代桑基 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 A 提高土壤质量B 节省劳动力C 促进生态循环D 提高经济收入2 桑基 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 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A 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B 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C 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D 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D A 解析 第1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花卉和蔬菜的市场需求量大增 桑基 蔗基鱼塘改为花基 菜基鱼塘可明显提升土地的经济价值 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同时这种改变不会对土壤质量 劳动力数量 生态循环带来明显的影响 故D项正确 第2题 珠三角传统的基塘农业随城镇化发展逐渐演变成为城市郊区农业 更加追求经济效益 反映了当地的产业发展方向 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协调 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生态循环理念 更是被联合国所推介的典型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综上所述 B C D项错误 A项正确 2015 浙江卷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 三江平原草甸 沼泽大多已利用 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 完成3 4题 3 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 可推断出 A 甲地海拔较高B 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C 丁地地势低平D 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4 目前 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增加耕地面积 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改变耕作制度A B C D B B 解析 第3题 根据图中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 甲地由林地变成湿地 可能是海拔较低 丙地耕地出现的早 说明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丁地地势低平 以林地为主 耕地开发条件差 第4题 目前 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增加耕地面积 可能性小 不利于环境保护 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有利于大规模生产 改变耕作制度 与大规模生产经营无关 2014 江苏卷 下图为我国某绿洲示意图 读图 回答5 6题 双选 5 该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 A 保障城镇用水B 开发水能资源C 蓄水灌溉农田D 发展水产养殖6 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 开发山地 扩大耕地面积B 大量开采地下水 灌溉农田C 修建防渗漏灌渠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D 营造防护林网 保护农田 AC CD 解析 第5题 绿洲在沙漠戈壁中 河流水量小 故在此处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一定不是开发水能资源和进行水产养殖 而是保障城镇用水与农田灌溉 第6题 该地为沙漠中的绿洲 气候干旱 且山区地形崎岖 扩大耕地面积会破坏生态环境 大量开采地下水 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 进而影响环境 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营造防护林网等措施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7 2014 全国卷 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 于1957年开始垦荒 目前面积1 24万平方千米 人口20多万 这里空气清新 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 土壤肥沃 近年来 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 有 中国绿色米都 之称 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 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如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 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 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 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4 建三江被称为 中国绿色米都 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解析 1 三江平原地处我国东北的寒冷偏远之地 开发历史短 再加之地广人稀 工业 交通等落后 因而人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很轻 环境质量好 2 虫害的多少与气候密切相关 通常气温低 昼夜温差大的地区虫害少 降水少 气候干燥的地区虫害少 因为气温低 昼夜温差大 干燥少雨不利于害虫的生存与繁殖 3 由材料可知 建三江地区土壤肥沃 肥力高 加之利用现代技术 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因此施用的化肥少 4 绿色代表无污染或者污染程度很低 由材料和前面三问可知 建三江环境质量好 土壤肥沃 化肥施用量少 纬度高 气温低 虫害少 农药使用量少 因而三江平原的农产品几乎不受污染 符合绿色产品的标准 建三江地广人稀 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较高 粮食产量大 商品率高 答案 1 开垦历史短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 地广人稀 工矿业 城镇 交通车辆等较少 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 废气 废水 废渣等 较少 环境污染轻微 2 纬度高 48 N附近 冬季寒冷而漫长 害虫 虫卵 不易越冬 夏季气温日较差大 日低温较低 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3 土壤肥沃 肥力高 精准施肥 控制施肥量 4 环境质量优良 污染少 化肥 农药施用量少 生产绿色稻米 生产技术先进 具有示范作用 生产规模大 单位面积产量高 总产量大 商品率高等 8 2014 安徽卷 根据材料和下图 结合所学知识 完成下题 很多中药材生长习性独特 有的喜阴 有的喜光 有的喜湿 有的耐寒 有的耐旱 有的耐盐碱 甘肃省地理位置独特 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 素有 天然药库 千年药乡 之称 近年来 依托中药材 甘肃省制药 药膳食品 日化用品等工业蓬勃发展 分析甘肃省种植中药材的区位优势 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过渡性 多样性的特点 适合多种中药材生长 中药材资源丰富 种植历史悠久 经验丰富 劳动力充足 产品质量好 中药材用途扩大 市场需求增加 地处西北交通要道 中药材加工技术进步 政府政策引导 推动中药材种植 解题关键 自然条件分析要结合题目信息满足 中药材生长习性多种多样 来回答 社会经济因素方面 结合题目信息可以从该地的劳动力 种植历史 市场需求以及政府支持等角度分析 1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1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 的主要动力 2 区域工业化必然带动 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考点五十九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高考指数 社会经济发展 城市化 2 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 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 具体如图所示 3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推进的两个阶段 薄弱 贫乏 资源密集型 高新技术 4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产业基础 南岭 城中村 耕地 二氧化硫 洁净煤燃烧 核电 1 我国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 2 经济发达地区的环境治理措施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 带来环境污染 交通拥挤等问题 为应对这些问题 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做好区域规划和调整 合理布局城镇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 2 搞好城镇规划 防止城市过度膨胀 使人口 生产规模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3 治理环境污染 保护生态环境 4 优化产业结构 尤其要淘汰耗能大 成本高 污染重的企业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2013 安徽卷 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 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完成1 2题 1 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表现在 A 第二 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 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 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 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 三产业转移2 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 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 A 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B 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C 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 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D A 解析 第1题 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表现在从事第二 三产业 非农产业 的人口增加 第2题 工业带动就业需要发展劳动力导向型的产业 工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发展原料导向型的产业 3 2013 浙江卷 2013年1月17日 国务院批复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 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根据以下材料 完成下题 材料右图为舟山市2007年和2010年三次产业就业构成图 说出2007 2010年舟山市第二 三产业就业构成的变化特点 并说明其对推动城市化作用的差异 答案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下降 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少 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小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多 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 解析 2007 2010年舟山市第二 三产业就业构成的变化 直接对比图中各产业比例即可 对城市化推动作用的差异从第二 三产业增加人数入手进行分析 4 2013 广东卷 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 平均海拔2261m 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 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 根据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 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996 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 材料二2011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 1 1996 2008年 西宁市耕地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分别呈何种变化趋势 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 2011年西宁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答案 1 耕地 比重下降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 交通用地等占用耕地 退耕还林 还草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比重上升 城市 镇 化及工业化的发展 2 特点 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 高能耗产业比重大 问题 能源 资源消耗量大 可能带来资源枯竭 可能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 解析 第 1 题 读图可知 西宁市耕地所占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 耕地所占比重下降的原因是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 交通用地等占用耕地和退耕还林 还草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上升的原因是城市化及工业化的发展等 第 2 题 读图可知 西宁市工业结构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 这种工业结构可能带来资源枯竭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等一系列问题 技能 培优提升 产业结构图主要反映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 体现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的变化 一般有柱状图 曲线图 饼状图 三角坐标图等形式 产业结构图的判读 第一步 看图名 明确图标结构组成图1为某市不同年份三大产业产值比重结构变化柱状图 图2为某地三大产业从业人员从业构成图 图3为四地三大产业比重构成图 第二步 看图例 坐标 分析产业结构及变化图1中三大产业 第一产业比重迅速下降 第二 三产业迅速上升 图2中三大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以第三产业最为突出 第二产业其次 第一产业最少 图3中 地第二产业最高达到70 左右 第二 三产业都达到40 以上 地第一产业比重最高达到60 以上 第一 三产业比重较高 达到40 多 第三步 结合产业比重及变化情况 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趋势一般来说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第一产业的比重是呈不断下降趋势的 第二产业的比重一般是先上升 达到一定阶段后下降 第三产业的比重各国都呈上升趋势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第一 二产业的比重较高 发达国家或地区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高 图1 该市1978年第一产业产值超过50 说明以第一产业为主 处在工业化初期 2010年第二产业比重最高 处于高速工业化时期 图2 从业人员以第三产业为主 第一产业比重很低 说明该地产业结构比较合理 图3 四地中以 地产业结构最为合理 处于工业化相对领先地位 地第一产业比重最高 处于工业化相对落后地位 2012 江苏卷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 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 调整产业结构 建立起以化工 机械 纺织 电子 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 下图是该市1990 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读图 回答1 2题 1 1990 2010年 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 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B 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C 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D 产业结构趋于优化2 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逐渐将纺织 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大量引进国外化工 机械项目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A B C D D B 获取和解读信息 下降 较低 上升 环境 第 三 2015 德兴模拟 下图为 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 其中 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 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 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 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 读图回答3 5题 3 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 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A 江苏省B 河南省C 四川省D 海南省4 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A 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 城市化水平较低B 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C 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D 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5 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 其主要的原因是 A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B 农业生产水平落后 产出少C 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 农业经济不发达D 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 A D A 解析 第3题 从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看 该省区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 其次是第三产业 说明该省的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 结合其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较大 可判断为我国的经济发达省份 从而确定为江苏省 第4题 从其城市化曲线变化上看 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第5题 该省的工农业发达 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 占用了大量的耕地 使农业产值比重下降 验收 题组演练 专题训练 二十二 Thankyouforwatchi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