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架起友谊的桥梁教学案例及反思.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11732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我们架起友谊的桥梁教学案例及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让我们架起友谊的桥梁教学案例及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让我们架起友谊的桥梁教学案例及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我们架起友谊的桥梁心愿教学案例及反思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3课教学目标:1、 抓住重点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3、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作者是怎样逐层深入地揭示课文的中心思想,表达中法两国人民地共同心愿的。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使学生受到爱好和平,做和平使者的教育。教材分析: 心愿是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中国工作而人员在法国巴黎的一个公园里与一家法国人友好谈话的情景。通过谈话表达了巩固和发展中法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是这个普通的法国家庭美好、纯真的心愿,也是中法两国人民共同的心愿。课文主要通过对话叙述故事,感情真挚,语言优美且含义深刻。 本文写作线索紧紧围绕“心愿”这个主题展开,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17自然段)写“我”与一位法国小姑娘的对话,说明小姑娘全家都是中国迷。第二部分(第18-20自然段)写小姑娘的爸爸两次去中国,使全家都爱上了中国。第三部分(第21-29自然段)讲作者与小姑娘一家人的谈话,知道了小姑娘全家的希望:当架设友谊桥梁的工程师。第四部分(第30自然段)写修一座友谊的长桥,是中法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设计理念: 本设计紧扣“中法人民的共同心愿”这一主题,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凭借课文中的感情因素,设计了了解中国迷、体会中国情、感悟中国心三个课堂环节,引领学生在探究感悟活动中,充分与文本对话,充分体会中法人民好友发展的共同美好心愿。尤其是在教学最后,我结合目前中法两国政治、军事、经济贸易等建交状况,设计了图片展示,教师配乐简单概括介绍的环节,使学生们对认识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发展的共同心愿更上一层楼,从而受到做和平友好发展的使者的国际主义思想教育。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直奔中心。1、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3课,全班齐读课题。2、 心愿代表着我们对未来的美好愿望与憧憬。上堂课,我们已经对全文有了整体的了解,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现在请同学们翻开书,快速浏览全文,看看这篇课文讲了哪些人的心愿,他们共同的心愿是什么?3、 浏览后,指名回答,并齐读“修一座友谊的长桥,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4、 中法两国远隔千山万水,我们的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也不同,那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共同的心愿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他们的故事中,去深入感受中法两国人民地深情厚谊。二、自主、引导相结合阅读。(学习课文18-20自然段。)1.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的1820自然段,抓住重点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并在旁边的空白处简单的写上你读文的感受。2. 学生交流。生1:我感受最深的是18自然段这里。我从这里感受到爸爸去中国买回了很多的中国物品。3. 都有哪些呢?学生说,教师相机点击出图片让学生观看。并在“连名字都不知道”下点出红点。4. 那维勒尼克说的不吃饭不说话的中国人,指的是。(学生齐答:陈列在柜子里的二十多个不同模样儿的泥人。)5. 你们看,爸爸从中国买回的这些不同地方,不同种类,不同年代的物品,摆放在家里,以供自己、家人、亲朋好友随时观赏,他们家真成了(学生齐答“中国物品展览馆。”)6. 那如果你是家人或者亲朋好友,看到这些琳琅满目的中国物品,你会说些什么呢?(中国的物品太精美了,中国人民真是充满着智慧。这些中国物品真是让人大开眼见,我也想去中国了解一下。我太喜欢这些中国物品了,也想买一些回来摆放在家里。)7. 就请你带着喜爱之情,读读这一段。8. 从这些词语(“连名字都不知道”、“中国物品展览馆。”)当中你体会到什么?9. 中国的物品就像一块魔法石深深吸引着维勒尼克的爸爸,让他爱不释手。来,让我们齐读这一段,读出爸爸对中国物品的情有独钟。10. 还有哪些地方你感受比较深?生2:我感受最深的是:维勒尼克的爸爸。(20自然段):(感受到爸爸游览过中国的一些风景名胜,这些名胜在他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1. 爸爸去过的这些地方,我们班有同学去过吗?谁能选择其中的一处跟大家介绍一下呢?(没有学生介绍时,教师准备了一段一处景观的视频介绍。)12. 同学们,你们认为他介绍的怎样?(仔细,生动,形象,让我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13. 这就是“绘声绘色。”从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爸爸对中国非常的了解,十分的喜爱。)就请你来读读这句话。14. 第一句话里还有那个词让你感受到他对中国的喜爱?15. (从“兴奋”这个词我体会到爸爸讲起中国是非常的高兴,激动,很乐意和别人谈起中国的种种。)就请你再来读读第一句话。16. 还有词表现爸爸对中国的喜爱吗?17. (“滔滔不绝”,爸爸讲起中国讲个没完没了,讲个不停,连小姑娘都插不上嘴。)就请你来读读第二句话。那谁还能读出爸爸讲起中国的口若悬河。(再指名读。)18. (配乐图片播放)教师导语:一件件精美绝伦、巧夺天工的工艺让维勒尼克的爸爸为之惊叹,为之珍藏;一座座宏伟壮观地建筑,一幅幅秀丽的山河,让维勒尼克的爸爸为之欣喜,为之振奋。因而,他真诚地说了这样一番话:(课件打出爸爸说的话,全班齐读。)爸爸地这番话,让你感受到什么?多么真诚的语言,多么真挚的情感,一位普通的法国友人竟说出了这样一番真诚、坦率的肺腑之言,这一切源于他对中国深深地热爱。来,让我们再一次饱含深情的吐露爸爸地心声吧!他说:“。”19、导读:爸爸对中国真挚的情感,让我现在完全可以理解。(范读19自然段)我,这位中国工作者到底理解了什么?请同学们联系着前文,再来小声的读读这段话。20、这种爱在无声中传递,友谊的种子已默默地生根发芽。你们看,小姑娘天真的心灵,不就是一朵即将绽放的友谊之花吗?谁来读读这段话。真诚的友谊是可以跨越国界,真诚的友谊是可以穿越时空,来,全班齐读这段话。三、学习作者写作方法,情感升华。(学习课文2129自然段。)1、 通过维勒尼克爸爸对中国的介绍,让我深切的感受到他对中国的热爱。这种爱并感染给了他的家人,感染到了我。因而,在我和他们心中都萌发了哪些心愿呢?我想请同学们分角色读课文的第三部分。2、 “我”的心愿是欢迎法国一家人到我们中国北京来做客。小姑娘的心愿是要到北京去当“我”女儿的老师。爸爸的心愿是希望他的女儿当架设友谊桥梁的工程师!当架设友谊桥梁的工程师是做什么?3、 请同学们分别找到这三个心愿的句子,放在一起联读之。【相机渗透学法的指导。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达心愿的热情、迫切、真诚。】4、 “我”和法国一家人的共同心愿是:一起告诉我“修一座友谊的长桥”5、 其实,在中法两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灰暗的一页。100多年前,由法国参与的八国联军在我中国的大地上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然而,再两国人民一代又一代不懈地努力下,中法关系又翻开了新的一页。(课件播放中法建交的图片。)6、 同学们,请大家思考一下,是什么让我们放下了仇恨,修补着裂痕,重建着未来呢?(真诚的沟通,相互的关爱,对和平的企求。)四、拓展延伸,异步达标1、 你能不能谈谈这节课得到的收获?【内容故事,思想感情,写作特点感情真诚】总结:一个故事,发现感人的心愿,一番交流,流露出可贵的情感。2、此时同学们也想到一个表达心愿的故事吧 ,或者一次交流中感知到他人的某一种感人心愿,请大家把心愿写在你们的日记里。板书设计: 修一座友谊的长桥 “我”(中国) 一家人(法国) 爱 和平教学反思:1、 紧扣文眼,首尾呼应。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1830自然段),第一轮校级赛课时,我是以两条线“中国迷”和“表现法国人民心愿的句子”来贯穿整个教学。先要学生自读课文的第二部分,用笔划出表现他们是中国迷的句子,并在旁边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体会。学生很快找到课文的18自然段和20自然段的一、二句话,并且抓住一些词语、句子谈了自己的体会,教师相机指导了朗读。紧接着我用一段话牵引到“心愿”的学习上来。让学生再读课文的二、三部分,要学生找反映法国人民心愿的句子,反复读一读,看你读懂了什么?我班学生首先找到了28、29自然段,也就是直接表现小姑娘和他爸爸心愿的句子,慢慢地有的学生再找到了课文20自然段爸爸说的话和19自然段,学生谈了自己的体会,也进行了情感朗读。这一教学设计在我班进行的还算顺畅,在第二轮别班试教的时候,领导和老师们就提出了异议:一、看似有层次的教学设计其实层次感并不强,在学完第二部分“中国迷”之后进入第三部分的学习,找表现法国人民心愿的句子时,学生在二,三部分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来回找。这是一篇叙事的文章,此种教学设计,显得文章的结构混乱,作者思路不清晰,写作缺乏顺序,给学生在写作上造成误导。第二,主题不鲜明,文章是表现“中国迷”,还是“心愿”?课题“心愿”就是文章的文眼,教师就应扣住课题,一条清晰主线的层层深入学习下去。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我做了全盘的改动。第二课时开课,我紧扣课题,要学生浏览全文,回顾课文写了哪些人的心愿,他们共同的心愿是什么?当学生找到共同心愿时,我直奔重点引入到这堂课的学习中。教学尾声,我引导学生找出不同人物的心愿,体会情感,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表达人物心愿时的写作手法,最后回扣课题,扩展内容,激起情感升华。2、 多元化教学策略,“收放”结合。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尊重学生多样的阅读趣味,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充分挖掘人文因素,陶冶学生情感,提高其文化品位及审美情趣,是语文本真的体现。在教学时,为了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构建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课前我让学生收集中国具有特色的民间物品、名胜古迹等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灿烂历史文化,为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做好铺垫。第二部分的学习中,我大胆放手给时间让学生自读,自划,自悟,自己谈感受,充分体现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当然“放”需要一定的尺度,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并不相矛盾,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应是“收放”自如。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教师抓重点词句相机引导,体会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采用多形式的教学手段:图片展示,音乐,学生介绍,视频再现,教师解说等等,让学生充分的感受中国文化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华文化的探究!3、 把握人物心路历程,情感层层推进。“以情带读,读中悟情”是“情感派”阅读教学的立身之本。“以情带读”的“情”,是融合了思想、智慧、体验、想象、灵性的情,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情,是求真、向善、爱美的情。以情带读,带出的是饱含深情的读、是全神贯注的读、是多元感悟的读、是个性飞扬的读、是融会贯通的读、是出神入化的读。以情带读,还自然带出读的技巧、读的节奏、读的旨趣、读的韵味、读的神采。执教本课时,教师善于挖掘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引导学生对人物内心世界进行剖析:维勒尼克的爸爸两次去中国,由对中国特色艺术物品、名胜古迹的喜爱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痴迷发自内心的对中国的热爱把对中国的这一份爱传递给家人,孩子萌发美好的心愿。把握住人物心路历程的这条主线,一步一步把情感推向高潮。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读的层次分明,内容丰满,激情一浪高过一浪,情感不断地升华到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