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过程的优化.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8311067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科学教学过程的优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科学教学过程的优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科学教学过程的优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科学教学过程的优化摘要:当前科学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效率都比较低,针对这种现象,笔者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及对课改精神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与发展现状,从切实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命状态及构建学生主体地位出发,探讨了在优化课堂导入、教学情境、小组合作学习、思维过程、课堂心理环境、反馈评价过程等方面的作用及其成效。 关键词: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主体地位;学生生命状态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其全面、主动发展的教育。课堂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与主要方式,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科学课堂教学,应该是科学教师在有限的时空中,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国家教委柳斌同志在1997年就曾经指出:“实施素质教育从根本意义上来讲,是要优化教育教学过程,而且要把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进入新世纪,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又明确了“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确立了学生在科学课程中的主体地位。 而当前科学课堂教学中“少”、“慢”、“差”、“费”、“灌”、“搬”、“乱”的现象还很严重,“见书不见人、人围着书转”、教与学的效率都很低的局面尚未得到很好的改变。为扭转上述局面,积极推行新课改,贯彻新课标,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课堂生命状态,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使教学效率得到最大可能的提高,构建课堂新景观,展现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因为教学过程的优化是获得优异教学效果的基础。“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 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不在于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在于学生学得是否主动。1 优化课堂导入,关注学生的注意状态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能否抓好上课的开头,即上课伊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握学生注意的心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对一堂课的成功至关重要。注意的心向,是一种学习者倾全力于学习的内部状态。学生是否集中和维持这种心向并贯穿于整个科学课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之中,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为保持良好注意状态的学生,总能认真专注、自始至终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其他部分最自然、恰当、精彩的开端。它犹如文章的“凤头”,虽小巧玲珑,却能安定学生情绪,诱发学生的感情,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情境中。课堂导入应该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和简洁性。因为有针对性的导课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富有启发性的导课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新颖的导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趣味性的导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简洁性的导课能够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导课艺术讲究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它熔铸了教师殚精竭虑的智慧,凝聚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学识修养,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包含着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尊重。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会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讨论、质疑、听讲、思考、作业、合作等活动中去,学生的注意程度高。 如在平面镜成像的教学中,我把几块大的平面镜互成直角放置,再放置一个红色的苹果放在其中的一块平面镜上,结果有多个像出现,马上就引起了学生新奇的感觉。再如,上电路这一课时,我就让学生画出班级中两个电键、六盏日光灯之间的连接,让学生自由的画到黑板上,只要你有与黑板上不同的连接方法,就可以画到黑板上,结果学生无拘无束,共画出了十二种连接,最后我再作评讲,并一一演示给学生看。甚至请学生上去把其中一盏日光灯去掉,看另一盏或另二盏灯同受一只电键控制的情况。这样,学生学习情绪很高,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充满浓厚的兴趣。 2 优化教学情境、手段,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 主体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建构与发展的过程,它必须由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参与来实现。学生主体参与,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全身心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学生生命主体建构与发展的过程。 现代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创设情境,优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发展学习技能,完善人格。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为真正有效的学习必须是在积极的参与下进行并达成的,参与的广度、频度、力度、深度,决定了参与是否充分、积极、有效。参与状态良好的学生,总能积极踊跃、满怀热情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这正体现了参与学习的优越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就应尽可能地创设各种动手操作的情境,优化教学手段,尽可能让学生的手、眼、脑、口、耳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满足学生作为个体的人的需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去努力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例如:我在教学电动机这节内容时,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电动机或自制电动机制作简易的电动船(课前以让学生收集了相关材料),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感受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学生们充满丰富想象的稚拙而又富有灵气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让人不得不感叹学生头脑中蕴藏的巨大潜能。通过这种既动手又动脑的活动,既充分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积累,有利于表达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体会,焕发其生命活力;同时这样的课堂也必然会形成学生富有激情、个性和灵性的创造性参与,提高参与的程度、力度,真正实现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 总之,优化教学情境与手段要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强调学习结果,更应强调学生学习过程、参与状态,力求课堂上人人参与;全程参与,多方位参与。 3 优化小组合作学习,关注学生的交往状态 契诃夫指出:“儿童有一种交往的需要,他们很想把自己的想法拿来跟同学老师交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是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讨论和辩明是非真伪以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如果说讲授是向学生传递信息,那么讨论则让学生积极从事学习,并允许学生提出疑问,进行探究并做出反应。具体有以下几种特点: 1、能为学生提供群体思考的机会。学生在群体思考中进行思维碰撞,互相启发,互相补充。 2、能使全体学生都参与活动,可以养成合作精神,增强责任心。可以促进学生的交往,促进他们掌握各种社会技能,如参与倾听、表达、协作、竞争等。 3、能使学生为解决某问题而去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会因此而变得更主动,更积极。 4、还能巩固和加深所知识。讨论往往使学与思、学与论相结合。它对于巩固所学习过的知识,加强对这些知识的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有利天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把握。 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建立学习小组时,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心理素质、家庭情况、性别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若干学习小组,一般4至6人一组,由1人任小组长。小组长是由学习成绩较好、乐于助人、具有一定合作意识、口头表达、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各组间没有明显差异,力求均衡。建立学习小组后,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互相关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并组织一些小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互相关爱的真挚感情,学会了合作又增强了自信心。 2、要重视“引”大胆“放”。首先要求老师要及时引导;其次要抓住讨论的契机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还要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在充分表达自己意见和观点的基础上,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对别人的意思应思考,不盲从;教师还要发扬民主,大胆放手。 小组合作的方法,既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又是具有现代意识的一种探索求知的教学方式。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尤其是值得提倡的一种教学技术和教学艺术。因此,作为一名教育教学工作者,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要积极采取讨论、引证、实验、参与、指导等方式积极地加以调控,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学生自立自学,合作探究的风气和习惯。 4 优化思维过程,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 科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在培养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的地位,即教师力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创新、自主发展,教师则是角色定位在“合作者,指导者”的身份,鼓励学生创新。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具有创造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打破常规,具有新颖的、与众不同的独创性思维。它除了具有一般思维的特征之外,还有最突出的两点:新颖性和独创性。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激励学生发表独特、首创的见解。创造性思维不仅要培养聚合性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为了达到某一目标而寻找出尽可能新的具有独创性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表现为求异性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信息,让学生依据信息,广开思路,充分想象,为达到某一目标寻找出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这就必然表现出“多样性”的特点。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要坚持以上述要求,否则研究的目标会出现偏差,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难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依据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并结合科学学科特定的教学内容,制订有关的策略,从而真正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推进科学学科的素质教育步伐。 5 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学生在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情绪、情感状态及奋发学习的心理体验。良好的学习情绪状态,是产生学习紧张感、愉悦感的内在因素,也是推进学习进程的不竭动力。新课程呼唤充满乐学气氛和生动、活泼、竞争的教育景象。 只有在自由、宽松、民主、平等、和谐、乐学、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课堂心理环境里,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才能得到关注,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才能调动起来,学生才能在不断地参与、交往、思考的状态下,感受成长的喜悦,释放个性与潜能,愉快的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捕捉学生细微的表情变化去分析评判学生的情绪状态。如神情呆滞,则说明听课走神:若眉头锁紧,则表明疑窦丛生;如点头微笑,则表明理解认同;若情绪激昂、跃跃欲试,则表明他想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们也可以看学生能否能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绪。比如学生能从激烈的争论迅速转入到专注的聆听,能从会心的“哄堂大笑”转入到悄然无声的静心思考,这就表明学生已进入了一种自发并能自控的良好情绪状态之中。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情绪状态成为一种良性的互动,达到了整体优化。要创设和谐、愉快、民主的课堂气氛,以真挚丰富的感情吸引、启发和激励学生,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情激学,使学生的智力和情感能够在学习中得到发展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方向。树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观,运用“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能,把爱心、微笑、激励带进课堂,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格调,营造一种民主愉悦的氛围,才能使课堂上的教与学活动产生最佳效益。 6 优化反馈评价过程,关注学生的生成状态 生成状态是学生在一堂课中一切学习成效和情感体验的总和,是反映学生学习实际效果的重要指征,也是衡量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它是课堂教学设计中无法预料到的,因为它或是学生的突发奇想,灵感闪现的一瞬,思维火花迸溅的刹那,抑或是水到渠成、心领神会的结果。良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情绪状态、思维状态均有可能促进学生生成状态的形成。评价生成状态时,我们可以看学生是否全力投入学习,并从中伴有满足、成功、喜悦等体验,并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也可以看学生能否总结当堂学习所得,或提出深层次的问题。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指出的那样:“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教师作为反馈评价过程的主导者和信息传递的中心,应把握好时机,及时调控,准确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树立全面衡量学生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评价观,建立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在评价方式上,将口头与笔头、知识与技能、操作与实验、竞赛与活动、问题情境与社会实践灵活地运用到评价中,创造性地“寓考于乐”,淡化考试竞争、淡化分数意识;评价方法上可使用档案袋和活动法,充分发挥考评对学生发展的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对教学的改革功能,重视形成性评价,不仅要有对学生知识的评价,而且有学生人格形成、能力与水平、身心发展、品德养成等方面的评价。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元智能发展的需求,更是承认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存在的价值的体现。 总之,科学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学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与凸显,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成长,才能真正凸显生命关怀。正如叶澜教授所说:“在课堂里的教师和学生,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因此,只有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把握好教学设计与课堂学生状况的互动关系,关注学生的课堂状况,关注学生生命成长,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努力追求真实的生命体验,我们将会感受到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感受到学生生命的存在与力量,享受着创造的喜悦与满足,品味着人性的灿烂与魅力。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2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3 中平. 现代教育理论. 高等大学出版社. 2000. 4 傅道春.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