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半期考.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07556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半期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半期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半期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汀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座位号 九年级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 总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文后各题(8分)。文学是人类感情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优秀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chng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裨益的。文学作品对人类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感情。(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诠 释 chng 憬(2)写出“凝聚”的同义词和反义词各一个。(2分)同义词: 反义词:(3)结合语境解释文中画线词的含义。(2分)潜移默化:(4)文段中A句有一处语病请予修正:(2分) 2.综合性学习(5分)(1)现代社会,上网已经成为生活中一个重要内容。许多人都有一个新颖独特的网名,例如“追梦少年”、“快乐小猪”、“诗坛雏燕”、“睡梦中的雄狮”、“醉里挑灯看剑”等等。这些网名或寄托理想,或凸显个性,既生动形象,又好懂易记,让人过目难忘。请你为自己另行设计一个具有个性特征和积极意义的中文网名(不少于四个字),并将你的命名缘由写在下面。(3分)我的网名: 命名缘由: (2)下面是读者杂志的微标,画面是一只绿蜜蜂,请用简洁的文字对其含义加以解释。(2分)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莫泊桑是另一位法国文豪福楼拜的学生兼朋友。B.鲁智深绰号“花和尚”,豪爽仗义,粗中有细,为救助落难女子,拳打镇关西。C.杨修之死节选自三国演义,作者为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D.武松是水浒传中一位刚正不阿,惩凶除恶的英雄,如:他在鸳鸯楼上斗杀西门庆,狮子楼上杀死张都监一伙等等。4.名著阅读题。(5分)“车迟国斗法”“大闹野猪林”分别是西游记、水浒中的典型故事,请你任选一个,概述其故事情节。5.用课文原句填空(七选五)(5分)(1) ,载不动许多愁。(2)过尽千帆皆不是, 。(3) ,只有香如故。(4)足蒸暑土气, 。(5)渔家傲秋思中表达作者及征夫们既思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表达作者渴望率师北伐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 。(7)商山早行一诗中“ , ”两句表达了游子昨夜的思乡之梦。二、阅读与分析(35分)(一)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6-8题(9分)【甲】 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zhn)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11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选自荆轲刺秦王) 【注释】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殿前的台阶。通“稍”。在文中是“原谅” 的意思。(发打开。用刀剑等刺。挣断。(还通“环”,绕。“猝”,突然。11宫廷的侍卫。6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1)长跪而谢之( )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3)图穷而匕首见( )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文:_ (2)使毕使于前。 译文:_8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9-11题(6分)“人造零件”治大病董 静生物化学家告诉我们,人的身体就像是一座奇妙的化学工厂:心脏好比是循环泵,遍布全身的血管犹如进行化学反应的管道,肾脏则好比是过滤装置。工厂的机器坏了,换上零件就可照常使用。那么,“人体工厂”的“零件”如果损坏,能否用新的来更换呢?应该说,人类产生这种想法是很自然的。其实,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有了这种想法。传说2500年前我国名医扁鹊就曾经做过剖腹换心的手术。西方也有类似的传说,有一则古代故事冷酷的心,说的是一个青年因换上一颗石头心脏就变得冷酷无情。当然,这些传说只是寄托了人们的一种愿望,在当时的科学技术条件下,这类手术显然是无法实现的。如今人体器官的更换已成了现实。人体器官的更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人体器官替换,称为器官移植;一种是采用人造器官替换,这种器官叫做人工器官。在进行人体器官移植试验的同时,医学界也在对人工器官替换进行研究。200年以前,一位波兰医生建议在白内障手术后,把人造水晶体植入眼睛,使盲眼复明。可惜的是,这一设想并不为当时的人们所认同。一百多年以后,英国医生理德利将这个设想变为现实。理德利在一次例行常规检查时发现,手术中留在一位患者眼中的有机玻璃碎片一直没有引起眼睛发炎。于是,他在做眼科手术时,破天荒地用有机玻璃制成的晶体替换了病人严重混浊的晶状体,结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自此以后,人工器官发展很快。先后研究制造了人造关节、人造肾等。让我们来看看第一颗人造心脏是如何诞生的:1971年,美国科学家开始构想和设计人造心脏。6年后,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心脏问世。1982年12月2日,一颗名为“贾维克-7”的人造心脏被植入一位61岁老人体内,替换了他患病的心脏。人造心脏是用有弹性的高分子材料制造的。手术后,这位病人的第一句话是:“天哪!想不到这是真的,我还活着。”这颗人造心脏在他的胸膛里跳动了111天7小时53分钟,总计1000多万次。虽然病人最终因人造心脏阀门焊缝裂开而不幸死亡,但作为世界上第一位拥有人造心脏的病人,他在人造心脏移植史上留下了值得记录的一笔。现在,人造器官有了长足的发展。人们希望借助于人造器官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摘自小百科2006年12月A)9本文“人造零件”指的是什么?(2分)10.第段中“传说2500年前我国名医扁鹊就曾经做过剖腹换心的手术”,为什么不能把“传说”这个词去掉?(2分)11.第段所举的事例有什么作用?(2分)(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4题(8分)历史题该怎么考我儿子正在读高二,考了一道历史题: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公元哪一年死?最远打到哪里?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美国世界史这道题目是这样考的: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当初如果没有死,欧洲会发生什么变化?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分析。有个学生是这样回答的:这位蒙古领导人如果当初没有死,那么可怕的黑死病就不会被带到欧洲去。如果没有黑死病,神父跟修女就不会死亡,神父跟修女如果没有死亡,就不会怀疑上帝的存在。如果不怀疑上帝的存在,就不会有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如果没有文艺复兴,西班牙、南欧就不会强大,西班牙无敌舰队就不可能建立。如果西班牙不够强大,意大利不够强大,日耳曼会控制中欧,奥匈帝国就不可能存在。教师一看,说,棒,分析得好。但他们没有分数,只有等级,A!其实这种题目老师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可是大家都要思考。不久前,我去了趟日本,日本总是同我们在历史问题上产生纠葛,所以我在日本很注意高中生的教科书,他们给高中生布置了这样一道题:日本跟中国一百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我们叫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我们叫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分析之。其中有个学生是这样分析的:我们跟中国很可能在台湾回到中国以后,有一场激战。台湾如果回到中国,中国会把基隆与高雄封锁,台湾海峡就会变成中国的内海,我们的油轮就统统走基隆和高雄的右边。这样,会增加日本的运油成本。中国政府如果把台湾海峡封锁起来,我们的货轮一定要从那里经过,我们的主力舰和驱逐舰就会出动,中国海军看到日本出兵,马上就会上场。按照判断,公元2012年至2020年之间,这场战争可能爆发。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做对华作战的准备。这种题目和答案都太可怕了。撇开政治因素来看这道题,我们的历史教育就很有问题。翻开我们的教科书,题目是这样出的:甲午战争是哪一年爆发的?签订的叫什么条约?割让多少土地?赔偿多少银两?结果我们一天到晚研究什么时候割让辽东半岛;什么时候丢了台湾、澎湖,赔偿二万万银两,1894年爆发甲午战争,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背得滚瓜烂熟,都是一大堆枯燥无味的数字。那又怎么样,反正银两都给赔了嘛!最主要的是将来可能会怎样!人家培养的是能力,而我们灌输的是知识。1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文章以具体的题例,在比照中反映了中国与美、日历史考试与教学的差异。中国的历史试题重知识与记忆,答案标准化;美、日的历史试题则无标准答案,重能力、思考与分析。B.作者对我国学校的历史教育重灌输知识、死记硬背的做法持否定态度,对美国的历史考试赞赏有加,而对日本的历史教育则有褒有贬。C.第画线句子的意思是:从历史教育的技术角度而言,日本的这道历史试题及其教学值得我们借鉴。第段中的“人家”指日本。D.美国教师一般不给学生打分数,只打一个等级。这是因为这类题目没有标准答案,是分析、推测、探究,没必要用具体的分数来衡量。13.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觉得“这种题目和答案都太可怕了”?(3分)14.很多人都反对死记硬背,其实死记硬背也有它科学合理的地方,你认为语文学习中哪些需要死记硬背?为什么?(3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3分)(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9题。(12分)竹影苏诗布我老家的屋门口有一片竹林,显得小巧精致。小巧是出自于竹子本身,那些竹子不同于井冈山的翠竹,也不像那些张扬的毛竹,是细而软的黄间竹。精致呢,是其面积不大,也就半亩左右,竹林的边缘有路和田地围着,远远看去像浓浓的一大兜(du)绿意。阳光透过那片竹林时,日子丰富了许多。阳光似乎也有一双手,总把竹林捆成一束,从早晨到黄昏,自由自在地变大变小,拉长挤短。从家门口探进来的竹子的影子,就可以读懂时间,读懂日子走过的声音。这种声音母亲最懂,比闹钟更让她清醒。竹子的影子总能告诉母亲煮饭的时间,或是翻晒衣物的时辰。许多年来,那片竹林用它的富有喂养着我们。谷雨过后,林子里的小竹笋破土而出,一簇簇的,直往上长。仅在一夜两夜间,就认不出昨夜的同伴了。于是采撷竹笋就成了母亲让我们回家乡的借口,似乎那竹笋每长一寸,我们回家的日子就近了许多。其实,在外生活的日子总不能让母亲算得那么准确,竹笋长得过高了,家门口那条小路依旧看不见我们兄弟的身影。母亲只好自己来采撷那些竹笋,升灶堂,烧沸水,剥笋皮,一场忙碌,大铁锅便渐渐地积满了竹笋。母亲坐在灶堂口,面对燃得火热的柴火,心想,孩子们快回家了。于是母亲笑了,一个人对着灶堂火一样地笑。每每“这种笑”总能如愿,等到我们到家时,母亲总说,昨天“灶堂火”笑得厉害,我就知道你们要回家了。在阳光里,母亲的竹笋慢慢地变成了笋干。阳光越过那片竹林时,母亲像翻晒衣物一样伺弄着那些笋片。最后,那些笋片几乎成了我们桌上的美味,成了我们咀嚼乡情的依托。三年前,母亲生了场大病,手术过后又回到老家那片竹林。刚开始,母亲总是不习惯,老是把时间弄错,老是把那片竹子的影子看成了回家的孩子们。大概是母亲无法及时采撷新长出的小竹笋,那片竹林浓了许多,它的影子几乎就要吞没了老屋的院子。今年谷雨后,我早早地回老家了。母亲看见我回来,就说,昨天“灶堂火”笑得很旺。母亲明显瘦了,大概是她听不到我们喊叫她的声音,一看见我就一跳一跳地从屋门口跑了出来,跨过走廊,越过庭院那片浓浓的竹林影子。母亲那一跳一跳的,让我的心终究有些宽慰,其实那简单的动作已经告诉我,母亲的身体有了很大的好转。母亲依旧忘不了那片竹林。她似乎也知道我的心思,我还没有进家门口她就带着我进那竹子林了。母亲边走边说,你回来得早了,竹笋还没有成片长出。浓浓的竹荫里只有依稀的几棵小竹笋,它们光着身子,如果不细心还看不见它们破土而出的身段儿。只在竹子林外边,有几棵长高了的竹笋,它们好像早熟的孩子,显得有些夸张。母亲说,那是引路笋,采不得的。母亲路在我的身后,依旧是一坎一坎地越过那团竹荫。走出竹荫,阳光在一瞬间亮丽了许多。母亲好像不忍心让我空手而回,又折回身隐入竹林里,透过斑驳的光影,母亲还是那样一跳一跳地,越过竹林的沟坎。不一会儿,母亲从竹林里钻了出来,抱了长短不一的竹笋,母亲的脸上、头发、沾了许多竹子叶片。我想帮母亲扫落那些碎屑,但面对母亲忙着整理那些竹笋,面对她额上渗出的汗水,我的手停住了。我只在心里祈祷,愿母亲每天都能越过那团竹荫,去领受竹林这一边阳光的收获。母亲捆好那些竹笋似乎还不满意,又砍下了一根高高的竹子。母亲说,这竹子挺好的,你回去可以架在阳台上挂衣服。这竹子好长,有我两个人高,大约有三米多。其实,我的阳台早已经用上自动晾衣架了,它是新型建筑材料做成的,不生锈,只要一摁开关,就升降自如。我正在思虑着,母亲已把竹竿削好了,青亮青亮的。面对竹竿,我突然想到了几千年前那个远嫁的女子。诗经的卫风竹竿里记录了那个远嫁的女子的思念情怀:“翟翟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泉水、淇水,逐渐远去;父母兄弟,逐渐远离。远嫁的女儿,回忆起童年在淇水的钓鱼等快乐的情形,思念之情能不涌动吗?一根竹竿无法挑动一片竹林。就像我每一次回老家,一场重逢并不能带走亲情的全部。而在母亲的心里,孩子们每一次回家都像竹笋成长一样,爱慢慢地长成竹子,慢慢地长成竹荫。15.文章围绕“竹林”写了母亲哪些事?请按照下列提示简要概括。(3分)(1)许多年来,(2)三年前,(3)今年谷雨后,16.第段的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17.第自然段引用诗经的卫风竹竿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文章以“竹影”为题,依托一片竹林让母亲所有的渴望、希冀、牵挂与念想都看得见,摸得着,也让“我”心中的一片乡情有了依托。B.今年“我”回老家早,但母亲还为“我”采撷竹笋,尽管不合时令,寻觅辛苦,但她心甘情愿,说明以往让我们回家“善良的借口”已成为习惯。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爱。C.“我”阳台上的自动晾衣架“是新型建筑材料做成的,不生锈,只要一摁开关,就升降自如”,而母亲削的竹竿简单粗笨,“我”有些嫌弃。D.文章两处写到母亲见我回来就说“灶堂火”笑得很旺、很厉害,以此反映出母亲盼望孩子回家的热切心情和愿望成真后的开心快乐。19.“竹笋能食,竹竿善用”除此以外,文中还赋予“竹”哪些内涵,请加以分析。(3分)三、作文(40分)20.(1)生活中,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困难但只要你愿意去做,就会觉得其实很简单;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却不简单,相信你也有类似的体验,请你在下面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词语(如“拥有幸福”、“拒绝诱惑”、“关爱他人”、“做好小事”)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题目: 很简单(或 不简单)(2)题目:一个小孩用10元钱去买一个自己喜欢的口哨是否值得?一个大学生用自己的生命去救一个老人是否值得?为救一个落水儿童,结果好几个青年失去生命,是否值得?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可能用是否值得去思考,我们评判每一件事的时候,也都可能用是否值得去评价,请以“值得”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任选一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迹工整,字数650字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