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七册第一次练习.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299114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第七册第一次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第七册第一次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第七册第一次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第七册第一次练习(9月5日)高考例题整理(2009年历史高考)31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问题:(12分) (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分) (2)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发生了哪些变化?(7分) (3)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3分)(2010年历史高考)9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11伏尔泰在风俗论一书中对中华文化和儒家学说推崇备至。他所获得的中国文化资料最有可能来自于 A外国使节 B传教士 C阿拉伯人 D留学生(2012年历史高考)11日本养老律令学令中规定学校须行“释奠礼”,以祭拜孔子。该规定最可能出现在 A公元6世纪, B公元8世纪 C公元10世纪 D公元12世纪40伏尔泰眼中的中国(25分) 旅行者们,尤其是传教士们,都认为到处看到的是专制制度。这些人从表面现象判断一切:看到一些人跪拜,便认为他们是奴隶,而接受人们跪拜的那个人必定是15亿人生命财产的绝对主宰,他一人的旨意便是法律。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 中国人最深刻了解、最精心培育、最致力完善的东西是道德和法律。儿女孝敬父亲是国家的基础。在中国,父权从来没有削弱。一省一县的文官被称为父母官,而帝王则是一国的君父。这种思想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把这个幅员广大的国家组成一个大家庭。 他们的孔子不创新说,不立新礼;他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吏。我们有时不恰当地【把他的学说】称为“儒教”,其实他并没有宗教,他的宗教就是所有皇帝和大臣的宗教,就是先贤的宗教。孔子只是以道德谆谆告诫人,而不宣扬什么奥义。 世界上曾有过的最幸福、最可敬的时代,就是奉行孔子的律法的时代。 节选自伏尔泰风俗论 问题: (1)伏尔泰对中国文明的描绘主要以什么时代为依据?说明判断的理由。(4分)(2)根据材料,概述伏尔泰笔下的中国形象。(6分) (3)你如何评价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解读?(15分)综合练习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子曰:“仁者,爱人”论语材料二: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公孙丑上材料三:古代某学者认为,人君是受命于天,进行统治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如果人君面对灾异而不思悔改,就会出现“伤败”,因此,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问题:(1)在孔子看来,“仁者爱人”基本的内涵和目的是什么?(2)此论的出发点是?最终目的是什么?(3)“古代某学者”是谁?概述材料三的主要观点及其对中国古代政治统治的影响。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思想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物质的世界。”材料二:1981年,法国前总统密特朗参观曲阜孔庙,在大成殿门前龙柱下席地而坐,似有所思。著名诗人公刘为照片命名倾听三千年的回声,后改名为倾听龙的心声。材料三: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在你看来,伏尔泰为什么会对孔子的学说如此感叹,并称之为“新的精神”世界?(2)从材料三中,公刘先生为密特朗照片的命名,谈谈你对其用意的理解和感悟。(3)全世界的科学巨匠为什么会发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呼吁?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儒教是中国所固有的,并且是国内最古老的一种。中国人以儒教治国,有着大量的文献,远比其他教派更为著名利玛窦中国札记材料二:我们有时不恰当地把他的学说称为“儒教”,其实他并没有宗教,他的宗教就是所有皇帝和大臣的宗教,就是先贤的宗教。孔子只是以道德谆谆告诫人,而不宣讲什么奥义。 伏尔泰风俗论材料三: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除了最纯洁的道德之外我从未在其中发现任何东西,并且没有些许的假充内行式的蒙骗的味道-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伏尔泰哲学辞典材料四:中国是一个幅员广大的帝国,使用同一种语言,用同一种法律治理用同一种方式交流感情。任何导师,象孔夫子那样的先生,他们的威望和教诲很容易从这个帝国的某一角落传播到全国各地。没有人敢于抵制流行看法的洪流,后辈也没有足够的勇气敢对祖宗制定、时代相传、大家公认的陈规提出异议。十八世纪英哲学家休谟人性的高贵与卑劣休谟散文集问题:(1)材料一中的“儒教”指的什么?中国以“儒教治国”始于何时?(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何种问题上出现了分歧?出现这种分歧的原因可能是什么?伏尔泰是怎样解释他的观点的?(3)伏尔泰推崇儒家文化的出发点是什么?(4)休谟对中国文化持何种观点?与伏尔泰相比,休谟为什么持这种观点?4、自春秋孔子创立儒学以后,儒家思想体系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高考例题答案解析31 (1)答案1: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言行。 答案2:未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仁、礼。 其他答案。 (2)答案1: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官方哲学;儒学吸收佛教、道教思想;朱熹提出“明天理、灭人欲”,建立理学体系,把儒学推向新高峰。 答案2:未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答案3:仅笼统地回答。 汉、宋两代,儒家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 (3)答案1:能从两方面进行回答, 新文化运动兴起,孔子及其儒家思想被视为旧文化、旧道德的代表遭到批判,开始走向衰落。但是在批孔的同时,也有人推崇儒家思想,这表明儒家思想在当时仍具有影响。 其他答案。 答案2 :仅运用边缘性知识作出解释。9、解析:C。此题考察第7分册第2课宋明理学的知识。课文如下描述:自宋初开始,众多儒家学者致力于儒学经典的重新诠释。他们在排拒佛、道的同时,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就宇宙本原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创成一个以“理”为核心的更加精致完备的新儒学体系理学。11、解析:此题考察第7分册儒家文化的传播,远播西方。进入17世纪以后,西方传教士对儒家经典的译介渐具规模。至18世纪中叶,已有相当数量的儒学著作译本及相关介绍经传教士之手流往西方。故选B。11B (12年) 儒家文化传入日本的时间40(1) 水平l:基于有效的证据进行准确推断 明清时期。因为西欧传教士大批进入中国是在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中国人口是在明清时期过15亿的。 其他答案:错误的推断,或结论与证据不一致,或只有结论没有理由。 40(2) 水平l:能全面地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中国的君主和政府很开明,有完备的官僚选拔体制;中国有完善的法律,法律是建立在良好道德基础之上的:中国尊崇孔子学说,没有宗教迷狂, 水平2:从材料中提取的信息不充分 其他答案40 (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 评分项一:观点 水平l:能够将伏尔泰作为文化解读的对象提出观点 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解读是对文化他者的一种理想化诠释,是其将自身的理想与信念 投射于他者的结果。 水平2:能够跳出文本,将文本的内容与社会背景联系起来提出观点。 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是基于当时法国现实问题的思考 水平3:就文本本身的内容提出观点 伏尔泰对中国的描绘有夸大和误解的成分 水平4: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 伏尔泰主张建立开明君主制,反对教会权威。 评分项二:史实 水平1:能提取文本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将其与文本解读者所处的背景、立场等史实建 立联系。 水平2:能从本文中提取直接与间接的信息 水平3:能从文本中提取直接的信息 水平4:没有使用文本信息 评分项三:论述 水平l:能够进行由表及里的论述 水平2: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逻辑完整。 水平3: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 水平4:回避问题 评分项四:组织 水平1:叙述成结构 水平2:叙述连贯通顺 水平3:仅能罗列史实 注:有观点而无史实者,不给分。综合练习答案1、(1)就是爱自己亲人,即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然后由近及远,推而广之;恢复礼制,实现社会秩序的安定与人际关系的和谐。(2)人性本善;希望统治者,实行仁政,以民为本,结束战乱和民不聊生的局面。(3)董仲舒;主要观点:君权神授,大一统,天人感应,实行仁政等;影响: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体制,维护国家和政治的统一;同时也可制约和警戒君主滥用权力。2、(1)孔子主张“仁者爱人”,提倡“为政以德”,对于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的政治理论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更与他所鼓吹的开明专制思想有很大的一致性。(2)从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包罗万象;通过了解孔子,进而让世界了解中国,弘扬中华文化;孔子学说不仅在中国影响深渊,而且泽被周边,远播世界;传达中国人民爱好和平、友好合作、平等交往的愿望等角度,加以诠释或联想。(3)联系孔子所倡导 “仁”的观念、“和而不同”、“中恕”之道、重德教化等人文关怀思想,为化解各种矛盾提供思想依据,有助于提高个人道德修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甚至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结合在文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与弊端,如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等问题,说明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发展需要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需要道德约束和教育等;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走向复兴,随着中国国际影响的扩大,国外研究中国文化兴趣日益浓厚。3、(1)儒学,西汉(2)材料一认为儒学是一种宗教,儒教;而材料二则认为,儒学不是宗教。利玛窦是传教士,伏尔泰是启蒙思想家。孔子以道德二不是以宗教教义告诫人。(3)从古老的中国文化中寻找智慧和武器,批判法国封建专制主义和教会的特权(4)休谟对中国文化持批判观点。在休谟看来,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遏制了人们的创造力;休谟生活的18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而伏尔泰时代的法国却是封建王朝专制统治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