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17-25课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289199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上17-25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历史上17-25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历史上17-25课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第17课 电气时代的来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方面:(1)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2)通过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力的进步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新发现。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概念的理解。(2)使学生认识到,在生产力飞速发展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这是因为经济技术发展较晚的国家,可以直接采用新技术,因而发展速度较快,可以赶上首先发达起来的国家。重点、难点分析本节重点、难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层次分析,它反映了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即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这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因此,这部分内容应作为教学重点内容之一。课堂教学设计师: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一、人类对“电”的认识1. 人类认识电的过程:摩擦生电雷电电磁感应-电池的发明。师:介绍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故事,联系现实(杨立伟的事迹)进行情感教育。 根据这个原理人们制成了实用的发电机、电动机,建立起巨大的发电站,极大地改变了工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各方面的面貌。2(学生概述)在电能利用上,先后出现了手摇发电机、实用发电机、自激式发电机,发电量逐渐增加。电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3随着远距离传送电的问题解决,电气化时代向人类走来。二、能源领域的巨变1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科学家的潜心研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科学性。19世纪是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的高潮期。这些成果为新技术革命准备了条件。这就为新的科技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这些成果运用到工业生产中去,从而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师: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1870年前后,这些科学成果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科学技术对工业生产的巨大推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教师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有关插图)三、围绕“电”的发明1爱迪生在发明创造中的突出成就(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列表举出爱迪生的成就)师:爱迪生具有超乎常人的艰苦工作的无穷精神和果敢精神。他的成就主要归功于他的勤奋和创造性才能以及集体的力量。(教育学生形成集体主义精神和培养学生艰苦拚搏的奋斗精神。)2电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电动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具,迅速改变着社会上生产与生活的面貌,因而也产生了对电的大量需求。各类工业得到了方便、巨大、便宜的新动力,如虎添翼。电气工业系统迅猛发展起来。现代工业崛起。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产业结构,演进到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大国,实现了工业化,并具有更大地对农业、轻工业的改造能力。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的生产力大发展是惊人的,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小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气化,它以世纪自然科学研究中的许多突破性成果为依托,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生动体现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威力。这次工业革命发挥了更巨大、更深刻的社会改造作用。课后作业:目标检测练习题 总结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第1课 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方面:知道并了解本茨和莱特兄弟是世界上著名的发明家。能够列出主要科学家的重要发明,培养归纳能力。简述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培养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2过程与方法方面:收集发明家的小故事,相互交流并讨论他们取得成功的原因。制作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表格。了解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学会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认识汽车飞机的发明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社会面貌和生活方式。体验科学精神,增强学习毅力。通过分析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课堂教学设计师:第二次工业革命将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世界由蒸汽时代推进到电气时代,本课讲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交通领域的重要发明,并从经济、政治、文化等角度分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一、内燃机的发明与改进师:内燃机是如何发明的?又有哪些改进? 生:在内燃机地发明与改进中做出很大贡献的是德国工程师奥托。他用了20多年的事件,研制出了第一台煤气内燃机,热效率一下子提高了14%。19世纪中叶以来,燃料工业发生了一次巨大的变革,发明了石油的分馏方法,汽油、煤油、柴油等优质燃油投入应用。美国打出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开始了对石油的大量开采和利用。师:煤气必须由煤气发生炉这样大的装置提供,产生了许多不便之处。新的燃料的出现也促使人们不断改进内燃机。汽油内燃机成为人们争相研制的重点。二、非凡的轮子与翅膀生:比较课本中蒸汽汽车与早期汽车的不同。(插图)师:汽车制造方面有哪些贡献突出人物?生: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提出轻内燃机的设计,在1885年,把第一台性能可靠的轻内燃机应用于公路运输。因此被称为“汽车之父”。美国人福特创办了汽车公司,发明了流水线装配工艺,节省了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使汽车售价为公众所能负担,从而使汽车普及成为美国人的交通工具,美国因此而被称为“装在轮子上的国家”。师:人类最早自由升空靠的是热气球。能不能造出比空气重的飞行器械呢?现代意义上的第一架飞机是由美国人莱特兄弟制造的。生:(讲述莱特兄弟的故事和飞机制造、改进的过程。)师: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弥补了交通领域中的不足。他们更加快捷,开辟了交通运输的新时代。人类实现了在空中飞翔的梦想。同时,他们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间的距离,加强了人们在物质文化上的交流,急剧改变着人类的社会面貌和生活方式。三、划分两个不同时代的革命1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产业结构,演进到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大国,实现了工业化,并具有更大地对农业、轻工业的改造能力。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的生产力大发展是惊人的,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的发展,是大量的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出现了垄断组织。2政治:资本主义国家逐步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社会制度也发生变化,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基础扩大,社会趋于相对稳定。3文化:西方国家开始逐步走上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道路。但第二次工业革命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社会性质,没有根除资本主义社会原有的弊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资本主义列强对弱小国家的侵略等不公正的现象仍然存在。师引导学生评价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不同。师:请同学们对比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思考一下,就两次工业革命发明的进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生:议论并回答师:(小结)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是从纺织部门的纺纱环节开始,然后推动其它环节、其它部门,层层展开,不断深入。从其各项发明的时间也可以看出,从1765年到1814年,各项发明呈逐步递进的关系。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电力、内燃机和交通工具、通讯、化工工业几乎同时展开的。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生:(回答并相互补充)师:(小结)是因为两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主要发明,都是为满足当时的社会需要而产生的,如:英国出现“纱荒”,促成珍妮纺纱机的诞生;纺织部门使用机器后,对动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继而有蒸汽机的问世。正像恩格斯所说,社会需求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科学研究的新发现为先导的,19世纪科学研究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它的新发现在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出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因而,第二次工业革命表现为在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几乎同时进行。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是工匠在总结自己实践经验基础上的发明,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是在科学研究新发现基础上的应用。请同学们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生:(回答,并互相纠正或补充)师:(小结)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含量较少,因此,生产过程中革命性的创造,利用实践经验就可完成。而随着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再仅仅依靠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来实现生产过程的革命性发明创造就不够了,就必需以科学研究的成果作为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科学性。19世纪是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的高潮期。这些成果为新技术革命准备了条件。这就为新的科技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这些成果运用到工业生产中去,从而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师: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的国家除日本外,还有德国、俄国、美国的西南部地区等。由于这些国家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较晚,所以,这些国家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完成,就迎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高潮。这样,对这些国家来讲,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又可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新技术,从而使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这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生:(回答)师:(小结)说明了后来者居上的道理。因为后来者可以借鉴先行者的经验,避免或少走弯路,这样,他们就可以很快赶上或超过领先者。但要注意,这需要主观、客观条件都具备,条件具备了后来者才可以居上。课后作业:目标检测练习题 总结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第19课 缔约结盟的狂潮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正确判断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能力,学会抓矛盾主要方面的方法。(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性质、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战争的根源是深植在帝国主义的经济和政治的基础之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军备竞争不断升级和各种矛盾日益激化的必然结果,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学法指导(1)通过阅读、分析英德矛盾,德、奥、意同盟条约等史料,让学生学会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方法。(2)通过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让学生掌握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思维方式。(3)通过历史地图的运用,让学生学会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重点、难点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是重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属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关系史的内容,是本节中承前启后的一部分内容,后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接,实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这部分内容展现的矛盾错综复杂。讲解时应采用启发式,注重分析综合,从整体上做出结论,揭示帝国主义本质和规律。通过分析帮助学生掌握矛盾论的基本方法,认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课堂教学设计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1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如何?生:(回忆并作答)师:(概括学生的回答,并引出下一个问题)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是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时期,但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导致资本主义各国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出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图示。)师:随着后起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原来的序列被打破,产生了新的动荡的帝国主义大国间的关系。与实力对比变化相反,各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占有状况未变,还都是按旧的力量对比划分的。这样矛盾就产生了。作为帝国主义筵席上的迟到者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决不满意仅仅得到一些残羹剩饭,他们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正如列宁所说:“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几个大国都想争夺霸权,即争夺领土”。这正是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师: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间围绕着争夺殖民地、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2欧洲列强间的矛盾师:(运用谈话法,结合欧洲列强的扩张野心和计划,以及教材中的材料和插图,分析三对基本矛盾,并引导学生找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师:在欧洲列强的激烈争斗中,有三对基本矛盾,其中法德矛盾源于普法战争。普法战争的结果如何?生:(回忆并回答)师:法国战败,失去了原有的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法国要雪耻,要复仇,并梦想建立一个“新法兰西帝国”。德国深恐法国东山再起,极力扩充军备。不仅如此,德国还有更大的野心。(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材料和插图)师:德国要向世界扩张,要夺取全球霸权。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其主要竞争对手是谁?生:(回答)师:是英国。在三对基本矛盾中,英德之间的矛盾成了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为什么说英德矛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提示从工业、贸易、海军实力、殖民侵略等方面考虑)生:(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并得出结论)师: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中期建立了海上霸权、殖民霸权、工业霸权。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德国经济的发展,德国工业赶上并超过了英国。德国成为英国的主要竞争对手。英德之间的竞争不仅表现在欧洲商品市场竞争上,而且主要是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日益加深。在制海权方面,20世纪初,德国海军力量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英国。英德之间的矛盾成了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师:俄奥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东南部,欧、亚、非三洲交汇处,战略地位显赫,是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而争夺最激烈的就是俄国和奥匈帝国。20世纪初,巴尔干地区不断出现严重的政治危机、军事危机和局部战争,成为列强争夺霸权最敏感的地区。师:由于矛盾的变化,欧洲关系出现了新的转折。这个转折的特点是出现了新的分化组合。各帝国主义大国出于自身的利益拉帮结派寻找盟友,重新组合,导致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二、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1一国主导的“三国同盟”师:首先结盟的是德国和奥匈帝国,1879年,两国缔结同盟条约。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签字。师:请思考下面两个问题:一是两个同盟条约是针对哪些国家签订的?二是两个同盟条约是什么性质的条约?(从协议的内容判断)生:(阅读并作答)2拼盘式的“三国协约”师:为了对付三国同盟,1892年法国和俄国缔结军事协定,法俄结成同盟。法俄同盟的形成,标志着欧洲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这也是向三国协约方面推进的第一步。1904年和1907年英国与法国、俄国分别签订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师:英国和法俄在历史上素有争斗。而且英国一贯执行的传统外交政策是“光荣孤立”。一向奉行“均势政策”的英国,为什么会抛弃前嫌,与法俄握手言和呢?其主要原因是什么?生:(思考并作答)师:其主要原因是英德矛盾的发展,是由于争夺世界殖民地和市场的原因而决定的。从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对它的形成有什么影响?生:(思考并谈自己的看法)师:无论是同盟国还是协约国都是在复杂、曲折分化与改组的矛盾过程中形成的强盗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的最后形成,就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作好了组织上的准备。师:(指导学生观察地图进行分析)从地理位置来看,两大军事集团成员国的分布有何特点?这一特点对未来战争会产生什么影响?生:(看图并作答)师:同盟国居中,协约国则分布东西两边。为了在新的战争中战胜法国及其盟国,德国早在1905年就制定了未来“作战计划”,即“施里芬计划”。帝国主义列强在建立军事同盟的同时,加紧了扩军备战活动。疯狂的扩军备战,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一场大战的爆发迫在眉睫。三、火星四溅的巴尔干师:巴尔干成为列强争夺重点的原因是?生:地理位置重要;民族众多,矛盾复杂;土耳其的衰败。师:东方问题包括了列强争夺巴尔干的斗争,巴尔干人民反对土耳其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巴尔干成为欧洲战争的“火药桶”,小规模战争不断发生,最终世界大战之火在此引燃。小结: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在资本主义列强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斗争中,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练习:课本中的“想一想”“自我测评”等及目标检测。第20课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结果。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性质、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军备竞争不断升级和各种矛盾日益激化的必然结果,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引导学生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和危害,揭露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明确战争与革命的关系,进而找到制止帝国主义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学法指导:通过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让学生掌握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思维方式。通过历史地图的运用,让学生学会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重点、难点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结果是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大搏斗大厮杀,正确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和影响,有助于揭示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而找到制止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学习世界现代史,因为世界现代史初期的许多问题都与此次大战的影响有关联。课堂教学设计一、谁点燃了“火药桶”师:在战前,国际政治局势动荡不安,而局势最紧张最敏感的地区是哪里?生:(回答)师:巴尔干半岛。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从这里点燃的。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就像一个充满了炸药的火药桶,只要有一点火星,就足以引起整个欧洲的大爆炸。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事件?生:(回答)师:你如何评价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生1:做的对,对侵略者就要这样给他点颜色看看。生2:普林西普的行为太冲动,刺杀不会解决民族矛盾,只会导致大战的迅速爆发,加重民族的灾难。师:刺杀行动不是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的正义行为,其后果是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做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是对世界和平的威胁。师:奥匈帝国王储在萨拉热窝被刺事件刚一发生,德皇威廉二世就兴奋地叫嚷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这是个什么机会?生:回答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1大战爆发师:(概述大战爆发经过)经过与德国策划,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了最后通碟,并于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炮击贝尔格莱德市,塞尔维亚被迫应战。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德、俄、法、英四国也相继投入战争,大战爆发了。意大利最初为什么没有参战呢?(简述意大利没有参战的缘由,随后提问学生,由学生评价意大利的参战)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对自己的盟友开战说明了什么?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师:就帝国主义国家之间而言,只有利害的结合,而毫无信义可言。这场战争很快超出了欧洲的范围,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族卷入战火,发展成为一场世界大战。2法尔登绞肉机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形成了三条战线。指导学生利用地图了解掌握三条战线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形势图)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掌握战场形势)师:德军根据战前制定的计划,首先在西线发动进攻。(介绍马恩河战役及其影响)师:指导学生看图(英国的兵工厂、大战战场、英军坦克、空战、激战后的凡尔登)生:(谈论图片包含内容和看图后的感想)师:(简介三个阶段的划分、四大战役的时间、地点和影响。)这次大战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的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生:(补充资料讲解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的特点和后果)师:当大战进入到1917年后又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俄国的革命,二是美国的参战,这两件大事对大战的结束产生了重大影响。3.大战的结束师:大战爆发后,美国总统威尔逊就发表了“中立”声明。但是美国的中立是怎样的一种中立呢?生:在战争初期,美国利用自己的“中立”地位,同交战各国做生意,出售军火和其他物资,大发战争横财。战前,美国欠欧洲近60亿美元的债务,而大战结束时,美国不但还清了债款,还借出了100亿美元给协约国。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教师的引导下,谈认识)师:美国的中立是一种伪装的和平。1917年,当交战双方都已精疲力竭的时候,美国瞧准时机,加入到协约国一方,对德宣战,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师:(提问)想一想,美国的参战和俄国革命对大战的进程会起什么重大影响呢?生:(互相讨论、发表看法)师:在协约国的劝诱下,中国政府也在这一年对同盟国宣战。数十万中国青壮年被出卖给帝国主义国家当劳工。战争使各国人民深受苦难,但战争也唤醒了各国人民,引发了人民革命。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毅然地退出了这场战争。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保加利亚、土耳其、奥匈帝国和德国也相继发生了革命。革命对大战有何影响?生:战争给交战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和破坏,使交战各国人民在心理上受到极大震动,战争唤醒了各国人民,引发了人民革命,有力地冲击着各国的反动统治。面对严峻的经济和政治形势,各国统治者决心加速结束战争。可以说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师:美国的参战大大加强了协约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战势更加有利于协约国;人民革命有力地冲击着各国帝国主义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战争的结束。在各种因素影响下,特别是各国革命运动的打击下,1918年10月奥匈帝国土崩瓦解。接着11月德国投降,在法国贡比涅森林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熙元帅的行军列车上,双方签署了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人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宣告结束。时间是1918年11月。师:大战结束了,但战争却给世界留下深刻的影响。这样一场历时4年,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的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哪些后果呢?4大战的后果生:(思考并作答)师:这场大战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却给垄断资产阶级带来了巨额利润。但与战争发动者的愿望相反,战争促进了各国人民的觉醒和革命运动的高涨。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沙皇俄国、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等四大帝国崩溃了,英法也遭到严重削弱,这是帝国主义国家始料不及的。师:想一想,大战为什么会爆发?主要参战国家都是些怎样的国家?各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大战产生怎样的后果?从这些方面出发,分析一下这次大战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生:(相互讨论,谈自己的看法)小结:这次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间对殖民地进行争夺的直接产物。它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作为地球公民有责任、有义务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练习: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为什么仍遭受西方列强欺负和侵略?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否可以避免?作业:目标检测第22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思想主张。培养综合概括能力。培养从教材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点,学会比较历史现象的方法。回顾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的历史,加深对启蒙运动影响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蒙运动启迪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影响深远。学习思想家反封建、反教权的无畏斗争精神,培养学生为追求真理而奋斗的精神。认识到现在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解放思想,以求更大的发展。重难点分析:欧洲的启蒙运动是本课重点,应从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核心思想、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深远影响等方面来学习。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美国、法国大革命的背景。帮助我们认识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辛亥革命同启蒙思想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同学们,在我们学习经济发展史和政治发展史为主要内容的世界近代史之后,再学习世界近代的人类文明史。其中包括属于第一生产力的自然科学和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的文化艺术。伴随着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和理性这一风气的盛行,欧洲的科学和文化艺术有了迅速的发展。一、冲出思想的牢笼师: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段小字,思考本页思考题。生:近代思想理论和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被阻碍又不断冲破阻碍的历史过程。一批批伟大的思想家以其深刻的理论成果,成为人类社会前进的思想先驱。师:指导学生归纳近代推动社会进步的四个思想解放运动。生: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启蒙运动和自由主义思想、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生活。二、理性的追求1 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生概括:A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B自然科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思想解放提供了依据。C封建专制制度使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断遭到侵犯和剥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D资产阶级力量壮大2什么叫理性主义?生:所谓理性,就是用科学知识来认识事物,对事物进行合理的分析、思考、判断和处理。启蒙思想家认为人类应该根据自己的理性去行事,用人的思考和判断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批判教权主义、专制主义,以达到资产阶级所号召的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实现所追求的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3伏尔泰师:伏尔泰的政治观点是怎样的?你怎样评价?生: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开拓者,他的思想体系中成就最大的是反对天主教会的思想。他认为宗教迷信和教会统治是人类理性的主要敌人。一切社会罪恶都源于教会所散布的蒙昧主义,造成社会上普遍的愚昧和宗教狂热。伏尔泰注意运用各种形式与教会和宗教狂热斗争,其中悲剧和诗是他最有力的武器。,他宣扬理性、科学、信仰自由和宗教宽容思想,发挥了巨大的战斗作用,产成了深远的历史影响。4孟德斯鸠最重要的思想是发展了“三权分立”的学说。5卢梭也是最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家。6启蒙运动的影响生: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他的政治作用,不仅对法国,而且对欧美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也有间接影响。三、对自由权利的追求自由主义者认为人类自由的权利主义有政治上、经济上两方面。小结:17-18世纪,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他们同封建专制制度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由资产阶级发动的一场反封建的启蒙运动兴起,到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将启蒙运动推向高潮。启蒙运动在历史上的影响是巨大的,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练习: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有何异同?概括启蒙思想的基本内容,评价启蒙运动的影响。第23课 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学说;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采取让学生自列表格的方法,反映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综合所学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对某些科学家的失误进行分析,培养学生批判地继承前人成果的能力和注重学习科学思维方法的能力。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近代世界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和杰出科学家献身于科学研究的崇高精神、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使学生树立继承和发展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观念,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的精神及为科学、真理而献身的精神。通过对杰出科学家爱国主义情操的回顾,引导学生自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杰出科学家高尚人格的介绍,对学生进行注重个人品格、修养的教育。重点、难点分析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理论性的大综合,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次飞跃。达尔文创立的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推翻了长期统治生物学思想的“神创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学生应认识到,任何真正科学的理论都必须是符合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都具有革命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最大的难点。相对论揭示了物质与其存在形式空间、时间、运动之间的本质联系,是一种适用于宏观、微观、低速、高速各种情况的运动理论。 课堂教学设计师:世界近代的人类文明史包括自然科学和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的文化艺术等方面。伴随着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和理性这一风气的盛行,欧洲的科学和文化艺术都有了迅速的发展。一、现代科学之父-牛顿师:关于科学家,我们已经了解了不少,人们也力图根据科学家的贡献判断出其中最杰出者。美国曾经邀请50多位在全世界受到尊敬的科学家推举有史以来世界上最杰出的科学家。在全部推选名单中,只有一个人的名字出现在每一份名单上,而且大多是名列榜首。同学们知道这位科学家是哪位吗?师:这位科学家就是牛顿。牛顿在科学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在力学方面,他就有开创性的贡献。生:他发表了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物体机械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从而形成了牛顿力学体系。人们将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作为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师:但是,牛顿这样伟大的科学家却认为:“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任何外界事物无关,而且是相同的和不动的。”到了晚年,他还说过:“到现在为止,我还不能从现象发现重力的那些原因,我也不愿意建立什么假说。”最后他提出了“上帝第一次推动说”,把宇宙万物的第一次运动归之于全能的上帝。同学们讨论一下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生:(讨论)师:即使像牛顿这样伟大的科学家,在思想方法上一旦陷入形而上学,也不会取得认识上的进步。而他在晚年把运动归之于上帝,是属于唯心主义的错误。但是这主要是由于他受历史条件的限制,这说明任何人都不能超越历史。我们在做事情、考虑问题时,也同样不可能超越历史,必须实事求是;在观察、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时,也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原则。科学的思想方法具有巨大威力。既然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那么生物之间的联系也同样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了。二、物种起源的探索者师:达尔文从宏观的角度观察生物界的发展变化,创立了生物进化论。此理论在科学上和思想上有什么意义呢?生:(讨论)师:达尔文创立的生物进化论学说的核心观点是物种的“优胜劣汰”,他把变异和自然选择看作新物种起源的重要因素。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是对生物学的一次伟大的综合,使生物学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在科学方法上,将“变化”、“发展”等观念引入科学领域,使人类的思想发生了飞跃。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马克思说:“它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他对达尔文进化论的评价非常高,在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立即赠给达尔文一本。达尔文对此也很感激,在回信中表示:“我们两人都希望扩大知识领域,而这无疑地将造福于人类。”现代思维科学的三论之一控制论的创立者维纳指出:“早在19世纪时,达尔文的进化观念所产生的影响就不仅仅限于生物学领域了,所有的科学家和社会学家都是从他那个时代的种种富有价值的源泉中汲取他们的科学思想的。”师:当科学发展到19世纪晚期时,在研究运动的最古老的物理学中开始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物理学的新时代开始。三、现代物理学的泰斗师:伦琴发现放射线和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镭,把人们的视野引向微观世界的运动这样一个“新”的领域。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也使人们的科学思想为之一新。爱因斯坦在总结前人实验事实的基础上,于20世纪初建立和发展起来了关于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关系的相对论。相对论建立了新的时空观和高速物体的运动规律,对以后物理学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相对论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两部分。从此,人们开始认识到:宇宙中的一切,连时间和空间这样过去被认为是永恒的东西,也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随着物体运动而变化的。相对论首先引起了物理学思想的重大革命,第一,相对论否定了牛顿力学体系的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观念,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是辩证的统一。时间、空间随着物质的运动而发生变化。第二,揭示了万有引力的物质基础,即万有引力是由物质的存在与分布使时间与空间的性质不均匀而引起的。相对论更重大的影响是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自然科学方面的基础,再次证明了物质第一的观点;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真正的科学理论,是真理。但是,这是否就说明牛顿力学体系是错误的呢? 生:(讨论)师:牛顿力学是人类在低速运动时代关于运动规律的认识,在低速运动的情况下,这些认识依然是正确的。爱因斯坦说过,要是没有牛顿的发现,他自己的研究都是不会成为可能的。小结: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在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上起了巨大作用,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完成又归功于这一时期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科学巨匠,在物理学、生物学等方面做出的巨大成就,在推动整个科学的发展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练习:教材材料阅读、自我测评、目标检测第24课 文学艺术的大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和艺术特色、梵高的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贝多芬在音乐上的成就。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托尔斯泰、凡高作品的介绍,提高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认识,提高对艺术美的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和了解著名文学家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文学名著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宝库,成为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继承这些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是21世纪的创造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也使学生体会这些文学家关心关注现实社会问题的社会责任感,学习这种精神,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通过对文学名著中所创作的艺术形象的理解,加深对人类所共同追求的真、善、美的理解。学法指导:介绍有关书目、曲目,请学生在课外阅读、欣赏。组织学生搜集资料,自办展示会、欣赏会等。指导学生将重要的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分类整理为表格,训练学生将知识归类整理的能力。重点、难点分析正确理解和把握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和流行与当时社会之间的关系。批判现实主义兴起于19世纪30年代的西欧。当时,由于工业革命在西欧的展开,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和弊端日益暴露。为了使人们对这种社会现实有更真切的认识,作家们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的黑暗,批判现实主义逐渐发展为文学的主流。学习以上内容,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客观的社会存在决定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意识形态原理的理解。课堂教学设计师:文学艺术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下面,我们就结合所学过的历史知识来观察世界近代文学艺术的发展过程。一、 “天才的艺术家”师:19世纪30年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占据了文学领域的主要地位,同学们知道哪些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及其代表作?生:(介绍)师: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哈代;俄罗斯的普希金以现实主义手法,淋漓尽致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自私、贪婪、狡诈和虚伪,是真实描绘西欧社会生活的生动画卷。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不朽名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长篇小说,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中俄国家庭道德关系的描写,艺术地再现了俄国的社会生活。战争与和平,气势磅礴、场面宏大、结构复杂,人物形象丰富多彩、心理刻画细腻入微,在世界文学史上居显赫地位。他在战争与和平的跋中说:“应当重复这句话:我是努力写人民的历史呀。” 师: 情感是极其显明的。我们介绍的这些作家,没有一个不是热爱祖国、热爱人类的。他们都在用自己的笔来歌颂人类美好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批判黑暗的社会现实和肮脏、邪恶的东西。他们之所以成为世界人民共同尊重的人,也正是由于这些。我们21世纪的青年学生,当然更应该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为祖国、为人类贡献自己的力量。 师: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物质生活之外,精神生活是不可缺少的。艺术就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人们为了满足从视觉获得美感,就需要欣赏具有色彩或形体的作品绘画或雕塑;为了满足从听觉获得美感,就需要聆听音乐作品。那些为了满足人们这方面需要而进行创作的杰出人物,就是艺术家。艺术家的优秀作品培养和陶冶人们的艺术情趣,人们的艺术需要是推动艺术家进行创作的动力,而艺术的源泉则是社会生活的实践。在17世纪到19世纪末;资产阶级在创建资本主义社会、极大地推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创造了灿烂辉煌的艺术。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美术知识,把这一时期欧洲美术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代表作品介绍出来。二、用生命作画的人 生:(在教师引导下,结合美术课所学知识归纳印象画派的风格特征)师:印象派绘画是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流行于欧洲的艺术创作思潮。其中有莫奈的日出印象,印象主义以创新姿态登上法国画坛,反对古典主义、反对浪漫主义。主张画家到室外,根据眼睛在阳光下直接观察事物的感受来作画,表现物体在阳光的照耀下色彩的微妙变化,开辟了绘画的新领域。在世界绘画发展史上,印象主义具有革新意义,开辟了绘画语言的新天地,为展示客观世界和人的主观世界提供了新的技巧,为艺术家发挥自己的艺术个性提供了新的可能,也拓展了艺术审美的新领域。为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生:凡高就是后期印象主义画家,而他又是表现主义绘画艺术的奠基者。他的很多作品反映下层群众的生活,充满了对贫苦的普通民众的同情,创作了很多反映农民贫困生活和劳动场面的作品。他一生曾画了许多幅向日葵,在他的笔下,每一朵向日葵都像一团炽热的火球燃烧着,创作激情得到了最为充分的发挥,在他的眼里,向日葵是阳光和生命活动的象征,是他情感之火的体现,是他苦难生命的缩影。师:音乐作为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一样也是以社会生活为源泉的。我们从古典主义音乐入手了解欧洲音乐发展的概况。三、乐坛雄狮贝多芬师: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伟大的音乐家是大家所熟知的。贝多芬5岁随父学习钢琴,8岁开始演出,10岁开始学习作曲。1729年到维也纳深造,先后向莫扎特、海顿等学习。1800年左右听觉显著恶化,但是他坚持创作,相继完成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等,1820年失聪以后仍创作了第九交响曲、庄严弥撒曲以及最后的五部钢琴奏鸣曲等,所创作的9部交响曲均被誉为不朽之作。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反映了资产阶级反抗封建、争取民主的革命精神,表现了贝多芬毕生追求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他通过精湛的艺术手法,大大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把欧洲古典乐派推向新的高潮。贝多芬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命运片段。生:(欣赏交响乐命运)师:(在学生欣赏的同时,解释音乐家在乐曲中所寄托的情感)贝多芬在耳聋、多病、生活困顿、家庭不幸的情况下坚持写下这部交响乐,表达了他与命运搏斗的坚强意志。他说过:“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能让它毁灭我!”也正是由于具有这种精神,贝多芬才能成为一位音乐界的伟人,一个强者。他把全部激情融入音乐之中,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关于第三交响曲英雄的命名,充分说明贝多芬的伟大品格。他是法国大革命的衷心拥护者,“自由、平等、博爱”是他一生奋斗的理想。他了解法国革命的情况后,非常景仰比自己大一岁的拿破仑,因为此时的拿破仑正在率领法国人民摧毁专制、实现共和。从1802年起,他开始全力投入一部新的交响曲的创作,打算将此献给拿破仑。在1804年作品完成时,他在封面上写下“献给拿破仑波拿巴”,并且通过法国大使馆办理呈献手续。但是就在这时,他的学生却给他带来拿破仑称帝的消息。贝多芬怒吼着、叫骂着奔向桌边,把作品的封面扯下,撕成两半,摔在地上。半年以后,这部作品初演时,标题已经改为“为纪念一位伟大的人物而写的英雄交响曲”,这就是今天英雄交响曲的由来。小结:艺术大师立足现实社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命,献身艺术事业,用自己的心灵创造出优美的艺术作品,丰富了人类文化宝库。通过这一回顾,使学生珍惜并努力继承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以提高自身素质。本章节我们学习了17世纪至19世纪初的文学艺术。在这一时期的科学进步、文学艺术繁荣,建立在资本主义兴起、确立和定型的基础之上。这一时期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所取得的成果,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它既集中反映了时代的风貌,也表达了人类的理想,预示着新时代的到来。练习:课后自我测评及目标检测。第25课 弹命运论英雄-贝多芬作品弹奏与赏析-学习与探究之四活动目标:知道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初步理解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汲取艺术营养、在艺术作品中感受历史的能力与意识。了解贝多芬的成长历程和精神世界,并给自己以启迪。培养收集、查阅各类资料的能力。活动准备:学生自由分组分别查阅与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有关的乐谱、文字和音像资料。及贝多芬的生平、代表作品的文字和音像资料。着重了解其成长历程。根据实际条件,合奏或独奏其作品片段。结合乐曲旋律,编排相应题材的散文、诗歌或舞蹈表演。查阅欧洲大陆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活动过程:“英雄”“命运”两大组分别派一位同学介绍贝多芬的生平、思想和作品。播放交响曲的录音或录像。分别介绍两部交响曲的创作背景、意图和思想内涵。学生讨论“什么样的人物才能被称为英雄?”“贝多芬是如何应对自己的命运的?”学生谈论自己的感想。进行现场演奏和散文诗歌朗诵和舞蹈表演,展示学生对作品的感悟。活动总结:正是有了贝多芬这样的人生经历和他的不懈追求,在加之那个革命的创业年代,才有了这样伟大的作品。贝多芬的成功给了我们很多启迪。今天,我们的祖国也正处在开拓创新、艰苦创业的年代,也是一个需要人才、人才辈出的年代。未来的人生旅程起步于同学们的今天。“英雄”就是那些战胜命运并不断挑战自我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