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概论》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284661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4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视艺术概论》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影视艺术概论》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影视艺术概论》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影视艺术概论教案(09影视本)第一章 艺术与影视艺术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1、艺术的概念:人类情感的表达2、艺术的门类:文学、戏剧、影视、舞蹈、音乐、美术、建筑、服装等3、艺术作品的构成:创作工具,存在形式4、艺术活动过程:艺术家艺术作品接受者(受众)艺术活动是一个审美感受的传递过程。5、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不是生存必须,不参与物质生产活动,不能赚钱,但有的艺术形式跟生活必须联系起来,偏向实用,影视则偏向娱乐,艺术的堕落异化。人类两大活动:科学与艺术。各自的作用。第二节 影视艺术1、创作工具:摄影机、摄像机2、存在形式:磁带、胶片、光影、电子影像3、影像的作用:A传达信息(媒介)B娱乐(调节身心)C艺术(反映社会和人)D宣传(教化)第三节 影视节目制作流程1、影视节目的种类:影视节目也就是影像产品,是指人们用摄影摄像机摄取的活动画面和声音。影像产品用途广泛,在电影电视上播放的就叫影视节目,在其他媒体上一般叫视频,比如网络视频,手机视频。影视节目一般分成三大类:影视广告、影视剧、电视节目,我们影视专业主要就是要学习这三种影像产品的编导制作。2、影视编导的概念:影视节目的核心创作者,是影视节目的策划、设计、执行者。3、影视编导的地位:影视节目生产的艺术总指挥,是影视节目艺术质量的总负责人。4、影视节目的制作流程:剧本(脚本)创作、前期拍摄、后期剪辑包装。5、影视节目生产特点:集体化生产,流水化作业,需要密切配合。在前期拍摄中,都会组织成一个摄制组,由导演统一指挥。摄制组内的分工明确,有摄影摄像、场记、灯光、录音、化装服装道具(简称化服道,又叫美术)、制片等,每一组都是由多个人共同协作完成(大家想想,还缺什么,被摄对象及演员)。影视广告摄制组和电影摄制组完全一样,电视节目摄制组要简单一些,如果质量要求不高,最少也要两人,编导摄像,有时一人兼任,但这样很费时间精力,所以编导要学会组织团队,善于和各部门沟通,让他们了解你的意图。6、影视制作流程工作项目工 作 任 务职 业 能 力1摄像1-1接受工作任务1-1-1善于和编导沟通1-1-2很快掌握编导的创作风格1-1-3拟订出外拍前摄像工作提纲1-2去器材库领设备1-2-1熟悉设备的结构原理1-2-2能分辨出设备功能是否完好1-2-3熟悉设备的保养使用规则1-3外出拍摄1-3-1掌握各种设备性能1-3-2保护好设备的完整1-3-3拍摄出符合编导意图的画面1-3-4整理镜头表1-4交还设备1-4-1熟悉设备的结构原理1-4-2熟悉设备的保养使用规则1-4-3 填写设备清单1-5协助剪辑1-5-1了解剪辑原理1-5-2帮助剪辑挑选镜头1-5-3提出后期补充方案1-5-4总结摄像经验教训2.编导2-1挑选题材2-1-1会寻找信息来源途径2-1-2能迅速在各种媒体信息上找到合适的题材2-1-3根据媒体信息题材指定出拍摄大纲脚本2-2送主编审2-2-1将拍摄大纲脚本送主编审批2-2-2善于向主编阐述自己的编导构思2-2-3根据主编意见进行修改2-3通过后拟订详细拍摄脚本2-3-1按照规定格式,编写详细摄制计划和编导阐述2-3-2指定制片和摄像工作岗位职责2-3-3拟订资金预算2-4选摄像以及其他剧组人员2-4-1根据工作任务挑选适合的剧组人员2-4-2选定后,开全组大会,分配任务2-4-3阐述编导构思,确定各岗位工作职责及要求2-4带领剧组外出拍摄2-4-1善于和剧组人员沟通2-4-2善于和被拍摄对象沟通2-4-3按照摄制计划安排每天的摄制任务2-4-4会指导摄像拍出自己想要的画面2-5指导剪辑2-5-1会根据拍摄脚本和具体实际拟出剪辑方案2-5-2确立片子风格,对镜头顺序、剪辑点、配音、音乐提出自己的剪辑意见2-5-3能根据整片风格,挑选合适的配音演员配音2-6送主编审,听取反馈2-6-1指导全片合成及各部分风格统一2-6-3接受主编意见,进行修改调整2-6-4出成片3、后期剪辑3-1整理素材带,整理镜头表、编导脚本3-1-1熟悉视听语言影视基本理论3-1-2会熟练操作后期编辑软件3-2采集素材带3-2-1会熟练操作影视采集设备3-2-2会根据作品播放要求使用不同输入接口3-2-3了解几种接头的优缺点3-3粗剪3-3-1会根据脚本罗列镜头顺序3-3-2会根据导演风格挑选留用镜头3-3-3会判断镜头的抒情长度3-3-4会判断镜头组接的剪辑点3-4精剪3-4-1会迅速理解导演风格3-4-2会在导演指导下迅速操作剪辑软件3-4-3能对导演的剪辑思路提出自己的建议3-4-4能根据导演风格独立配置旁白音乐,形成较强艺术感染力的作品3-5生成输出带3-5-1会操作数字模拟输出设备3-5-2了解各种磁带特性3-5-3会妥善保管成品带4、包装4-1制作片头片花导视4-1-1会根据脚本分析节目整体包装风格4-1-2会领会导演、客户的包装要求,提出满意的包装方案4-2根据编导意图制作特效4-2-1了解各种特效的风格效果4-2-2能够在节目过程中准确填加艺术风格效果,增强整体感染力4-2-3能设计出新颖独特的视觉效果4-3设计整体包装效果4-3-1整合各种效果,如三维、特效、音乐、字幕,形成统一风格4-3-2与导演客户商量修改,指定出最后成片定稿5、制片5-1和导演一起制定拍摄计划领取制片经费5-1-1了解拍摄流程,熟悉外出拍摄常见过程消耗5-1-2与编导协商拍摄计划,提出自己合理建议5-2准备相关拍摄用具5-2-1会根据脚本寻找拍摄用具,迅速联系相关场地人事5-2-2会运用经济原理,根据性价比采购相关拍摄用具5-3拍摄现场协调相关人事5-3-1理解导演风格,会根据导演风格协调剧组内部人事关系以及剧组和当地各种人的关系5-3-2能迅速了解当地风土人情5-3-3能对每笔开支列出明细表5-4督促编导合理支出相关费用5-3-1能根据总制片费用跟编导协商相关重大开支5-3-2能根据编导风格提出合理的修改方案5-3-3能对突发事件做出恰当回应5-5联系剧组食宿5-5-1根据总制片费用和当地价格联系食宿标准5-5-2会调动相关人员,参与搬运、联系等事务性工作5-6总结清单报销支出5-6-1拍摄结束后迅速整理相关清单,上报支出单据5-6-2善于和总制片人沟通,赢得总制片人信任,报销所有支出清单,完成本次制片任务6、灯光理解导演意图,听从摄像摄影指挥,熟悉各种照明设备、灯光器器具的特点性能,掌握影视布光的原则、方法、技巧。7、录音理解导演意图,熟悉录音设备(话筒、调音台)的特点性能,掌握影视录音的原则、要求、方法、技巧。8、场记作镜头纪录,把每个镜头的时间码以及导演选择的镜头号记录下来,还有每场戏的服装道具,注意同一天,不同场景人物衣服的衔接,同一场景不同时间道具的合理配置。第四节 电视编导的具体任务一、创作前期的任务前期编导工作包括几项基本内容: 1、选题:作为编导,题材选择正确是成功的一半。一般选题主要基于这几点:第一,时代要求;第二,观众兴趣;第三,本电视机构的经济技术条件;第四,如在栏目中播出,要考虑栏目定位、对象性和栏目基调。 2、构思、确定拍摄方案:在对所选题材进行了解或前期采访的基础上,编导要对选题作深入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考,从而确定主题、表现方式及基本结构,制定拍摄提纲。3、拍摄前的准备:拍摄前准备工作的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拍摄能否顺利进行。拍摄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1)筹建电视摄制组,进行合理而严密的分工;(2)对拍摄对象及场地、环境等的了解、勘察。(3)拍摄设备、器材的准备。 二、拍摄采访中的任务 拍摄采访是电视创作中获取影像和声音材料的最重要环节。编导在此期间一要对外联系,落实拍摄地点、时间等具体事项;二要对内统筹安排拍摄进程、采访事宜;三要在拍摄现场进行场面调度、安排或指挥拍摄、指导现场采访。发现问题,及时决断、处理;四,有时编导身兼摄像、切换导演或主持人,这时要注意兼顾全局。三、编辑制作后期的任务 后期编制是编导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在此期间编导的主要工作是:(1)对文字稿的审查、定夺;(2)向剪辑人员阐明自己的创作构思和要求;(3)指导电视片的剪辑工作,把握作品画面和声音的表情达意、节奏、风格;(4)特技、字幕等技术手段的使用;(5)认真全面地把关、检查。第二章 现代影像特征观摩各种影视节目。思考:所有影视片的画面都有一个共同点:画面的基本单位都是由镜头构成。提问:什么是镜头?影像中一段连续的画面。影像画面就是由这一个个镜头组成。思考:画面上的镜头和摄像机上的机械镜头有什么区别?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物理硬件,本课程研究的镜头是画面单位。思考:这一个个镜头有什么区别?1、时间长短不一样2、有的静止,有的运动(我们分别叫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所有画面都是由这两种镜头构成。)3、景别不一样4、角度不一样5、画面构图不一样6、色彩明暗不一样(我们叫色调和影调)7、声音构成不一样我们把构成一个镜头的所有这些视觉和听觉的元素叫视听元素,正是这些不同的视听元素构成了画面,表达了导演的意图,不同的元素组合意义是不一样的,我们把这叫视听语言。视听语言就是创作者运用不同的视听元素表达不同的含义。就好像人们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一样。第一节 影像观念的变化最开始的摄影观念是记录,是照相机,是把现实世界原封不动的记录下来,随着影视艺术的发展摄影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卢米埃尔的纪实主义影像风格电影发明初期,目的就是纪录,人们能把看见过的世界再看一遍,重放。世界是一去不复返的,而电影能留住这个世界,能反复观看。1895年电影发明,卢米埃尔在他的电影院里连续放映十多部1分钟长的短片,有火车进站工厂大门等,我们把卢米埃尔的影像风格叫纪实主义影像风格。可是一年之后,已经没什么人观看了,没有新鲜感了,那些画面随时都可以看见,为什么还要掏钱来看?刚发明的电影艺术,眼看就要夭折。这时,另一位法国人梅里爱带来了电影新的生机。2、梅里爱的表现主义影像风格梅里爱的大变活人事件我们把梅里爱的影像风格叫表现主义影像风格。现代摄影观念认为影视画面是可以制造的,而不仅仅是记录,我们把这叫画面造型。那么画面怎么制造呢?就是运用画面的构成要素来制造画面,表达我们的意念。这时的画面和声音不再是现实世界原封不动的纪录,而成了一种语言符号,表达着创作者想表达的内容。 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讲的视听语言的概念。第二节 视听语言概念一、语言的概念语言是一种代表,它代表着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各种东西:事物、思想、情感。语言本身是一种符号,不具备意义,只有人们把它和现实中某种事物联系起来,它才具有了意义。比如“石”来历。语言的目的是用来沟通的,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二、语言的两种符号体系1、视觉符号人眼能看见的文字符号,又叫书面语言,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字。2、听觉符号人耳能听见声音符号,又叫口头语言,简称语言,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语言。第三节 影视视听语言的特点一、影视视听语言的元素构成(视觉、听觉)。影视语言的构成元素有:1、构图2、景别3、角度4、运动5光线6、色彩7、声音8、调度9、剪辑二、影视视听语言的特点1、具体直观形象性2、指向性:代表着情绪,表达思想的能力有限。弥补:画外音的介绍思考,但它不属于视听语言系统。目的:通过各元素的运用,表达情绪感受和思想。3、举例:为了情绪高昂,红色。阴森恐怖:蓝色,情绪激动:肩抗,快切。第四节 影视画面的基本单位镜头 一、镜头概念:从开机到关机连续拍摄的画面。二、镜头种类: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三、电影电视画面采集的区别电影:用摄影机采集画面,记录在胶片上,摄影机只能采集画面,声音单独由录音设备采集。电影画面每秒24格。电视:用摄像机同步采集画面和声音,记录在磁带上。电视画面每秒24祯。第五节 必要的概念影视专业不同的培养目标:1、美学,传播,社会,历史,流派(北大、北师大);2制作(北影、中传)制作什么呢?影视作品,它只是按播出媒介分,应该统称影像作品,它是由影像(或者叫画面)和声音构成。影视艺术也叫影像艺术,分为静止的和运动的。艺术的特征:抒情,表达感受。文字除了传递信息,还能传递情感吗?艺术活动过程:艺术家艺术作品接受者(受众)艺术的门类:绘画、音乐、建筑、服装、舞蹈、戏剧、文学等区别:艺术家运用不同的创作工具,创造出不同表现形式的艺术作品。以上各类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是什么?艺术作品分为两个部分:1、表现形式(材料)2、表现技法(艺术语言)影像艺术的表现形式是画面和声音,也就是视和听。影像艺术的表现技法:艺术家对画面和声音这两个构成形式进行自己独特的艺术处理。视听语言:影视创作者对画面和声音进行的不同处理。有公认的规则,也有个人风格,如轴线。视听语言探索一直在持续,已经具有的技法(处理方法)有:画面:镜头,构图,景别,色彩,光线,运动,固定,场面调度,轴线,景深,长焦镜头等。声音:构成和处理方法:同步,分立,对位。影视艺术虽然只表现为画面和声音,但是它却综合了编剧,表演,摄影等各种艺术。第3章 视听语言第1节 构图1、什么是构图构图一词出自拉丁语,原意有组成、结构和联结等含意。它借用到影视艺术中来,指影视画面的布局和构成。影视画面构图就是指把要表现的对象,根据主题和内容的要求,有意识地安排在影视画面之内,把创作者的意图表达出来。影视画面构图的内容有主体、陪体、环境三个部分。构图的目的在于增强画面表现力,更好地表达画面内容,使主题鲜明,主体突出,形式新颖,意图明确,具有形式美感是构图的基本要求。 2、影视画面构图的基本要求初学摄像者总是想在一个镜头画面里交代许多信息,总怕镜头时间短内容表现不全,没完没了地连续拍摄,名曰长镜头。结果画面构图都是人物全身动作,没有景别变化,相似的景别画面组接在一起后让人看了乏味。电视画面的特性要求构图不能太复杂。a、画面内容不要过于复杂电视画面的时限性,决定了电视画面构图不能像照片那样,可以容纳许多内容,然后让人们慢慢观看,欣赏各个细部。影视画面的每个镜头不能面面俱到,要精炼集中,要有画面主体,主体不清观众就不知道画面想表达什么,如果要表达不同的细部,可以分切,用景别变化加以强调。b、突出主体这也是电视画面时限性决定的。当我们看电视台播放电视节目时有一段没看懂,想再看一遍是不可能的,这种时限性要求画面构图必须主体单一,不能有两个以上的主体同时出现在画面里。如果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在动作,就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拍双人镜头,两人均为侧面,看似例外,其实不然,说话那方,或有剧烈动作那方就是主体。主体一般占居视觉优势,更吸引观众。在双人镜头里,有很多方法可以使一个人处于视觉优势地位,可以用他的谈话、动作、有利的光线、面部朝向、形象的大小等各方面把观众的注意集中在这个主体人物身上。画面中要一个主体,这并不意味着在前景后景不能有其它人物同时存在,而是要有主次,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这是构图的基本要求。 也有例外,有时表现战争场面时,画面主体就可以是几个,比如拯救大兵瑞恩中开场一群士兵向四处逃窜的镜头,就是由多主体构成的,以强化混乱的战争场面。 第2节 镜头的景别一、景别的划分如何划分景别,讲法很多。我觉得应该主要把握以下两点:、景别划分所指的对象应该是是被摄主体;、通常的作法是以画格中截取成年人身体部分的多少为划分的标准。远景:广阔的场面,画面中如果有人,那么,每个人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全景:成年人的全身。中景:成年人膝盖以上。近景:成年人胸部以上。特写:成年人肩以上的头,或被摄主体的细部。不同的景别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我国古代绘画有这么一句话“近取其神,远取其势”。一部电影的影像就是这些能够产生不同艺术效果的景别组合在一起的结果。二、远景表现广阔场面的电影画面。如果画面中有人,每个人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作用:1、介绍环境。2、抒情。主要是空镜头:蓝天、白云、鹰击长空、大雁南归3、远景的“魂儿”与张力:好的远景不应为介绍而介绍,显得单调而呆板;同时,好的远景也不应为抒情而抒情,象个嗲声嗲气的造作的女孩。好的远景应该是浑然的,它既有介绍又有抒情;好的远景应该是有“魂儿”的。三、全景、中景、近景全景、中景、近景这三类镜头是一部电影中的骨干镜头,或者说是常用镜头,在整部影片中它们所占的数量比例最大。上到人与人的交流,下到一个人的表情变化,一般都用它们进行表现。处理这些常用镜头需要注意的是:、这三类镜头中,全景往往是拍摄一场戏的总角度。它制约着这一场戏中的所有的分切镜头的光线、影调、色调、以及被摄对象的方向和位置。所以,在一场戏中,全景无论最后剪辑的时候它是接在前面还是接在后面,实拍的时候,都应该先拍。另外,全景镜头的长度一般不应少于秒。、由于中景是表演场面中的常用镜头,所以全景、中景、近景这三类常用镜头中,中景又是“常用中的常用”。所以,处理中景镜头时,要使人物和镜头调度富于变化,同时还要使构图新颖完美。所以,在一部常规影片中,中景处理的好坏,往往是决定这部影片影像成败的关键。四、特写特写是电影元素中的一种特殊元素,它多用来表现人的头部,和被摄主体的细部。特写元素在电影中的作用:1、特写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它是电影艺术区别于戏剧艺术的主要标志。2、特写能够有力地表现被摄主体的细部和人物细微的情感变化,是电影通过细节刻划人物,表现复杂的人物关系,展示丰富的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3、特写能够帮助观众更直接、更迅速地抓住事物的本质,加深观众对事物和对生活的认识。4、特写与“好莱坞的介绍方式”特写其实是把一些平时我们肉眼不易察觉的东西,放大、夸张给我们看。放大和夸张固然是好,但是,如果都是放大和夸张其实也就没有放大和夸张了。特写如同音乐中的高音,音乐中不可能都是高音。国产电影中特写镜头过多,其弊病是:、由于都是“突出”,结果到了真正应该突出的地方也不能“突出”了。、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了不重要的人物和细节上去,干扰了影片的叙事和主题。所以,特写镜头不能滥用。第3节 镜头的角度一、镜头角度的划分两大类:垂直变化和水平变化。1、垂直变化:平角;仰角;俯角。(示意图):平角:电影中绝大部分镜头的角度是平角。注意:电影中的平角是指成年人视力水平线的平角。有些影片为了达到特殊的艺术效果,便采取压低平角,即变成儿童的视力水平线的平角,甚至是动物的视力水平线的平角:仰角、俯角:仰角、俯角是电影镜头的特殊角度。2、水平变化:正面(0度),侧面(90度),背面(180度 )。正面角度:显得庄重、正规,如拍领袖作报告。另外,正面角度易于较准确、较客观、较全面地表现人或物的本来面貌。侧面角度:显得活泼、自然。它是一部影片中用得最多的角度。背面角度:显得含蓄、丰富。在一部影片中,所谓的正面角度、侧面角度、背面角度不是绝对的0度,90度,或者180度。它们应该是0度90度180度。二、角度在电影中的作用:1、表现剧中人物的主观视线,表现剧中人物的心理感受。主观镜头。(“单视线”:剧中人)后窗2、表现制作者的视线,表达制作者的主观评价:(“单视线”:制作者)鸟人:“鸟人出场”。3、剧中人物视线与观众的视点合一。取得观众的心理认同。(“双视线”:剧中人、观众。其实也是“三视线”包括制作者)法国中尉的女人:“安娜离去”阳光灿烂的日子:“窥视跳舞”美国往事“与莫胖子重逢”风柜来的人“海边起舞”。4、刻划人物:黄土地拍翠巧几次挑水,开始是俯角,后来是仰角。5、剧作作用: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心在手上”。法国中尉的女人“海边相遇”。一个与八个老烟鬼。花边女工结尾。6、表现独到的生命体验:侯孝贤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扔书包”阳光灿烂的日子:“遭遇画中人” 7、境界与升华:喜宴结尾:第4节 镜头的运动一、电影运动的构成电影的运动主要由两方面组成:被摄对象运动;摄影机运动。电影的运动又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被摄对象运动:、摄影机运动:、综合运动:二、摄影机运动的主要方式1、推镜头(推):两种情况:A、摄影机沿光轴方向向前移动;B、采取变焦距镜头,从短焦距调至长焦距。两种方法的区别:、变焦距镜头往往带有强调的成分。、变焦距镜头的主要特征是主观性,摄影机前行的主要特征则是客观性。推镜头的作用:马尔丹讲:、介绍:镜头的移动把我们带入故事环境。、突出一个重要的戏剧元素。、内心表现。我认为推镜头的作用主要如下:、把观众带入故事环境;(摄影机前行)、把被摄主体(人或者物)从众多的被摄对象中突出出来;、突出人物身体某一部分的表演的表现力,如脸、手、眼睛等。、强调、夸张某一被摄物体的局部。(变焦距镜头)、代表剧中人物的主观视线。(变焦距镜头)、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变焦距镜头)法国中尉的女人、海边相遇。2、拉镜头(拉):两种情况:A、摄影机沿光轴方向向后移动;B、采取变焦距镜头,从长焦距调至短焦距。两种方法的区别:、变焦距镜头往往带有强调的成分。、变焦距镜头的主要特征是主观性,摄影机后退的主要特征则是客观性。3、摇镜头(摇):在拍摄一个镜头时,摄影机的机位不动,只有机身作上下、左右的旋转等运动。马尔丹把“摇镜头”分为三类:、纯描述性摇镜头;、表现性摇镜头:以某种技巧摄影为基础,表现一种人的印象或思想,如雁南飞中树的摇镜头。、戏剧性摇镜头。我认为摇镜头的作用主要是:、介绍环境。、从一个被摄主体转向另一个被摄主体。、表现人物的运动。、代表剧中人物的主观视线。、表现剧中人物的内心感受。4、移动镜头(移):摄影机沿水平方向作各方面的移动。(“升”、“降”是垂直方向)。两种情况:A、人不动,摄影机动;B、人和摄影机都动。(接近“跟”,但是,速度不一样)。5、跟镜头(跟):摄影机跟随被摄主体一起运动。“跟”与“移”的区别:、摄影机的运动速度与被摄主体的运动速度一致;、被摄主体在画面构图中的位置基本不变;、画面构图的景别不变。6、静止镜头要树立大的运动观念。在这种观念下,“静止镜头”也是一种电影运动的一种。三、运动在电影中的作用1、使影片形成一种“动”的美感。摄影机的推拉摇移跟,使影像富于变化,避免了呆板和僵化。2、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感。自然界万物,特别是人,主要是以动的形式存在的。所以,摄影机的运动使电影更接近生活中的自然形态。3、“运动”能造成强烈的“视觉刺激”,所以,它是商业片实现票房价值的一种重要手段。有些商业片的片种就是建立在运动元素的基础之上的,如武打片、警匪片、追逐片等等。4、摄影机的运动是实现“长镜头效果”的重要手段。而长镜头效果又可以使影片具有纪实主义作品的美学特征和艺术魅力。第5节 轴线所谓轴线,是指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条虚拟的直线。 在实际拍摄时,编摄人员围绕被摄对象进行镜头调度时,为了保证被摄对象在电视画面空间中的正确位置和方向的统一,摄象机要在轴线一侧180之内的区域设置机位、安排角度、调度景别,这既是摄像师处理镜头调度必须遵守的“轴线规则”。这是形成画面空间统一感,构成视觉方位系统一致性的基本条件。如果拍摄过程中摄象机的位置始终保持在轴线的同一侧,那么不论摄象机的高低俯仰如何变化,镜头的运动如何复杂,不管拍摄多少镜头,从画面来看,被摄主体的位置关系及运动方向等总是一致的。 倘若摄象机越过原先的轴线一侧,到轴线的另一侧区域去进行拍摄,即称为“越轴”。“越轴”后所拍得的画面中,被摄对象与原先所拍画面中的位置和方向是不一致的。一般来说,越轴前所拍画面与越轴后所拍画面无法进行组接。如果硬行组接的话,就将发生视觉接受上的混乱。 第四章 影视前期设备介绍第一节 概 述一、摄像机的任务是把拍摄对象的影像拾取下来,并转化成以电流波动为载体的图像信号。它的作用和传声器一样,也是电视系统的入口。演播厅摄像机肩扛式专业摄像机便携式采访摄像机家用摄像机二、摄像机的构成:摄像机种类繁多,但都是由镜头、录像器、话筒、机身和附件五部分组成的。图42 摄像机的主要结构1、镜头的主要作用镜头由若干组透镜组成,其作用是使景物的光线通过它在摄像器件上形成清晰的倒立的像。摄像机镜头与照相机镜头类似,有固定焦距镜头和变焦距镜头之分。变焦距范围一般都包括广角、标准和长焦三部分,其变焦倍数有6倍、8倍、12倍等。不少摄像机的镜头可以从机身卸下,方便按不同需要更换镜头。摄像机镜头镜头形成的清晰影像落在光电转化器(CCD或CMOS感光元件)的“靶面”上,这个靶面上集成了几十万甚至一百多万个光电转换元件,每一个元件代表一个像素。图像信号采集电路以扫描的形式,自上而下逐行逐点将每一个像素产生的电信号采集下来,形成以帧为单位的图像信号;这个信号送到电路处理部分加以放大、编码,最后连同传声器送来的声音电信号一起由AV输出口输出。这种输出的信号就可以直接送给电视机、录像机等后级设备使用。对于彩色的摄像机,由于信号最终要反映出R、G、B三色的份量,因此在靶面前还设置了一个分色棱镜。图43 分色棱镜的工作原理进入镜头的外界景物影像,在投到靶面前先遇到分色棱镜。在分色棱镜上有两面分别涂有专门反射红光和蓝光的反光膜,这样,当光线到达棱镜的第一个表面时,影像光线中红色成分就被分离出来,经过一个反射镜,到达1号靶面;当剩下的光线到达棱镜的第二个表面时,影像光线中蓝色成分又被分离出来,经过另一个反射镜后,到达3号靶面;剩下的绿色成分直接通过棱镜,到达2号靶面。这样,三个靶面上就分别获得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影像,这就是“三管”(三支摄像管)或“3CCD”(三片CCD)摄象机的由来。靶面和光电转化单元是摄像机的心脏部分,摄像机性能的好坏,很大程度上都与它有关。因此,以这一单元的性质,我们可以对摄像机进行分类:(1)按靶面的大小分类靶面的大小指的是它的对角线的尺寸,这个数值多用英寸来表达。尺寸越大的靶面,可容纳的像素会越多,获得的画面清晰度就越高。因此,靶面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摄像机的品质。如:演播室用的大型摄像机,为了保证高画质,大多采用1英寸的靶面,虽然这会相应增大摄像机的体积和重量,但由于这类摄像机只用于室内,安置在可自由移动的云台上,所以对工作没有太多不利的影响;23英寸、12英寸的摄像机是广播电视部门常用的便携式机种;而13英寸、14英寸以下的摄像机多为专业或家用品。(2)按靶面和光电转化方式分类在摄像机的发展过程中,靶面的材料和光电转化的方式是摄像机技术进步的标志。20世纪60年代以前,摄像机采用“光电型”摄像管,成像质量低,要求的光照很强、体积庞大。例如60年代初使用的一种“超正析象管”重量达到500公斤,耗电3千瓦。随后出现了“导电型”摄像管,靶面的材料有:硫化锑、硒砷锑、氧化铅等,其中以氧化铅摄像管的质量最为优秀,是摄像机成熟的标志。这类摄像管一直使用到80年代后期。摄像管虽然质量优异,但最大的缺点是怕强光,极易被灼伤,因此,无法不能直接拍摄太阳、电火花、闪电甚至亮度较高的的灯光等,强光线下图像会出现拖尾现象。到CCD元件质量不断完善和提高后,导电型摄像管逐渐被淘汰。CCD元件是现代摄像机广泛采用的光电转化元件,它又称为“电荷藕合器件”,它是在一个硅片上集成了许多光敏晶体管,每一个晶体管都相当于一个像素,它们能直接感应光线的变化并转化为电信号。随着技术和工艺的不断提高,CCD元件的灵敏度越来越高,一些过去摄像机不能工作的低照度环境下,都成为现代高质量CCD摄像机发挥特长的地方。特别一提的是CCD元件不怕强光,除了低质量的CCD元件外,在强光下极少出现拖尾现象。另外,采用CCD元件的摄像机,在调节上比以往的摄像机简单,还能进行高速快门设定。2、寻像器 寻像器实际上是一个小型的黑白或彩色监视器,是摄像机上可以活动的一个部件,其显示尺寸为17英寸不等。寻像器的主要作用是:(1)作为摄像取景用;(2)用该机进行放像操作时,它可作为监视器使用;(3)显示摄像机的工作状态或显示警告信息。3、话筒话筒能将声音信号变成音频电信号,用于拍摄时拾取现场声音。话筒一般带有敏感度选择开关,有的还带有全向拾音、单指向拾音、超指向拾音和变焦拾间(随镜头焦距变化改变拾音范围)选择开关。摄像机除了机内话筒外,还设有外接话筒插口。4、机身机身即摄像机的整个躯体,载有摄像机的所有元部件,表面有各种操作开关输入输出插口等。5、附件附件是摄像机工作时必不可少的或者有时候要用的器件。其中必不可少的附件有交流(AC)适配器、充电电池、磁带、便携式录像机(非摄录一体机使用)、连接缆线等,用来给摄像机提供电源及记录摄像机输出的音视频信号。其他在摄像机某些工作状态下要用的附件有音频适配器、AV转换接头、编辑控制器。字符发生器、摇控器、磁带适配器、效果特技镜、照明灯、三角架等,用于通过摄像机和电视制作与重放系统连接进行放像、收录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录像节目、转录复制录像节目等操作,以及根据环境需要和画面要求改善摄像条件。通常摄像机随机带的标准附件因机而异,并不统一。 第五章 光圈1、光圈的含义镜头除了成像外,另一个重要任务是控制进光量的大小,这个控制进光量大小的部件就是光圈。光圈是由一组环形的金属片组,中心构成一个圆形的通光孔。它可以随着金属片组的扩张、收缩变化通光孔的大小。这个通光孔的大小就是光圈的大小,它经常用的数字表达是1.4、2、2.8,4、5.6、8、11、16、22等,在书写时应在前面加上F,如F8表示光圈数值为8。光圈的数值越大,实际进光量小。在上面一组数据中,1.4是最大光圈,也就是金属片完全打开的情况;此后,每一级光圈为前一级的2倍,22光圈是最小的进光量。照相机中控制进光量的因素有两个:光圈和快门。但摄像机中的快门控制光线有一定的局限性(祥见电子快门)。2、光圈的操作手动光圈的控制同样是旋转镜头上的光圈环,然后观察寻像器中的画面曝光程度,直到感觉满意。这种调节方法需要很深厚视觉经验,即把寻像器中画面的明暗程度与曝光程度联系起来。这通常是要求长期训练的。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机器提供的“自动光圈”来调节。图46 自动光圈工作示意图从这一工作流程可以看出,摄像机把景物成像后,内部设有的测光单元就会对整体图像的亮度进行平均测量,然后将这一数值与内部的标准值进行比较。若现在的图像的平均亮度高于标准值,控制中心就会发出控制信号,驱动光圈控制电机,使光圈缩小;反之,若现在的图像的平均亮度低于标准值,控制中心也会发出控制信号,光圈扩大,增加进光量。这一功能在绝大多数正常拍摄中,都能保证画面的良好曝光,摄像者就不必去识别当前光线是强还是弱,也不必识别寻像器中的曝光程度。但这种自动性也会带来一些不足之处: (1) 当画面中有太阳、火焰、闪光点、室外的天空之类很亮的影像时,由于平均测光的结果,摄像机会误以为此时整个画面的亮度太高,从而收缩光圈。这样就使画面中的其它部分偏暗;相反的是,当图像中有太多暗色影像,如树荫、黑板时,这时自动测光又会误以为此时整个画面的亮度太低,控制的结果就会使其它主体,如人物脸部、白色的衣服等,变得曝光略为过度。本来应该黑色的区域则显得亮了些。可见,自动光圈不适合于明暗对比大的画面。(2) 当画面中光线强弱变化快时,例如我们在树丛中摇动镜头,画面中时而有阳光,时而只有树荫,这时就会发现画面忽亮忽暗,而且这种变化总滞后于景物的变化。这是因为自动光圈的调整在不停地进行,而且从识别到控制还要滞后一段时间。可见自动光圈不适合于亮暗变化快的场合。(3) 自动光圈会抵消不同画面中的明暗差异,在一个明亮的地方和在一个阴暗的地方,光线强度差别本来应该很大,但由于自动光圈的调节,就表达不出来真实的明暗差异了。(4) 自动光圈会失去利用曝光手段来进行艺术性创造的机会。这样,我们就只能拍出平常的画面。自动光圈的这些缺点,在手动光圈中就可以得到很好解决。假如我们拍一个画面,其中包含太阳、灯光之类的强光点,还包含我们要表现的人,若用自动光圈,人物一定会变成漆黑一团。此时可以按人物的亮度曝光, (先用变焦功能推上去,使画面中只有人物,调到自动光圈档,机器就会测好人的曝光值,然后再把镜头拉开,拍摄。) 这样做,虽然太阳、灯光会因过度曝光而失去细节,但这样却能保证画面的主角人物是好的。在使用手动光圈时,若害怕自己调不准曝光值,也可以用这个方法。在专业摄像机中,大多都提供暂时自动光圈功能。即按下暂自动光圈调节钮,摄像机就进入自动光圈调节,放开手,摄像机又进入手动光圈状态。这样就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光圈调节工作,又不会被自动光圈的缺点干扰。 第六章 白平衡(一)色彩构成自然界中色彩多种多样,但它们的来源有两个,一是自己的固有色,二是照明光色。1、物体固有的反射性质: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物体都有颜色。颜色是物体发射、反射或透射的光波通过视觉给人的印象。红色物体是因为它反射红光而吸收绿、蓝等颜色的光而呈现红色;黄色物体则吸收蓝光,等量反射红光、绿光,这两种光一合成,看起来就是黄色;而白色纸会对红、绿、蓝三种光等量反射。所以看上去是白色。这种性质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称为“固有色”。2、照明物体的光色在纯白的光,即红、绿、蓝各种色光成份平衡的光照射下。物体会呈现出其固有色。一旦照射物体的光不是白光而是有色光时,物体呈现的颜色将会有变化。它将呈现出综合效果的颜色。例如:白光照射黄纸,由于白光中成份平衡,黄纸反射红、绿光,合成后呈现出黄色。蓝光照射黄纸,由于蓝光中仅有蓝色成份,而黄纸不反射蓝光。所以呈现黑色。因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物体呈现的色彩不仅与自身反射特性有关,而且还与它处于何种光照下有关。这样看来,掌握各种光线的成份也是获得正确色彩还原的重要内容。现实生活中光的种类很多,有一天中变化的阳光、蓝天反射的光线。人造光源种类更多,有白炽灯、蜡烛光、舞台照明用的碘钨灯等等。这些光线中,红、绿、蓝的成份各不相同。为了描述这种差异,我们用一个专门的量色温来表达。3、色温色温是表示光源光谱成分的概念,它是光线颜色的标志,而不是光线的温度。色温用绝对温标表示,单位是K。绝对温标与摄氏温标的关系是:K= - 273;273K0。可见,绝对温标和摄氏温标在数值上相差273,即将摄氏温度加上273就是绝对温度。在物理学中,对一个“标准黑体”(如:铁、钨等)从绝对零度(273)开始加热,当它升温后会就会发光,开始发出暗红色(800K,800273527),然后是黄色;再进一步升温到5600K,时会发出近似的太阳光白光,当加温到2500K时,将发出蓝光。总体趋势是:温度越低,光色越偏红黄;温度越高,光色越偏青蓝,所以就有“冷色”和“暖色”别称。这样,我们把每一种光的颜色与黑体在某种温度下发光的颜色对比,不同光色就有了对应的一个色温值(黑体的此时的温度),这就是光源色温值,简称色温。影视照明光源分成两大类:自然光源(主要是日光)和人工光源(照明灯光)。自然光源的色温随着气候、季节、时间、天气等变化而变化,其中,时间和天气的变化对日光色温的影响最明显。人工光源的种类、规格较多,每个光源发出的光都是由不同波长的辐射组成,所以它们的色温也各不相同。表9 下列为几种典型的光源色温表:人工光源自然光源蜡烛:1850K初升、欲落时阳光:1850K4060W普通灯泡:2600K日出后或日落前半小时:2380K(2400K)100300W普通灯泡:2800K日出后或日落前1小时:3400K硬质玻璃卤钨灯泡:3150K(3200K)日出后或日落前2小时:4500K白炽灯:2400K2800K日落后半小时天空散射光:4500K6000K*普通日光灯:4800K正常日光(9:0011:30,14:0016:30):5400K新闻灯:3200k/5600k纯蓝天:10000-20000K随机摄像灯:3200k正午直射阳光:5800K6500K日光色荧光灯:5600K薄云均匀遮日:6500K7000K三基色荧光灯:3200K阴天:7000-7000K马灯/煤油灯:1900K淡云点缀天空:1000014000电视屏幕:9000K雨后初晴的高原天空:1800024000镝灯:5000K6000K氙灯:6000K高压钠灯:2000K*日光灯的光线中,黄绿成份特别多,其它成份少,是光源中较为特殊的一个。从表中我们会注意到,在日常生活中所用的灯光及舞台用的灯光,它们与白天的日光色温是不同的。因此,同样的一件物体在日光下和灯光下所呈现的色彩会有差异。在日光下呈现白色的衣服,在灯光下将呈现橙红色;而在灯光下呈现白色的衣服,到日光下,将呈现浅蓝色,一天从早到晚的日光色温更是差异很大。4、色温平衡色平衡指的是:1)光源色温与摄像机色温保持一致。这牵涉到摄像机的白平衡调节,后面有专门章节说明。2)同一场景中的不同光源色温保持一致。这里指的是如何平衡从门窗射进的自然光(5600K)和照明灯光(3200K)的光色。因为两者色温差距大,可根据情况进行调配:可在辅助照明灯前加蓝色灯光纸,将色温由3200K提升到5000K以上,此法简单易行,单灯光损失大;也可在门窗等自然光入口处加橙红色滤光片,将色温有5400K左有的日光色温降至3200K左右,但此法只适用于小场景。3)日光下被摄体的日光与辅助光色温保持一致。这里指的是在日光直射下被摄体表面阴影明显,亮暗差距强烈,通常采用电瓶灯进行补光修正,强调层次。此时应正确使用标准升色温蓝滤色片或蓝纸提高色温以保持被摄体亮部与暗部的色温平衡。(二)人的知觉恒常性与白平衡调节我们没有上述“一日三变”的色感现象。这是因为人的大脑有一种称为“知觉的恒常性”的心理调节机制,它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色光所带来的色差。一件被习惯认为是白色的衣服,白天和夜晚的颜色感是一样的,都是白色。这样就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性,但这种方便性绝对不能用来指导拍摄,因为摄像机没有这种心理调节机制,它总会忠实地把色彩的差异反映出来。因此偶尔我们会拍出全蓝的室外景,这就是由于色彩处理不当造成的。为了解决这个色温不同带来的色彩“变异”,摄像机上都安装有色温调节片。摄像机上色温片一般分三至四档:1档:3200K、2档:5600K、3档:5600K+14ND、4档:5600K+116ND。这里的3200K、5600K分别表示适应3200K和5600K的光线,若光线不是刚好这两个数值,可以就近选择,然后用电路调节部分中的“白平衡调节”来细调。这里的ND表示在原有色温片的基础上,加上了灰色滤光镜(灰镜),用来减弱进入摄像机的光线。14和116表示这种灰镜只让14和116的光线通过。不同的摄像机色温片号含义不同,这可以从摄像机的色温转盘边上可以看到。如:另一种常见的标法是:1档:3200K、2档:5600K+14ND、3档;5600K、4档:116ND。现代摄像机的灵敏度高,所以在强光的条件下拍摄要用高阻挡能力的灰镜。七、滤光镜片在摄像机的形成影像光学部分中,还可以加入一些为了特殊影像效果而设计的滤光镜片,这些滤光镜种类繁多,进行的影像调节作用也各不相同。一般装在镜头的最前部,是摄像机的附件。常见的镜片有:UV镜(过滤紫外线,保护镜头);偏振镜(用于过滤不利的反射光,减小镜面的反光点);各种滤色镜、渐变滤色镜(使画面色彩变化);各种效果镜片:星光镜(使画面中强光点放射成星光状)、柔光镜(使画面雾化,增加朦胧感)、多影镜(形成多个被摄对象的影像)滤光镜片的具体使用,可参考摄影书。需要提出的是:摄像机的镜头口径大,一般在72mm以上,应根据镜头的尺寸做选择。滤光镜片可以多个层叠使用。八、白平衡调节(WB)自然界中的光线色温千差万别,单靠色温校正片是不可能精确调节好的。色温校正片只是起到一个大范围的调节作用,细致的调节,还要通过电路的手段来进行。这个工作就是摄像机的白平衡调节。摄像机的白平衡调节本质上就是调节摄像机内部对R、G、B信号的放大量。在摄像机上,与白平衡调节有关的几处按钮是:白平衡模式和白平衡调节钮。白平衡的模式一般分成三档:AUT01、AUT02、PRESET。前二者是两个白平衡储存单元,之所以设计两个单元,是为了方便在两种色温场合下拍摄的操作:PRESET是预置档,放在此处,摄像机的白平衡由色温片决定。白平衡的调节钮是一个按钮,按下它,摄像机就进入调节状态。有的摄像机需要一直按住,直到寻像器中提示调节完毕。白平衡的调节钮步骤是:选择白平衡模式,一般将模式开关置于“A、B、PRESET”中的前两档之一。根据拍摄环境的光源和照度选择正确的色温片,如:3200K、5600K、5600KD。在典型的光照条件下,让摄像机拍摄一张标准的白卡(在要求不高的时候也可以用白纸、白墙、白衣服,但要保证尽可能是白色),让它充满摄像机的取景画面。按一下(或按住)白平衡的调节钮,直到机器指示白平衡调节完毕。白平衡的调节是非常重要的摄像调节工作,它是保证画面色彩正确的重要操作。在实拍中,对白平衡的调节可以掌握以下原则: 每到一个拍摄地点,首先做的工作是调节白平衡;每更换一个场地也要重新调节一次,尤其场景是在室外和室内、阳光下和灯光下变化时更应随时调节。 在外景拍摄时,一般每两小时调节一次,色温变化快的时间段(清早和傍晚时分),应缩短调节间隔。 在紧急拍摄条件下来不及调节白平衡,可以用白平衡预置档“PRESET”,只要选择正确的色温片,色彩就不会偏差太大;照度不足无法进行白平衡调节时,也可用这种方法。为了艺术性创作的需要,可利用白平衡“误”操作来获得特殊的色彩再现。主要要记住这一关系:在低色温光下使用高色温档就偏红;反之在高色温光下使用低色温档就会偏蓝。例如:为了得到特别金红色的早霞或晚霞,可用在预置档上用5600K色温片拍摄,这样会使拍到的色彩比选用3200K时偏红,反而得到美丽的画面。有时为了创造温馨的橙红室内色,尽管在的碘钨灯下照明,也可用5600K的色温片。为了得到更蓝的大海、天空,可用3200K左右的灯光档拍摄,这样得到的蓝色更纯净、更鲜艳。但如果有别的景物或人物出现在画面内,同样也会偏蓝,要谨慎使用。月光的照度很低,不适合于摄像。因此在有些艺术片中,月光效果是以灯光档在日光下拍摄,再将光圈收两档减少曝光,这样就得到了阴暗、蓝色的月光夜景。另外一种“误”用白平衡的方法是用色纸替代白纸来调色温。比如用浅红色的纸来调节,这样摄像机就会视它为白色,错误地将红色份量减少,这样调节的结果就会产生补色效果,使即所得的画面偏蓝;反之,用蓝纸调的白平衡,所得的画面将偏红。摄像机上还有一种黑平衡调节,它是用来校正拍摄黑色画面时,R、C,B都输出为0,一般隔一段时间调节一次。 第七章 聚焦一、摄像机的光学镜头专业摄像机用的光学镜头多设计为可拆卸式,以便根据拍摄的需要随时更换镜头,因此,有时光学镜头部分也被当成摄像机的一个附件,可购买第三方产家的产品。光学镜头品质对于摄像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形成影像的部件,若在此处出现影像的变形、模糊,后面的光电转化件、电路调节单元都不可能修复。而对于使用者而言,镜头的成像能力更为重要。构图和取景都是对镜头的操作,所以拍摄出的画面造型也与镜头能力息息相关的。二、聚焦摄像机的光学镜头一般都是由一组复杂的镜片组合而成,但我们还是可以从最简单的单片凸透镜的成像原理来认识它。凸透镜组图44 凸透镜成象过程被摄景物发出(反射)的光线,平行光经过透镜后折射通过焦点;经过透镜中心的光线未被折射,两支光线汇集在B点,这个位置实际上也是其它光线的汇集点。当靶面处在这个位置时,可以获得清晰的影像。若靶面在A点、或是在C点,同一个点发出的光线不能形成影像中的一个点,而变成一个圆,这样,画面就不清晰。要获得清晰的画面,就调节靶面前后的位置(或调节透镜的位置),这项工作就是聚焦。实际工作中,摄像机的聚焦并非靠改变镜头、改变靶面位置来实现,而是通过调节透镜组中的“聚焦镜片组”实现的,在摄像机上聚焦的调节是转动镜头最前端的“聚焦环”,在这个聚焦环上有许多刻度,摄像机上标明的一般是1、1.2、1.5、2、5、10、m,这个数值就是被摄物体与镜头中心的距离,简称“物距”。当转动这个聚焦环时,可以从寻像器中看到被摄物的影像,调到清晰时,聚焦环上的数值会刚好等于物距值。这也就是拍摄时聚焦操作的方法。在这一组物距值中,最小的一个数值就是摄像机镜头能拍摄到的最近物距,小于这个距离的影像,镜头将无法聚实。但是,大多数专业摄像机的镜头上都设有“微距拍摄档”(MICO)。当我们要拍小于最小物距的景物时,可以松开MICO锁扣,转动MICO环,这时,就可以对近距离的景物进行聚焦,一般可以聚实几厘米内的物体。这种功能多用于拍摄小昆虫、花瓣纹理、小型标志物等让这些细小的物体充满整个电视屏幕,往往是很有表现力的。不过,在正常的拍摄中,MICO档应关闭,否则会破坏镜头的正常聚焦。有些摄像机,特别是家用型摄像机还设有自动对焦功能。它是利用镜头内部的马达来驱动聚焦环,它在工作时寻像器中会出现一个方框,称之为聚焦框。摄像机会以框内景物为基准进行对焦,使它呈现出清晰的影像。自动对焦的工作过程是:机器依靠光学成像原理,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