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学案陈静.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280965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学案陈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学案陈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学案陈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 鲁迅自传学习目标:1. 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及感情基调,了解“自传”的文体特征;2. 学习以时间顺序介绍自己或他人的经历的写法。学习重点、难点重点:1.学习以时间顺序介绍自己或他人的经历的写法;2.学习鲁迅积极正直的人生态度及自尊自爱自强的人格。难点:学习名人传记的写法,写“凡人”小传学习过程一、 检测旧知鲁迅,原名_,曾用名_,字_,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_,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主要著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_,散文诗集_,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传记是写用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也简称“传”。传记文要求写真人真事,可以写他人,也可以写自己,写自己的叫“自传”。一般来讲,自传要求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家庭、学历、经历、性格爱好、特长以及思想发展过程等,对重大事件要详细介绍。自传的篇幅可长可短;篇幅短小,扼要地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叫“小传”。小传一般在千字上下。鲁迅自传便是鲁迅写自己的小传。二、预习自学(一)给加粗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厦门( ) 皖南( ) 学籍( ) 乞食( ) png hung( ) shui败( ) chu办( ) zh( )n喊( ) 亲q( )(二)根据语境,理解加粗词语的意思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看书的学力。但我到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常走的两条路。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帮助。三、互动点拨鲁迅为什么要学医?鲁迅又是出于什么考虑决定弃医从文?鲁迅先生在人生道路上有几次重大转折? 如果说出国前鲁迅多次的人生选择多是被迫的、无奈的,那么留学日本后,鲁迅的数次人生道路的选择是怎样作出的?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传记是以平生事迹为主的,而第4段写的却是著述情况,是否可以删除?四、达标检测(一)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本文段可分为三个层次,请用“”把它划出来。文中加粗的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段中画浪纹线的句子含蓄地交待了一个什么样的重大事件?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表达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鲁迅到广东后,“四月辞职”,这中间也暗含了一个重大事件,它是什么?鲁迅为什么要辞职?本文段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体现了全文的一个什么特点?(二)“我底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叫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1. “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是 _。2. 鲁迅对这两条路的态度怎样?说明了什么?3. 文段中破折号的用法是_。二、 布置作业;为自己写一篇小传。字数在700字左右。6.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学习目标1.了解毛泽东少年时代成长的经历。 2学习少年毛泽东志向远大、刻苦修身、勤奋读书、独立思考的优秀品质。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毛泽东少年时代成长的经历。难点:体会文中的细节描写和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习过程一、检测旧知斯诺(19051972)美国记者、作家,他一生写了大量关于中国的报道,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反响。他与1936年访问陕北根据地,次年写成呢个西行漫记一书。西行漫记是文笔优美的及时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毛泽东和周恩来是作者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二、预习自学(一)、给加粗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懒惰( ) 驯服( ) 怒不可遏( )耸听( ) 恫吓( ) 克勤克俭( )膳宿( ) 赚钱( ) 引经据典( )叛逆( ) 把柄( ) 傲慢无礼( )jio( )纳 j( )丧 ( )止kng( )慨 积x( ) g( )职y( )门 晓y( ) ji( )力k( )头 防fn( ) sh( )舍(二)、根据语境,解释加粗词语的意思1我的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妇女,为人慷慨厚道,随时愿意接济别人。2他指摘我偷懒,我就反驳说,年纪大的应该比年纪小的多干活。3我跑到一个池塘旁边,恫吓说如果他再走近一步,我就要跳下去。4尽管这样,我还是继续读书,如饥如渴地阅读凡是我能够找到的一切书籍,经书除外。5第二年青黄不接的时候,我们乡里发生了粮荒。6我的父亲是个米商,尽管本乡缺粮,他仍然运出大批粮食到城里去。其中有一批被穷苦的村民扣留了,他怒不可遏。三、互动点拨1.第二段为何要介绍父亲的经历?2.从第六段中可看出父亲对“我”和弟弟们态度如何?3.第七段中作者是怎样来写母亲的?4.从第十段中可以看出父母二人对“我”的态度有何不同?5.(第十三段)“我”和父亲的读书观有何不同?6.(第十八段)此时毛泽东的思想有何变化?7.(最后一段)父亲对毛泽东接受教育的期望那个是什么?8. 纵观全文,可以看出少年毛泽东是一个怎样的人?四、达标检测那年发生了严重的饥荒,长沙有成千上万的人饿饭。饥民派了一个代表团到抚台衙门请求救济。但抚台傲慢地回答他们说:“为什么你们没有饭吃?城里有的是。我就总是吃得饱饱的。”抚台的答复一传到人们的耳朵里,大家都非常愤怒。他们举行了群众大会,并且组织了一次游行示威。他们攻打清朝衙门,砍断了作为官府标志的旗杆,赶走了抚台。这以后,一个姓庄的布政使骑马出来,晓谕百姓,说官府要采取措施帮助他们。这个姓庄的说话显然是有诚意的,可是皇上不喜欢他,责他同“暴民”勾结。结果他被革职,接着来了一个新抚台,马上下令逮捕闹事的领袖,其中许多人被斩首示众,他们的头挂在旗杆上,作为对今后的“叛逆”的警告。这件事在我们学堂里讨论了许多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多数学生都同情“造反的”,但他们仅仅是从旁观者的立场出发。他们并不懂得这同他们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他们单纯地把它看作一件耸听的事而感兴趣。我却始终忘不掉这件事。我觉得“造反的”人也是些像我自己家里人那样的老百姓,对于他们受到冤屈,我深感不平。1写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傲慢_叛逆_勾结_ 冤屈_救济_愤怒_2选文的两个自然段,分别用了哪种表达方式?3少年毛泽东对“造反”一事是怎样看的?大多数同学是怎样看的?4从少年毛泽东对“造反”一事的态度上,可见他少时便具有怎样的精神?五、布置作业结合课文和材料内容以第三人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沙年毛泽东小传7.第一千个球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贝利的有关情况,理解文章前后两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2.体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对文章前后两部分内容内在的联系进行深人的理解;难点:体会家庭教育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习过程一、检测旧知球王贝利被国际足球界视为20世纪最佳运动员。他以卓越的球艺、上乘的球德,赢得了“黑色珍珠”的美誉,被推上“足球之王”的宝座。二、预习自学(一)给加粗的字注音滂沱( )( ) 膝盖( ) 堕落( )生涯( )刹那间( ) 绕道( ) 卸下( ) 天分( )(二)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下边句子的意思1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 )2(思想、行动)往坏里变。( )3形容雨下得很大。( )4不经慎重考虑,盲目行动。( )5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藏起来,形容十分羞愧。( )6把不同的事物不加区别地混在一起来讨论或对待。( )三、互动点拨1“第一千个球”侧重于叙述:_。2“慈父与恩师”侧重于叙述:_。3.课文两部分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4.当全世界都在为贝利踢进第一千个球欢呼时,贝利的感受如何?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素质?5.从文章中可以看出贝利是怎样一个人?贝利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四、达标检测他们说得好像也有理,我当然希望他们的乐观看法是有根据的。但我一回到家,就明白不是那么回事了。父亲马上把我叫了过去。我觉得奇怪的是,他的声音十分平静,就像在和我讨论最近的一场足球赛一样。“我看到你抽烟。”我没说话,因为我无话可说。我只是站在他的跟前,东张西望,就是不敢碰他的目光。他一直保持着耐性。“我有没有看错?”“没,没有。” “你抽烟有多久了?”他还是非常平静,就像是在问我擦皮鞋擦了多久、上学上了多久似的。这是不是暴风雨前的那种宁静?“我,只吸过几次,几天前”“告诉我,味道好不好?你知道,我没抽过,我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味道。”我没说正式的香烟我没吸过,只吸过“絮絮”烟。我也明明知道讲明了这一点也没有用。“我不知道,也许没有多大味道。”我答得那么笨,本以为他一定会一记耳光打过来,但是他没有揍我,而是把我拉了过去,好像要进行一次朋友间的谈话似的。他伸出一只手抱住我的肩膀,向我解释开了:“你踢球有几分天分,以后也许会成为一个高手。要是你抽烟喝酒,就踢不好球了。到时候就没有足够的体力在九十分钟之内一直踢出理想的水平。这事你自己决定吧。”然后他伸手从口袋中取出了钱夹子。这夹子又旧,又薄得可怜。他打开夹子,我看到里面只有几张皱皱巴巴的票子。他接着说下去:“但是,如果你还想抽烟,最好还是抽你自己的烟。老是讨人家的烟抽很丢人。你自己买烟需要多少钱?”我简直羞得无地自容。我抽的烟不是自己买来的,这还无关紧要,这时我倒联想起许多事情我似乎见到父亲每星期一拐一拐地走上足球场,膝盖肿得像西瓜那么大;我似乎看见他为了养活一家,在毫无怨言地清理便盆、打扫地板。我两眼盯着地板,真希望地上开个洞把我吞下去,埋葬我的羞惭。父亲一声不响地看了我很久。“好吧,没事了。为了我们家庭的名誉,你自己的名誉,以后别再讨烟抽了。要买,向我拿钱,我给你。”我知道,如果我真的向他要,他是会给的。后来,我又好几次想起这次谈话。我知道我的个性。而且在那个年龄,我是容易感情冲动而轻举妄动的。要是他当时狠狠地骂了我一顿,很可能反而会激起我的反抗,今天我便成了一个恶习难改的烟鬼了。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由于我一直酷爱足球运动,而且知道抽烟对一名职业球员的确有害,因此我可能不至于堕落到那个地步。这些都很难说,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从那一天开始,我一直没有碰过香烟,也从来不想去碰它。1选文第一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乐观看法”指的是什么?2父亲与贝利的谈话用了哪些具体的描写方法?从中可见父亲是怎样的人?3从文中画曲线的句子中,你得知了哪些信息?哪些词贴切地导出了这一信息?4“这些都很难说” 中的“这些”指什么?“但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 中“一件事”指什么?5最后一段的表达方式是什么?你感受到的贝利是怎样一个人?6你有过不好的习惯吗?对此,父母是怎样对待的?三、 布置作业父母是你们很重要的第一任老师。模仿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请你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主题,谈谈你与父母相处时的一些事情。你对他们的教育方法满意吗? 8.少年爱因斯坦学习目标:1. 学习少年爱因斯坦勤学好问、爱思考的优秀品质。 2. 领会描写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理的作用。学习重、难点:重点:了解爱因斯坦的主要事迹和性格特征及人格魅力;难点:让学生理解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更多的是靠自己的勤奋。一、检测旧知爱因斯坦是美籍人,是著名学家。他在物理学多个领域都有重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狭义相对论,还在这个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因理论物理学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发现光电效应定律,获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二、预习自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孤僻()涓涓()腼腆()遏止()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音乐和他结下了(难以分开的缘分),他虽然没有走职业音乐家的道路,但那把心爱的小提琴却陪伴了他一生。( )这实在是对小孩子好奇心的一种挑逗,阿尔伯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了。( )他讲的那些德国古典作品,常常使阿尔伯特陷入沉思,有时竟(留恋佳境,舍不得离开,而忘了回去)。( )每当他看到有人在军乐队的伴奏下(形容喜悦,自己感到得意或舒适)地操练步伐的时候,他不是掉过头去,便是愤愤地说:( )三、互动点拨1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你对少年爱因斯坦做的哪件事印象最深?爱因斯坦小时候学习的最大特点是什么?2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细读下列语句,体会并谈谈三次描写少年爱因斯坦眼睛的作用。“难道小阿尔伯特是低能儿?是傻子?”他们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因为从孩子那双忽闪的棕色的大眼睛里,流露出多么明亮的光彩啊!父亲给他一个袖珍罗盘玩他转动着一双大眼睛,寻思着:这是为什么呢?他第一次见到阿尔伯特时,发现这个十二岁的男孩,虽然性格腼腆,但一双棕色的眼睛却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他觉得这是个不寻常的少年。3.少年爱因斯坦的成长经历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四、达标检测1、他一动不动地坐在自己的小书桌前,三周过去,他终于证明出来了,他高兴得跳了起来。(这一句中“一动不动”表现了爱因斯坦的什么?“三周”强调的是什么?突出了他的什么精神?) 2、“这实在是对孩子的好奇心的一种挑逗”。(这句话运用哪种表达方式?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3、 对音乐的早慧仅仅是这个孤僻孩子与众不同的一个方面,加之他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又是那样细心,致使家人觉得这个孩子有点毛病。(这句话在课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如何理解“有点毛病”?) 五、布置作业你知道爱因斯坦有哪些成就吗?查资料,列出爱因斯坦的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