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美学及认识与感受.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280660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美学及认识与感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建筑美学及认识与感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建筑美学及认识与感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美学的认识与感受美的定义为人对自己的需求被满足时所产生的愉悦反应的反应,即对美感的反应。2008年,大陆学者在存在与华夏文明一书中提出了美的这个定义。美的定义是美学中最难的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篇系统研究美学的文章大希庇阿斯篇中,作者借苏格拉底的口总结到:“美是难的。毕达各拉斯把音乐中和谐的道理推广到建筑、雕塑等其它艺术,探求什么样的数量比例才会产生美的效果,由此,它们发现了在欧洲有长久影响的“黄金分割线”,他们有时也认为圆球最美。这种偏重形式的探讨是后来美学里形式主义的萌芽。十八世纪欧洲兴起了“实验美学”热,意图从具体的美的事物中找到美的本质,从而给出美的定义。然而实验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图形和声音,所得结论不具普遍性。 由美的这定义出发进行演绎,可以对美进行合理分类,把自然美,社会美、相对美、形象美、朦胧美等都归入了“美”这个种概念的属下。由于人的需要随时间地点在变化,所以美的概念是动态的,美的外延也是不确定的。如果以人感知客观世界的方式(嗅,触,尝,听,看,想)为标准,美可分为实用美,形式美,音乐美、精神美和创造美。以人的需要层次为标准,美可分为生理美、先验美和精神美。按人活动的场所分,可把美分为自然美和社会美。按美产生时实物刺激的有无,美又可分为直接美和间接美。按引起美的刺激是第一信号系统还是第二信号系统,美可以分为实际美和信号美 和谐、烂漫、磅礴、壮阔、温柔、热情、博大、健壮、浩瀚、善良、豪放是美的各种不同的具体形式,是个不相同的具体的美。美是和谐、烂漫、磅礴、温柔、健壮、浩瀚、善良、豪放共同具有的一般内容和本质。美是一般的和谐,和谐是具体的美,美存在于和谐、烂漫、磅礴、浩瀚、温柔、热情之中。建筑美学是艺术美学和建筑学的重要分支。是建立在建筑学和美学的基础上,研究建筑领域里的美和审美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虽然建筑伴随人类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但建筑美学的出现却是20世纪的事情。英国美学家罗杰斯思克拉顿运用美学理论,从审美的角度论述了建筑具有实用性、地区性、技术性、总效性、公共性等基本特征,可看成是建筑美学的创始人。美国现代建筑学家托伯特哈姆林,提出了现代建筑技术美的10大法则,即: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布局中的序列、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序列设计、性格、风格、色彩等,较全面地概括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内容。此外,包豪斯的建筑美学理论与现代主义联系较多,美国建筑大师文丘里则从符号学的角度来探讨建筑的美和审美问题。建筑美学以如何按照美的规律从事建筑美的创造以及创作主体、客体、本体、受体之间的关系和交互作用为基本任务,其具体内容是:建筑艺术的审美本质和审美特征;建筑艺术的审美创造与现实生活关系;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建筑观念、流派、风格的发展嬗变过程;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建筑艺术的创造规律和应具有的美学品格;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和功能;鉴赏建筑艺术的心理机制、过程、特点、意义、方法等。根据当前建筑美学的发展趋势,重点是研究建筑美与城乡环境的关系、建筑美的审美效应、建筑美与山水园林的关系等。中国建筑艺术是中华文明之树中特别美丽的一枝,作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与西方建筑和伊斯兰建筑并列,自豪地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 中国建筑特别重视群体组合的美。群体组合常取中轴对称的严谨构图方式,但有些类型如园林、某些山林寺观和某些民居则采用了自由式组合。不管哪种构图方式,都十分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学性格的追求,体现了中国人的民族审美习惯,而与欧洲等其他建筑体系突出建筑个体的放射外向性格、体形体量的强烈对比等有明显差别。中国建筑与世界其他所有建筑体系都以砖石结构为主不同,是独具风姿的唯一以木结构为主的体系。结构不但具有工程技术的意义,其机智而巧妙的组合所显现的结构美和装饰美,本身也是建筑美的内容,尤其木结构体系,其复杂与精微都为砖石结构所不及,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对有机的结构构件和其他附属构件的进一步加工,就形成为独特的中国建筑装饰,包括内外装修、彩画、木雕、砖雕、石雕和琉璃,有十分丰富的手法和生动的发展过程。当代建筑是城市的表情,也是文化的表情,更是时代的表情。不同时代的建筑,必然会承载不同的表情。当代西方建筑和传统建筑乃至于现代建筑最大的不同在于,建筑的表情已经超越其视觉美学和空间美学的范围,就像cctv新大楼一样,它是将建筑文本化,象征化,寓言化,使其成为传达建筑师美学和哲学思想的容器。建筑摇摆于造型与表义之间。与此相适应,建筑师也游弋于反讽与游戏之间。因此,当代西方建筑在美学上表现出一种不同于任何时代的独异性,一种新的精神:通过故作高深的哲理表述而传达出来的激进的怀疑和批判精神,当代西方建筑中这种新的美学精神,宣告了当代建筑审美方式的改变。人们更清楚地意识到,建筑的魅力并不一定在于完整和完美,有时也存在于零碎和狂怪甚至丑陋之中。作为建筑学的学生,通过对建筑美学的学习,能够增加自己对美的基本概念的认识,对中外建筑发展全貌有了初步了解,认识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思想流派和代表作,建筑的学习是个积累的过程,建筑设计需要厚积薄发,建筑追求功能合理,经济适用以及美观,因此建筑美学是每个建筑学学生必须学习的,对于美学没有确切的定义,所以必须通过对建筑史,以及建筑大师的优秀作品进行分析总结美的规律,从中获益,以指导自己的建筑设计。通过建筑美学的学习,我们能较理性的进行建筑美学设计,从而降低了作为一名初学者的对美感性认识不足而造成的设计困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