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上要求名言及古诗.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278959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上要求名言及古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一上要求名言及古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一上要求名言及古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人名言友谊篇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张九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与朋友交,只取其长,不计其短。-李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子论语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论语 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唐李贺 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听。-宋文天祥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春秋孟子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清曹雪芹古诗背诵1. 江南逢李龟年作者: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注解】: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歧王:唐玄宗的弟弟李范,他爱好文艺,被封为歧王。崔九:就是崔涤,当时担任殿中监。【韵译】: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评析】: 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李龟年是开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蘅塘退士评为:“少陵七绝,此为压卷。”2. 赠花卿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解】:花卿:指花敬定,是当时唐王朝派遣驻扎在成都的一员武将曾平定段子章之乱。杜甫戏作卿歌“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即此花卿。卿(qng):古代对人的尊称。 锦城:即四川省成都市,古时候以织锦而著名,所以称锦城。也叫锦官城。丝管:弦乐器与管乐器总的称呼,这里指音乐。纷纷:繁多而纷乱,这里应是“繁盛”之意。 半入江风白如云:乐声随江风飘散,飘到江上,飘入云层。“半入”并非各半。江:指流经成都城南的锦江。 天上有:以仙乐比之。天上:双关语。表面上指天宫,实际上是指帝王。 几回闻:听到几回。意思是说人很少听到。 【评析】:这首诗是赠给当时驻扎在成都的花敬定将军的,描写了当时成都歌舞的美妙绝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锦城的繁华景象。 前两句写所见所闻,花卿家每天用管弦乐器奏出的轻悠和谐、美妙动听的乐声,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蓝天白云间,听得人如痴如醉;后两句写感受,惊羡赞叹:这样美妙的乐曲,只有天上的神仙那里才会有,人世间的平民百姓能听到几回呢?诗人形象地描绘了歌曲的美妙。最后一句透示出全诗的正意,对不顾国家困难和人民疾苦,而天天过着帝王一般生活的官吏,给予了巧妙的讽刺和批判。 3. 竹里馆作者: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注解】: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长啸:长声呼啸。【韵译】: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评析】: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4. 送别作者: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注解】: 饮君酒:劝君喝酒。何所之:去哪里。归卧:隐居。 南山陲:终南山边。 【韵译】: 请你下马喝一杯美酒, 我想问问你要去哪里? 你说官场生活不得志, 想要归隐南山的边陲。 你只管去吧我不再问, 白云无穷尽足以自娱。 【评析】: 这是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表面看来语句平淡无奇,然而细细无味,却是词浅情 深,含义深刻。诗的开头两句叙事、写饮酒饯别,以问话引起下文。三、四句是交代 友人归隐原因“不得志”。五、六句是写对友人的安慰和自己对隐居的羡慕,对 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否定。 全诗写失志归隐,借以贬斥功名,抒发陶醉白云,自寻其乐之情,诗的后两句韵 味骤增,诗意顿浓,羡慕有心,感慨无限。 5.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 刘长卿日 暮 苍 山 远,天 寒 白 屋 贫。柴 门 闻 犬 吠,风 雪 夜 归 人。【注解】:宿过夜,夜里睡觉。芙蓉山山名,在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县南,山下有芙蓉湖。主人指留宿诗人的人家。暮傍晚,天色将要暗的时候。苍山山名。在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县东近百里。白屋贫家住所,因屋顶用白茅草覆盖或木板不加油漆而得名。柴门用树枝和柴禾编制的简陋的门。后用来比喻穷苦人家。犬吠狗叫。吠,狗叫。译文夜暮降临,连绵的山峦在苍茫的夜色中变得更加深远。天气寒冷,使这所简陋的茅屋显得更加清贫。半夜里一阵犬吠声把我惊醒,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日暮苍山远”,“日暮”点明时间,正是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白屋”,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6. 送灵澈上人作者: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注解】:杳杳:深远貌。荷:背着。【韵译】:在苍翠的竹林寺院中,远远传来深沉的晚钟。他身背斗笠披着晚霞,独自归向青山最深重。【评析】: 这首小诗,是写诗人送名诗僧灵澈返回竹林寺的情景。诗的意境清晰,画面秀美,人物动人。诗人即景生情,构思精湛。先写寺院传来暮钟声声,勾起人的思绪,再写灵澈归去,诗人目送。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真挚情谊。诗一反送别感伤之态,而富于清淡雅气,成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之一。 7. 乐游原作者: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注解】:意不适:心情不舒畅。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省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韵译】: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评析】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首二句写驱车登古原的原因:是“向晚意不适”。后二句写登上古原触景生情,精神上得到一种享受和满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二句,素来人们多解为“晚景虽好,可惜不能久留。”今人周汝昌认为:“只是”二句,“正是诗人的一腔热爱生活,执着人间,坚持理想而心光不灭的一种深情苦志。”这种看法,虽有新意,却不合诗人的身世,也不合诗人当时的情绪8. 杂诗作者: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注解】:来日:指动身前来的那天。绮窗:雕饰精美的窗子。著花:开花。【韵译】:您是刚从我们家乡出来,一定了解家乡人情事态;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评析】: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二首。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简洁而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对于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多。然而诗不写眷怀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却写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寓巧于朴,韵味浓郁,栩栩如生。9. 池上 (唐)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注解】: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撑:撑船,用浆使船前进。 艇:轻便的船。 白莲:白色的莲花。 解:懂得,知道。 踪迹:行动所留下的痕迹,这里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全草类。 一道:一路。 开:分开。 【韵译】:一个小孩撑着小船, 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还不懂得怎样隐藏, 在水面上留下了划船的踪迹。 【评析】: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平辅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10. 蜂 作者: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注解】:山尖:山峰。无限风光:指花团锦簇的地方。【韵译】: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评析】: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这首诗有几个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欲夺故予,反跌有力;叙述反诘,唱叹有情;寓意遥深,可以两解。11.画眉鸟作者: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释】 啭:zhun:鸟声婉转。 移动:这里指鸟的叫声有变化。 树高低:时高时低地飞转。 始知:才知道。锁:关在笼子里。金笼:贵重的鸟笼。【韵译】:千百声的鸟啭,任意回荡著, (就在那)山花万紫千红绽放,高低有致的林木里。 这才明白:(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 远比不上悠游林中时的自在啼唱。【评析】:欧阳修的画眉鸟,前两句写景:画眉鸟千啼百啭,一高一低舞姿翩翩,使得嫣红姹紫的山花更是赏心悦目。后两句抒情:看到那些关在笼里的鸟儿,真羡慕飞啭在林间的画眉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这里也要了解的是,作者欧阳修此时因在朝中受到排挤而被贬到滁州,写作此诗的心情也就可知了。 12.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注解】:飞来峰就是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 传说这座山是飞来的,因而得名。千寻塔形容塔很高。古代一寻等于八尺。 缘因为。 【韵译】:飞来山上,有一座高如千丈的塔,听说鸡起鸣叫的时候,在塔上可以见到旭日东升,不怕天空漂浮的云遮拦远望的视线,只因为身在此塔的顶层。【评析】:第一句“飞来峰上千寻塔”,八尺是一寻,千寻塔是极言塔高。第二句“闻说鸡鸣见日升”的“闻说”,就是“听说”。作者说:我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这儿可以看见太阳升起。第三、四句写自己身在塔的最高层,站得高自然看得远,眼底的景物可以一览无余,不怕浮云把视线遮住。“自缘身在最高层”的“缘”,当“因为”、“由于”讲。我们不要小看这首登高游览的小诗,它体现了诗人的理想和抱负。13.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注解】:凌寒:冒着严寒。 遥:远远的。 为:因为。 暗香:指梅花的淡淡的清香。 【韵译】: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评析】: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