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276361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2古诗两首序号:上课日期: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解释诗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4.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背诵古诗导入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同学们在课外又学会背诵了哪些古诗?现在请同学们背诵自己喜爱的古诗。 刚才大家背诵的古诗中,有没有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呢?二、学习冬夜读书示子聿 1.简介陆游。 2.解题,释题。 示:指示,训示。子聿:陆游的小儿子。 题意: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教育儿子子聿。 3.初读指导 (1)教师范读,学生画出生字。 (2)学生读生字,认读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生试读诗文,把全诗读通读顺。 4.理解前两行诗句。 (1)读第一行诗,疏通字词,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学问:读书学习。 无遗力:不遗余力。 这一行的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 (2)读第二行诗,理解诗意。 始:才 这一行的意思是: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有所成就。 (3)朗读前两行诗句,把第一、二行的意思连起来理解。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做学问要不遣余力地下苦功夫。 5 理解第三、四诗句的意思。 (1)读第三、四行诗,理解“终”、“绝知”、“躬行”的意思。 终:到底、毕竟。 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 躬行:亲自实践。 (2)说说第三、四行诗的意思。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还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3)体味第三、四两句的含意。 第三、四两句表述了知与行的关系: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6 指导朗读,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 (1)指名读评价再读。 (2)齐读。 (3)指导背诵。三、作业 1.背诵并抄写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 2.课外自学一两首没有学过的古诗。二次备课22古诗两首序号:上课日期: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 导入: 常常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那读书有那些所得呢? 今天我们将通过观书有感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 二、赏析观书有感教师印发观书有感的赏析文章,让学生加以体会,并进一步展开讨论,哪些地方特别精彩?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见解或补充? 观书有感是南宋时期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作品,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全诗在写法上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抽象的思想用具体的事物表现了出来,很有特色。 如:用:“半亩方塘”比喻书本,用池塘的“水”比喻书中的知识、学问、思想;用“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得来的新知识;用“天光云影共徘徊来比喻读书的感受。 三、学习四句诗人在写法上采取了自问自答的方式,给我们揭示水如此清澈的原因: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因为源头有活水一直不停地流下来。在一问一答中,诗人用池塘中的“水“比喻书本中的知识、学问、思想,用“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得来的新知识。这两句诗看似说明水清的原因,实际上是借此现象告诉读者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哪怕已经学到了不少知识,但如果就此不再读书了,原有的知识就会慢慢枯竭、老化、思想就会僵化,只有不断学习,知识学问、思想观念才能不断地得到充实更新。 四、朗读训练 1.在你们的学习中相信也有这样的体会?请把你的体会融入到你的朗读之中。自由大声朗读这首诗。 2.指明学生读,大家评议。 3.齐读。试着背一背。 五、小结六 作业二次备课23学与问序号:上课日期: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具准备:光盘、挂图、录音机。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揭示课题:23 学与问、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二、初读指导、自学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检查自学情况。()认读词语。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大致交流词义。()指名读课文,读通顺。、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四、写字指导、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学生在书上描红。五、布置作业、抄写词语。、读课文。二次备课23学与问序号:上课日期:教学目标:1、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教学重点: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教学难点: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听写词语钥匙疑团殿堂日新月异好奇强健探求瞬息万变二、精读课文、学习第1、2自然段。()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 理解“不懈追求”。(3) 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4) 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学习第3自然段。()知名朗读。()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问:向谁问?()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引读第3自然段。3、学习第4自然段。()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自己读第4自然段。()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身阔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4、学习第5自然段。()指名读。()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指名读课问。、指名说说主要内容。、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板书:23学与问勤学问思结合养成习惯好问二次备课24大自然的文字序号:上课日期: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弄清课文写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了解认识大自然的文字的主要途径。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大自然充满了神奇,你们知道吗?大自然也有它自己的文字。今天,让我们跟随前苏联科普作家伊林一道来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认识大自然文字的作用,学习做一个懂得大自然语言的人。(板书)24 大自然的文字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生字词读音情况(1)出示词语:耸立预兆铁砧青苔罗盘小熊星座指名读词,相机正音,齐读。(2)汇报交流:读懂了什么?3.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4.听后交流。三、精读课文,感悟大自然的神奇(一)学习课文的第一小节1.指名读第一节。2.大自然的文字在哪?3.也就是说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4.齐读第一节。四、小结。二次备课24大自然的文字序号:上课日期: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弄清课文写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了解认识大自然的文字的主要途径。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铁砧罗盘耸立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几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走近大自然的文字,去读一读神奇的天书和有趣的地书。二、精读课文。(一).齐读第一节。(二)学习课文的第二小节。1.星星写成的天书很厚很厚。翻开天书的一页,指名读第2节。2.这一节介绍了哪种大自然的文字?3.认识它有什么作用?4.出示图片,认识小熊星座,让生指出北极星。5.让他们说说自己知道的星座。(结合课文阅读,我在课外书上还知道)由此可见,了解大自然的文字可以(生答)辨别方向。(板书)是啊,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可是天空这本大书上的文字还远远不止这些呢,再读读课文,你还知道了什么?(三)学习课文第三小节。1.自读课文的第三小节。2.读后汇报(1)砧状云,这个大自然的文字告诉我们什么知识?所以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可以(板书:观察气象)。3.拓展阅读,出示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勾勾云,地上雨淋淋(屏显)用笔写在书的旁边4.引读。所以说:(师引读)天上的每一颗星(生回答)是一个字,(师引读)天上的每一片云(生答)也是一个字。这就是(指板书)我们神奇的天书啊!不仅有神奇的天书,还有有趣的地书呢。瞧,地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在地上有哪些文字呢?(四)自学课文的第46节。1.自学要求:默读46节,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2.汇报。(1)哪几种文字?你从中读懂了什么?(2)想象一下,曾经的沧海会是什么样,现在的城市呢?真是沧海桑田啊!(3)可见,看起来普通的石灰石,在懂的它的人看来,可以反映出(地质的变化)板书(4)齐读第5节。(5)同样是石头,这块花岗石又是怎么来的?找出句子中的动词。(搬爬带走)(6)冰块是一下子把花岗石搬来的吗?你从哪个字体会出来的?(爬)(7)一个“爬”字,写出速度之慢,可以看出(地质的变迁)板书(8)这两种文字,向我们介绍了大地的变和迁。让我们齐读4、5、6自然段。3.同样是介绍地上的石头,作者的叙述重点却不一样。第五节,强调人们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可以了解地质变化中的“变”海洋变陆地(城市);第六节,着重告诉我们地质变化中的“迁”远古时代,从寒冷的冰川变迁而来。(五)学习课文的最后一段1.要想了解更多的大自然的文字我们有哪些途径呢?自读第七小节。2. 师小结:走进自然走进书本善于请教3.总结:同学们,我们走进自然,走进书本,善于请教,就可以认识大自然的文字,读懂大自然这本很厚的书,感受自然的无穷奥妙。三、拓展阅读(以篇带篇)这儿有一首小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大自然的文字你看那天上的星星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有北极星的地方就是北方我们不会迷失方向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云山变得像铁砧雷雨就要来到你看那地上灰色的石头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它是石灰石有它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你看那森林里的花岗石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它是冰搬来的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有的大自然的文字呀你多么神奇走进自然仔细观察我们发现你深入思考善于请教我们读懂你自由读小诗。指名读,齐读。大自然的文字仅仅就这四种吗?远远不止,让我们拿起笔,也模仿它的样子写一写吧!读一读写得好的作品。假如你来到了大自然会怎样运用这些文字呢?(自由交流)五、课外作业:同学之间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大自然的文字,办一份小报。板书设计; 星座辨别方向 云观察气象24 大自然的文字石灰石地质变化神奇魅力 花岗石地质变迁二次备课2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序号:上课日期:教学目标:.知道读报的好处以及如何读报。 .懂得为什么要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以及怎样才能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学设计一、自学课文。 .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二、了解全文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 .了解结构。 第一段(13自然段):每天读报的好处。 第二段(45自然段):怎样读报 第三段(67自然段):读报的收益。 .大家交流读报的好处以及收益。 .理解: ()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写出了读报入迷的程度,也说明报纸作为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有时会超出人对物质的需求。 ()这样,报纸就天天有新内容,每天都会给你新的感受,新的启示。 这里连用了三个“新”字,第一个“新”表示报纸的时效快,紧跟时代和社会,后两个“新”说明人们不断地通过报纸了解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三、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 .全文用了不少问句,比如:“报纸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等,这些放在自然段的开头的问句,揭示了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也提醒了读者对这一问题的注意。 .篇末点题。 .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发出号召,点明写作本文的用意。二次备课练习七序号:上课日期:教学目标:1学习有关读书的方法、故事和名言,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学会读书。 2通过诵读,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学习读书方法,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学会读书。 2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学习读书方法,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学习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学习第一部分 (1)学生读题,思考老师所说的话的意思。 (2)学生思考后回答。 (3)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中善于提问的重要性。 (4)指导学生总结:在学习时问问为什么,是一个好习惯,她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2学习第二部分 (1)教师范读, (2)学生试读,大致了解意思。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你对“煮书”是怎样理解的? 你觉得那些书需要煮? 你认为该怎样煮书? (4)师生共同讨论。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这四个句子 (2)学生大致了解每句话的意思。 (3)教师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书是有讲究的,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好的学习方法,还要善于在学习过程中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 二、教学第二题 1诵读古今贤文读书篇。 (1)请同学自由读这一段话,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 (3)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大致意思:都是阐述读书的作用和方法。 (4)学生反复诵读。 (5)学生练习背诵。 2指导朗读、背诵。 二次备课练习七序号:上课日期:教学目标:1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2继续练习写好毛笔字,练习写好“坐、器”等字。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注意写字的正确姿势,注意写毛笔字的正确运笔。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导读题,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要写的内容,指明这段话选自学与问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之间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与相邻的字繁简相差太大,笔画的间架结构要匀称。 (5)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插上、强健、翱翔、奥秘”等词语的间架结构和布局。 2练习 (1)学舌哪个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并强化训练。 二、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习的内容:学写“坐、器”。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这两个字的写法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范写,并讲解书写的方法。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3练习 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4反馈、总结。二次备课练习七序号:上课日期:教学目标:口语交际:推荐一本好书 培养学生的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表达与交流,学习文明地与人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表达与交流,学习与他人交往。教学设计第三课时1审题 (1)学生读题,并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说话的要求。 要求归纳如下: 你喜欢哪一本书? 为什么喜欢这本书? 口语交际训练的技巧 2指导 (1)学生先想一想自己喜欢的是哪一本书?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的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在具体说话时要按照本次练习的要求。 (4)同桌之间练习说,互相帮助,提出各自的建议 3练习 (1)学生到讲台前向大家推荐自己喜欢的一本书。 (2)集体评议补充,互相提出自己的意见,以使台上的同学的口语说话内容更加完善。 4反馈 (1)教师进行点评。 (2)拓展:鼓励学生多读好书,并把好书想同学推荐,共同提高。二次备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