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二单元课时教案.docx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268096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70.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2第二单元课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必修2第二单元课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必修2第二单元课时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木洞中学校课时教案课 题氓(一)上课时间总 课时主备教师备课组长吴红蕾备课组成员高一语文教师教学目标目标描述(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水平记忆理解应用知识与技能1把握诗经的有关知识2积累字词3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及悲剧原因过程与方法1诵读、讲解故事2小组合作学习情感与态度1通过学习,初步把握爱情的实质和如何保持爱情的新鲜教材分析重点诗经的表现手法:比兴和重章叠句难点主人公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设计针对班级调整的内容一、引导学生看注解,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根据学生资料补充掌握1、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2、 多为四言诗;3、 原名诗或诗三百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即被奉为经典,从此称为诗经。被列为“五经”之一;4、 儒家奉为经典的有“四书”“五经”;5、 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用来指两阅读注释,勾画相关语句,了解诗经知识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设计针对班级调整的内容大文学流派;6、 诗经的六艺二、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故事内容、结合注释读准生字、通假字、诵读课文,采取个人、小组分别诵读的形式诵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意。、把故事讲给小组同学听,每组推荐一个同学讲故事。、聆听同学讲故事,并适时补充。三、引导学生积累字词略指导诵读,借助讲故事把握故事内容。在讲故事的基础上结合文意积累词语,内容见课件。板书设计氓诗经诗诗三百;我国最早诗歌总集;风雅颂赋比兴氓以女性自述口吻讲述恋爱海誓山盟,婚后男子负心而又怨愤的故事作业熟读、背诵诗歌,为理解诗歌做准备教学后记重庆市木洞中学校课时教案课 题氓(二)上课时间总 课时主备教师备课组长吴红蕾备课组成员高一语文教师教学目标目标描述(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水平记忆理解应用知识与技能1把握诗经的有关知识2积累字词3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及悲剧原因过程与方法1诵读、讲解故事2小组合作学习情感与态度1通过学习,初步把握爱情的实质和如何保持爱情的新鲜教材分析重点诗经的表现手法:比兴和重章叠句难点主人公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设计针对班级调整的内容一、学生齐读课文二、共同梳理文章脉络:1、 抽生再次复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女子被一个青年男子氓所追求,后来两人结为夫妻。婚后,尽管妻子甘心贫困,日夜操劳,多年如一日。但是最终还是被丈夫遗弃的故事。2、 全文结构一段:定情。1、表现女子温柔体贴、善解人意而有主见。氓急躁而任性。2、婚姻方式:自由恋爱,自主婚姻。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二段:恋爱。表现热恋女子的痴情。终于答应结婚。三段:懊悔。叙事中断,劝告所有女性,暗示婚后生活并不幸福。四段:被弃。简述婚后的辛苦生活和氓的无情。两人关系破裂的原因在“氓”。女子年老色衰,男子二三其德,喜新厌旧,感情不专一。(色衰爱弛)五段:劳苦。具体叙述婚后的悲苦生活。表现女子的善良和勤劳。六段:决绝。表现女子的清醒和坚强。结论:全诗结构为 一部分:相恋(一、二章)1、基调:热情,幸福2、手法:赋直接铺陈叙述,追忆当年恋爱结婚的经过。二部分:婚变(第三、四、五章)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设计针对班级调整的内容1、基调:怨恨、沉痛 2、手法:比兴和抒情。以追悔的口吻,发出悲伤的感叹。“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兴:先说桑树,继而讲述和氓的故事。比:同时又是比,以桑树的枝繁叶茂,比喻女子正值青春芳华;以桑树的枝叶枯落,比喻女子红颜已老,青春不再。“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桑葚甜美,吃多了会上火,斑鸠贪吃,以致昏醉;甜蜜的爱情就像桑葚,沉湎其中难免神伤。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比:用河水和洼地有岸和边,反比氓在感情的歧途上越走越远,不知道回头。女子婚后表现:境遇悲惨,生活艰辛,但勤劳持家。任劳任怨,专情柔弱。男子婚后表现:朝三暮四,甚至动用暴力。专横暴躁,三心二意。三部分:决绝(第六章) 女子清醒坚定地分手。1、基调:清醒、刚烈2、内容:女主人公在无法排解的悲伤中表示了自己决绝的态度。3、手法:比。抒情。三、 合作探究:(1)女子答应嫁给氓,是不是太草率?(2)女子被遗弃,责任在氓还是在女子?(3)氓为什么要遗弃女子?(色衰爱弛)(4)女主人公从这场失败的爱情中总结出了什么经验?(5)女子最终做出了怎样的抉择?从诗中哪里可以看出?(6)从全诗看,女子内心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恋爱时的温柔痴情婚变中的怨恨沉痛觉醒后的清醒刚烈。(7)女子的痛苦是不是仅仅来自变心的丈夫?(8)这场婚姻失败,除了氓的变心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讨论。(9)女主人公婚变后还有没有可能获得幸福?讨论。(10)男女主人公各有怎样的性格?(11)本文三处提到淇水,其用意是什么?六、查找相关资料,说说你对爱情实质的理解不是。这一婚姻悲剧又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他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再者,娘家的人的不理解,更能反映出那个时代人的爱情观、婚姻观和女子在爱情中和社会中的弱势地位,更能反映出这场婚姻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三处写淇水,是为了给我们提示女主人公的思绪轨迹。淇水是女子这段不幸婚姻的见证。当初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见证我对你的温柔和痴情。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见证我对你的忠贞和专一。虽然婚后生活是贫困的,但当初我冒此深水渐车之难而来,对你是多么的专一,可是你却如此无情。(郑笺毛诗正义)因此,淇水是女主人公那段以欢乐始,以悲伤终的生活的见证人。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见证了这桩不幸的婚姻 板书设计氓一部分:相恋(一、二章) 1、基调:热情,幸福2、手法:赋直接铺陈叙述,追忆当年恋爱结婚的经过。二部分:婚变(第三、四、五章)1、基调:怨恨、沉痛 2、手法:比兴和抒情。以追悔的口吻,发出悲伤的感叹。三部分:决绝(第六章) 女子清醒坚定地分手。1、基调:清醒、刚烈2、内容:女主人公在无法排解的悲伤中表示了自己决绝的态度。3、手法:比。抒情。作业教材练习及练习册作业;预习采薇教学后记重庆市木洞中学校课时教案课 题采薇上课时间总 课时主备教师备课组长吴红蕾备课组成员高一语文教师教学目标目标描述(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水平记忆理解应用知识与技能1熟读成诵,归纳诗歌的章法特点、表现手法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3过程与方法1诵读2小组合作探究情感与态度1通过学习,学会把握处理实现人生壮志与思念亲人之间矛盾的方法教材分析重点疏通课文,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难点疏通诗句,体会抒情主人公复杂的情感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设计针对班级调整的内容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的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二、整体感知1、检测预习:(1)字音 (2)通假字2、诵读感知1)结合注释,自由诵读提示节奏: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2)放录音,听读课文(3)齐读或点名个读3、疏通诗句,理清思路玁狁xinyn不遑(hung)孔疚(ji)靡盬(mg ) 四牡(m)骙骙( ku ) 小人所腓(fi)象弭(m)雨(y)雪霏(fi)霏载(zi)渴载饥 维常之华(hu)岁亦莫止 莫暮 m彼尔维何玁狁孔棘 棘急j重点字词不遑启居 遑,闲暇忧心孔疚 孔,很 疚,痛苦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设计针对班级调整的内容1)结合注释,疏通诗句2)疏通诗句,体会情感三、合作探究诗歌内容采薇以凝练的语言展现了古代诗歌无穷大魅力,可以分为三个镜头:1、镜头一:采薇思归深秋,夕阳如血,一位满面尘土与愁容的士兵,坐在军营不远处的旷野中,远眺着故乡的方向,干裂的嘴唇喃喃地唱着故乡的小调,内心涌动着浓浓的乡愁。画外音:又是一年岁末了,薇菜柔嫩的叶子也逐渐变得枯硬,家乡的柳树又长高了吧!战争何时才是个尽头?贪婪的猃狁何时才肯罢手?我的思念像一盆烈火,烧灼着五脏六腑柳条新发之时,我能否嗅到故乡的气息呢?感情提问:如果你作为这部电影主角,你应该如何把握每个镜头的情感?2、以此方式学习二三两个镜头3、内容小结:表现出人的深层的内心矛盾和痛苦,细微真实地写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残酷的战争四、诗歌表现手法1)、拭找出诗歌运用比兴手法的诗句2)、拭找出运用对比的诗句3)、结合诗歌末章把握以乐景衬托哀景的写法:以春风杨柳灿烂春光反衬离家之悲,以风雪交交严酷寒冬衬凯旋之乐君子之车 君子,指将帅小人所腓 小人,指士兵 腓,遮蔽镜头一:忧伤(家园之思:军旅生活之劳苦,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镜头二:疆场思归自豪(爱国之心: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镜头三:归家之哀悲痛板书设计采薇镜头一:采薇思归 忧伤 重章叠句: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 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韵味镜头二:疆场思归 自豪 比兴镜头三:归家之哀 悲痛 以乐景衬托哀景作业熟读诗歌;完成练习册作业教学后记重庆市木洞中学校课时教案课 题离骚(一)上课时间总 课时主备教师备课组长吴红蕾备课组成员高一语文教师教学目标目标描述(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水平记忆理解应用知识与技能1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2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3积累常见实词、虚词过程与方法1诵读2品味、小组合作探究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情感与态度1吟诵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教材分析重点赋与比的写法;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难点屈原的精神与理想在诗中的体现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设计针对班级调整的内容一、导入 1、提问: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慨叹封建帝王武功有余而文才匮乏时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的“风骚”指的是什么?2、简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诗风,与之相提并论的楚辞则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风。所以,“风骚”就成了文学的代名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楚辞中的名篇离骚二、解题1、由端午节引出屈原,补充介绍2、简介楚辞3、明确: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三、熟读诗歌,初步把握诗歌内容1、放配乐朗读磁带,扫除文字障碍。2、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对照注释,弄清课文内容。3、学生质疑。要求:对自己不能理解、小组讨论也不能理解的疑难字、词、句进行提问。重点词语:修姱:修洁而美好。羁:喻指束缚、约束。 谇:谏诤。 回答并注重完善重点字词见课件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设计针对班级调整的内容怨:恨。(“恨”在文言中多为“遗憾”义) 浩荡:多义词,这里为“荒唐”义。 民心:人心。(前文“民生”可解释为“人生”) 溘:突然。(“溘然长逝”中的“溘”即为此义。) 忍尤:忍受强加的罪过;尤:这里作“罪过”讲。(“以儆效尤”中“尤”即此义;“怨天尤人”中的“尤”为“归咎”义;“无耻之尤”中的“尤”为“特异”、“突出”义。) 反:文言文中多作“返”讲。 忳:忧闷。 岌岌:高耸的样子。(“岌岌可危”中的“岌岌”形容十分危险。)4、小组推荐学生说说节选诗歌表达的主要内容。四、扩展练习区别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1)之 哀民生之多艰 高余冠之岌岌兮 (2)以 长太息以掩涕兮既替余以蕙纕兮竞周容以为度 (3)虽 余虽好修姱以靰羁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五、布置预习注重积累小组交流对课文的理解,推荐同学介绍诗歌表达的内容。板书设计离骚屈原:楚国爱国诗人楚辞诗集名 总集名 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溶化神话传说,塑造鲜明形象;以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后记重庆市木洞中学校课时教案课 题离骚(二)上课时间总 课时主备教师备课组长吴红蕾备课组成员高一语文教师教学目标目标描述(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水平记忆理解应用知识与技能1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2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3积累常见实词、虚词过程与方法1诵读2品味、小组合作探究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情感与态度1吟诵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教材分析重点赋与比的写法;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难点屈原的精神与理想在诗中的体现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设计针对班级调整的内容一、指导朗读 1、注意节拍如:长太息/以掩涕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讲解:一般每句二至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2、注意延长如:悔相道之不察兮忽反顾以游目兮 讲解:“兮”字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语气词“啊”,因此读音要延长一些。 3、注意重音4、注意感情 讲解:在理解诗句含义的基础上注意读出感情。诗人在感叹时要读得深沉而有力,诗人在充满理想时要读得激越而昂扬;读出诗人在遭受屈辱之后的悔恨和愤懑;还要读出诗人在“众女”种种丑态面前所表现出的高昂气节,在崇高理想面前所表现出的一往情深。二、当堂背诵三、研讨课文 1、理解思想内容分析、讨论、概括: (1-7):述怀,揭示“朝谇而夕替”之因,表达“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意志。 (8-13):反省,表现为追求美政、美德“虽体解吾犹未变”的高尚节操,抒发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怀。2、赏析重点诗句 讨论:在述怀和反省中,有哪些诗句能表现出诗人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 明确:(幻灯打出)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根据提示,划分节奏,并诵读结合练习册内容提示把握熟读诗句,理解意思,能记诵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设计针对班级调整的内容宁客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忧国忧民,热爱祖国)四、分析艺术特色1、深刻的现实内容与高度的浪漫主义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 离骚作为一首宏伟瑰丽、令人回肠荡气的政治抒情诗,以大胆的想象、夸张和象征等手法,生动而曲折地反映了楚国的现实斗争,表现作者了对现实社会的深广忧愤和精神上的追求。2、语言特色。 以六字句为基本句式,加上虚字“兮”,参差变化,舒展自如;双句押韵,节奏铿锵而活泼变化,抒情淋漓酣畅,声情并茂;间以楚地方言,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3、赋的运用。本篇的赋既用于叙事,也用于抒情,使人感到真实而又易于接受。例如用于叙事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用于抒情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4、比兴手法。屈原比兴手法的运用,较诗经亦发展了一大步。(重点分析“比”) (幻灯打出)(1)王逸楚辞章句评离骚: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2)司马迁屈原贾生列传评离骚:其行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 思考:王逸、司马迁是如何评价屈原在离骚这首诗中所运用的比兴手法的?讨论,明确:王逸把离骚的意象体系分为三类:社会性的意象群,自然界的意象群,神话界的意象群。课文中的意象体系多为第一、二类,即主要以“香草美人”为喻(蕙,茝,芰荷,芙蓉,蛾眉等),表达自己高洁的胸怀、美好的心灵。正如司马迁所说的那样:“其行洁,故其称物芳。”屈原借助“香草美人”托物喻志的手法,为后代诗人作家所普遍借鉴,成为我国诗歌的抒情传统。借景抒情、托物以讽、悲秋伤春成为唐诗宋词的主调,正说明了这种艺术创造的深远影响和巨大生命力。 此外,屈原善于运用打比方来说理,如:“鸷鸟之不群兮”说明自己不同于世俗小人;“何方圆之能周兮”比喻君子与小人不同流合污;“偭规矩而改错”比喻“党人”破坏法制等。在比较中理解、把握,运用板书设计离骚 刚正不阿 一身正气 嫉恶如仇 洁身自好屈原 深化比兴以“香草美人”寄托胸怀、心灵 坚持真理 现身理想 忧国忧民 热爱祖国作业背诵要求的内容;完成练习册作业教学后记重庆市木洞中学校课时教案课 题孔雀东南飞(一)上课时间总 课时主备教师备课组长吴红蕾备课组成员高一语文教师教学目标目标描述(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水平记忆理解应用知识与技能1了解叙事诗通过完整的情节来刻划人物,反映社会生活的特点2学习托物起兴、排比铺陈的表现手法3掌握“相” “自”“见”等词的用法。过程与方法1诵读、小组合作学习2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表现人物特点的主要方法情感与态度1认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教材分析重点掌握“相” “自”“见”等词的用法。难点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表现人物特点的主要方法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设计针对班级调整的内容一、导入由屠洪纲演唱的孔雀东南飞引入,让学生思考在一个家庭里,该如何处理好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二、作品介绍 1、孔雀东南飞的编辑者、出处 2、“乐府”介绍及乐府双壁 3、孔雀东南飞背景、传说、东汉时期相关习俗三、初读课文,做到熟练诵读 1、听录音,体会课文感情 2、结合注释,把握生字正确读音结合注释掌握,教师适当补充掌握生字,正确掌握;熟练诵读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设计针对班级调整的内容3、小组分角色诵读课文四、小组合作,积累字词 1、需积累的字词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偏义复词“相”的指代作用 2、积累的要求每个小组选两项,小组同学分段完成,力求掌握完整;小组推荐代表把积累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完成时间20分钟 3、小组代表展示积累成果提出要求,指导小组合理分工,按时保质完成适时指导评价展示结果,教师用灯片适时补充、完善板书设计孔雀东南飞乐府介绍背景、地位积累字词作业进一步预习课文,熟读课文,把握人物性格教学后记重庆市木洞中学校课时教案课 题孔雀东南飞(二)上课时间总 课时主备教师备课组长吴红蕾备课组成员高一语文教师教学目标目标描述(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水平记忆理解应用知识与技能1了解叙事诗通过完整的情节来刻划人物,反映社会生活的特点2学习托物起兴、排比铺陈的表现手法3掌握“相” “自”“见”等词的用法。过程与方法1诵读、小组合作学习2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表现人物特点的主要方法情感与态度1认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教材分析重点掌握“相” “自”“见”等词的用法。难点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表现人物特点的主要方法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设计针对班级调整的内容一、检查学生对字词积累的理解 听写 小组检查,评价听写结果二、整体把握,了解该诗歌的内容 1、本诗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本诗表达一个怎样的主题?三、分组合作,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1、小组自选分析的人物性格 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组织听写,检查听写结果学生概述故事,初步理解主题提出学习要求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设计针对班级调整的内容 2、学习要求按教师提示结合文本分析,指出依据,概括出人物性格特点;小组推荐代表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时间分配:刘兰芝、焦仲卿每个15分钟,焦母、刘兄每个10分钟 3、展示结果 4、联系人物性格,举例探究本诗在刻画人物性格上用了怎样的方法? 明确:个性化的语言【刘兄】;衬托【刘兰芝】 对话【刘兰芝 焦仲卿】 赋【刘兰芝】四、小结 相亲相爱的人抗不过封建势力最终分离殉情。指导小组分析人物,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组织评价展示结果适时补充提示人物刻画方法,指导学生探究板书设计孔雀东南飞刘兰芝:聪明美丽、勤劳能干善良、知书识礼、坚强忠贞、富有反抗精神的妇女形象焦仲卿:忠厚善良,忠于爱情,由顺从到抗争的叛逆形象刘兄:尖酸刻薄,冷酷无情,贪财慕势(趋炎附势)焦母:骄悍无礼、专断蛮横、封建家长宗法势力的代表作业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教学后记重庆市木洞中学校课时教案课 题孔雀东南飞(三)上课时间总 课时主备教师备课组长吴红蕾备课组成员高一语文教师教学目标目标描述(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水平记忆理解应用知识与技能1了解叙事诗通过完整的情节来刻划人物,反映社会生活的特点2学习托物起兴、排比铺陈的表现手法3掌握“相” “自”“见”等词的用法。过程与方法1诵读、小组合作学习2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表现人物特点的主要方法情感与态度1认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教材分析重点掌握“相” “自”“见”等词的用法。难点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表现人物特点的主要方法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设计针对班级调整的内容一、检查字词积累听写 小组检查,评价听写结果二、探究刘兰芝、焦仲卿爱情悲剧的原因 1、提出要求 从课文中找出导致爱情悲剧的诗句; 从诗句表达的语义上升到认识; 时间10分钟,推荐代表展示合作探究的结果 2、小组展示,组织评价明确:从焦母角度,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扼杀了爱情;从刘兄等角度,世人追求贪财慕势助长了封建家长制和封组织听写,检查听写结果提出要求适时指导组织评价引导明确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设计针对班级调整的内容建礼教扼杀了爱情。3、在你看来,该怎样处理兰芝与焦母的关系?三、本诗的艺术手法 1、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 略 2、景物描写烘托、渲染人物性格 联系诗句进行分析【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以牛马的嘶哑叫鸣,渲染兰芝违背誓言的苦涩。【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以鸡叫天亮之早,渲染兰芝起床之早,揭示了早起形成习惯的特点。四、拓展 古代爱情凄婉故事:梁山泊与祝英台;陆游与唐婉附:陆游与唐婉钗头凤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板书设计孔雀东南飞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扼杀爱情艺术手法:完整的故事情节;景物烘托;作业完成练习册练习;收集古今爱情悲剧故事,并以“让爱情保鲜”为题写一篇作文教学后记重庆市木洞中学校课时教案课 题涉江采芙蓉上课时间总 课时主备教师备课组长吴红蕾备课组成员高一语文教师教学目标目标描述(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水平记忆理解应用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诗十九首内容、特点2熟读古诗,揣摩诗歌情感及主题3初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熟读、背诵2小组合作探究情感与态度1理解诗歌感情,表达对美好情感的向往教材分析重点熟读古诗,揣摩诗歌情感及主题难点初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设计针对班级调整的内容一、预习指导 1、粗读诗歌、思考:作者涉江做什么?目的是什么?作者有什么期望? 2、释词: 涉江 欲遗谁 离居 终老二、结合注释,了解古诗十九首 1、自读注释,把握作品。 2、补充介绍古诗十九首 内容 特点 地位布置预习自读、查找资料教师补充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设计针对班级调整的内容三、小组合作探究 1、你认为本诗美在哪里? 2、本诗的情感又怎样的变化,说说你的理解。 3、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谁?、美 美在意象。“芙蓉”“兰泽”“芳草”等词语,读之便觉香气袭人,沁人心脾。 美在行为。因为本诗所写的是主人公于夏日江边采摘芙蓉以送爱人的情节。 美在情感。美丽的花草,美好的行为,让人顿感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B、情感明确:所思、旧乡、长路(远道)、忧伤等。作者的感情变化:欢欣失望思乡念亲无奈憾恨C、抒情主人公四、拓展阅读 阅读古诗十九首之“西北有高楼”“迢迢牵牛星” 完成古诗阅读:略要求:每三个组选一个问题,小组集中讨论,制定一人收集,并代表小组发言展示探究成果。补充明确:“还顾”者就是“涉江”者,古代离乡远行的照例是男子,照这样看,便是男子在说话,是他在“还顾望旧乡”,想念他的心爱的女子,“涉江采芙蓉”的是他,“忧伤”的也只是他。“还顾”者就是“所思”者,不是“涉江”者,照这样看,说话的人是留在“旧乡”的女子,是她在“涉江采芙蓉”,心想自己在采芳草寄给“所思”的男子;同时那位“所思”的男子也在“还顾望旧乡”,起“长路漫浩浩”欲归不得之叹。板书设计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内容 特点 地位 男性主人公 欢欣-失望-念亲-遗恨 委婉含蓄 女性作业背诵诗歌,完成练习教学后记重庆市木洞中学校课时教案课 题短歌行上课时间总 课时主备教师备课组长吴红蕾备课组成员高一语文教师教学目标目标描述(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水平记忆理解应用知识与技能1了解乐府诗及“短歌行”2熟读诗歌,理解诗歌情感3初步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熟读、背诵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情感与态度1理解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渴盼贤才相助的思想感情教材分析重点以“忧”总揽全诗难点用典、比兴手法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设计针对班级调整的内容一、预习指导 解释诗句中词语的含义 人生几何 但为君故 枉用相存 山不厌高 诗人“忧”什么?诗歌的情调是怎样的?二、诵读诗歌,把握内容,揣摩情感 、个人、分组诵读诗歌。 、分组概括诗歌内容,理解诗歌情感: 小组分工概括 推荐代表展示分组合作学习的成果。 、理解:结合预习、练习进行布置预习提出要求分组讨论,教师指导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设计针对班级调整的内容 人生苦短 【忧】 低沉忧 思慕贤才 【思】 人才难得 宴待贤才 【迎】 功业难就 昂扬 饱揽贤才 【盼】三、体会诗歌艺术手法 、用典故 找出诗歌使用典故的诗句并诵读 典故作用:增加诗歌容量,添加诗歌文采 、比兴 找出诗歌使用比兴诗句 熟读诗句,理解文意。四、拓展 积累有关人才的诗句:选拔标准成长途径 施展前提 适应时代板书设计见教学要点作业完成练习;背诵诗歌教学后记重庆市木洞中学校课时教案课 题归园田居上课时间总 课时主备教师备课组长吴红蕾备课组成员高一语文教师教学目标目标描述(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水平记忆理解应用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作品背景2诵读诗歌,理解诗歌意境3理解作者追求自然,重归自然的纯正追求过程与方法1诵读、背诵2小组合作探究情感与态度1理解诗人追求自然,重归自然的美好追求教材分析重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情感难点理解作者追求自然,重归自然的纯正追求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设计针对班级调整的内容一、预习指导 粗读诗歌,理解检点词语词义 少无适俗韵 误落尘网中 羁鸟恋旧林 守拙归园田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复得返自然 查找陶渊明资料,回忆初中所学诗歌,概括对诗人的了解。二、熟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 、检查预习,诵读诗歌,初步把握诗歌大意。 、小组概括,诗歌内容并展示:归园田的缘由 描绘田园美景 赞美田园生活布置预习粗读诗歌,了解作者小组展示概括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设计针对班级调整的内容三、理解诗歌,理解情感 、描绘作者眼里的田园生活,理解诗歌揭示的意境。示例: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南山那十几亩地,是我一锄一耙开垦出来的,那里有我洒播的汗水,也满盛着我收获的喜悦。最爱的是那满眼盈盈的绿色,它总是洗刷着我的疲劳,给我清凉和慰藉。我像呵护着小儿女一样,呵护着我的庄稼。我喜欢看细小的玉米苗长成翠袖临风的少女,也喜欢听瘦瘦的豆荚渐渐成熟渐渐饱满发出的爆裂的声响。收获时节斟一杯自家酿制的米酒,煮一碟自家生产的毛豆,又怎能不让我激情满怀,诗情喷涌呢?】要求:用第一人称 发挥想像和联想 注意色彩的渲染,细节的设置,并善于加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每个小组选一句完整诗句描绘。 、诵读诗歌并明确:官场: 田园生活:优雅 舒适 尘网 厌 土地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樊笼 倦 狗吠 鸡鸣小组分组体会意境,体会田园生活的自由、美好。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者的美好追求。板书设计见教学要点作业完成练习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