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260473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课题第六章 第一节 光的折射执教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及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和折射角2 知道光从从空气斜射入水、其他介质中及光从水、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情况3 知道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 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重点理解并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知道光在折射时光路可逆。难点折射现象的解释,画出折射的光路图。教具演示烧杯,筷子,水,全反射实验器,光具盘、玻璃砖,学生主 要 教 学 过 程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1在将筷子插入水中,看下水中的筷子有什么变化。(向上弯折)2在一个碗中放一枚硬币,让两个学生斜看碗中的硬币,上下移动视线到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此时视线不能动),然后向碗中倒水,看能否看到硬币。(可以看到,好象碗底变浅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来研究光的另一种现象,学后就可解释了。二教学过程设计1 观察折射光路【演示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让学生观察光路,在水中沿直线传播,在空气中也是沿直线传播,但在水和空气的界面处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过程,让学生把光路画下来。引导学生和反射光路比较,得出入射光线、入射点、法线、入射角、折射光线、折射角及位置关系。2 斜射入两种介质的界面时才发生折射问: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时,一定发生折射现象吧?【演示2】让光垂直入水和空气界面时,不发生折射,只有斜射入时,才发生折射。3 观察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演示3】让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使入射角增大和减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折射角总是大于入射角)【演示4】让光由空气斜射入水时,使入射角增大和减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归纳:当光在空气与其他介质发生折射时,不论时入射角还是折射角,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总是大角。4 折射光路是可逆的5 光的射应用举例教学过程设计(1) 渔民叉鱼时,总向看天的鱼的下方叉才能叉到鱼为什么?画图6-4解释。(2) 参书P83图6-4,6-5,解释为什么。(3) 我们看到天上的星星的位置是它实际的位置吗?6 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1)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再射出来。(2) 光由空气斜射入三棱镜再射出来。(光会向玻璃较厚的一方偏折)。课堂小结:1 知道什么是折射现象,并能叙述折射规律,特别要注意斜射入的条件,不要记住在空气中角大的意义,叙述时要注意因果关系。2 能应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折射现象,并能根据入射光线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3 知道折射时,光路可逆。三思考与作业本节课课通四板书第一节 光的折射一光的折射1什么叫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的现象。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3光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4光折射时在空气中的角是大角二光的折射现象的解释。五说明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课题第二节 透镜执教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2 知道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3 知道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并知道如何用凸透镜产生平行光。4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概括和归纳的能力。重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难点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光心教具演示凸透镜、凹透镜,自制平行光学生主 要 教 学 过 程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照相机,和实验室中使用的显微镜中都有一些玻璃元件,它们的表面都是球面的一部分,叫做透镜。这些元件起什么作用呢?我们今天来研究这个问题。二教学过程设计1 观察透镜(1)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2)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3) 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画图说明)2 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1)【演示】用平行光源、光具盘、凸透镜演示凸透镜对光的作用。fF(2)画出会聚光路图 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 凸透镜后会聚的一点。 叫焦点,用符号:F表示。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符号:f表示。教学过程设计三思考与作业四板书1五说明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课题第三节 照相机执教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实像。通过实验、观察,理解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之外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知道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像距变大,像也变大。2知道照相机的原理。知道照相机上调焦装置、光圈、快门的作用。重点实像,理解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之外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难点理解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之外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教具演示学生凸透镜(焦距已知)、光屏、蜡烛、米尺、火柴、粉笔。主 要 教 学 过 程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同学们外出秋游,总想照张相留个影,你想知道照相机是怎样给你留影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二教学过程设计一1、 学生分组实验:研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按下列步骤进行:用粉笔在桌面上画约1米长的直线。在直线中间某一位置标出凸透镜的位置O。根据已知的凸透镜焦距,用刻度尺在直线上标出凸透镜两侧的焦点F及二倍焦距处P。如课本图6-16。按课本图6-16,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画好的直线上。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沿直线移动蜡烛,使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远大于二倍焦距。沿直线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请同学们观察,光屏上的像与物体比较是倒立还是正立?像与物体比较是放大了还是缩小了?像在凸透镜的哪一侧?用刻度尺量出像成在什么位置? 观察完以后,教师讲解:光屏上的像是怎么形成的呢?照课本图6-17说明像是烛焰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会聚成的,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所以叫实像。实像能用光屏接收到。这个像与平面镜成的像是不同的。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要往镜子里看才能看到。接着引导学生小结实验结果: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让学生阅读课本方框中“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条件”的一段话。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按要求实验学生小结教学过程设计再让学生做一次实验:把蜡烛移向凸透镜,仍保持距离在二倍焦距。移动光屏,找到像的位置。用刻度尺量一量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有什么变化?观察像是否仍然是倒立的?与上一次实验得到的像比较,大小有什么变化?移动蜡烛,缩小与凸透镜的距离,再做一次。观察像的情况是怎样变化?再将蜡烛移到离凸透镜的距离等于二倍焦距的地方,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用刻度尺量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像是否倒立。和物体比较,像的大小怎样?实验观察结束,先让学生回答观察结果。教师再进行小结:当物体(烛焰)逐渐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时,像逐渐变大(或变小),像离凸透镜距离也变大(或变小)。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等于二倍焦距时,得到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黑板板书)。2. 讲解照相机的原理: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拍摄景物时,使景物到镜头的距离远大于二倍焦距。3. 简单介绍照相机的主要构造及使用对照相机实物逐一介绍调焦装置、光圈、快门及它们的作用。讲解如何根据景物离照相机的远近正确调节焦距,根据景物的明暗程度选择适当的光圈大小及曝光时间长短。二小结本课内容本课重点内容是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条件。同时强调什么是“放大”、“缩小”、“变大”、“变小”,什么是“正立”、“倒立”。继续实验三思考与作业课后练习:1,2;讨论:照相时要得到较大的像,人应离镜头远些还是近些?四板书第三节 照相机一 名词1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 2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V)二 凸透镜成像1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条件:物体放在大于2倍焦距(U2f)2当物体靠近凸透镜(U),像远离凸透镜(V),像变大。3当物体放在2倍焦距(U=2f),成等大、倒立的实像。三 照相机 1光学原理:当U2f时成缩小、倒立实像 2构造:P89五说明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课题第四节 幻灯机 放大镜(1课时)执教教学目标1知道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知道物体在凸透镜焦点以内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知道幻灯机、放大镜的原理。4简单了解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及放大原理。重点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和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条件难点道幻灯机、放大镜的原理教具演示幻灯机、幻灯片、投影仪、屏幕等学生凸透镜、蜡烛、光屏、刻度尺、火柴、粉笔主 要 教 学 过 程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同学们看过电影,也看到过老师在课堂上用投影仪配合上课。小小的胶片怎么会变成很大的画面的呢?上生物课时要观察动植物的组织和细胞,它们很小,肉眼看不清。老师给你们用放大镜和显微镜来观察。它们为什么能使我们看到很小的物体呢?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些问题。二教学过程设计1. 研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条件请同学们用上节课的器材做实验。在桌上用粉笔画出直线,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置在直线上,调整它们的高度。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的距离稍小于二倍焦距的地方。沿直线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像。观察这个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像在凸透镜哪一侧?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些,仍在焦点以外。移动光屏,使光屏得到清晰的像。请同学们观察:移近后得到的像和原来的像比较是变大了还是变小呢?像离凸透镜的距离怎样变化?实验观察结束,教师提问:光屏上得到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学生回答。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在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向凸透镜靠拢时,得到的像变大,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也是变大的。教师板书。2.研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条件学生继续用上面器材进行实验。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移到焦点以内。移动光屏,观察光屏上还能得到像吗?(学生观察后回答得不到)在光屏这一侧往凸透镜里观察,能看到像吗?请学生回答:往凸透镜里面观察,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像?让学生把蜡烛移到靠近焦点,仍在焦点以内时,凸透镜里看到的教学过程设计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这个像和前实验中光屏上得到的像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时,能得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这个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不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它,因此是虚像。(教师板书。)3.讲述幻灯机的工作原理教师出示幻灯机实物。在黑板上画出课本图6-22。介绍幻灯机的主要结构:镜头(凸透镜)、幻灯片(物体)、画片框、聚光镜、反光镜、光源等。讲述工作原理:幻灯片离镜头的距离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用强光照射幻灯片时,就可以在屏幕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为了使得到的像成为“正立”的,要把幻灯片上下颠倒放置。4.讲解放大镜原理让同学用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字。将凸透镜尽量靠近课本,往凸透镜里看,看到的字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教师小结:凸透镜作放大镜用时,一定要靠近观察的物体,使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这样才能透过凸透镜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5.简单介绍显微镜的结构、放大原理小结本课内容1.本课内容是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和正立、放大的虚像。2.教师总结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和放大的虚像的条件及应用。三思考与作业课内完成节后的练习1、2、3。四板书第四节 幻灯机 放大镜一 凸透镜成放大、倒立实像条件1 当fu2f时,成放大、倒立实像2 应用:幻灯机二 凸透镜成放大、正立虚像条件1 当uf时,成放大、正立虚像。2 应用:放大镜五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