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4.4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同步测试(2)(II)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8258848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4.4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同步测试(2)(I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4.4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同步测试(2)(I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4.4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同步测试(2)(I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4.4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 同步测试(2)(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9题;共24分)1. (2分)小树被牲畜啃掉树皮的伤口上方会形成瘤状物是因为( ) A . 导管被破坏阻止了有机物的运输B . 筛管被破坏阻止了有机物的运输C . 导管被破坏组织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D . 筛管被破坏阻止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2. (2分)把生长健壮的树枝,剥去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一段时时间后,伤口上方形成了瘤状物,这说明( ) A . 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B . 筛管自下而上运输有机物C . 导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D . 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有机物3. (2分)根据你具有的生物学知识素养,判断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是通过导管由下往上运输的B . 消费者在生态系统组成中必不可少,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C . 呆小症贫血侏儒症都是人体激素分泌异常产生的疾病D . 玉米种子和花生种子的子叶数目和功能相同4. (2分)在生长健壮的枝条上,剥去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过一段时间,出现瘤状物的部位是( )A . 伤口的上方B . 伤口的下方C . 伤口的上、下方D . 木质部5. (3分)下为研究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选取两枝带有较多不定根和叶的枝条。用刀片对其中一枝进行树皮环割处理,环割部位离不定根的距离约为4厘米,环割树皮时去掉约2厘米宽的树皮。把它们的根分别浸在土壤浸出液中,土壤浸出液面在环割处下方。放在阳关下培养,两周以后进行观察。(1)实验中对两枝枝条进行不同处理的目的是_。(2)实验中该同学“对树皮进行环割处理”基于的假设是_。(3)两周后,可通过观察枝条上的不定根或_的变化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6. (3分)如图甲是研究植物蒸腾作用实验的示意图。(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尤其是橡皮管与U形管连接处的密封性。实验中,判断此装置的密封性良好的依据是_。(2)人们大多数用阔叶的法国梧桐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原因是_。(3)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观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红色,如图乙。那么图中的A是植物茎中哪一部分结构?_。7. (2分)俗话说“梨树砍三刀,果枝压弯腰”,在初夏梨树的“坐果”期,有经验的果农会给梨树的茎做半环状剥皮,这样做的目的是( )A . 促进有机物更多地输送给果实B . 促进水分更多地输送给果实C . 促进无机盐更多地输送给果实D . 阻止形成层的分裂,促进果实的发育8. (5分)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十几小时后,植物的茎变红的部位是_ 。(2)纵切枝条,观察发现红色越往上越浅,是因为 。A . 上面的水太多了,把红色冲淡了B . 水分是从下往上运输的,越往上就越浅C . 上面的红色随水分蒸腾了D . 这是枝条自身的特点,不是水分引起的(3)如果想使实验效果更明显,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 . 将木条放在黑暗环境中B . 将木条放在阳光下照射,加快植物叶片的蒸腾C . 让红墨水的浓度稍大一些D . 将木条放在通风的环境中9. (3分)一天,小科偶然发现月季茎折断一半后仍能成活(如图甲)。小科想探究月季茎折断后什么情况下还能成活。通过查资料知道,月季茎有韧皮部和木质部,水和无机盐能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向上输送,有机物能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向下输送。木质部和韧皮部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经思考,小科提出如下猜想:月季茎折断后还能成活可能与折断的位置有关。为了验证小科的猜想,可将生理状况相似的20株月季分成五组,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处理方法和位置如图乙、丙所示。云母片能阻断物质的运输,但不影响韧皮部的功能。)组别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处理方法A处韧皮部环割B处韧皮部环割A处木质部切断插入云母片B处木质部切断插入云母片不作处理(1)月季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_ , 当细胞液的浓度_周围土壤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 (2)若按以上信息判断,一段时间后月季植株一定死亡的实验组有_(填组别)。 第 6 页 共 6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9题;共24分)1-1、2-1、3-1、4-1、5-1、5-2、5-3、6-1、6-2、6-3、7-1、8-1、8-2、8-3、9-1、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